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在教育教学中,数学教育始终受到大家的关注,家长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也是很关心。
在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小学数学一直处于非常重要地位。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基础:
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时间:
8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
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
如:
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
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
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四3~4。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60×2030×40300×70200×80
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18687295358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305×6485×3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
请学生仔细观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组讨论:
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
18≈2022≈2020×20=400
方法二:
18≈2022×20=440
方法三:
22≈2018×20=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
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
”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70×2040×40500×70600×80
12×300240×2130×290×3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30×2030×50300×10300×80
22×40330×2120×330×610×50
4、估算:
42×1168×1032×47
45×1726×18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
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
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
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
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
集体讲评。
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
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
说明:
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
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
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
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
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
这是什么原因呢?
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
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
算一算。
(单位:
厘米)
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 20×21 40×12 80×30
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 67×19 40×87
集体反馈。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思考:
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馈时,提问:
如果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点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
等等。
五、完成复习第8题
集体解答。
六、研究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 35×11 57×11
完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最后通过竖式引导得出:
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注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赛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
卡片学具、课件。
师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师:
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
(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
(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
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
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
(继续播放课件)看!
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4个苹果重1千克。
)
师: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
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
(10个、12个、15个、16个……)
师:
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
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
小组汇报:
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
16个。
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怎么想的?
生1:
因为:
一个西瓜
4千克
(等于4个砝码),
1千克
(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
1千克
(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
西瓜重
4千克
(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
生2:
我们组认为:
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
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
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4×4=16(个)。
生4:
……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
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
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
)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
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
(课件)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
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
生2:
8个。
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
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
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
(略小结。
)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
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
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
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
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