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7277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实验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实验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实验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实验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

《实验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

实验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实验中学高中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我校是2001年8月由山东省诸城师范学校和原诸城实验中学(初中)合并而成的一所融高中、初中于一体的完全中学。

2004年8月,我校开始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当时实施新课改实验的教师74人,学生1250人。

三年多来,我们边研究、边实验、边推进,继承与创新并举,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使新课程的推进由点到面,学校内部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

可以说,学校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同步,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校的干部、教师共同经历了新课改的凤凰涅槃,学校也迅速崛起,由弱到强,取得了突出成绩,正朝着创办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品牌学校的目标奋进。

  一、新课程改革: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教育更在创造着智慧,教育的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它不是在制造应考的机器,教育和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只有注意了实施学生成长过程的优质教育,培养的人才才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过程才真正能让师生感受到是一种幸福。

课程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师生的大多数时间都与之紧密相连,抓住了新课程就是抓住了学校发展的关键。

课改实验的推进不仅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给学校、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从实际出发,选准了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的突破口,确立了推进学校课改实验的基本策略,把提升课改实验品质作为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

我们就是要借助新课程改革的机遇,重建教育理想,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让每个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说: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无疑是一件大事,所以务必做细做实。

为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课程改革的文件,从课堂教学、示范引领、教师培养、校本研训、教育科研等方面对推进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并通过新课程改革,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

在不断的课程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

“实施文化立校方略——人本化管理、研究性教师、创新式学生、时效性课堂、学习型校园,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2004年9月,山东省校本教研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校为会议提供了现场,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二、人本化管理:

构筑独特的文化风景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使学校的教育改革实现新的历史性的跨跃,也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认为,学校管理有四种境界:

人物管理、人际管理、人才管理和人格管理。

其中人格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

它是建立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价值观念、生活情趣和生命意义等最高层面的共同追求之上的。

而这种共同追求除了需要学校文化的浸润之外,还需有着对被管理者的尊重、理解、帮助、鼓励等情感的关注。

我们通过用学校文化同化、用领导人格魅力感染、用学校广阔的前景吸引、用科学而严格的管理规范,围绕人的品德不断改善、人的个性积极张扬、人的能力有效提高、人的心理更加愉悦开展管理工作,不断充实学校发展的人文内涵,凝聚了师生的向心力,提升了师生的思想境界,创造了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令师生时时感受到**、平等、友善、亲情、鼓舞、感化和帮助,使学校真正成为了让学生兴奋、留恋的地方,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从教的幸福。

  为促进学校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使全体教职员工在共同的愿望下保持持久的动力,我们有层次、有梯度、最大限度的将学校文化融入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将学校教育理念以及校长的立校思想全方位地渗透到师生心灵深处。

我们把学校的办学思想不断地整理形成“学校文化锦言”、“校长寄语系列”、“校长按语系列”等,以各种形式让教师认真学习,让浸润着崭新教育理念的文化教育内容,处处、时时都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形成强烈的冲击,持久地触动每一个人的灵魂,让教师逐渐摆脱庸俗、崇尚高尚,摆脱惰性、崇尚勤奋,摆脱索取、崇尚无私奉献。

如“做一个思想有高度、学识有深度的教师。

”“让我们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

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

把平淡的事情做精典。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这类浸染着崭新教育理念的文化教育内容,在校园内的宣传栏里,在办公楼的厅廊里,在教室的文化系列展示台上,在教师的办公桌上随时都可发现,让它们时时冲击着师生的思想观念,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灵魂。

通过文化的熏陶,把师生员工引导到实现学校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来,让教师善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善于主动学习,以达到一种适合学校教育发展目标的理想状态。

  我们在校园最显眼的地方设立闪光台,上面记载着每天自觉加班、早来晚走的教师,记载着为学校和学生做过每一件好事、小事的教师,记载着那些一个时期以来勤恳敬业的教师,作为鞭策广大教师自觉奋进的一面镜子,让每位教师自我加压主动提高,激励着教师主动加班加点工作的激情,培养了教师自觉遵规守纪、自觉奉献的习惯。

  我们设立亲情接待室,配备了接待人员提供服务,为来学校看望孩子的家长准备了校报校刊和饮水机,并热诚地欢迎广大家长来校给学生送来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和帮助。

一间温馨的小小接待室,感动的是家长,感染的却是全校师生。

  我们设立了“校长信箱”,作为师生与校长沟通的桥梁、校长决策的重要依据,保持学校与教师、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畅通,给教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爱,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激发起师生主人翁意识,产生与学校荣辱与共、相依相存情感联系,把个体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建立起共识,共谋发展,群策群力,从而最终实现师生真正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愿望。

  我们建立了责任教师制度,用爱心诠释教师的天职。

我们规定:

每一位任课教师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任务外,还分别承包班内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几个学生,承担和扮演起四种角色:

像父母——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学习上鼓励指导;成益友——平等相处、促膝谈心;当心理医生——多沟通引导。

建立了责任教师谈话制度、个别辅导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实施学生发展全程跟踪负责制。

  我们开展了亲情激励活动,开发家庭资源的潜动力。

开展了争创“温馨家庭”“温馨两代人”等活动,让每一个教职工家庭温馨上下两代人,以此升华我校的师德教育;开展了领导与困难职工、学生一助一活动,用温暖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动力。

元旦佳节,学校统一制作了精美的贺卡,让学生写上一段对父母感激和祝福的话语,寄给父母,学生报答了一份真情,父母接受了一份感动,学生从中也体会到了一份亲情,一份责任。

通过亲情激励活动,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架设了一条感情联系的纽带,激发起了师生意想不到的工作学习积极性。

  每学期末,发动全校学生在600名教师中海选“十佳教师”,对学生评选出的十佳教师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进行表彰,鼓舞每个教师,激励先进,给教师以工作的幸福感、成就感。

2007年9月,学校又出台《关于设立教育教学若干奖项的通知》文件,在全校评选20个单项奖,如读书最多的教师奖、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奖、最佳门卫奖、最佳生活指导教师奖、最多登闪光台奖等,鼓励在自己的领域敢于冒尖和创造的教职员工。

  重建学校管理制度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正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弘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了**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过程管理体系,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研究性教师:

形成现代教育教学视界

  课程改革成亦教师,败亦教师。

“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转换,教师要和新课程共同成长,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成长。

目前我们的高中教师很勤奋,也很辛苦,尤其是高三的教师。

但我们的许多教师只是充当了学生冲刺高考的“教练员”角色。

高中新课改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要求教师必须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高中课改也能造就一批学者型教师。

  那么,教师如何做到和学生共同成长?

除了每个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理想追求,不断学习和进取之外,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帮助教师不断成长。

我们通过以下活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1、举行各种恳谈会、论坛等活动,在活动中提升教师境界,促进教师间和谐交流的发展。

如学海尔恳谈会、学洋思恳谈会、学生成长恳谈会、责任教师班教导会、反思性教学恳谈会等,通过交流各自的学习收获,以实现大脑联网,把个人收获变成集体智慧。

  2、倡导读书,为教师打造丰厚的文化和教育背景。

我们设立了教师“年读书基金”,其中200元由教师自由支配,要求购买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书籍,期末结束时凭发票和书籍到学校报销。

其中100元,由学校为教师统一提供书籍——《给教师的100个建议》、《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国际教育新理念》、《第三只眼睛看教育》、《我的教育理想》等优秀书籍,为老师学习新理念、拓宽视野、提升素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另外,我们还要求所有的专业教师每学期订阅两份以上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报刊,大教研室与小教研组内订购阅读互补,尽可能多地订阅。

这样可以让老师们每周、每月都有报刊可以阅读,为老师们不间断地汲取新知识、接受再学习准备了充足的泉源。

  3、开展了系列培训,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新课程改革培训和参加各种会议,不断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勤勉磨练教师三力:

教育能力、事业动力、人格魅力。

我们以著名数学教师、北大附中副校长张思明为首位研究和学习的对象,进行系列业务和师德培训。

通过让我们的教师研究名师、学习名师、超越名师,最后达到成为名师的目的。

另外,相继有全国知名教研室主任联谊会秘书处、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山东省青年教师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改革论坛》编辑部、诸城市实验中学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科研工作站、诸城市实验中学延边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开发中心、诸城市滨北学校文化开发公司八大机构落户我校,我校还是北京师范大学校本教研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化学课程网基地,开放的氛围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和生力军,在学校里最需要关怀和培养的就是这个群体,为满足他们进步的需要,我们为青年教师制定了成长轨迹:

(1)专业职称:

中学见习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学特级教师。

(2)业务称号:

本校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诸城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潍坊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育专家。

(3)政治荣誉——本校优秀教师——潍坊市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模。

(4)行政职务——本校优秀教师——班主任——副主任——主任——副校长、副书记——校长、书记——更高层次职务。

通过对青年教师的磨练,最终使他们实现:

变学历为学力,锤炼能力;讲师德师能,争做实中名师。

  5、打造名师群体,带动教师发展。

学校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特聘导师工作室等,以激励创新、鼓励创造,引领全校。

我们还成立了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导师团”,跟踪培养年轻教师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不佳的教师,为他们搭舞台、拓路子,最终实现年青教师走向成熟化、年长教师走向风格化、骨干教师走向审美化。

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

每学期准备一堂优质课,一个优秀教案、一个好课件、一篇好论文、一项好创意、一次高水平的说理性班会。

“六个主动”:

①主动学习教育理论,②主动统研教材,③主动苦练内功,主要是“三笔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和现代教育技术及相应的学科基本功。

④主动多听课学习,⑤主动多做习题,⑥主动多辅导。

  6、常年坚持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四课型达标活动,依照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先推选学科首席教师立标示范,全体教师向立标人学习,同时认真备课,苦练教学基本功,优化教学结构和方法,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要求。

同时鼓励广大教师边学边用,学用结合,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随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针对自己的教学弊端和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反思、研讨,力求有所修正,有所创新。

通过四课型达标活动,引导全体教师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确立现代课程意识,增强实施新课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7、定期举办语文沙龙、英语沙龙、教育教学论坛、实中讲坛等校园学术文化交流活动,让有特长、有个性、有研究成果的教师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张扬,施展才华。

不定期地邀请教育专家、社会各界名流等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让教师接受理念、方法、思想等方面的教育、熏陶。

  8、通过教师“三本”建设引领学习,强化教育反思。

这是围绕对教师发展的培养计划,将强化教师师德教育、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教育随笔撰写活动,规范教师师德学习笔记本、教育理论学习札记本、教育教学随笔本共“三本”。

学校定期对上述“三本”进行检查和展评。

教师“三本”的建设,不但推动教师的学习,而且使这种学习制度化,对建设学习型校园教师的终身学习,形成了一种制约机制、保证机制。

同时提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反思,要求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路、观念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特别要求教师授完课后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写出反思小结,逐步培养自己做研究型的教师。

  9、积极探索新课改背景下校本教研的最优模式。

我们认为,校本教研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

是一种视界融合,是一种文化对话。

我们注重让教师把学习、实践、反思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案例研究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运用自己的实践智慧,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研究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职业特征。

学校设立了教学专项基金重奖教学骨干,在“科研名师工程”中重点开展“三大分工程”(首席教师工程、教学新秀工程和“青蓝”工程)的建设,在骨干教师的管理上,实行责任、义务、待遇并存,并建立了首席教师业务考核办法,健全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我们以学科教研室统领三个级部学科教研组,两者活动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教研室组文化。

同时,校本教研中专业的支持十分重要,课程改革一旦推开,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所以建立一批专业化的专家队伍十分紧迫。

我们坚持“专家引领,行动研究”的策略,依托我校两名博士研究生、六名硕士研究生、诸城市实验中学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科研工作站、诸城市实验中学延边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开发中心等建设了我校的高中课程改革专家研究指导组,并成立了由特级教师、学科首席教师、学科教研室主任组成的各学科课程改革研究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集体备课、说课、评课、观摩研讨、典型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与交流、问题会诊、专题沙龙、论文报告以及与专家对话等多种不同研究形式的作用,起到了显著的专家引领效果。

在课改专家帮助下,一批教学骨干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我校课改实验的中坚力量。

  10、结合集体备课研究,大力展开学案导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集体备课和学案导学是我校近几年来抓教学质量的把手。

我们确定了集体备课的内容、程序,其中备教案的内容包括备教材、备例题、备习题、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案的内容包括目的、重点、难点、易混点、例题、练习题等。

学校规定包级领导深入到备课组参加集体备课,对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集体备课纳入对教师、教研组的考核。

同时,本着“关注教师、聚焦课堂,立足校本、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整合并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学案质量,以此为突破口,力促学科组教师业务能力和授课水平的提高,我们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包括高中9科共计48本的学案系列校本教材丛书,已由延边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四、创新式学生:

涂抹生命的亮色

  学校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鼓励、激发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他们获得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

学生是课改的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新课程改革应与时俱进,为学生终身发展设计,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走向自主提供良好的平台。

因此,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实践“学习生活的常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

”“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等教育理念,我们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包容、创造的成长环境,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注意从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创新式学生,教导学生学习追求真理,言行恪守诚信,形成科学意识、终身学习意识与发展意识、公德意识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我们在开齐各种课程的同时,设立了生命课、书法课、文明礼仪课、学法课等,努力践行三大办学特色——英语特色、文学特色和活动特色(校内课外活动、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通过举办英语报告会、开辟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短剧表演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创设英语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2004年,学校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外国语校区,在开足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所有课程的同时,重点突出外语教学,聘请了两位具有研究生学历和教师资格的美籍教师为学生讲授英语,强化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

还开设了俄语、日语等小语种,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从容面对日益增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的挑战奠定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作为山东省当代文学院潍坊分院,我校成立了文学院学生记者团,还成立了现代文学社,创办了《现代》校刊和实中校报,每个班级设立了发表园地,人人创办手抄报,为全体学生开辟了一片文学园地。

有计划、有主题地组织记者团成员奔赴北京、南京、扬州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采风活动,到青岛、崂山等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活动。

每年省内外知名作家们都来我校集中活动一次,2005年7月,山东著名作家、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来校考察,对学校创建文学特色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为实验中学题词:

“名校让山东人自豪!

”。

  把活动课、学习方法课、劳动技术课、心理健康教育课、阅读课、现代信息技术课、习字课、生命教育课等纳入正规课程,安排专职教师进行教学。

成立了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等中心队,利用业余时间培养学生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

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常山、飞机场、新郎公司、博物馆、恐龙馆、潍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到工厂、农村、学校等社会各个方面,广泛接触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成长拓宽了成长的渠道,搭建了成长的舞台。

  2、在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考试中进行奖励分制度,设卷面规范奖,奖励那些答题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清楚、语言准确、逻辑严谨的学生;设创新答题奖,奖励那些在回答综合题、论述题时,敢于向课本、教师、权威挑战,有自己独立见解、解题方法独特,论证有理有据的学生。

每次考试都鼓励学生“向仔细审题、完整答题、工整答卷、严格检查要2—3个分数段。

  3、鼓励和激发学生课堂上要勇于创新,不但积极回答问题,积极思索,而且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回答“我认为”“我不懂”“老师,我还有意见”等。

  4、每学年我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能够达到的研究能力,规划出便于学生研究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供学生选择和实验,如参观、访问、调查、撰写小论文等,让学生接触新情境,获取新信息,产生新思想,培养新思维。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认识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战胜困难、经受挫折的承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意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抓好优秀生培养,经常性地举行各种类型、各学科的竞赛活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拓展人才培养的途径。

为实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我校采取了同班异步的教学方法,通过分层设标、分类要求,分层教学、分类训练,真正做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为弥补班级授课制下分层次教学的不足,我们又特别开辟了创新学习实验室、理化生自主创新实验室等,在课外设立了更有利于实施分层次辅导的“尖子生学科加强班”、“弱科生纠偏提高班”,“特长生扬长训练班”。

  6、大力开展“七个一”活动:

每个学生每学期建立一个日记本,每天写一分钟日记;每天做一分钟家务(高中学生每天做一分钟内务);每天早操结束后由各班主任组织进行一分钟的踏步走;每天进行一分钟的记忆力比赛;每天唱一首军歌;每天进行一分钟演讲;每天读一分钟名人传记。

我们本着“低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早纠正、细管理、勤检查”的原则,开展系列教育加以强化。

通过抓生活习惯的培养,渗透学习品质的养成,抓生活的小事促学习的进步。

  7、为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展示广大学生的个性才华,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推选校园吉尼斯活动。

凡在生活、学习、活动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能展示自己个性特长,有望成为校园之最的学生都可申报。

有唐诗宋词背诵之最、剪报之最、创作之最、楷体字书写速度之最、圆周率背诵之最等等。

在评选中让学生找到了成长的支点,通过“校园吉尼斯”评选活动,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创造、敢于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8、实施“创新学习实验室计划、随堂测试探索、优秀学生登台讲课的新教学模式、师生共写随笔、让试卷充满温情”五大创新点,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名师的作用来培养创新式学生。

曾经登台讲课的李佳琪同学谈起她讲课的经历:

“这次经历对我的影响太深刻了,是我永远难忘的一课。

紧张、激动中又满含着酸甜苦辣,老师太不容易了,我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我领悟到了学习的奥秘,我学会了与同学合作……”。

  五、时效性课堂: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了巨大的改革,与此相适应,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1年《山东教育科研》发表我的《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时效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时效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简称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时效、活力“六要点教学法”,作为我们学校践行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应用,以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目前省教科所已经将我们学校申报的“六要点教学法”列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课题。

  这六个要点,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核心词,是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对比六要点,可以分为“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时效、活力”两个层面来理解:

前者是基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要求,后者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的体现,二者关系密切,分属两个层面。

而“活力”则是前五个要点最终表现形式和落脚点。

  在省里推广杜郎口教改经验大会上,我曾指出:

我们要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生命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首先,要求我们的老师倾心投入、满怀激情,以激情感染学生;一名合格的教师,他对课堂教学最起码要有感情,然后有热情,最重要的是要有激情。

如果没有感情、热情和激情,他将永远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第二,就是师生要把课堂看成充满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教育中教学是中心,在教学中课堂教学又是中心,每个45分钟都会成为人生历程的重要环节,都很重要,是他生命意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都应很好地看待。

第三,课堂教学应该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应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应该像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一样全面重视。

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的第四个含义是,要彻底改变现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只教书不育人、人人围着书本转的局面。

  “六要点教学法”是目前新形势下我们对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