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7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8621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3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7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7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7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7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7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7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解析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7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7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解析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7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解析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7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解析版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背景

1.政治:

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一些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经济: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二、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兴起

代表

主张

意义

智者学派

(1)“人是万物的尺度”

(2)在社会道德方面,不应该强求一律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苏格拉底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3)认识你自己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发展

1.柏拉图:

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2.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四、文艺复兴

1.背景

2.实质: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

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五、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序幕: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六、宗教改革的概况及基本主张

1.概况

2.主张

七、宗教改革的影响

1.形成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等新教。

2.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八、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政治: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3.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进展。

九、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

1.含义:

主张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2.内容

十、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人物

代表作

观点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2)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

《社会契约论》

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

(2)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轻巧识记启蒙运动内容

十一、启蒙运动的影响

1.欧洲

2.世界

考点一主流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例1、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

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

A.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

C.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

D.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答案D

考点二史学方法——把握材料思想主旨

例2、从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莎士比亚“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其共同主旨不包括()

A.反对以神为中心B.提倡以人为中心

C.肯定人,肯定人性D.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

答案D

解析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的是莎士比亚,故D项不是其共同主旨。

考点三史学前沿——人文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幸福观”

例3、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

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________;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材料空白处应是()

A.权利与金钱B.上帝和法律

C.民主与科学D.智慧与德行

答案D

解析要注意“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联系教材中西方人文主义起源即古代希腊人文思想,可知答案选D。

考点四新史观——现代化史观理解欧洲近代精神

例4、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答案A

考点五史学方法——近代欧洲思想史料搜集

例5、以下材料整理自陈衡哲的《西洋史》

国别

重要原因

日耳曼

宗教哲学

宗教改革

(一)民族性简单,宜于宗教。

(二)民族性喜实用,不乐罗马教的仪式。

(三)教皇在日耳曼的威信本不甚深

法兰西

政治哲学

政治革命

(一)专制政体发达。

(二)政治亟需改革

英吉利

应用科学

工业革命

(一)工业发达。

(二)尚实用的民族性

上表反映了()

A.文艺复兴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C.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D.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各国的确立

答案A

解析宗教改革、政治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不大,B项不符合题意。

工业革命和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关系不大;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各国的确立关系不大,排除C、D两项。

故答案为A。

考点六史学方法——阶级分析法理解中西方对待外来文明的差异

例6、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并加以借鉴;1840年以后,启蒙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最初却受到了儒学思想家的抵制。

材料反映了中欧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学说体系不同B.阶级基础不同

C.政治诉求不同D.文明开化程度不同

答案B

考点七历史思维看现实——权为民用

例7、《兰州日报》:

甘肃省武成市聘18名少先队员当公务员考试的“监考官”,当场抓住25名作弊者。

网民赋诗云:

“不坏规矩不违法,大人要学诚实娃,公德亦是良心事,公仆岂可乱践踏。

”下列哪一运动的主流思想与中国当前提倡的公仆公德意识最吻合()

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

答案C

解析漫画材料隐含“天赋人权”“制约与平衡”“社会契约”等思想,与启蒙思潮一致。

1.(2019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儒家思想主张“道德自觉”,另外“善人”是先秦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兼具道德与地位的人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良之人,故①当选;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体现,故②排除;斯多亚学派主张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故③当选;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忽视了道德,与题干思想相悖,故④排除。

故A项符合题意。

2.(2019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D

3.(2019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

右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观察图片可知,画作重点凸显人的美,展示人的性格和个性,因此该绘画应是人文主义的代表画作。

在文艺复兴之前,绘画艺术大多都是描绘宗教人物的,只有在文艺复兴时期,画作才格外注重对人本身的描绘,所以排除A、B两项,启蒙运动强调的是理性,排除D项。

所以本题选择C项。

4.(2019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

5.(2019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

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B.狄德罗C.卢梭D.孟德斯鸠

【答案】D

6.(2019年北京卷文综历史48)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9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

《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8分)

【答案】

(2)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

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对于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天赋人权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角度分析。

7.(2019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5)某学者认为:

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

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

“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答案】C

8.(2019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②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②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②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体现了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发散思维的考查。

本题型向来是高考中的亮点题型。

从题目要求上对学生的要求减少,但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增强,不确定性增加。

在解答本题时可结合英美两国的政体结构来进行作答。

如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借鉴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观点,使孟德斯鸠的观点得到了实践。

又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主权在民的思想。

但无论如何作答,都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内容论证相关观点,要求试论结合、能够自圆其说。

9.(2019年浙江卷文综历史39)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公元前5世圮,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

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迷道:

“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材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

“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

”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

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

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

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1)根据材树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体现在哪里?

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0分)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10分)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

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6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

(1)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在自然法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基本权利。

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反对封建王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3)侧重

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侧重

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展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

(2)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紧扣材料信息分析归纳,结合材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应紧扣“天然禀赋”,结合第一小问的解答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卢梭反对封建王权,以及提出“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3)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评述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首先选择一种自己的认识,如可以选①,也可以选②,只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论述即可,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自己所选择的认识进行分析归纳。

1.(2019年新课标Ⅱ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

“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

“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

“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

”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5分)

【答案】

(1)孟子:

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5分)

苏格拉底:

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5分)

(2)社会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6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6分)

历史价值:

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3分)

【解析】

(1)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比。

从材料一中“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是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从“孟子说: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可知孟子的观念是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孟子的主张体现传统的中国式思想,忠孝很重要,因此在不能违背法律的同时要注意孝行,因此才会有放弃天子地位来救父亲的行为。

从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可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是守法是正义行为。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是源于民主政治的法治理念,是城邦政治的产物。

主张大义为先,因此不会违背应有的“大义”,法律至上。

2.(2019年北京卷文综20)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A

【解析】据题目可知该木板画的左侧耶稣基督在地上为门徒洗脚的画面反映的是耶稣基督对门徒的仁慈,据题目可知该木板画的右侧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则反映了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两图对比是为了显示耶稣的高尚和罗马教皇的炫耀与腐化,结合1521年已经开始宗教改革,故选A。

B与题意无关,CD与题意相反,故排除。

3.(2019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答案】A

4.(2019年安徽卷文综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

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地图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抓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观察地图,由“德意志”“英国”“日内瓦”“瑞典”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与宗教改革相关,如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改革等,B符合题意,文艺复兴的中心在意大利,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高潮是在法国,这与图片所示侧重点不符,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接着扩展至法国、美国等地,与图片不同颜色标示的示意结构不吻合,据此分析可知排除ACD,故选B。

5.(2019年广东卷文综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

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

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戊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那个学派的经典?

经学在明清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6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

(13分)(要求:

信息的提取准确。

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答案】

(1)思潮:

人文主义。

(2分)背景:

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4分)

(2)学派:

儒家。

(2分)原因:

儒学已经发展到理学阶段,更加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4分)

(3)变迁及说明:

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分量仍很重。

(5分)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4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

(4分)(【评分说明】要求考生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合理联系,并围绕问题进行准确地、逻辑清晰地解读,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

(1)第一问结合材料描述和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

第二问由“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可以分析出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由“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

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结合所学可以从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兴起角度回答。

(3)由表可知1904年的教育内容“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结合所学可以看出当时中国虽进行改革但坚持“中体西用”;由1912年“取消读经讲经课”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由1915——1922年“修身课改为公民课”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推动的。

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之间的合理结合,逻辑分析。

6.(2019年北京卷文综21)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

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

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制观念已经动摇④天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