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443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

《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docx

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

某校区办公楼单位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

施工部署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采取均衡、有序的生产,合理安排施工组织。

我项目技术组从工期、质量、安全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如下:

工期目标:

安全目标:

针对本工程项目施工条件及其它具体情况,我公司在本项目上的安全目标是:

实现“四无”、“一杜绝”、“一控制”。

即实现:

1.无重大工程安全事故;

2.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3.无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事故;

4.无重大火灾事故;

5.杜绝在同一现场发生相同性质的事故;

6.控制轻伤负伤频率在2‰以下。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某校拟建的办公楼,位于××区,总建筑面积3018.46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414.2平方米,其中地面以上7层,建筑高度自室外筑成地面到女儿墙顶23.1米,平面示意图参见图1。

层高为3米。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

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耐久年限为15年,采用二道设防。

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

墙体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楼面现浇,屋面为平屋面,有女儿墙,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

内墙面为混合砂浆抹灰,外墙面砖饰面。

地质水文资料:

拟建场位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场地地势平坦,地貌属长江二级阶地,地下水的埋藏类型为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与结构松散,孔隙连通性好的上层杂填土中,大气降水及地表生活用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地下水位较浅,据场地附近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地质状况:

坡地回填土场地,表层为杂填土,厚度1.0m,中间层为素填土,厚度为2.0m,最下层为黏土厚度未揭穿,地基承载力fk=350kpa,Es=14.7Mpa。

气象资料:

建设地点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光照充分,雨量充沛,冬有严寒,夏有酷暑,平均气温16.3℃,极端最高39.4℃,极端最低温度-18.1℃,春秋为降水期,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204.5㎜,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室外平均风速2.6m/s,附近河流最高水位29.93m,最低枯水位8.86m,水位降幅高达20.06m。

基本风压:

ω。

=0.35KN/㎡。

基本雪压:

S。

=0.40KN/㎡

建筑概况一览表

单层面积

430m2

建筑面积

工程建筑面积为3018.46平方米,层高为3米

砌体工程

框架填充为加气混凝土砌块

外墙

面砖饰面

内墙

混合砂浆抹灰,素水泥浆收光

地面

细石混凝土地面,水泥砂浆加浆抹光

楼面

水泥砂浆加浆抹光

顶棚

混合砂浆,水泥砂浆(卫生间)

屋面

屋面1为上人保温屋面、屋面2为不上人保温屋面、屋面3为楼梯间屋顶

油漆

木构件为一底二度调合漆、铁构件为醇酸调合漆

门窗

门为夹板门、窗为塑钢窗

结构概况一览表

结构类型

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

基础结构类型

柱下独立基础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地震基本烈度

6度

建筑耐火等级

一级

(2)施工方案:

施工阶段划分及施工顺序

按施工阶段划分为:

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工程三个阶段,其中屋面工程和安装工程穿插在其中进行施工。

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采取对应的施工流水,组织相应的专业班组伍,在平面上采取流水,在工序上采取搭接流水。

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分段流水,减少施工周转材料的一次性投入,在装饰阶段采取立体交叉作业,给各工种提供充足的施工面,以缩短工期。

A土石方工程

鉴于本工程基础形式及基础深度,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设置排水沟→修坡整平→验槽

2.施工要点

(1)测量放线

基坑开挖前,应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确定开挖范围。

按照本工程施工情况,挖土延钢板桩打设位置进行,基坑底按垫层边缘向外留出300宽的施工操作面。

(2)切线分层开挖

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每层0.3m左右。

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

当采用挖掘机挖土时,挖至基坑底以上应预留一层(200~300mm左右)由人工挖掘整修。

当采用人工挖土时,如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则应预留150~300m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

挖土过程中边挖土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

挖出土方堆积区域根据挖土流程的走向而确定,基本选择就近无须挖土的地方或后期挖土的地方堆放,如堆积不下就运到施工现场的空地上。

由于场地狭小土方需进行外运,则考虑由当地的运输公司负责清运。

(3)设置排水沟

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反映,当地地下水位较高,并考虑到基础施工时可能会下雨,在采取轻型井点降水的措施的同时,为确保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坑底的周圈设置临时排水沟,在基坑角点设集水井,将积水用泵抽至地面临时排水沟。

(4)修坡、整平

当挖土至设计标高时,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整平,检查坑底宽和标高,坑底凹凸不超过20mm。

(5)验槽

根据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完成后要求进行钎探。

钎探间距为1.5m,布点呈梅花布置。

钎探作好钎探记录。

钎探完成后,需及时通知设计代表及监理共同到现场进行验槽,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并作好记录后,方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与设计代表及监理研究并及时处理。

主要施工机械名称数量(台)功率(kW)耗电功率(kW)备注

1输送泵12020

2砼搅拌机21020

3砂浆搅拌机27.515

4扦入式振动器61.59

5平板式振动器21.53

6蛙式打夯机32.88.4

7木工加工机械32.57.5各类规格

8钢筋加工机械35.516.5各类规格

9闪光对焊机1150150(kVA)

10备用电机17.57.5各类规格

11卷扬机27.515各类规格

12水泵236各类规格

13台式钻床133各类规格

14电焊机425100(KVA)各类规格

15切割机155各类规格

16立式砂轮机236

17角相砂轮机236

18给排水机械32.88.4

19其它机械30各类规格

20生产照明30

21生活用电20

累计488.3

B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组织一个专业班组依次进行土方开挖、基础混凝土垫层、独立基础柱钢筋混凝土、回填土,采取分部、分项、分工序搭接施工。

基础一次浇筑完成后,再依次进行基础梁的施工。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的主要形式是独立基础,施工内容包括基坑围护、基坑开挖、垫层、基础模板、独立基础钢筋、独立基础混凝土、基础梁钢筋、基础梁模板、基础梁混凝土、回填土。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要流程为:

基坑围护及措施→基坑开挖→基础垫层→独立基础及独立基础柱(钢筋、模板、混凝土)→基础梁(钢筋、模板、混凝土)→土方回填。

基础施工平面放线:

在基坑与基槽开挖、垫层施工、基础梁施工阶段,依据平面轴线控制网,将轴线投测到不同标高的工作面上,投测完成后进行复核,并报现场监理与设计进行验收,准确无误后再行施工。

轴线控制网标桩

1-金属标板;2-回填土3-混凝土;4-块石混凝土;按埋设深度确定;

标高控制标桩

1-钢筋;2-混凝土;3-回填土;4-保护盖;5-防护井圈;6-块石混凝土,按埋设深度确定

C砌筑工程

(1)在房屋四角或楼梯间的转角处设立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不得超过15m。

皮数杆上应画出各皮砌块的高度及灰缝厚度。

在皮数杆上相对砌块上边线之间拉准线,砌块按准线砌筑。

(2)砌体砌筑时应剔除外观质量不合格的砌块,严禁使用断裂的或壁肋中有竖向裂缝的砌块,严禁与其它块体材料混合砌筑。

尽量采用主规格砌块,使用前应彻底清除砌块表面的污物。

(3)在开始砌筑时应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砌筑,内外墙应同时砌筑。

纵横墙交错搭接,每砌完一皮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与标高。

(4)砌块应对孔错缝搭砌,上下皮砌块竖向灰缝相互错开190mm。

个别情况无法对孔砌筑时,上下皮错缝长度不得小于90mm。

当不能满足此规定时,应在水平灰缝中设置

2Ф4拉结筋或焊接钢筋网片(横向钢筋网片的间距不得大于200),其两端均应超过垂直灰缝,并要求长度≥300。

(5)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饱满密实,灰缝厚度为102。

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应不低于90%,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宜低于80%。

水平砌筑砂浆的一次铺筑长度不宜超过2块同规格的块体长度,竖向灰缝应采用加浆方法砌筑,其砂浆应饱满,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6)砌块砌筑时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小于斜槎高度的2/3(一般按一步脚手架控制)。

(7)墙体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Ф4横向间距不大于是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不得漏放。

(8)填充墙和柱连接处应预留拉结钢筋,拉筋为2φ6@500,长度1000mm。

(9)在填充墙转角处以及墙长大于5m时,每5m设置一个构造柱。

(10)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严禁砌后打凿。

(11)砌体内不宜设脚手眼,如必须设置时,应采用尺寸为190*190*190砌块侧砌,利用其孔洞作脚手眼,砌体完工后应采用混凝土填实。

(12)常温条件下,砌块墙体的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8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以内。

(13)严禁雨天施工,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亦不得施工。

(14)需要移动已砌好的砌块或砌块被撞动时,应清除原有砂浆,重铺砂浆砌筑。

砌块找平应用砂浆铺垫,不得塞石子、碎砖或木块等。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垂直度

3

用2m托线板

2

轴线位置偏移

3

尺量检查

3

墙板拼缝

5

用直尺、楔形塞尺检查

4

标高

±

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D钢筋混泥土工程

1)确定模版的类型和支模方法:

模板的类型及安装:

(1)柱、墙模板

a.工艺流程:

安装前检查→模板安装→检查对角线长度差→安装柱模板抱箍→全面检查校正→整体固定→柱、墙模修补。

b.模板安装前应在模板下口处铺一层水泥砂浆(10~20厚),以免混凝土浇捣时造成柱、墙底漏浆。

c.矩形柱的模板由四面侧板、柱箍、支撑组成。

柱顶与梁交接处,要留出缺口,缺口尺寸即为梁的高及宽(梁高以扣除平板厚度计算),并在缺口两侧及口底钉上衬口档,衬口档离缺口边的距离即为梁侧板及底板的厚度。

为了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产生变形,模外应设置柱箍,当柱边长≤600,采用钢管用扣件固定的抱箍。

当柱边长>600时,可采用方木与Ф14钢螺栓拉杆组成的抱箍。

抱箍间距应根据柱模断面大小经计算确定,一般在柱下部1/3范围内不得大于300mm,往上可逐渐增大抱箍间距,但也不得大于400mm。

安装柱模板时,应先在基础面(或楼面)上弹柱轴线及边线,同一柱列应先弹两端柱轴线及边线,然后拉通线弹出中间部分柱的轴线及边线。

按照边线先把底部方盘固定好,然后再对准边线安装柱模板,为了保证柱模的稳定,柱模之间要用水平撑、剪刀撑等互相拉结固定。

(2)梁模板

a.工艺流程:

复核梁底标高及轴线位置→支梁底模(按规范规定起拱)→绑扎钢筋→梁侧模→复核梁模尺寸及位置→与相临梁模连接固定。

b.在梁底板下每隔一定间距用顶撑支设。

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在主梁侧板上留缺口,并钉上衬口档,次梁的侧板和底板钉在衬口档上。

支承底模的顶撑用Ф48钢管。

顶撑的间距要根据梁的断面大小而定,一般为800~1000mm。

次梁模板的安装,要待主梁模板安装并校正后才能进行。

梁模板安装后,要拉中线进行检查,复核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正。

待平板模板安装后,检查并调整标高,将木楔钉牢在垫块上。

各顶撑之间要设水平撑或剪刀撑,以保持顶撑的稳固。

当梁的跨度在4m或4m以上时,在梁模的跨中要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2‰。

当悬臂梁时,按悬臂长度的4‰起拱。

楼梯段模板时由底模、搁栅、牵杠、牵杠撑、外帮板、踏步侧板、反三角木等组成。

楼梯模板有的部分可按楼梯详图配置,有的部分则需放出楼梯的大样图,以便量出模板的准确尺寸。

(3)平台模板

a.工艺流程:

复核板底标高及轴线位置→支平台模板→全面检查→校正模板。

b.平台模板采用木模,铺设在搁栅上。

搁栅两头搁置在托木上,搁栅用断面50mm100mm的方木,间距为400~500mm。

当搁栅跨度较大时,在搁栅中间立牵杠撑,并铺设通长的龙骨,以减少搁栅的跨度,牵杠撑的断面要求与顶撑立柱一样,下面须垫木楔及垫板,一般用50~75mm150mm的方木。

平台模板在垂直于搁栅方向铺钉。

定型模块的规格尺寸要符合搁栅间距,或适当调整搁栅间距来适应定型模块的尺寸。

c.平台模板安装时,先在次梁模板的两侧板外侧弹水平线,水平线的标高应为平板底标高减去平板模板厚度及搁栅高度,然后按水平线钉上托木,托木上口与水平线相齐。

再把靠梁模旁的搁栅先摆上,等分间距后铺中间部分的搁栅,最后在搁栅上铺钉平台模板,为了便于拆模,只在模板端部或接头处钉牢,中间尽量少钉。

如中间设有牵杠撑及牵杠时,应在搁栅摆放前先将牵杠撑立起,将牵杠铺平。

模板支撑体系

模板支撑主要采用Φ48钢脚手管及扣件,配合少量辅助木支撑。

模板开始施工前,先在楼层中放设好模板平面控制线,并在柱子钢筋上作好高程控制点。

用钢管和扣件搭设满堂支架,既作为柱、墙模的水平支撑,又作为梁、板模的垂直支撑。

满堂支撑的立杆间距为700mm,对特殊部位如悬挑结构等部位的立杆须适当加密,以保证支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如在回填土地面或刚刚浇筑完成不久的楼地面上支撑立杆,需在立杆下铺设50mm厚通长木板,以免立杆下沉或对楼地面混凝土质量造成损害;横向拉杆为1800mm一道。

在墙与柱、柱与柱之间架设斜撑和剪刀撑。

柱模板均固定在支撑体系上。

模板拆除:

拆模时混凝土强度达到以下要求:

(1)不承重的模板(如柱、墙、梁侧模),其混凝土强度应在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2)承重的模板(如梁、板底模),当梁的结构跨度>8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时方可拆模;梁的结构跨度≤8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75%方可拆模。

当板跨度≤2m时,板的底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50%设计强度时方可拆模;当板跨度>2m且≤8m时,板的底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时方可拆模。

当板跨度>8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时方可拆模。

混凝土强度根据相同条件下的试块试验来确定。

(3)悬挑构件施工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

(4)应特别注意,拆模应考虑上部施工的荷载。

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但强度尚不够承受上部施工荷载时应保留部分支撑。

2)钢筋的加工和连接:

钢筋安装:

对于加工好的钢筋在绑扎前认真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相符。

进行钢筋绑扎时先绑扎主要钢筋,然后绑扎次要钢筋及箍筋。

绑扎前在模板或垫层上标出位置准确,在柱梁及墙主筋上画出箍筋及分布筋位置线,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在浇捣混凝土前,将柱墙主筋在楼面处同箍筋及水平筋用电焊点牢,以防浇捣混凝土过程中柱墙筋发生移位。

对焊接头轴线偏移测量方法:

1测量尺:

d;2对焊接头;

(1)连接方式

框架柱纵向钢筋采用及框架梁纵向钢筋采用机械连接。

(2)锚固长度

在设计未做要求时,结构中的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应符合下表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5

钢筋类型I级40d30d25d20dII级50d40d30d25d

(3)钢筋接头位置

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

当框架梁、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时,绑扎接头范围内箍筋按加密区间距设置。

受力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

当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时在规定的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和当采用焊接接头时在焊接接头处的35d且不小于500mm区段内,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

接头形式受拉区25%

受压区绑扎搭接接头50%,

焊接接头不限

(4)钢筋的绑扎

a.柱、墙的钢筋绑扎

(a)钢筋绑扎采用20~22号铁丝。

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多边形柱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

如果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不得小于15。

(b)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c)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式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箍直径,以利柱钢筋定位。

当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的钢筋之前,先行收缩准确。

框架梁等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d)柱、钢筋混凝土墙体凡与现浇过梁、圈梁、填充墙钢筋混凝土腰带连接处,在内预留插铁,锚入柱或钢筋混凝土墙体内长度需满足设计要求锚固长度。

柱子箍,筋一般为复合箍,除拉结钢筋外均采用封闭形式,并做成135弯钩,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

(e)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查过长度如设计如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5

钢筋类型I级45d35d30d25dII级55d45d35d30d

b.梁与板钢筋绑扎

(a)梁、板钢筋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如下图)。

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b)梁纵向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

(c)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

(d)板的钢筋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一般采用在上批板钢筋下放置钢筋撑脚的形式。

钢筋撑脚的形式。

1-板的钢筋;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钢筋2-次梁钢筋;3-主梁钢筋;

(e)主梁在次梁作用处,如图纸未注明箍筋的均在次梁两侧各设3组箍筋,箍筋肢数、直径同梁箍筋,间距50mm。

次梁加吊筋时,在次梁两侧各设两组箍筋。

主次梁高度相同时,次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应置于主梁下班纵向钢筋之上。

梁内箍筋除单肢箍外,其余采用封闭形式,并作成135。

梁内第一根箍筋距柱边或梁边50mm起设置。

(f)梁内纵向钢筋为多排时,应增加直线段弯钩在两排或三排钢筋以下弯折。

梁纵筋应均匀对称地布置在梁截面中心线两侧。

(g)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

(h)梁底部纵向钢筋的接长,可选择在支座或支座两侧1/3跨度范围,不应在跨中接长;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可选择在跨中1/3跨度范围接长,不应在支座处接长。

(i)板的底部钢筋在设计如特别要求时要求伸入支座≥10d,且应伸至支座中心线;板的中间支座上部钢筋(负筋)两端直钩长度为板厚减15mm,板的支边座负筋在梁内锚固长度应满足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双向板的底部钢筋,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梁内须置于梁的下部纵向钢筋之上。

(j)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

c.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当梁的高度较大(≥1.0m)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模或一侧模后装。

d.钢筋保护层厚度图纸设计要求和按规范、标准执行;

(a)钢筋撑脚;(b)撑脚位置;1-上层钢筋网;2-下层钢筋网;3-撑脚;4-水泥垫块

本工程基础柱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0.100以上柱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5mm,梁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5mm,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

主要采用放置水泥砂浆垫块的方式来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垫块需在钢筋工程施工前预制,并要求在钢筋施工时达到一定强度,以免被钢筋压碎;垂直方向使用垫块时,可在垫块制作时埋入20号铁丝。

3)混凝土的制备方案:

1.材料

本工程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基础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独立基础、独立基础柱、基础连续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且无要求抗渗等级。

基础所用混凝土由现场自行拌制。

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要求如下:

(1)水泥:

采用32.5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

采用中砂或粗砂,符合《建筑用砂》质量要求。

(3)石子:

采用5~40连续级配的碎石或卵石,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质量要求。

(4)水:

生活饮用水,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质量要求。

2.混凝土的拌制

(1)混凝土拌制采用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

(2)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严格按规定的级配进行称量和拌和,为便于检查,应在搅拌机旁挂配合比牌。

(3)搅拌混凝土装料顺序为:

石子→水泥→砂。

(4)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应不少于90s。

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捣前施工现场应先作好各项准备工作,机械设备、照明设备保证完好并符合要求。

(2)在基坑上方的用脚手管搭设支架,上铺2”*8”木板作为混凝土运输通道。

基础混凝土采用装载机运至现场后,再由人工推翻斗车运输至浇筑地点。

(3)为了使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应分层浇捣,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层混凝土振捣完毕。

振捣时,振动棒与水平的夹角大约呈60度,棒头朝前进方向,棒间距以500mm为宜,要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冒出气泡为宜。

混凝土表面应随振捣随按标高线进行抹平。

(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对钢筋进行看护,如发现插筋发生移位和倾斜,应及时予以纠正。

(5)基础混凝土浇捣应连续进行,若需分段进行时,施工缝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施工规范要求,并事先取得现场设计代表及监理的认可。

E现场的垂直和水平运输

垂直运输机械:

根据本项目建筑布局特点,采用一个马道及1台15吨汽车吊作为结构、装饰施工阶段垂直运输用,汽车泵考虑到以后后续工程的施工用。

水平运输机械:

采用1台装载机,人力两轮翻斗车配合。

G屋面工程

SBS防水卷材屋面

本工程平屋面采用双层SBS防水卷材屋面防水层,面层25mm的水泥砂浆。

1.材料要求

进场材料要有厂方提供的带测试技术数据的质保书,并由国内后勤组在该批材料中发运前随机取料送专门检测部门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能在工程中使用。

2.工艺流程

现浇钢筋屋面混凝土板→基层清理→聚苯板隔热层(100mm)→水泥陶粒找坡(2%)→找平层(20厚1:

3水泥砂浆)→刷基层处理剂→SBS防水层→20厚1:

3水泥砂浆→铺地砖

3.施工要点

(1)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施工

屋面混凝土浇捣一次性完成,随捣随光,不留设置施工缝。

(2)基层清理

将结构层所有杂物清除,并用水冲洗干净,凡凸出基层的混凝土疙瘩、钢筋头、落地砂浆等凿去。

(3)10050厚挤塑聚苯板隔热层

隔热层采用10050厚挤塑聚苯板隔热层,铺设块体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净、干燥。

块体保温板不应破碎、缺棱掉角,铺设时遇有缺棱掉角破碎不齐的,应锯平拼接使用。

干铺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基层表面,铺平、垫稳。

板缝间或缺角处应用碎屑加胶料拌匀填补严密,上、下接缝相互错开。

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