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作业治疗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8636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本作业治疗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本作业治疗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本作业治疗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一本作业治疗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一本作业治疗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本作业治疗1.docx

《第一本作业治疗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本作业治疗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本作业治疗1.docx

第一本作业治疗1

第四节作业疗法对象

作业疗法是康复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广义上说适合康复的各种疾患均为其治疗对象,正如K.L.Reed在其《ConceptsofOcupationalTherapy》一书中对此作的形象描述一样(图1—3—1)。

但作业疗法的特点决定了它对一些疾患的康复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狭义上,它又具有一些特殊的或主要的服务对象。

1、精神科疾病中风,脊髓损伤,脑外伤,神经、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

2、骨科疾病骨折,腰腿痛,截肢,手外伤,关节疾患等。

3、外科疾病外科手术后瘢痕,烧伤后瘢痕及关节挛缩、变形、功能受限等。

4、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发育迟缓,小儿麻痹后遗症学习困难或残疾,肌营养不良等。

5、内科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

6、精神科疾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等。

根据1986年美国作业治疗师协会的调查,最常使用作业疗法的10种情况表1—3—1,表中分别叙述了作业治疗的各种疾病或创伤的的发病程度和发病率。

表1-3-1作业治疗的各种疾病或发病程度和发病率

诊断发病率(%)次序

诊断发病率次序

脑血管意外28.21

发育迟缓/学习残疾16.52

脑性瘫痪11.73

手外伤7.24

智力落后6.15

精神分裂症6.15

情感性精神病46

颅脑损3.37

腰背疼1.98

器质性精神病1.69

脊髓损伤1.510

第五节作业治疗师职责和作用

作业治疗是由康复治疗小组中的作业治疗师(士)来完成的。

其工作主要是依据康复医师的处方,并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情况,提出治疗目标和选择合适的作业治疗方法。

作业治疗师的职责和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育训练者(educatorandtrainer)教导患者学习自我照顾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发挥健侧的代偿功能,矫正患侧残障。

2、治疗师(therapist)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的治疗,加强关节的活动性及肌肉的力量,改善和提高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指导师(teacher)指导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以及在出院返家后的继续治疗工作。

4、职业评定师(vocationalevluator)探寻患者的职业潜能以及患者的工作能力、耐力、习性及适应的情况,以提供资料给职业治疗师作为参考,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职业。

第六节作业疗法目的和特点

一、作业疗法目的

1、维持现有功能,最大限度发挥残存的功能。

2、提高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理能力。

3、为患者设计及制作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各种辅助器具。

4、提供患者职业前技能训练。

5、强化患者的自信心,辅助心理治疗。

二、作业疗法活动特点

作业(occupation)是指与时间、能量、关心与注意的目标指向性有关的活动。

其意义在于:

“四学习与发育的基本媒介,且对内部供给源的活动予以生产性的专注”。

由此可见,作业是人类的活动,但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作业。

只有出色的人类活动,并达到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需求最高境界的活动,才可称为作业活动。

作业疗法中使用的活动有八个方面的特点:

1、目标指向性一定要有目的或理由将活动用做作业活动。

消费时间的作业是无价值的,应该总是将特定目标作为选择的依据。

2、对患者而言在某些水平有意义根据情况有可能注意迟缓,但活动一定要对患者有价值。

此时,患者可能马上不能到达特定目标,但1周后、1月后或更晚些有可能到达目标。

活动应与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有关联。

3、在某些水平上要求当事人参与(精神方面或身体方面)活动由患者自己进行,参加者既要参加活动的过程(有主动与被动参与),也要参加决定的过程,这样他才有可能从结果中获得满足。

4、预防功能减退及维持或改善生活质量选择什么样的活动,要根据患者功能水平与参与的能力,但目标要明确。

5、要反映患者的生活课题(日常生活、游戏、工作)各活动要用于获得或发展生活作用的技能上,这可在完成个人生活方面培养可用性。

6、与患者的兴趣有关参与选择的活动很重要,只有考虑到患者的目标和兴趣的活动,才能令其积极参与课题。

7、可变更或调节水平活动要符合年龄,可调节复杂性,逐步提高时间与力度。

8、基于作业治疗师的专业知识决定要求作业治疗是具备有与人的发育、疾病、人际关系、人活动的意义等有关的知识。

这些对选择符合患者问题的活动,由此确定作业疗法的治疗目标,是最有意义及实现现实所必要的。

三、儿童作业疗法特点

由于儿童在解剖、生理、社会行为等方面尚未发育成熟,且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针对儿童疾患的作业疗法,应是以活动为手段去恢复、维持或重新开发因病、残而丧失的功能,当功能恢复无望时,则设计、制作并提供相应的辅助器具来帮助代偿。

就具体的治疗措施而言,有以下特点:

(一)治疗—游戏—教育三结合

病残对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患儿存在着明显可见的身体缺陷,使之成为一群不同于正常儿童的特殊儿童;另一方面,又由于其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导致病残对患儿的影响不同于对成人的影响,它表现得更为复杂,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但同时,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可塑性大。

当一个处于正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在未能完成学到某种能力时,所需要的是致能(habilitation)而不是康复(rehabilitation)。

为此,如果能充分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以及病残可能给他们身体和心理上带来的影响,进行有针对性,适合小儿生长、心理发育特点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如在儿童的康复治疗中,开展治疗—游戏—教育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帮助他们克服躯体和社会、心理适应上的困难,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各项潜能,促进其身心发育,使其能过正常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治疗与教育是一个需要多种科学参与的系统工程。

除了康复工作者外,还需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参与。

作业治疗是在其中主要负责提供病残儿童功能水平及功能性活动质量的评估资料,还要考虑无障碍建筑、座椅的设计、日常生活与学习所需的辅助器具,以及与就业相关的训练等,制订必要的作业治疗计划并付诸实施。

治疗与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早期干预,同时进行。

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要防止继发性残疾,减轻儿童的残疾程度,使病残儿童及其家庭都能充分的发挥功能;同时进行的目的,是为了不使患儿因治疗而延迟受教育,从而影响全面康复。

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到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治疗和教育中,既要从整体上看待患儿,兼顾到其躯体.心理.社交.行为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要孤立地单从某一个方面考虑;又要求治疗与教育者充分了解患儿现在的能力及其进展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个别的教育计划,并适时进行调整;同时,还应有前瞻性和动态发展的眼光,因为病残儿童处于不断发展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进展和各种干预措施的实施,他们的情况肯定不会是静止不变的,要随时了解患儿的进展情况,应据此对原有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订。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将知识性.娱乐性和集体活动相结合。

病残儿童的治疗与教育,离不开患儿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如何争取患儿的参与和配合,治疗与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就是关键的一条;并且,在治疗中根据患儿的年龄层次,将知识与技能融合会在其日常的训练活动中,使他们的身心在治疗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发展。

为了促进患儿的训练与教育,还应充分利用好集体活动这一形式,通过集体活动,可增强患儿的自信心与活动的兴趣,并可获得一种对集体的依附感和对自身的认同感,有利于身心的教育。

2.治疗与游戏游戏是儿童时期的一项重要日常活动,是儿童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可以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通过游戏,可激发儿童的积极性,使之能主动的参与到治疗活动中去;游戏活动介入纯粹教育与真实生活之间,有利于患儿将所学的技能转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同时游戏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有利于对儿童所学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和巩固;而且游戏需要儿童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有利于儿童感觉功能的整合。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将游戏融入其治疗中。

(1).游戏的种类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在此介绍2种分类方法。

1)根据儿童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社交发展阶段,Parten将游戏分为如下几种:

A.自身游戏:

游戏集中在自己的身体部分,亦观察在其四周发生的事情。

B.旁观游戏:

观察其他儿童游戏,并参与他们的谈话,但并不真正参与游戏活动。

C.单独游戏:

儿童独自从事游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既不与其他儿童一道玩,也无意接纳玩伴,往往边玩边自言自语,自得其乐。

D.平行游戏:

使用与他人相似的玩具,并在他们旁边玩耍,但不与其他儿童一道玩耍,彼此之间少有沟通。

E.联合游戏;与其他儿童共同游戏,但游戏活动并无组织,无劳动分工,不产生产品,每个孩子均是独立地活动者,其兴趣在于相互间的联系而非活动。

F.团体活动:

与其他儿童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正式比赛、制作物品),而有组织地进行活动。

这里有一种明显的团体归属感,有一到二位领导者进行指挥。

在群体活动中,每位儿童均担任一定的角色,相互间起促进作用。

2)根据游戏的特点和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

A.体力性游戏:

活动涉及整个身体而且需要大量能量和高度的信心。

可发展儿童的平衡与协调能力,起初为简单的躯体运动,以后为跳跃、攀爬直至成年时的体育运动。

B.社交性游戏:

这类游戏中主要的乐趣来自于玩伴间的相互作用。

如捉迷藏等。

儿童从中可学会与他人相处、轮流活动和遵守规则的技能。

C.技能性游戏:

相对而言,这类游戏通常是单独进行,不仅需要高度的计划性和注意力,也需要手和眼的精确运用,如搭积木、串珠等。

D.假想性游戏:

儿童在以木偶或小车作游戏时,需记住和考虑组成其假想世界的事件,由此发展成为更高级的假想性游戏,精于假想性游戏的儿童有望成为较好的学习者和思想者。

(2).游戏的作用游戏活动占儿童时期活动的大部分。

随着儿童的不断生长发育而分化成日常生活活动,学习,工作休闲活动等。

游戏中儿童利用自己的运动,感觉,认知,心理社会功能娱乐中的反复挑战,来不断发展游戏水平,同时也达到了改善其身心功能的作用。

具体来说,游戏的作用有以下4个方面:

1)运动、感觉及感知方面:

在游戏中,重复的活动不仅仅改善了患儿的粗大和精细的技巧运动;同时随着运动的复杂性,也改善了其运动的协调能力。

另外,儿童通过游戏,可感知游戏环境中存在的物体和发生的事件,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并对物体进行分类和联系,形成逻辑思维的基础。

2)情感方面:

通过游戏,儿童可产生自我和内在的稳定性,并对周围环境的一致与恒定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是自我认同的基础。

儿童通过游戏可对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现实进行检验,并且能够无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学会对自己的沮丧情绪和冲动感进行控制。

而这种控制力就是儿童自我人格力量、自信心以及对未来需要的适应能力的基础。

3)认知方面:

游戏活动与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

通过游戏儿童学会如何对事物进行处理,象征性游戏和戏剧性游戏可使儿童产生表象思维。

抽象思维则植根于那些有利于分类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活动;而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具体体验会使他对环境、对自己在这环境中的作用,做出较为精确的评估。

4)社交方面:

在游戏中,儿童以自己的方式来了解家庭、成人和不同性别的角色与作用。

游戏教会儿童与他人产生联系,先是作为旁观者,然后作为参与者加入到一个合作性或竞赛性的小组活动中去。

游戏向儿童提供深入了解其所处文化规范和习俗的途径。

当儿童理解了什么是受欢迎的和什么不受欢迎时,他就开始具备了社会道德。

由此可见,游戏即可作为治疗活动的目标,又可作为工具。

(3)游戏活动计划的制定制定游戏活动计划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偿,或将治疗作为游戏活动的一个部分,以帮助其弥补缺陷。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游戏的体位:

通过对患儿运动功能的评估,在游戏的过程中设计一些简单而有意义的体位改变,一方面可增加患儿探索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有目的的游戏性治疗活动,达到改善提高其功能的目的。

体位摆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并非只有一种游戏的体位。

可尝试在多种体位下进行游戏,这可确保皮肤及骨性突出部分不过多受压,并可使肌肉长度有所变化。

另外,要避免让患儿连续处于某一种体位超过20分钟。

B.体位的摆放,应注意增强患儿视觉的追随能力和头部的控制能力,并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将其双手带向或越过中线位,同时保持双前臂均匀负重。

C.过长时间的静止性体位可导致肌肉挛缩,并因限制了触觉、前庭觉等的输入,而限制粗大运动的发展。

D.一旦患儿平和能力得到发展,就应鼓励他在游戏中不停的移动,而非静坐不动。

E.随着患儿情况的改善,应不断改变体位以增加活动的难度促进更进一步的发展。

2)游戏环境的安排:

它包括建筑环境、游戏用具、环境刺激、在场人员等。

应充分考虑活动场所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为增强活动区域的趣味性,可在所处环境中增加感觉刺激,如声、光、嗅、触、味觉等刺激,并结合当地与时所俱的文化特色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的选择,可用以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或多个目标,因此,提出的目标可以是着眼于某一方面能力的改善,但应强调游戏活动的整体作用。

在计划一项活动时,应考虑从事这项活动需具备的所有条件,以便使儿童的技能与之相配。

例如,如果目的是通过球类活动,改善患儿的眼—手协调能力,就必须意识到,抓住、抛掷和拍打球的同时,还需要有较好的上肢协调、整体平衡和对距离的判断能力等。

另外,儿童的游戏表现,可由于周围承认的存在与否而受到强烈的影响。

因此,要注意谁在场时患儿感到很适意,以及特定种类的游戏活动中有或无人时的情况。

3)玩具的选择、使用与改造:

残疾儿童所需的玩具,与非残疾儿童所需的玩具实质上是毫无二致的。

其不同之处在于:

A.玩具给予的方式和时间要恰到好处。

B.玩具使用上有更多的重复,以便达到强化学习的目的。

C.玩具在“慢速运动”中使用。

D.使用的方式要避免使儿童产生挫折感。

要想选择适合的玩具,必须了解患儿在身体、智力和社交等方面的发育水平。

在对患儿功能评定的基础上,确定有目的性的游戏活动,从而选择合适的玩具,玩每一种玩具的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或是在玩腻之前即予更换。

儿童各年龄段适用的玩具见表1—5—1。

大部分游戏计划将涉及到使用玩具的种类,以及是否需对其进行改变,以便帮助患儿更好的游戏。

例如,肢残的患儿由于运动控制不良,需用吸盘、夹子、防滑垫等固定玩具;如果患儿手的抓握能力差,可通过加装延伸装置、杠杆或用泡沫塑料将把手部分加粗等方式帮助抓握和把玩;患儿由于肌张力的变化,不能持续抓握,经常将玩具掉下,则可将玩具绑于手上。

玩具

年龄

0~6个月6~12个月12~23个月24~36个月

缝在衣服上的拉锁或纽扣(经过安全检查)

物块——搭积木或分类玩

“木楔钉小孔”的活动

串起的大珠子

粘木

脚蹬在地板上的小车

毛织物(经过安全检查)

能显示从小到大的活动玩具

能摇动的动物玩具

摇椅(小儿适用的)

洋娃娃马车

幻灯玩具沙玩具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续表)

注:

a:

为了儿童的发育,此期可提供的玩具。

b:

过去的玩具,此期可继续使用。

(二)治疗中应充分重视家属参与的重要性

儿童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做父母的,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希望和期待,一旦家中有一个残疾儿童,无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获得的,无疑会给这个家庭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这种影响常波及到家庭的各个方面,包括精神的、经济的、社会的等等。

而这些影响如不能很好地减轻以至消除,反过来又会对残疾儿童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妨碍作用。

人们现已认识到,没有家庭的参与,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是不可能的是不可能获得理想效果的。

在美国甚至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家长有参与孩子教育与训练的整个过程的权力。

1.治疗过程中父母参与的重要性在所有病残儿的康复治疗过程中,父母起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这是因为:

首先,父母在满足孩子的爱以及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是患儿最亲近、最信赖的人,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甚于任何其他人,他们可向康复工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有利于各方面对孩子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

第三,即使患儿在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治疗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而患儿在家庭中的生活却占了相当大的部分,父母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一对一的辅导,起到强化治疗作用。

第四,父母的辅助不必另外支付费用。

2.治疗师如何发挥父母的作用调动父母参与,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在病残儿童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为此,治疗师首先应与病残儿童的家庭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理解孩子父母所处的现状,将孩子的父母作为治疗小组的一员给予接纳,把他们作为同事对待,与家长分享有关信息,尊重他们的意见。

 

其次,让其父母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确保康复计划中包括了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

第三,帮助父母了解其训练的方法,提供安排家庭活动和管理孩子行为的建议;为父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或短期培训班,使家长获取实际应用的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彼此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从而增强其信心及技能。

第四,安排父母参观孩子的治疗环境,观察孩子的治疗情况及过程,同时也让父母实习如何指导孩子。

第五,向父母介绍社区中可利用的服务与资源,使其能善用资源,为孩子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

(三)康复辅助器具的设计应注重儿童发育的特点

残疾儿童在康复的过程中,常需要借助一些自助具或矫形器的支持和辅助,以限制异常活动,维持功能性姿势,预防或矫正畸形。

在设计和选用时应考虑一下因素:

1.在选用和设计,辅助器前应仔细检查患儿具有那些功能,对确实不能自行活动或自行活动太困难者,才考虑使用辅助器具。

2.在设计辅助器具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的动态特点和使用的环境,并对所要代偿及功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尽可能使其结构简单,使患儿在使用过程中无需额外消耗体力。

3.装配时机的选择上,通常应在功能障碍逐渐固定,患儿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或娱乐时,自己不能完成某项活动,治疗师、家长帮助他一起想办法克服时,介绍或推荐相适合的辅助具。

4.辅助具只是代偿或替代已丧失的功能,切勿使儿童过度依赖辅助器具。

四、老年人作业治疗特点

所谓老年人,是指因衰老而引起体力和精力明显减退的人。

我国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在1982年规定:

45~59岁为老年前期,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

欧美国家以年龄≥65岁为老年人。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体发育成熟后又重新划分为五个时期:

≤44岁为青年人,45~59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为长寿老年人。

这一标准将逐步被各国学者所接受。

老年人康复的目标是获得足够的独立,避免依赖。

为此,针对老年患者的作业廖夫应注意一下特点:

1.应充分了解老年疾病的特点,全面掌握治疗对象的全身情况以及患者的需求。

在检查和评定的过程中,应避免程序化,而应以关心、同情、安慰与开导的方式倾听患者的主诉,是患者被压抑的情感得以表达和疏导,使治疗者能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问题与需要。

2.明确康复治疗的目标,合理制定治疗计划。

老年疾病作业治疗的基本目标应是:

获得足够的独立,避免或减少依赖,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要求功能完全恢复,只是根据个体显示水平去争取最佳效果,一切措施均围绕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里来积极进行。

根据这种认识,国外学者提出了老年患者康复理论上应达到的目标(theoreticallyachievablegoal,TAG),以及不同年龄段里的评定标准,即通过康复最终应能达到的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最理想状态。

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略加修改推荐运用于临床,见表1-5-2和表1-5-3。

表1-5-2TAG评分标准(中国化方案)

项目

得分

1.ADL方面

(50分)

(1)大小便自理

10分

(2)进食自理

10分

(3)梳饰自理

10分

(4)穿衣自理

10分

(5)独立进行言语交流

10分

2.移动方面

(10分)

(1)不能步行,但能独立转移和非步行移动

5分

(2)能独立步行

10分

3.业余活动、教育和就业方面

(40分)

(1)能进行伤病前全部业余活动

10分

(2)能进行伤病前全部职业活动

15分

(3)在

(1)的基础上参加业余书画班

3分

(4)在

(1)的基础上能参加普通成人、高级教育单科证书班

8分

(5)在

(1)的基础上能参加普通成人、高级教育全科证书班

15分

(6)在

(2)的基础上还能进行第二职业培训与就业

10分

总分计100分

注:

移动方面的

(1)和

(2);业余活动、教育和就业方面的

(1)和

(2),(3)、(4)和(5)每个被检查者只能选其一。

表1-5-3不同年龄的TAG

年龄6065707580859095100

应达分数757575686258565250

各分数所代表的功能水平

60分独立移动水平80分有就业能力

70分休闲活动90分有受教育能力

注:

以上是各年龄段的满分标准,若能100%满足则为完全自理水平(I),满足60%为需监护水平(S),满足30%为需帮助水平(A),0%为完全依赖。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提倡早期介入,方案个体化,方式多样化。

在制定作业治疗的计划之前,应了解患者当前身体、精神和情绪方面的状况,确定发病前患者的活动水平,即需要为之康复的水平。

因为老年人本身处于废用的边缘,如不注意早期介入,就易产生肌肉的废用性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固定、直立性低血压等废用综合征,最终成为卧床老年人。

另外,治疗手法不正确、运动量过大或矫形器使用错误,会引起骨、关节、软组织的损伤,而引发创伤性关节炎、骨关节变形、肌腱断裂等误用综合征,亦可致老人的康复失败。

由于老年患者往往有多病共存、慢性发展的特点,故在确定治疗方案实应慎重、稳妥地分阶段进行,应患者当前的身体、精神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而且,由于老年人受衰老和疾病的影响,易出现行为退化、过分的依赖等消极负面的心理,所以,针对老年人疾病的作业疗法,形式多样的手段,充分调动老年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应向其家属和护理人员介绍治疗的方法级疗效,争取他们的配合。

3.除了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开展积极的治疗措施以外,作业治疗师还应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对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改造不利于患者生活的自理。

4.老年人由于感觉迟钝、行动缓慢、骨质疏松,在训练场所和设备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以防跌倒发生以外。

5.由于老年人多病共存和多器官功能衰退的特点,在作业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一定要慎重评估预后,应充分考虑到患者当前的身体、心理状况,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患者的需求,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第七节作业疗法基本理论

所谓理论,就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构成作业疗法知识母体的理论体系,产生于作业疗法集团,他们认为:

“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人的行为、习惯和愿望等,都能被环境所改造。

人的基本需求就是在家庭和社会别接受、被承认和有安全和满足感。

其行为、习惯和愿望,都可以根据这些需求而改变”。

作业疗法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