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7888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溉排水工程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灌溉排水工程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灌溉排水工程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灌溉排水工程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灌溉排水工程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灌溉排水工程总结.docx

《灌溉排水工程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溉排水工程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灌溉排水工程总结.docx

灌溉排水工程总结

1.

2.

3.我国水资源概况:

缺水、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

4.灌溉排水的发展方向:

我国灌溉排水事业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放在对灌区专管机构和末级渠系的管理体制改革、现有灌排工程的更新改造和积极贯彻落实终端水价改革上。

5.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

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6.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

1.灌溉措施(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2.排水措施(排出农田多余水分)

7.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

1.蓄水保水措施。

2.调水、排水措施。

8.灌溉排水工程学的根本任务:

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9.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

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水只有在土壤冻结时才存在。

气态水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

液态水是土壤水分存在的主要形态,分为吸着水、毛管水、重力水。

10.农田水分消耗的五个方面:

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

11.作物需水量=植株蒸发量+棵间蒸发量

12.作物需水量影响因素:

作物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农业技术。

13.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

经验公式、蒸发皿法、产量法、多因素法。

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ɑ需水系数b经验常数

2.基于参照物蒸发蒸腾量的半经验公式。

14.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对作物生理过程2.对作物生长和产量3.正面效应。

15.土壤水分亏缺的评价指标:

土壤水分指标、作物水分指标、气象指标。

16.灌水方法分为全面灌溉和局部灌溉。

全面灌溉分为地面灌溉、喷灌。

(地面灌溉分为:

畦灌、沟灌、淹灌、膜上灌)

局部灌溉分为微灌和渗灌。

17.畦灌适用于窄行距离的作物;沟灌适用于灌溉宽行距的中耕作物;淹灌适用于水田。

盐碱地改良;喷灌使用于蔬菜、果园、苗圃。

18.小畦灌“三改”灌水技术:

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

19.涌流灌溉法灌水方式:

1定时段—变流程法2定流程—变时段法3增量法

20.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灌水方法:

膜畦法、膜沟法

21.喷灌系统按设备分为机组式和管道式;按压力方式分为机压、自压喷灌系统;按管道可移动长度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按机组碰洒特征分为定喷机组式喷灌系统、行喷机组式喷灌系统。

22.喷灌强度:

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

23.微灌的类型:

滴灌、微喷灌、地表滴灌、涌泉灌。

24.微灌系统组成:

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

25.微灌设备:

灌水器、管道管件、过滤器、施肥装置。

26.灌溉取水方式:

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

27.灌溉渠道系统:

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输、配水,经由田间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

由输配水渠道系统、田间工程、渠系建筑物(干、支、斗、农四渠)、退泄水建筑物组成。

28.沟、路、渠布置形式:

沟—渠—路,沟—路—渠,路—沟—渠

29.灌溉对水源的要求:

水质、水位、水量。

30.山区、丘陵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原则:

高水高用,低水低用,采用长藤结瓜式灌水系统,排水系统尽可能利用天然河道。

圩垸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原则:

内外水分开,高低水分排,以排为主,排蓄结合,灌排分开,各成系统分区灌溉或排涝。

31.管道系统工作制度有续灌、轮灌、随机灌水三种。

32.排涝设计标准方法:

暴雨重现期、排涝保证率、典型年。

33.农田排水方式:

水平排水(明沟、暗管)、垂直排水(竖井排水)

明沟排水分为:

除涝、防渍;防止土壤盐碱化。

34.布置排水系统的原则:

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抽排为辅。

35.灌排系统管理内容包括:

组织管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经营管理、环境管理。

36.土壤水势由重力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温度势等构成。

由于非饱和土壤中,压力势为零,而和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可忽略,

故土壤水势等于基质势加重力势;而对于饱和土壤,必须考虑压力势;盐碱地必须考虑溶质势。

 

37.灌溉排水:

利用人工干预,采用灌溉或降水补充田间土壤水分和排除农田多余水分。

38.灌溉排水工程学:

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旱涝灾害,合理而科学的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39.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应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40.土壤水分测定:

土壤含水量可用质量含水率、体积含水率、饱和度表示,用直接法、间接法测定。

质量含水率:

土壤中实际所含的水重占干土重的百分数。

体积含水率:

土壤中水分容积占单位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体积含水率=质量含水率×土壤干容重

饱和度:

土壤水的体积占土壤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土壤含水量(体积比)

=土层厚度×土壤含水量(质量比)×土壤干容重

41.土壤水分常数:

吸湿系数:

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凋萎系数:

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最大分子持水量:

薄膜水的水膜达到最大时的土壤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率):

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的土壤含水量。

毛管断裂含水量:

当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因作物吸收和地表蒸发而发生断裂时的土壤含水量。

饱和含水量(全持水量):

土壤所以孔隙全部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

42.作物需水量:

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43.参考作物需水量ETo:

高度一致,生长旺盛,长宽均为200m以上地面完全覆盖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44.灌溉制度:

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45.亏缺状态:

作物生长与土壤、大气环境中的诸多因素有关,当这些因素的量值小于作物生长允许下限值时,称该因素处于亏缺状态。

水分亏缺分为土壤水分亏缺、作物水分亏缺。

46.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

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47.灌溉用水量:

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从水源提供的水量,其大小及在多年和年内的变化情况,与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土壤、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渠系输水和田间输水的水量损失等因素有关。

48.灌水率:

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49.灌水方法:

灌溉水进入田间或作物根区土壤内转化为土壤肥力水分要素的方法。

50.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Ea:

应用某种灌水方法或某项灌水技术灌溉后,储存于计划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水量与实际灌入田间的总水量的比值。

51.微灌设计土壤湿润化:

微灌计划湿润的土壤体积占灌溉设计湿润层总土壤体积的百分比。

52.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概率。

53.抗旱天数:

农作物生长期间遇到连续干旱时,灌溉设施能确保用水要求的天数。

54.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

灌水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最大流量。

 

55.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趋势:

1.由丰水灌溉转为节水灌溉,进一步研究生物节水理论。

2.灌水方法仍将以地面灌溉为主,喷灌、微灌及膜下滴灌会有较大发展。

3.为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渠道衬砌、管道输水、覆膜等节水技术将日益得到发展。

4.灌溉管理,提高自动化程度。

5.灌排工程对环境影响将作为重要研究内容。

56.我国灌溉事业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发展:

1.工程技术上取得了丰富经验;2.北方地区发展机井,缓解水资源不足;3.研究应用节水灌溉新技术;4.加强用水管理,注重对环境的影响。

存在问题:

1.大江大河防洪能力低;2.农田水利工程配套不全,管理不善;3.灌区工程老化问题严重;4.水资源不足,用水紧张;5.农业用水浪费严重;6.水污染;7.山区牧区条件差。

57.蒸发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稳定蒸发阶段,主要取决于大气的蒸发力;2.蒸发强度递减阶段,主要取决于大气蒸发与土壤向上输水能力;3.扩散阶段,取决于土层厚度和土层内水汽扩散的能力。

58.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

1.降雨量不足;2.降雨渗入量少,径流损失多;3.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损失水量过大。

调节措施:

1.灌溉;2.改善土壤结构,

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

1.大气降水补给农田水分过多;2.低洼区积水;3.地下水位过高;4.排水不畅。

调节措施:

1.截流;2.排出地表水;3.降低地下水位;4.排除根系层过多水分;5.改善结构,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

59.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度。

3.根据作物的生物、生态指标制定。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

60.水量平衡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1.农田水量平衡方程。

2.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3.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M1的确定。

4.根据水量平衡图解法拟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61.选择小典型年的方法:

1.按年降水的频率选择典型年。

2.按作物生长时期降水量的频率选择。

3.按年降水的变化特征分阶段选择。

62.灌水率图修正遵循的原则:

1修正后灌水率图应与水源供水条件相适应。

2尽量保证作物需水临界期的灌水不变。

3修正后的灌水率应当比较均匀,使得渠道水位和流量不发生剧烈变化。

4宜避免经常停水特别应避免小于5d的短期停水,保证渠道安全运行。

63.灌水方法基本要求:

1.保证实现定额灌水;2.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高;3.田间灌水质量高;4.高效低耗,灌水成本低;5.方便与农业技术措施配合;6.简单、经济、便于推广;7.有效促进田间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和土地可持续利用。

64.长畦分段短灌法技术要求:

1正确确定入畦灌水流量2侧向分段开口的间距3分段改水时间或改水成数

65.喷灌优点:

1.省水2.增产3.适应性强4.省工省地5.调节田间小气候6.有利于实现灌水机械自动化

66.微灌的特点:

1.省水2.节能3.对地形、土壤适应力强4.增广幅度大5.可利用咸水灌溉。

6.投资较高7.对调节田间小气候作用不大。

67.灌溉对水质的要求:

1灌溉水的泥沙2灌溉水的盐类3灌溉水中有害物质含量4灌溉水的温度

68.渠系建筑物适用条件:

1.分水闸:

建在渠道向下级渠道分水的地方,作用是控制和调节向下级渠道的配水流量。

2.节制闸:

垂直渠道中心线布置,作用是抬高上游渠道水位,满足下级渠道的引水要求;下级渠道实行轮灌时,需在轮灌组的分界处设置节制闸以拦截水流;保护渠道的主要建筑物。

69.渠道防渗衬砌措施:

1土料防渗:

土料夯实、灰土护面2砌石防渗:

块石、卵石3砖砌防渗:

黏土砖、陶砖4混凝土衬砌防渗:

等厚板防渗层5塑料薄膜防渗:

6沥青材料防渗

70.渠道防渗的作用:

1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2减小渠床糙率,加大流速,缩短灌水时间3减少渠道占地4提高渠道的抗冲能力,防止渠坡坍塌,增加渠床稳定性

71..容泄区的整治内容:

1.疏浚排洪通道,清除障碍,以提高蓄洪能力;2.加固容泄区排洪道两岸堤防;3.整治容泄区的天然水系,打通出留通道。

72.作物需水量影响因素:

1作物因素:

作物种类、种植密度、生育阶段2气象因素:

日照、降水、辐射、气温、风速3土壤因素:

质地、颜色、含水量、养分状况4农业技术:

农业栽培技术水平

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1经验公式法:

水面蒸发、产量、气温为参数2彭曼综合法公式

71地表水取水方式和适用条件:

1无坝取水:

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灌区用水要求2有坝取水:

河流水量虽然丰富,但水位较低,适当抬高水位即可自流灌溉3抽水取水:

河流水量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修建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4水库取水:

河流的流量、水位均不满足灌溉要求

72简述土壤积盐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水盐运动过程中,各种盐类依其溶解度的不同,在土体中的淀积具有一定时间顺序,使盐分在剖面中具有垂直分异。

在地下水借毛管作用向地表运动的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土壤溶液的盐分总浓度增加,溶解度最小的硅酸化合物首先达到饱和,而沉淀在紧接地下水的底土中;随后,溶液为中碳酸盐饱和,开始形成碳酸钙沉淀,再后是石膏发生沉淀。

易溶性盐类由于溶解度高,较难达到饱和,一直移动到表土;在水分大量蒸发后才沉淀下来,形成第三个盐分聚集层。

2土壤积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气候、地形、水文地质、母质和植被等。

73简述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

1灌溉排水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及内容包括: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以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旱情;调节农田水利措施一般有:

灌溉措施和排水措施。

2灌溉排水工程学的发展趋势为:

(1)由丰水灌溉转向节水灌溉,进一步研究生物节水理论;

(2)灌水方法仍将以地面灌溉为主,喷灌、微灌及膜下滴灌会有较大发展;(3)为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渠道衬砌、管道输水、覆膜等节水技术将日益得到发展;(4)加强灌溉管理,提高自动化程度;(5)灌排工程对环境影响将作为重要研究内容。

74确定灌溉制度有哪几种方法?

如何根据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式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定额、灌水定额及灌水时间:

1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主要有: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3)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指标制定灌溉制度;(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Wt-W0=WT+P0+K+M-ET;

若某时段内没有灌溉也没有降雨,土壤计划湿润层也无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土壤储水量将降至下限,其水量平衡方程可写为:

Wmin=Wo+K-ET。

若时段初土壤

储水量为W0,则由Wmin=W0+K-ET可以推算下次灌水的时间间隔:

t=(W0-Wmin)/

(e-k);推算时段末的灌水定额m为:

m=Wmax-Wmin=H(θmax-θmin)。

同理,可以由水量平衡方程式推求作物全生育期各时段不同情况下的灌水时间间隔和灌水定额,从而进一步确定该作物的灌溉定额。

75简述我国目前主要灌水方法及其优缺点:

1地面灌水方法。

优点:

操作简便、运行简洁;整体经济投资小,土壤储水量大。

缺点:

地形高差变化均匀,前期使用劳动力较多;灌溉水使用量大。

2喷灌灌水方法。

优点:

省水、增产、省工省地、适应性强,可以结合施肥、喷药等同时进行,有利于实现灌水机械化和自动化。

缺点:

需要一定量的压力管道和动力机械设备,能源消耗量大;初期投资大,运行维修费高,技术性强,需有一定的技术人员操作和管理;喷灌受风的影响大。

3微灌灌水方法。

优点:

省水、节能,对土壤和地形适应性强;增产幅度大、品质好,还可以利用咸水灌溉。

缺点:

灌水器孔径小,易被水中杂质堵塞;因湿润局部土壤,可能导致作物根系向水性生长,对调节田间小气候的作用不明显;另外,微灌系统需要管道及灌水器较多,投资较高。

4渗灌灌水方法。

优点:

不破坏土壤结构,为作物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地表土壤湿度低,可减少地面蒸发;可减少占地,便于同时进行灌水和农事活动;省水、效率高;灌溉系统流量小,压力低,动力消耗少,节约资源。

缺点:

表层土壤湿度较差,不利于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投资高,施工复杂,管理维修困难;易产生深层渗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