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4课时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8637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4课时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4课时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4课时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4课时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4课时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4课时1.docx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4课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4课时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4课时1.docx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4课时1

语文第五单元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热爱自然,了解自然”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古诗两首》《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语文园地五组成。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大自然风采。

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古诗两首》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雷雨》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最大的“书”》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儿童诗歌。

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课文内容富于情趣,学生可能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因此教学中应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2.提高语文能力,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3.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品味语言、领悟写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单元

课时

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雷雨》2课时

《最大的“书”》2课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语文园地三4课时

单元测试卷2课时

总计:

14课时

课题

17、古诗两首

主备人

徐润梅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意,领悟诗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朗读感悟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朗读感悟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

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3.解题:

“望”是什么意思?

(远看)“庐山”是个山名。

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

(指出:

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1.齐读课题。

 

2.说说庐山的风景怎么样?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听录音朗读,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

2.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学听。

3.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生自由读。

关注“庐”与“炉”的区别,理解“香炉”和“香炉峰”

4.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学听。

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

围绕:

烟:

指云雾。

紫烟:

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

产生。

 生紫烟:

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它活生生地画出了香炉峰上烟雾弥漫,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挂:

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

飞流直下:

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

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联系李白的《赠汪伦》,再次感受夸张手法的妙用。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

(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抓住:

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3.读三、四行诗句。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并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认字读词,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朗读感悟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说说诗意。

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说说诗意。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

4.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

2.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3.生自由读。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1)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1.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三、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2)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

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

(“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

“千秋雪”,教师讲解:

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

“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3.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窗户。

教师讲解:

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

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

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2.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

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

 

3.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1)反复练读。

  

(2)练习背诵。

四、生字书写

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含”字上面是今字,不要写成令字;而“岭”字右边是令字,不是今字。

“银”字右边顶上不要多写一点;“泊”字的白要写得瘦长一些)教师范写。

学生练写,注意书写姿势。

 

五、布置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三个,各组两个词。

2.能默写本课诗的就默写。

教学反思

课题

18、雷雨

主备人

徐润梅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感悟作者笔下雷雨的特点中,逐步养成观察天气的习惯,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景象。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夏天常常下什么雨?

(雷阵雨)雷阵雨就是雷雨。

(出示课题)板书:

15、雷雨

1.雷雨天有什么特点呢?

(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2.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

(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1.齐读课题。

2.讨论雷雨天气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标出小节号,难读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压乱垂

压下来乱摆垂下来

(2)往窗外望去,书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3)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一()不()

一()大风一()蜘蛛一()彩虹

越来越亮越下越大越()越()

3.请三个学生分别来读1、2、3自然段,4、5、6自然段,以及7、8自然段。

4.作者只写了下雷雨时的情景吗?

学生自由说,看插图。

相机板书: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地朗读,标出小节号,难读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3.请三个学生分别来读1、2、3自然段,4、5、6自然段,以及7、8自然段。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

课文是怎样写的?

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

课文是怎样写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景象。

如(满天乌云、天色昏暗、天气闷热。

"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3.句式比较:

乌云压下来。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具体说明数量,颜色。

 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强调)

(3)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本课指蜘蛛逃走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

4.指导朗读1-3自然段。

    

的?

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景象。

 

3.句式比较。

 

4.指导朗读1-3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这三个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雷雨前天色昏暗,没有一丝风,听不见蝉鸣,突然又狂风大作,蜘蛛逃走,电闪雷鸣的景象。

这是雷雨要来的主要特征。

交流,发言。

五、生字书写

1.出示“压、乱、垂、虹”等12个生字。

2.学生观察分析字形。

3.教师范写“垂”。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渐渐"、"挂"造句。

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检查字词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1.认真写字、读词。

2.交流、复述。

 

二、朗读感悟

1.再读“雷雨前”。

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2.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解:

渐渐:

一点一点,慢慢地。

  板书:

渐渐小了

(2)小结:

雷雨中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

(雨势很猛,雷雨是慢慢变小的。

3.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引导看图,雨停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

(2)什么原因是天亮起来了?

  (乌云散了,所以光线好了,感觉到天亮起来了。

(3)过渡:

大雨过后,空气怎样?

句式比较。

解:

清新:

本课指空气清洁而新鲜。

板书:

空气清新

(4)课文里哪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

"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

"

(5)从哪些地方还描写了雨后的景象。

(雨停后的太阳,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叫了。

  挂:

吊起,悬在高处。

本课指彩虹出现在天空,好像是挂着的样子。

  板书:

雨停了蜘蛛青蛙。

1.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2.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3.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美读这一段。

三、课堂小结

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十分有趣。

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

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

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吧。

讨论,交流。

四、布置作业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乌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15、雷雨 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 空气清新

       雷雨后 雨停了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教学反思

课题

19、最大的“书”

主备人

徐润梅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二、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最大的书是什么?

“书”为什么要加引号?

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

等等)

3.生质疑,师归纳并相机板书。

1.齐读课题。

2.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⑵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桌交流。

2.检查反馈。

⑴读准生字新词。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队员

(结合教学:

课文中谁是地质勘探员?

岩石雨痕波痕矿物宝藏

一册厚厚的书一片陆地刨根问底

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4自然段;5~6自然段;7~8自然段;9~10自然段,11~12自然段;13自然段。

(课文以对话为主,学生在标自然段序号时有一定难度,需教师相机提醒)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⑵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桌交流。

2.分段朗读课文:

1~4自然段;5~6自然段;7~8自然段;9~10自然段,11~12自然段;13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请带着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解决问题1:

谁来告诉大家,这本“书”指的什么?

⑴指名回答,相机出示第四自然段。

⑵“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意思是说“这岩石厚厚的——”(引导学生说出“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⑶指名读第四小节,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一册”还可以换个什么词语?

⑷指导读好含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

⑸哦,原来这本书指的就是岩石啊!

现在我明白了。

那你们明白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吗?

(这本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

3.既然叔叔说岩石就是“书”,那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10自然段,找找川川对叔叔提了哪些问题?

4.找出川川提的问题,出示:

问题1:

这上面有字吗?

问题2:

这上面有图画吗?

问题3:

这能说明什么呢?

指名读川川的话,指导读好问句。

5.面对川川的问题,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员叔叔是怎样回答呢?

谁愿意做做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帮川川解答第一个问题?

指名一生答读第6自然段,其余学生问。

在一问一答中读好对话。

6.川川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他又问?

(学生接读:

这上面有字吗?

)哪个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来回答?

(再次指名答读)

7.叔叔是通过什么判断这里原来是长满树木的森林,后来变成大海的呢?

引导学生整合6、8、10自然段。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指名读第四小节,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4.指导读好含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

 

5.默读课文5至10自然段,找找川川对叔叔提了哪些问题?

找出川川提的问题。

 

6.指名一生答读第6自然段,其余学生问。

在一问一答中读好对话。

 

7.引导学生整合6、8、10自然段。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生字。

2.指导写“宝”下边是“玉”不是“王”。

“印”右边是单耳,不是双耳。

3.学生练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展示,互评。

1.生练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2.自评:

认为自己写得好的字,加个五角星。

3.展示,互评。

五、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各一行,并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一册岩石宝藏趴下手印刨土

  2.有感情地朗读1~10自然段的对话。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1~10自然段。

 

二、探究学习11~13自然段

1.川川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前面的问题才解决,后面的问题又冒出来啦!

出示: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2.从川川的提问中,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

⑴根据学生问答,指导书写词语“刨根问底”。

⑵“刨根问底”还可以换成?

(拓展歇后语:

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3.谁愿意解答川川的这个问题呢?

指名答读第12自然段。

4.这本岩石书还会告诉我们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些矿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