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866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docx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docx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自己的路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课标要求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包含两个层次。

“从众种种”和“从众是与非”。

侧重分析学生中常见的从众现象,正确认识从众现象的问题。

“从众种种”从生活现象出发,分析从众现象分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认识学生中的从众现象。

“从众是与非”了解从众有积极的从众,有消极的从众和有害的从众。

积极从众现象:

有助于完成群体的目标;有助于增强个体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等。

消极从众的影响:

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集体的事业;违法犯罪行为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第二部分内容包括两个层次。

“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具体分析了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征,明确缺乏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盲目从众的原因之一,其次,从独立思考、提高中间两个方面提出了克服消极的从中的方法或途径。

“自主选择,勇于负责”明确产生从众现象的的另外两个原因:

一方面来自社会群体的压力与影响;另一方面是缺乏抵制和抗拒压力与诱惑的能力。

提出了两个克服从众现象的方法:

培养、发展个性和能力,尤其是培养自主选择的能力;锻炼抵制和抗拒压力与诱惑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依赖走向自立的过渡时期,也是充满矛盾的时期。

一方面,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主意,自己可以做主决定事情,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尤其危险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抵制不良的诱惑和负性的团体压力(青少年的犯罪以团体性为特征就是从众的表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盲目从众心理的危害,能分辨是非善恶,避免盲目从众;增强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从众现象,培养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从众现象的含义、分类、影响。

明确盲目从众的原因和如何克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从众的实例,学生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重点

从众的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有些从众心理、从众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明确盲目从众的原因和如何克服。

第一课时:

剖析从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雾里看花》。

师:

一首歌曲送给大家,歌曲在向我们呼唤:

借我一双慧眼吧!

拥有一双慧眼,可以帮助我们清楚的认识生活,我就在咱们同学身上发现了这么一幕。

第一层次:

从众种种

2、生活点滴

①有几个要好的女孩子,都穿着白裙子逛街。

②另一个女孩子发现穿白色裙子很好看,于是也穿上了白色裙子。

③结果有些并不适合穿白色裙子的人,也跟着穿上了。

师:

看到大家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做什么。

大家知道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什么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主题:

从众现象。

根据我们讨论的事例,大家谈谈对从众现象的理解。

(幻灯片出示从众现象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3、体验生活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把自己所发现的从众现象列举出来。

(借以引出从众现象的普遍性)

此环节,学生可能会列举出“众从现象”,教师要帮助学生加以区分。

第二层次:

从众是与非

4、生活在线

(看到大家都紧张地复习功课,自己也这样做,这是发生在小强身上的从众现象。

通过此案例引导学生发现从众现象的积极作用:

个体:

增强安全感、自信心学习他人的经验

集体:

凝聚力、战斗力

5、补充提升(展示创新支点)

播放音乐《感恩的心》,伴随抗震救灾的画面。

老师:

动听的歌曲,感人的画面。

回顾刚才的一幕幕,大家有什么感想吗?

四川地震震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大家纷纷以不同的形式奉献自己的爱心。

看到大家奉献自己的爱心,同学们呢?

正是这种大范围的从众现象,帮助了我们的四川同胞。

地震的灾难在众人的帮助面前变得更弱小。

有时,从众也能发挥出巨大的积极作用。

6、生活在线

师:

从众有积极的作用,那我们就可以一味地跟着大家想,跟着大家做吗?

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

借机让大家再从生活中举出事例。

适时地出示幻灯片:

从而分析讨论盲目从众的消极影响:

①阻碍个人的发展。

②影响集体的事业。

进一步挖掘教材(展示创新支点):

盲目从众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出示案例:

阐明很多违法犯罪是由盲目从众引起的。

7、生活再现

8、谈收获

经过一节课的讨论,大家畅谈自己的收获。

积极个人

从众现象集体

消极社会

9、再用慧眼

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就让我们有如此多的收获。

如果我们再细心观察生活,相信收获会更多。

请同学们再用慧眼。

第二课时:

走向自主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飞得更高》,进行情景创设。

师:

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

多么畅怀啊!

我们真的可以任意飞翔吗?

2、生活点滴

①十月一期间,别人买榨汁机我也买榨汁机。

②星期天,几位同学约我去游戏厅玩电子游戏,我也跟着去了。

结合上一节的学习,请谈谈这样从众对我有什么影响?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影响的?

此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讨论导致盲目从众的原因之一:

缺乏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3、生活链接

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讨论交流,并展示自己知道的有关此方面的名人名言。

问题讨论:

针对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的缺乏,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怎样避免盲目从众?

展示收获(及时小结):

4、生活体验

①秋季运动会在下周举行,全班都在积极地准备,这时你应该——

②在班级工作中,有时班干部的意见明明有问题,但很多人赞成,这时你应该——

③星期天,几个同学约你去舞厅跳舞,这时你应该——

通过具体的情景设置,让同学们学会正确从众,练习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5、王强的迷茫

(一)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王强盲目从众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避免、克服盲目从众?

教师及时的总结补充。

6、王强的迷茫

(二)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王强去网吧、吸烟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避免盲目从众?

教师及时的总结补充。

7、出谋划策,具体实践

结合王强的两件事例,请同学们为王强出谋划策,具体说说王强应该怎样做?

设计目的: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讨论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际生活中。

建立创新支点。

8、王强的迷茫(三)

设计问题:

王强面临几种选择?

并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讨论出克服盲目从众的一种重要措施:

增强自主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和行为的能力。

教师及时的引导补充

9、课堂总结

学生畅谈这一节课的收获。

教师点评:

心中有原则,我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意愿行动,而不是轻信他人;如果能够自觉抵挡来自多数人的不合理的压力,抵制外部的不良影响,自主地做出并坚持正确选择,那么,盲目从众的现象就会从我们身上消失。

送出教师寄语。

10、课外实践

(1)从今天开始,从自己最容易从众的某些行为入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抵挡不合理压力和抵御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

(2)独立性测试

活动意图:

通过测试了解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性。

课下自测。

测验题目如下:

你是否有独立性

你是否具有以下表现?

“完全是”计1分,“有时是”计2分,“不是”计3分。

(1)遇事退缩。

(2)不敢面对困难。

(3)做事顾虑重重。

(4)缺乏勇往直前的气魄。

(5)一贯服从他人。

(6)凡事都要求家长为自己做决定。

(7)一旦失去依赖对象,就茫然不知所措。

(8)受人欺负后不敢抗拒,只会回家诉苦。

(9)时间观念淡薄。

(10)做任何事情总要拉上别人才行。

(11)从不做家务。

(12)穿衣、洗头也要父母包办。

(13)什么事不管会不会,从不想去试一试。

(14)没有自己的行动目标。

(15)听别人的指挥。

(16)畏惧老师。

(17)做事需要父母督促。

(18)不敢一个人独自在家。

(19)对学习心不在焉。

(20)说话娇气。

分数解释:

得分在29分之下,说明独立性比较差。

得分在30~44分之间,表明具有较好的独立性。

得分在45分以上,表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第二步,自测结束后,学生就自己的情况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自我剖析的文章,请得分在45分以上的学生谈谈自己独立性强的表现。

教师组织大家讨论独立性对中学生的意义。

活动提示:

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测试结果,不需要交流。

教学反思:

第六课从对生活中常见的从众现象的分析入手,剖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且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从众现象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心理现象,思考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独立思考,走向自主。

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尤其危险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抵制不良的诱惑和负性的团体压力——小团体主义(青少年的犯罪以团体性为特征就是从众的表现)。

课下应该多准备一些相应的实例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马宁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