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8548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钢筋混凝土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钢筋混凝土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钢筋混凝土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钢筋混凝土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论文.docx

《钢筋混凝土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混凝土论文.docx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在房建工程中,对于裂缝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结合现场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房屋的构造特征进行选择。

不仅在施工过程采取一定的措施,当施工完毕后还要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好养护工作,双方面进行才能使裂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1合理的设计方式

  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柱、数层楼板和连接多层楼板的模板支撑系统组成的临时性的受力体系(见图1),此受力体系可能随着施工工序的进行而改变。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形状、材料的性质以及所承受的施工荷载,均随时间变化。

荷载效应随着施工进程不断累积,可能使施工过程中楼板承担的荷载远超过结构设计允许的楼板承载能力。

这些特点使得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征与使用期的结构迥然不同,有时会产生整个结构生命周期中最危险的状况。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楼板出现的裂缝、挠度过大乃至破坏倒塌往往与此有关。

  同时,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长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也只有(1.2~2.0)×10。

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因此,考虑到建筑房屋的受力情况,在施工前期的设计过程中应当积极选择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其强度等级控制在C20~C35范围为最佳,切勿使用高强混凝土。

在进行抗裂计算时需充分考虑抗裂薄弱部位,这样就从设计源头对混凝土薄弱部位控制裂缝形成。

对于跨度大、体积大的梁,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应有所增强,合理地改变梁纵向截面的配筋率,这样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应力大小等,对于构件抗裂性的提高很有帮助。

  2各类建筑原材料的选择

  施工过程中,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必须要把好质量关,不仅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更主要的是确保材料满足建筑需要。

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来达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目的。

  2.1水泥的选择

  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导致水化热的原因是水泥水化,而水化热又是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重要因素。

因而,施工过程中运用到的水泥应当采用大厂水泥,确保证水泥的质量完整,对于低热水泥需要积极使用。

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拍专业人员检查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符合施工要求。

  2.2骨料的选择

  对骨料(砂、石)总的要求应是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的粗细骨料。

粗骨料最好采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其最大粒径因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

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

根据县官的建筑材料试验得出:

每立方混凝土可降低水泥用量2025kg,减少10kg水泥,温度降低1℃。

  2.3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配合比设计出现问题,最终配制的混凝土将无法使用到施工过程中去。

配合比的设计应当首先要满足强度等级、混凝土性能等最基本要求。

在到达泵送混凝土流动性标注后,采用少量水泥、以及水灰比小的配合比,以减少水泥水化热。

  2.4外加剂的选择

  选用适宜的外加剂是减少混凝土开裂的措施之一,在所有的外加剂中,粉煤灰对于混凝土的防裂效果是最好的。

粉煤灰的使用对于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能够有效改善,还能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而木质素磺酸钙属阴离子活性剂,它对水泥颗粒会产生分散效应,并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出现加气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加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钙减水剂(即木质素磺酸钙),就可明显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10%左右的拌合水,节约l0%左右的水泥,从整体上降低水化热。

  3施工措施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房屋建筑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但大大降低了建筑的施工成本,还能优化资源配制,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发挥出最佳的建筑效果。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对于裂缝的产生有着控制作用,提升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避免房屋形成裂缝,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3.1完善施工管理措施

 施工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施工事故。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施工技术,护筋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板筋的位移、松绑、踩筋,避免出现踩筋现象。

  3.2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水平分层、斜向分段、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

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加水,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

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新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提下才能浇筑,这样能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施工裂缝。

实施混凝土浇筑还要注意气象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好不要在天气剧烈变化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

  3.3混凝土振捣方式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位置为:

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

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最终的效果。

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

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mm-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3.4约束条件改善措施

 为了使模板的周转率得到提高,在混凝土的施工中通常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可能较早的拆模。

如果混凝土温度大于气温,就要准确地把握好拆模时间,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

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的散发会在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就会提升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如果将模板拆除,就会大大降低表面的温度,让混凝土的表面附加拉应力,当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后就会出现裂缝,这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

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泡沫海绵等保温材料,能够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大的拉应力。

  3.5温度控制方法

  为了降低混凝土温度的产生,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比较多,目前工程建设中通常采用改善骨料级配来避免产生混凝土温度,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也要随时准备好温度散发工作,创造更多的散热途径控制混凝土温度。

例如:

减少浇筑厚度,借助浇筑层面散热,埋设水管,通人冷水降温等等。

  3.6敷设线管措施

  预埋线管铺设应有可靠合理的固定措施,尽量使其从板件中部穿过,防止立体交叉穿越,采用线盒安装于交叉布线处。

对于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使用放射形分布,最好不要采用紧密平行排列,这样对于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起到帮助作用。

4、混凝土浇筑工序质量控制

4.1、拌和

(1)混凝土最小拌和时间应满足规范要求,并将入机拌和量控制在拌和机额定容量的110%以内,若加冰混凝土拌和,时间应延长30s(强制式15s)

(2)在混凝土拌和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

(3)混凝土掺和料在现场宜用干掺法,且必须拌和均匀。

(4)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按不合格处理。

1)错用配合比。

2)配料时材料计量错误3)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

4)出口混凝土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值。

4.2、运输

(1)所用的运输设备,应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混凝土运输时间应满足要求。

(2)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混凝土运输工具应设置遮盖或保温设施,以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影响混凝土质量。

(3)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

超过时,应采取缓降或其他措施,以防止骨料分离。

(4)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必须及时处理。

在混凝土初凝前想办法将混凝土运送到浇筑仓位否者以不合格处理。

4.3、浇筑

(1)建筑物地基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仓面准备工作。

(2)浇筑混凝土前,应详细检查有关准备工作,包括地基处理(或缝面处理)情况,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模板、钢筋、预理件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作好记录。

(3)人仓的混凝土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

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至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蜂窝。

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浇筑面应水平,在倾斜面处收仓面应与倾斜面垂直。

(4)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

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在仓内加水;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应避免外来水进入仓内,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应随时清除黏附在模板、钢筋和预理件表面的砂浆;应有专人做好模板维护,防止模板位移、变形。

(6)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

5、养护

(1)混凝土表面养护的要求: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养护前宜避免太阳光曝晒。

2)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3)混凝土应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始终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

(2)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宜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6、拆模

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

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

对承重模板达到下表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

7、合理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

  浇筑施工方案是施工操作具体而详细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资料,同样,就施工单位对施工经验的累积,以及对以往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失误、失败、经验教训总结也需要施工方案作为相应的佐证来评判施工过程的科学性、针对性。

所以,在编制大体积混凝土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力求全面、针对性强,能够对具体的施工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性。

  在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时,除应编制一般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应具备的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措施)、混凝土泵送要求、质量要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技术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项目,还应针对工程特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的特殊性增加相关控制项目。

  7.1、混凝土搅拌站情况。

在方案中要明确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能力、供应能力,在采用混凝土预拌公司的混凝土时,要附上混凝土搅拌站的相关资质材料,明确混凝土所用各种原材料的备料情况及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供应能力和保障措施,以使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保证浇灌的连续性。

  7.2、针对本工程所采用混凝土配比说明。

在编制方案时,依据工程特点、地区情况、施工环境气候等条件,确定配比,及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产地、规格、型号和相应技术指标,并附上有资质单位出具的配比单和各种原材料的检(试)验报告,特别在使用高标号混凝土或混凝土配比无把握相关资料不充分时,应进行试配工作,并出具试配资料及成果报告以备查验。

  7.3、计量和拌制要求。

混凝土配比确定后,拌制前,应对搅拌所用各种衡器具、检(测)试设备进行标定,以保证计量的准确,并在方案中附上相关标定合格证明材料。

  7.4、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方案中应考虑混凝土在拌制完成后至浇筑现场的运输方式、距离及影响,特别在长距离运输时,为保证浇筑连续性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满足工程需要,在做混凝土试配工作时,还应考虑在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并明确浇筑时浇筑方式、方法、泵送情况。

  7.5、混凝土的养护。

编制方案时,应考虑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梯度,明确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法及降温方式。

  7.6、温度的控制措施与监测。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首先应考虑混凝土拌制时集料温度控制措施,再就是混凝土生产温度控制措施,混凝土拌制温度控制措施,泵送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措施,养护阶段温度控制措施,测温安排,混凝土拌制监测、测温方式及测温点布置情况、要求,读测温度周期安排等控制手段及措施。

  7.7、应急处理预案。

在浇筑前,应先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针对各种风险特点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措施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使混凝土不致因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特别是工地现场极易出现的断电、泵车损坏、搅拌站搅拌机损坏等风险要有预见性的处理计划,这也是在施工方案编制时风险防范必不可少的预案措施,以备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有组织有计划的处理问题。

  7.8、人员组织管理措施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布置。

组织措施是其他控制措施的前提,因而应编制相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安排,明确个人的职责、分工,并在施工前进行认真的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针对工程情况编制大体积混凝土安全施工方案。

  7.9、施工方案还应附上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路线图、分层浇筑图、测温点布置图。

  施工方案是施工实践的理论指导手段,通过理论论证指导实际操作,再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可靠性,只有在反复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中,才能不断完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因而,在编制施工方案时,不仅仅需要凭借以往的施工经验,而且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各项条件进行编制工作,从而保证施工方案的先进性、可操作性。

8、结语

  总之,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因为施工技术、管理及材料等的因素,楼板裂缝导致渗漏是值得重视的建筑问题。

裂缝产生并持续一段的时间后会使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降低,对建筑的使用性能及用户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对房建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从而更好的防止裂缝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