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677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docx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docx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总体特征

1、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强化。

2、经济:

农耕经济发达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较发达;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4、对外关系:

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1.政治上:

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周代: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秦朝: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③

汉代:

郡国并行、王国问题解决②。

2.经济上:

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繁荣。

土地制度从公有向私有转变。

春秋战国时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较大发展。

农业:

井田制的内容及其瓦解的过程;土地私有的三种方式、耕作方式及其评价。

铁农具、牛耕开始使用;春秋战国汉代的水利工程。

手工业:

冶炼技术④。

纺织业②。

陶瓷业。

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士、农、工、商并称为“四民”。

商业:

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3.文化上:

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思想: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主张、评价。

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

科技成就:

造纸术、司南、天文学、数学、医学。

汉字的演变过程④。

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汉赋。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1.政治上:

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隋唐三省六部制内容和作用②、宋代二府三司制。

唐代藩镇割据出现的原因和后果、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②。

2.经济上:

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农业:

耕作工具、灌溉工具。

手工业:

冶铁、棉纺织②、陶瓷④。

商业:

隋唐、宋代。

城市的发展:

比较唐宋前后我国城市发展的不同特点

3.文化上:

理学兴起,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科技文化成就世界领先。

思想:

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主要派别②、代表人物、各自的主张④+②+①和影响。

理学的影响:

①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了人们的天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③注重气节、品德和自我节制,凸显了人性的尊严。

科技:

印刷术的发明②和作用②、火药的发明和作用②、指南针发明和作用②、天文学成就②、数学成就②、农书②。

书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②、隋唐时期③

绘画:

魏晋时期②、唐代、宋代②。

文学:

唐诗、宋词、元曲。

 三、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明清

1.政治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农耕经济继续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手工工场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已经开始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明清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地点、标志、发展缓慢的原因;本末思想出现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3.文化上:

传统文化(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出现了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传统科技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进入总结、停滞阶段;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

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项了新的成就,

思想:

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主要人物及其主张、如何评价。

科技:

农书、医学。

艺术:

篆刻、世俗画、京剧

文学:

明清小说。

4.对外政策上:

实行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明清闭关锁国的原因、内容、影响。

中国近代史

四、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军民开始了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的原因、《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上: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近代企业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和表现、近代企业的三种类型、洋务企业及其评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著名企业。

3.社会生活上: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服饰上,西装传入、长袍马褂仍流行;交通上,轮船出现;传媒上,在华传教士办报。

4.思想上: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

五、甲午中日战争后(1894~191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中国人逐步觉醒,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政治上:

列强加紧侵华,企图瓜分中国;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八国联军侵华及其结果。

义和团运动评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原因、发动、经过、意义)。

2.经济上: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人物。

3.思想上: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维新思想出现的原因、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和评价。

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思想和影响。

4.社会生活上: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断发易服:

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出现;男子断发、女子废止缠足。

近代传媒:

1905年拍摄《定军山》,中国电影诞生。

社会习俗:

社交礼仪、婚姻自由。

交通事业:

铁路(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民航(冯如第一架飞机);航运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通讯事业:

邮政开办(896大清邮政局);1877年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1.政治上: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1919—1927年):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召开中共一大,建立了中国无产阶级自己的先进组织中国共产党;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实现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

第二阶段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井冈山的斗争;红军长征;日本侵华,改变了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三阶段抗日战争(1937—1945年):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两个战场的抗日;抗战胜利的意义。

第四阶段解放战争(1945—1949年):

中共为和平建国而努力;内战的经过。

2.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期,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了摧残。

1912—1937年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的原因、行业、人物,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和发展缓慢的原因

3.思想上: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物和途径;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评价;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中国现代史

七、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经济得到恢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1、政治上:

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新中国成立及其意义、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过程(新政协和《共同纲领》开国大

典和新中国成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和1954年宪法;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

针的提出)、内容(三大制度)和作用

2、外交上:

努力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同社会主义国家、邻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3、经济上:

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建设成就、三大改造及其结果

4、文化上:

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完善,重视科技文卫事业

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完善:

过渡时期,用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用逐步过渡形式改造农业、手工业。

建设时期,中共“八大”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主要任务;提出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科技文卫:

两弹(1964年)一星(1970年)、扫盲教育、1956年4月提出“双百”方针。

八、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56—1978年)——毛泽东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

1.政治上: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文革出现的原因和对中国民主法制的破坏。

2、外交上: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逐步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

中苏关系恶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经过);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经过);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更广泛的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3.经济上:

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有成就,也有教训。

中共“八大”内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困难、八字方针、文革十年对经济的破坏。

4.文化上:

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到政治运动的较大影响。

“东方魔稻”、“教育大革命”、样板戏。

5.社会生活上:

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衣服布料市民的“咔叽布”、农村自家织的粗棉布,蓝色中山装、绿军装成为时代特征。

九、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为世人瞩目

1.政治上: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平凡冤假错案、政治体制改革、法制建设(法律体系、民告官、依法治国)、基层民主建设。

“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港澳回归及其意义、台海关系(《告台湾同胞书》、三通、九二共识)。

2.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经济上,参加国际组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政治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霸、上海合作组织、反恐)。

3.经济上: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农村和城市改革的内容、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影响。

4.思想上: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三个代表”理论的内容

5.文化上:

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教育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神舟”号飞船、服装变化、互联网。

 世界古代史

九、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史

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其文化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1.政治上: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其基本的民主原则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渊源。

2.法律上:

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思想上:

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古代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世界近代史

十、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00~1800年)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1.政治上:

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十九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1787年美国宪法》;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建立共和体制。

2.经济上:

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通过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崛起,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葡西(16世纪)、荷兰(17世纪)、英国(18世纪)先后进行殖民扩张。

3.思想上:

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近代科技产生。

西方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6世纪的宗教改革、18世纪的启蒙运动。

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

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英国的拜伦、雪莱);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法国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托尔斯泰)。

18—19世纪之交的贝多芬。

 十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00~1918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政治上: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国颁布《1875年宪法》,共和制最终在法国确立;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71年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

2.经济上: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列强展开全球范围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世纪60年代—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

3.思想文化上: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现;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1859年英国达尔文生物进化论;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31年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

莫奈印象派绘画、德彪西印象派音乐。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

世界现代史

 十二、20世纪社会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

20世纪上半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

1.政治上:

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2.经济上:

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模式,政府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1925年斯大林模式。

1929年经济大萧条;1933年罗斯福新政。

3.思想文化上:

现代科技诞生;现代主义艺术兴起。

20世纪初德国的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

西班牙毕加索的现代绘画。

20世纪50年代法国贝克特现代荒诞戏剧《等待多哥》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问世;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向公众开放。

 十三、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1.政治上: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

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导致两极格局形成。

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崛起,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

2.经济上: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制度)。

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