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7837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docx

《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docx

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

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趋势是:

从过分强调学业成绩,转向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注重评价的量化转向强调对质的变化的描述;评价的主体从单向性转向多向性和交互性;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

教具要制作好,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一些适合的儿童歌曲在课上播放,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美术课堂教学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

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创作,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

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

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

在外国有些学校,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

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

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

怎样兼顾呢?

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美术作品的评价,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

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

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

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

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1)

  二、基本理念(3)

  三、设计思路(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

  一、总目标(7)

  二、阶段目标(7)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9)

  一、内容说明(9)

  二、内容标准(13)

  第一学段(1~2年级)(13)

  第二学段(3~4年级)(16)

  第三学段(5~6年级)(20)

  第四学段(7~9年级)(23)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28)

  一、教学建议(28)

  二、评价建议(29)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0)

  四、教材编写建议(31)

  附录(33)

  一、案例(33)

  二、名词术语解释(36)

                     第一部分前言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

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

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

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本《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

它们分别阐释美术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

因此,本《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

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便于学习,本《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外化性行为特征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为此,本《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因此,本《标准》没有沿袭罗列具体知识点的方法,而是制订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美术教师是本《标准》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

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标准》对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实施《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新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

本文阐述了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分析了美术新课程改革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指出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同时,结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对新课程理论的一些探索和运用,论述了美术新课程标准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启发、鼓励、自主、发展

       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全国蓬勃展开。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

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比较深,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

       新的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和体验愉悦。

新课程标准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

“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

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美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手,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扩展开来。

       人们都认为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就有艺术家搞创造性活动。

“斯普托尼克打击”曾震惊了美国,美国从1958年开始注重人的能力的培养与人才的开发教育。

日本早在1952年就开始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铁的事实证明“科教兴国”关键在于人才。

李岚清副总理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意义深远重大。

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并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

例如:

引导学生创作一幅家乡风景装饰画。

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

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

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的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片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

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

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循循善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美学家曾经说过: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教育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

如:

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画的是什么?

怎么画?

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

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

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

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

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提倡自主学习,使之成为美术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扬弃,也是教与学关系认识的一次飞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区别。

后者因为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色彩的冷暖时,我先让同学们打开一扇窗户,看看外面景物的颜色:

天空,天空中的太阳,阳光下的门、墙、花朵、果实、叶子,这些物体中的红色、黄色、橙色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我们叫它们暖色。

把这些暖色的景物画在窗框内,叫人看了像秋天(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里开了窗户一样。

这些物体中的绿色、蓝色、都给人以寒冷的感觉,我们叫它们为冷色。

把冷色的景物选一选画在窗框内,叫人看了像冬天(冬天是寒冷的季节,休眠的季节)里打开的窗户一样。

这就是该堂课所要讲的冷暖色。

这样的内容道德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因为冷暖色的知识不只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条的术语上,而是在教师的主导设计中不断地激励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自主尝试和感悟中实现自主美术实践的活动过程。

当老师说:

打开一扇窗户,看看外面景物的颜色,同学们都会向窗外望去,这一刻便给学生带来启发。

老师又说:

天空中的太阳,阳光下的门、墙……等经过老师的提示,同学们就会很认真地去仔细观察、想象、感受刚才老师所讲的内容。

如果只是强调课程的内容,而不注重自主学习方法,那么他们一定会去翻书,注意力不集中,更不能用心去观察和开动脑筋,甚至在作画时会抄袭课本或同学的画,这样一来就无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也会慢慢地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同时,课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从教与学双方特定的条件,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画一张宣传画”,“找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

这两个题目都属于设计课,但相比美术课本题目里的纹样设计,二方连续和图案设计等有趣的多。

还有“新年贺卡的色彩肌理制作”,让同学们了解几种不同的肌理构成,如刮色、涂蜡、撒盐、冲洗、弹喷、吹色、压印等方法,使同学们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达到兴奋点,然后引入贺卡的制作。

这类题的内容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他们在绘画时就能容易地将事物表达出来,而且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将会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

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

即使作业画得不好,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

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那我们的后代将是克隆的后代。

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香我们借鉴。

他上小学时,曾把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一顿毒打,庆幸的是这并未让小画家夭折。

今天,这样的事不该再发生在我们的教师身上。

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上一句表扬的话,如:

“你画的画儿真棒!

”“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

”“你的色彩真漂亮!

”或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师画得还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

“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

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

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

“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

这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摘录)

时间:

2010-12-0412:

53来源:

作者:

风雨嫣然点击:

480次

一、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   阶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第一学段(1~2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