东城一模文字解析汇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8665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城一模文字解析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城一模文字解析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城一模文字解析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城一模文字解析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城一模文字解析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城一模文字解析汇报.docx

《东城一模文字解析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城一模文字解析汇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城一模文字解析汇报.docx

东城一模文字解析汇报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

(一)

2018.4

理科综合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主要利用的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A.具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B.依赖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供能

C.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

D.基因的传递遵循分离定律

【解析】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真核)、醋酸杆菌(原核)、毛霉(真核)和乳酸菌(原核),原核没有成形细胞核,真核有成形细胞核,A错;都依赖有机物氧化分解功能,B对;真核生物可以有有丝分裂,而原核生物只能二分裂式生殖。

C错;只有真核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时才遵循孟德尔定律,所以D错。

2.牛奶中的某种β-酪蛋白存在A1、A2两种不同类型,二者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及消化产物如图所示。

研究发现,BCM-7会引起部分饮用者出现腹泻等肠胃不适反应。

标注“A2奶”的乳品在国内外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1型β-酪蛋白消化生成BCM-7的过程涉及肽键的断裂

B.A1、A2两种酪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很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C.消化酶能识别特定氨基酸序列并催化特定位点断裂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D.“A2奶”不含A1型β-酪蛋白因而对所有人群均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解析】A1A2两种酪蛋白的肽链氨基酸顺序只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异,所以二者一定是基因突变而且是碱基替换导致,B对;多肽链见是肽键,消化结果变短,必然涉及肽键断裂,A错;酶具有专一性,所以C对;“A2奶”不含A1型β-酪蛋白,不会引起某些消费者腹泻,而受消费者青睐,并不是由于其均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D错

3.科研人员以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按一定比例组合的红光和蓝光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组别

叶绿素

含量

(mg·g-1)

类胡萝卜素含量

(mg·g-1)

气孔导度

(mmol·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白光

2.03

0.22

164.67

276.67

5.30

红光

2.73

0.29

142.33

359.67

4.26

蓝光

1.73

0.17

222.00

326.67

7.28

红蓝组合光

(红:

蓝=1:

1)

2.47

0.25

263.33

268.00

7.71

红蓝组合光

(红:

蓝=3:

1)

2.82

0.32

230.00

224.67

9.95

(注:

气孔导度是指气孔的开放程度)

A.不同光质会影响光合色素含量,进而影响光反应过程

B.红蓝组合光下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于单一蓝光

C.红光组的净光合速率较低主要受限于暗反应速率

D.在温室中使用白光比单独使用红光或蓝光均更有利于植株生长

【解析】看表不同光、及其不同光比例营养光合色素含量,光合色素影响的必然是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速率,A对;红蓝组合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蓝光组合,但是光合速率高,说明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B对;红光组的净光合速率较低主要是由于气孔导度低影响了暗反应速率,所以C对,白光光合速率比蓝光及红蓝组合低,所以D错

4.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

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

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

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

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

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

【解析】物种丰富度是物种数目多少,不是优势种个体数,A错;通过坐标图可知离湖心不同距离的群落不同,主要由于水位的不同造成,所以D对,根据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以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对;群落演替就是优势种的替代,所以C。

5.下列实验中相关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滴加蒸馏水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B.制备植物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为:

解离→染色→清水漂洗→制片

C.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需使用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外植体进行多次漂洗

D.用胰蛋白酶处理后的动物细胞需在生理盐水中进行传代培养

【解析】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必须加一定浓度生理盐水维持细胞形态,所以A错;根尖有丝分裂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重要的是表面消毒到无菌,所以一定用无菌水冲洗,C对;胰蛋白酶处理的动物细胞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所以D错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9.(18分)CAR-T细胞是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一种T细胞,其表面的嵌合抗原受体(简称CAR)能直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抗原(如CD19)。

研究人员尝试用CAR-T免疫疗法治疗某种B细胞淋巴瘤(简称MCL)。

请回答问题:

(1)正常的B细胞在免疫中识别抗原并接受T细胞产生的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转化为具有无限能力的癌细胞,造成免疫功能受损。

(2)下图为研究人员制备的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MCL细胞的示意图。

把特异性识别的抗体基因及胞内传导信号分子基因等串联在一起获得融合基因,将其与特定病毒构建成,导入体外培养的人T细胞中得到CD19-CAR-T细胞。

提取该细胞中的分子,经逆转录后进行PCR扩增,以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

(3)为研究CD19-CAR-T细胞对MCL细胞的杀伤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4种肿瘤细胞,每种各收集3管。

将两种T细胞分别与肿瘤细胞共培养12小时后,统计各组肿瘤细胞数(用C表示),并计算杀伤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杀伤率/%

CD19-CAR-T细胞

未被修饰的T细胞

有CD19的肿瘤细胞(MCL细胞)

Rec-1

60

17

Maver-1

75

32

Jeko-1

78

30

无CD19的肿瘤细胞

24

13

表中杀伤率=(C对照组-C实验组)/C对照组×100%,公式中的对照组为。

上述结果表明。

②研究人员欲进一步探究CD19-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的机理,已知IL-2、TNF-α是两种杀伤性细胞因子。

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内容,完成实验方案。

组别

T细胞种类

肿瘤细胞种类

IL-2的释放量

TNF-α的释放量

CD19-CAR-T细胞

1.89%

0.2%

有CD19的肿瘤细胞

30.1%

32.49%

实验证实,CD19-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CD19靶抗原进而引起杀伤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欲将CAR-T免疫疗法用于临床上MCL患者的治疗,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

(写出一个方面即可)。

答案:

(1)体液淋巴因子增殖

(2)CD19基因表达载体RNA

(3)①不与T细胞共培养的肿瘤细胞

CD19-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未被修饰的T细胞;CD19-CAR-T细胞对有CD19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无CD19的肿瘤细胞

②ⅰ无CD19的肿瘤细胞ⅱCD19-CAR-T细胞

(4)在动物体内进行免疫治疗实验,检测对MCL的治疗效果;评估CD19-CAR-T细胞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的毒理作用(合理即给分)

解析:

(1)考察基本概念。

B细胞参与的是体液免疫,T细胞产生的是淋巴因子,癌细胞的最显著特征是无限增殖能力。

这些都是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概念。

(2)第1空考察对题目信息和实验目的的理解。

CAR-T能特异性识别的就是MCL细胞表面的CD19抗原,所以在构建CAR-T的时候要针对这一点进行设计。

后面2空考察基本概念。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此情景中运载体为特定病毒)结合后称为基因表达载体;第3空后面有提示要经过逆转录,所以应该是提取RNA。

(3)实验设计的考察,实验目的是“研究CD19-CAR-T细胞对MCL细胞的杀伤效果”。

①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两个自变量——肿瘤细胞的种类(是否有CD19)以及T细胞的种类(是否是CAR-T细胞)因变量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

但是真正想研究的自变量是T细胞种类。

在此实验中的空白对照就是不用T细胞处理、正常生长的两种肿瘤细胞。

因为测定的是相对值(杀伤率),所以空白对照中肿瘤细胞的数量是要和实验组中的肿瘤细胞数量进行比较处理的。

因为是两组自变量,所以在答结论的时候,为了保证比较过程中单一变量原则,需要分组进行描述(固定一个自变量,看另外一个自变量的影响)。

所以分别答出CAR-T细胞对于不同肿瘤细胞的作用效果。

②在这个实验中,T细胞种类和肿瘤细胞种类都可以成为自变量,但是从实验结论(“CD19-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CD19靶抗原进而引起杀伤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中可以看出,此实验中所要探究的是CAR-T细胞是否是通过CD19靶抗原来发挥作用的,所以可以做出判断,T细胞种类是无关变量,肿瘤细胞种类(是否有CD19抗原)应该是自变量。

(4)开放式问题,合理即可。

30.(18分)中国农业大学某实验室在某果蝇品系中发现了一只卷翅突变体,经不断选育获得了紫眼卷翅果蝇品系(甲品系)。

为了研究该品系相关基因的传递规律,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实验。

(1)甲品系果蝇与纯种野生型(红眼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1。

①分析果蝇的眼色遗传,紫眼和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红眼是性性状。

②实验正反交结果相同,由此可知果蝇的翅型属于染色体遗传。

③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决定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进一步研究发现,果蝇的正常翅基因(+)和甲品系的卷翅基因(Cy)位于2号染色体上,该染色体上还分布有某隐性致死基因(b)及其等位基因(B)。

甲品系内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均为卷翅,请在图2中亲本染色体相应位置标出B、b基因,并标出图中F1的相关基因。

(不考虑交叉互换)

(2)像甲品系这样能够稳定保存两个致死基因的品系称为平衡致死系。

研究人员从北京大学某实验室获得另一果蝇平衡致死系(乙品系),其表现型为红眼卷翅,卷翅程度明显小于甲品系。

已知乙品系果蝇的卷翅基因(Cy’)和隐性致死基因(b’)同样位于2号染色体上。

甲、乙品系果蝇杂交,子代中卷翅与正常翅的数量比约为2:

1。

①根据子代中出现了表现型为的果蝇,可判断b和b’不是同一基因。

②由实验结果推测,两个品系的卷翅基因Cy和Cy’是等位基因。

若它们是非等位基因,杂交后代的翅型性状及其数量比应该是。

(3)两个纯合致死的等位基因存在互补和不互补两种关系:

若互补,则同时含有这两个基因的杂合子能存活;反之,则不能存活。

①根据

(2)实验结果推测:

Cy和Cy’(填“互补”或“不互补”)。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使用特异性引物对不同品系果蝇进行基因组PCR,电泳结果如图3所示。

选取

(2)杂交中F1正常翅和不同卷翅程度的果蝇各200只,利用上述引物分别对每只果蝇进行基因组PCR,电泳结果显示:

所有正常翅个体都只有A条带,所有卷翅个体都同时有A、B条带。

该结果是否支持(3)①的推测?

请做出判断并陈述理由。

30.解析:

(1)①因为亲本是纯种的红眼正常翅与紫眼卷翅杂交,F1代均表现为红眼,因此,红眼为显性。

②如果正交反交结果不同,则可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正交反交结果相同,则可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在F2代中,红眼卷翅:

紫眼卷翅:

红眼正常翅:

紫眼正常翅=6:

2:

3:

1,与正常的性状分离比红眼卷翅:

紫眼卷翅:

红眼正常翅:

紫眼正常翅=9:

3:

3:

1相比,改变的是卷翅性状,因此认为,决定卷翅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2)①如果b和b’是同一基因,由上图可推知,子代全为卷翅,不会有正常翅的出现。

②若两个品系的卷翅基因Cy和Cy’是非等位基因,则卷翅:

正常翅=3:

1

(3)①由

(2)的实验结构可知,子代中卷翅与正常翅的数量比约为2:

1,有1/4不能存活的个体,推测Cy和Cy’的关系是不互补。

②支持,若互补,则卷翅个体中混有同时携带两种卷翅基因的杂合子,它的基因组PCR产物电泳结果只显示B条带,野生型只显示A条带。

答案:

30.(18分)

(1)①显

②常

③卷翅见右图

(2)①正常翅

②卷翅:

正常翅=3:

1

(3)①不互补

②支持,若互补,则卷翅个体中混有同时携带两种卷翅基因的杂合子,它的基因组PCR产物电泳结果只显示B条带(合理即给分)

31.(14分)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等。

(2)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黑麦的抗低温能力。

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

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

②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图1、图2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

③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和非致死低温(4℃),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

实验结果显示,在此过程中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势为。

④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

请提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

[答案]31.(14分)

(1)信息调节成熟

(2)①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②一致

③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

④经4℃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

[解析]

(1)基本概念,辨认,传递-信息;生长发育-调节作用;功能-促进果实成熟。

(2)①解读能力:

外加acc,低温存活率低了,解读为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②解读,突变体1为合成量多,突变体2为合成量少,在常温木有差别,但低温内源乙烯多,不耐低温。

结合图1(外源)和图2(内源),结果都是乙烯降低了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所以结果一致。

③解读:

自变量,低温;因变量,乙烯合成量,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势,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

④第一步,低温诱导,将拟南芥随机分布,一组经4℃低温“训练”,另一组未经低温“训练”。

第二步,检测,将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