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五暑假班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7572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升五暑假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升五暑假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升五暑假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升五暑假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升五暑假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升五暑假班讲义.docx

《四升五暑假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升五暑假班讲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升五暑假班讲义.docx

四升五暑假班讲义

-CAL-FENGHAI.-(YICAI)-CompanyOne1

 

四升五暑假班讲义

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

课题

加法乘法原理与几何计算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知识点梳理

1、加法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

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

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基本特征:

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2、乘法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

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

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

基本特征:

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

例1、从南通到上海有两条路可走,从上海到南京有三条路可走。

王叔叔从南通经过上海到南京去,有几种方法

分析:

可以将王叔叔的各种走法根据线路示意图一一列举出来。

 

例2、用红、黄、蓝三种信号灯组成一种信号,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分析:

要使信号不同,就要求每一种信号颜色的顺序不同,把这些不同的信号一一列举出来即可。

 

例3、有三张数字卡片,分别为3,6,0。

从中挑出两张排成一个两位数,一共可以排成多少个两位数

分析:

排成时要注意“0”不能排在最高位,从而可以进行分类考虑:

当十位上是6或者是3时所得数的个数。

 

例4、从1~8这八个数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它们的和大于8,有多少种取法

分析:

为了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统计出结果,应该按一定的顺序分类列举,可以按照“几+8,几+7,几+6,几+5”的顺序来思考。

 

例5、在一次足球比赛中,4个对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多少场

分析:

4个队进行循环赛,也就是说4个队每两个队都要赛一场,设4个队分别为A、B、C、D,可将他们两两比赛的情况列举出来。

 

练习:

1.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直达铁路和四条直达公路,那么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直达铁路,从乙地到丙地有四条直达公路,那么从甲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3.甲、乙、丙三个同学排成一排,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4.用8、6、3、0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最大的一个是多少

5.从1~6这六个数字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它们的和大于6,有多少种取法

6.在一次羽毛球比赛中,8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多少场

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

课题

巧数图形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知识点梳理

1、直线:

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线段:

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这两点叫端点。

射线:

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

2、直线特点:

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线段特点:

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射线特点:

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

3、①数线段规律:

总数=1+2+3+…+(点数一1);②数角规律:

总数=1+2+3+…+(射线数一1);③数长方形规律:

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

④数长方形规律:

个数=1×1+2×2+3×3+…+行数×列数

教学内容

例1、数出下面图形有多少条线段。

分析:

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因此我们可以分别从A点、B点、C点出发数线段。

 

例2、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锐角。

分析:

数角的方法和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图中的5条射线相当于线段上的5个点,因此要求图中有多少个锐角可根据公式求解。

例3、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图1图2

分析:

图1中AD边上的每条线段与顶点O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也就是说AD边上有几条线段就构成了几个三角形;图2与图1相比,图2中多了一条线段

三角形的个数应是AD和

上面的线段与点O所围成的三角形个数的和。

例4、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图1图2

分析:

数长方形与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图1中长方形的个数取决于AB或CD边上的线段;图2可以先算出AB边上的线段数,再把AB边上的每条线段作为长,AD边上的每条线段作为宽,每一个长配一个宽就组成长方形。

 

练习:

1.数下列图形中分别有多少条线段、有多少个锐角、多少个三角形。

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多少个长方形。

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

课题

和倍问题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知识点梳理

1、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和倍问题。

2、基本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例1、学校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8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两种书各有多少本

分析:

为了便于理解题意,我们画图来分析:

如果把故事书的本数看作1份,那么科技书的本数就是这样的3份,两种书的总份数是_份,可以把480本书平均分成_份,1份是故事书的本数,3份就是科技书的本数。

 

例2、果园里有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共1200,其中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3倍,桃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4倍,求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

分析:

如果把苹果树的棵树看作1份,三种树的总棵树共有_份,从而可以算出苹果树的棵树,再求出梨树和桃树的棵树。

 

例3、有3个书橱共放了330本书,第二个书橱里的书是第一个的2倍,第三个书橱里的书是第二个的4倍,每个书橱里各放了多少本书

分析:

把第一个书橱里的本数看作1份,那么第二个书橱里的本数是这样的2份,第三个就是这样的_份,三个书橱里的总本数是这样的_份,所以第一个书橱里放了_本书,再求出第二个、第三个里放的书即可。

 

例4、少先队员种柳树和杨树共216棵,杨树的棵树比柳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分析:

如果杨树少种20棵,那么杨树和柳树的总棵树是_棵,这时杨树的棵树恰好是柳树的_倍,于是柳树的棵树与杨树的棵树都可以算出来。

 

例5、三个筑路队共筑路1360米,甲队筑了米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多240米,三个队各筑了多少米

分析:

把乙队的米数看作是1份,甲队筑的米数是这样的2份,假设丙队多筑了240米,三队共筑了_米,正好是乙队的_倍,再算丙队筑的米数。

 

练习:

1.一块长方形的黑板的周长是96分米,长是宽的3倍,这块长方形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分米

2.甲、乙、丙三数的和是360,又知甲为乙的3倍,丙为乙的2倍,求甲、乙、丙各是多少

3.三块钢板共重621千克,第一块的重量是第二块的3倍,第二块的重量是第三块的2倍。

三块钢板各重多少千克

4.小花和小明参加数学竞赛,两人共得168分,小花的得分比小明的2倍少42分,两人各得了多少分

5.三个植树队共植树1900棵,甲队植树的棵树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少300棵,三个队各植了多少棵

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

课题

植树问题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知识点梳理

基本类型:

①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②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③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或者在封闭曲线上植树  ;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教学内容

例1、城中小学在一条大路变从头至尾栽树28棵,每隔6米栽一棵,这条路长多少米

分析:

这是一道简单的植树问题,根据题意知道植树的总棵树和棵距,让求出总长。

 

 

例2、在一个周长是240米的游泳池周围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分析:

这是道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植树的棵树和段数相等。

 

例3、在一座长800米的大桥两边挂彩灯,起点和终点都挂,一共挂了202盏,相邻两盏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求相邻两盏彩灯之间的距离。

分析:

这道题是在桥的两边一共挂了202盏灯,已知桥长800米,要求两盏灯之间的距离需要求出每一边所挂的彩灯数,再看这些彩灯将800米分成了多少段,进而求出每段的距离。

 

例4、一个木工锯一根长19米的木料,他先把一头损坏部分锯下来1米,然后锯了5次,锯成同样长的短木条,每根短木条长多少米

 

例5、有一栋10层的大楼,由于停电电梯停开,某人从1层走到3层需要30妙,照这样计算,他从3层走到10层需要多少秒

分析:

把每一层楼所需要的时间看做是一个间隔,1层至3层共有两个时间间隔,所以每个间隔用去时间是30÷(3-1)=15(秒),3层到10层经过了10-3=7(个)时间间隔,这样可以算出所用时间。

 

练习:

1.一条路长200米,在路的一旁从头至尾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2.在圆形的水池边,每隔3米种一棵树,共种树60棵,这个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3.一座长400米的大桥两边挂彩灯,每两个相隔4米,从桥头到桥尾一共装了多少盏灯

4.一个木工锯一根长17米的木料,他先把一头损坏的部分锯下来2米,然后锯了4次,锯成同样长的短木条,每根短木条长几米

5.把6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3段要6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

 

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

课题

逻辑推理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知识点梳理

基本方法:

排除法、假设法、反证法、列表法、图表法。

解题步骤:

1、选准突破口。

2、逐步推理,排除不可能的情况。

3、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假设,并判断是否真确。

教学内容

例1、有三个小朋友再谈论谁做的好事多。

东东说:

“兰兰做的比芳芳多。

”兰兰说:

“东东做的芳芳多。

”芳芳说:

“兰兰做的比东东少。

”这三位小朋友中,谁做的好事最多谁做的好事最少

 

 

例2、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上ABCDEF,你能根据这个正方体的不同的摆法,求出相对的两个面的字母是什么吗

分析:

如果找不出他们相对的是什么,可以先找他们相邻的是什么,再用排除法解题。

 

例3、甲、乙、丙三个孩子踢球打碎了玻璃窗,甲说:

“是丙打碎的”。

乙说:

“我没有打碎玻璃窗”,丙说:

“是乙打碎的。

”他们当中只有一个说了谎话,到底是谁打碎了玻璃窗

分析:

由题意可知,必须符合他们中只有一个说了谎,推理时可以先假设,看结论和条件是否矛盾。

 

例6、甲、乙、丙、丁四个人同时参加数学竞赛。

赛后,甲说:

“丙是第一名,我是第三名。

”乙说:

“我是第一名,丁是第四名。

”丙说:

“丁是第二名,我是第三名。

”丁没有说话。

成绩揭晓时,大家发现甲乙丙三个人各说对了一半,你能说出他们的名次吗

分析:

推理这道题时,必须以“他们都只说对了一半”为前提,可以借助图表分析。

 

例7、A、B、C、D与小强五个同学一起参加了象棋比赛,每两个人都赛一盘,比赛一段时间后统计,A赛了4盘,B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一盘,问小强已经赛了几盘

分析:

该题可以用图表法求解:

用5个点表示这5个人,如果某两个人之间已经进行了比赛,就在表示这两个人的点之间画一条线。

 

练习:

1.卢刚、丁飞和陈雨以为是工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飞行员。

现在只知道:

卢刚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丁飞年龄小,陈雨比飞行员年龄大。

请问谁是工程师,谁是医生,谁是飞行员

2.某学校为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老师找了A、B、C三个学生。

A说:

“是B做的。

”B说:

“不是我做的。

”C说:

“不是我做的。

”这三个中只有一个说了实话,请问这件好事是谁做的

3.甲、乙、丙、丁四人进行游泳比赛,赛前名次众说不一。

有的说:

“甲是第二名,丁是第三名。

”有的说:

“甲第一名,丁第二名。

”有的说:

“丙第二名,丁第四名。

”实际上,上面三种说法各说对了一半。

问甲、乙、丙、丁各是多少名

4、明明、东东、兰兰、芳芳、思思和毛毛六人参加一次会议,见面时每两人都要握一次手,明明已经握了5次手,东东握了4次手,兰兰握了3次手,芳芳握了2次,思思握了1次。

问毛毛握了几次

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

课题

巧算年龄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知识点梳理

年龄问题的几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内容

例1、爸爸今年43岁,儿子今年11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分析:

儿子出生后无论在哪一年,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

 

例2、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3年前,妈妈和女儿的年龄和是39岁。

问妈妈、女儿今年各是多少岁

分析:

从3年前到今年,妈妈、女儿都长了3岁,可以先算出她们今年的年龄和,再转化成和倍问题来解决。

 

例3、今年小红的年龄是小梅的5倍,3年后小红的年龄是小梅的2倍,小红和小梅今年各是多少岁

分析:

3年后,小红和小梅各长3岁,假如小红年龄还是小梅的5倍,小红要增长

=15岁,但是只长了3岁,少了12岁,就少了

倍。

 

例4、甜甜的爸爸今年28岁,妈妈今年26岁,再过多少年,他的爸爸和妈妈的年龄之和为80岁

分析:

两人的年龄和每年增加2岁,先求今年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和,再求80比他们的年龄和多了多少,然后看这个所多的数里包含了多少个2就是经过了几年。

 

例5、小英一家由小英和她的父母组成。

小英的父亲比母亲大3岁。

今年全家年龄总和是71岁,8年前这个家的年龄的总和是49岁,今年3人各是多少岁

分析:

已知8年前这个家的年龄总和是49岁,这个条件中8年与49岁看上去有一个是多余的,有的同学可能误认为8年前这个家的年龄总和应该是

岁,但这与题中所给的条件49不一致,为什么呢这说明8年前小英还没有出生。

由相差的2岁可以求出小英今年的年龄,再求出父母今年年龄和,最后分别求出父亲和母亲的年龄即可。

 

练习:

1.妈妈今年36岁,儿子今年12岁,问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

2.今年小丽和她爸爸的年龄和是41岁,4年前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小丽的10倍,小丽和爸爸今年各是多少岁

3.今年小明的年龄是小娟的3倍,3年后小明的年龄是小娟的2倍,小明和小娟今年各是多少岁

4.今年小亮的年龄是小英的2倍,6年前小亮的年龄是小英的5倍,小英和小亮今年各是多少岁

5.今年爸爸56岁,儿子30岁,当父子年龄和为46岁时,爸爸和儿子各是多少岁

 

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

课题

定义新运算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知识点梳理

周期现象:

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

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

确定循环周期。

解题方法:

确定周期后,用总量除以周期,如果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如果比整数个周期多n个,那么为下个周期里的第n个;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从总量里减掉不是循环的个数后,再继续计算。

闰    年:

一年有366天;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平  年:

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教学内容

例1、数列5、6、2、4、5、6、2、4…

(1)第129个数是多少

(2)这129个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

(1)观察这列数可以发现5、6、2、4这4个数是一个循环,并且是按照这样的循环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由129÷4=32……1,可知有32个循环,还剩一个数;

(2)可以算出每个循环的和,进而求总和。

 

 

例2、2003年1月1日是星期三,

(1)该月的22号是星期几

(2)2003年4月5日是星期几90

分析:

(1)一星期7天,为一个周期。

这类题在计算天数时,可采用“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的方法。

(2)首先要能正确算出天数,要考虑平年或闰年的二月份的天数,平年28闰年29。

 

例3、我国农历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种动物按顺序轮流代表年号,例如,第一年如果属鼠年,第二年就是属牛年,第三年就属虎年。

如果公元1年属鸡年,那么公元2001年属什么年

分析:

一共有12种动物,因此12为一个循环,从公元2年到2001年共经历了2000年(算头不算尾),可以根据这些数除以12所得的余数来分析、判断。

 

例4、假设所有的自然数排列起来,如下所示,39应该排在哪个字母下面88应该排在哪个字母下面

ABCD

1234

5678

9……

分析:

从排列情况可以知道,这些自然数的按照从小到大4个数一个循环,可以根据这些数除以4所得的余数来分析、判断。

 

例5、用1、2、3、4这四张卡片可以组成不同的四位数,如果把它们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出来,第1个是1234,第2个是1243,第15个是多少

分析:

一共可以组成24个不同,每个数字在千位上都出现6次,以6次为一周期进行计算。

 

练习:

1.有一列数,1、4、2、8、5、7、1、4、2、8、5、7……

(1)第58个数是多少

(2)这58个数的和是多少

2.1996年8月1日是星期四,1996年元旦是星期几

3.我国农历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种动物按顺序轮流代表年号,如果公元3年是属猪年,那么公元2000年是属什么年

4、有a、b、c、三条直线,从a线开始,从1起一次在三条直线上写数(如下图),22、59、2001各在哪一条直线上

5、用2、3、4、5四个数字组成不同的四位数,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第16个是多少

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

课题

容斥问题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知识点梳理

1、容斥问题:

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的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的问题叫做容斥问题。

2、容斥原理:

对n个事物,如果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按性质a分类与性质b分类(如图),那么具有性质a或性质b的事物的个数=

教学内容

例1、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会上问:

“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

”有37人举手。

又问:

“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

”有42人举手。

最后问:

“谁语文、数学作业没做完”没有人举手。

求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的人数。

分析:

如图可知完成语文数学作业的总人数多于全班人数,这是因为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的人数在统计做完语文作业的人数时算过一次,在统计做完数学作业的人数时又算了一次,这样就多算了一次。

例2、某班有36个同学在一项测试中答对第一题的有25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3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5人。

问多少同学两题都答得不对

分析:

如图所示,已知答对第一题的有25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5人,可以求出只答对第一题的人数。

要求两题都答的不对的人数,我们可以从反面求出至少答对一题的人数。

例3、某班有56个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28人,参加爱数学竞赛的有27人,如果两科都没有参加的有25人,那么同时参加语文、数学两科竞赛的有多少人

分析:

要求两科竞赛同时参加的人数,应先求出至少参加一科竞赛的人数,再求两科竞赛同时参加的人数。

 

例4、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既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6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分析:

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减去5或6的倍数的个数,这就需要算出是5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是6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同时还要算出既是5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的数的个数,可以自己画出图表示。

 

例5、光明小学举办学生书画展览。

学校的橱窗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24幅不是五年级的,有22幅不是六年级的,五、六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10幅,其他年级参展的书法共有多少幅

 

练习:

1.四年级有122名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功课取得优秀成绩。

其中语文成绩优秀的有65人,数学优秀的有87人,语文数学都优秀的有多少人

2.五一班有40个学生,其中有25人参加数学小组,23人参加科技小组,有19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了。

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

3.一个俱乐部有103人,其中会下中国象棋的有69人,会下国际象棋的有52人,这两种棋都不会下的有12人。

问这两种棋都会下的有多少人

4.在1到200的全部自然数中,既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8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5.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的画廊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图画作品,其中有25幅画不是三年级的,有19幅不是四年级的,三、四年级参展的画共有8幅,其他年级参展的画共有多少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