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727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水电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水电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水电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水电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水电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水电建设方案.docx

《小水电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水电建设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水电建设方案.docx

小水电建设方案

 

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专业

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申报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〇八年八月

 

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专业建设方案

承担系部:

电力工程系

项目责任人:

余海明

项目组成员:

明志新马爱芳陈梦影王春民张励李良君陈剑

方会喜(企业)刘登超(企业)张才君(企业)

1.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1.1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专业(以下简称小水电专业)的办学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水利行业发展的需要。

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水电行业,培养从事中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机电设施安装、运行、检修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的行业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结合近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确定本专业定位如表1所示。

表1小水电专业定位

服务行业

水利、电力、市政、工业、农业等

就业去向

水电站、电排站、变配电站、水电设计院、工厂等单位

就业岗位

供用电、发配电等企事业单位机电设施安装、调试、运行、检修、设计和管理等岗位

岗位证书

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电气值班员、电气安装检修工、电工、继电保护工等证书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具有中小型水电站机电设备的设计选型能力、安装检修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

主干课程

水轮机、电机学、电力系统及电力网、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专业建设以为水电行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教学改革教学为手段,以师资、课程和实训条件建设为保障,依托企业,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全国水电行业和湖北省有一定影响的鲜明特色的示范性专业。

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达到下列具体目标:

1.加强素质教育。

坚持把职业能力与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设计中得到突出体现,并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不断加大学生素质教育力度,有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力推进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内容,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学生思想和行为实际,开展“学习职业理论,掌握职业技能,实践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活动。

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1)利用各种形式讲座、就业指导课,邀请校内外专家、优秀毕业生及“优秀水利生”做学术报告、成才报告对学生进行创业精神教育;

(2)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在开设文化素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设人文、艺术、水文化、社科类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开展丰富的科技、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

坚持举办一年一届的“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电机装配、电子设计制作等科技竞赛活动。

营造出学生职业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确定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切实制定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进程,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和实践“教、学、做”一体化、订单式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专业市场调研和职业岗位需求性和适应性分析,以培养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3.“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三年的时间,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专业学术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及“双师”素质教师的建设和培养;建立青年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实践技能水平;进行专业教学团队规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老、中、青教师相协调的教学梯队;聘请一批具有高、中级职称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以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诚信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遵守职业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2)加强管理,逐步完善配套制度。

根据师德建设与业务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师任用、职称评聘、考核奖惩、培训进修、晋级待遇、科研等方面的管理上制定和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

(3)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学历层次。

通过三年的时间,确保中青年教师都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力争使本专业中具有研究生或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4)在现在基础上进行一步提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有计划、有步骤地适量引进教授、硕士等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积极引进高级专业技术型人才,通过三年的时间,使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的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

(5))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地适量引进电站、供电部门等企业中与本专业对口的工程技术实用型人才;轮流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促进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6)增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的力度。

要求每位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充实自己。

鼓励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本专业学术活动。

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来校开设短期培训班和专题讲座。

4.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经过3年左右,努力建设一批设备精良、功能完善的实验实训室和融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

具体建设目标是:

(1)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训为主,根据市场和岗位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具有很强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能力。

(2)把基地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企业实质性参与联合办学,设立一定数量的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深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尽早接触到生产实际,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承接生产项目,在实训指导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安排学生顶岗操作,在有偿服务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发挥设备、人才优势,优先为挂牌实习企业作好服务,将企业所遇到的技术性、管理性和经营性难题及案例作为专题,由师生共同研究开发,促进教学与研发的互动;接受企业委托项目,与企业合作研发,使学校和企业科研人才相互渗透,通过联合开发,既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经济活力,又促使学校提高技术创新、技术转化的能力。

(4)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利用基地的先进设备,开展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变纯教育的投入为产出化投入,既取得教育效益,又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建设高效实训基地网络,实现多媒体授课,充实现有的实训条件;开发培训项目,形成符合国家职业资格要求的高效规范的教材体系,并与校外培训基地相结合,真正起到服务社会和科技开发的功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最终建成国内一流的实验实训基地。

(6)在加强基地硬件建设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模式、手段和方法,实现基地管理现代化。

(7)建立和完善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具有我院特色的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规范各项管理。

(8)构建实训监控体系,包括具体的质量标准、评估体系和监控队伍等。

5.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

打破过去传统教学内容的严格界限,根据人才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优化整合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建设6门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核心课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和课件。

其中公共课以“必需、够用”为度,并适当兼顾学生的继续教育,规范了公共课的课程目标和要求;专业课加大课程的整合力度,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使课程内容的设置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课程内容体现新技术、新方法和本行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紧跟人才市场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新要求。

6.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订单培养、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具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灵活采用综合练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指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式,采用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理论教学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合作企业优势,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内容,邀请富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案例教学或讲座;实践教学方面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按照实训基地协议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通过灵活组织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化。

7.改革考试制度与方法。

推行、探索考试方式改革。

在理论课考核中,积极推行阶段式考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课考核中,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制作产品的质量、工艺、实训态度等综合评定学生实践课成绩。

8.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鼓励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性,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学分制管理模式。

9.实施“双证书”教育

按照职业岗位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和认证体系,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结合技能鉴定考核要求进行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学生毕业时除拿到毕业证外还可取得电工、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电气值班员、电气安装电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时获取“双证书”的学生比例达到90%以上。

10.积极拓展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小水电专业将利用已建成的高标准的实验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设备的试验、产品开发、仿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项目,每年可为行业企业提供20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可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技术工人的转化方面,提供电工、设备安装工、检修工、建筑电气工等方面的培训。

可为水利、电力、建筑电气、市政、农业等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

对湖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起到极大的推动和辐射作用,有力地支持和水电行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

1.3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职业岗位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为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与企业、与就业相结合,在与企业紧密结合中办出鲜明的专业特色。

追求育人和用人相结合,成人和成才相结合,课程与岗位能力相结合,求知与求职相结合,形成独具培养“岗位能手”的特色专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合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1.逐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市场多变性,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

本着教学内容与职业接轨、教学组织灵活多样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课程设计(综合练习)可结合工程实际项目来多进行实训。

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部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项目直接在企业单位(工程现场)进行。

2.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人才

第一至三学期在校内进行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第四学期根据企业提出的用人计划,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加强学生综合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五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锻炼,熟悉职业环境,第六学期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少于总课时的50%,生产性实习不少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80%,保证学生顶岗实习不少于一个学期。

目前与我院签约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有湖北漳河水电站、湖北阳光电气有限公司、武汉志宏水利水电设计院等企业单位。

1.4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小水电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结合小水电专业的特点,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基层水利单位共同进行职业技能分析,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组织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该体系进行认证。

通过专业调研,制订专业技能标准,开发专业技能认证系统。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选修课四大课程模块构成。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本着教学内容与职业接轨、教学组织灵活多样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开发配套教材和课件。

坚持推行双证书制度,保证学生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少于总课时的50%,生产性实习不少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80%。

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经费预算,见表2。

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技能标准建设见表3。

表2小水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经费预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完成时间

经费预算

(万元)

1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

2011.08

10.00

2

专业技能标准与认证系统

2011.08

18.00

3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2011.08

32.00

4

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

2011.08

40.00

合计

100.00

表3小水电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技能标准建设情况表

建设项目

建设成果

建设方法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经费预算

(万元)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教学计划

与企业共同进行职业分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规格

2011.08

10.00

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制教学计划

工学结合教学与质量管理制度

专业技能标准与认证系统

专业技能考核

标准

与行业相关企业共同创建专业技能标准

2011.08

18.00

专业技能认证系统

合计

28.00

2.课程建设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专职教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整合部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以满足能力培养需要为标准。

重点对《水电站概论》、《水轮机》、《水电站电气设备》、《水电站继电保护》、《水电站自动装置》、《水电站微机监控技术》等6门核心课程进行建设,使课程建设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

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1)削减或删除高深烦琐或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删除陈旧过时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教材同时适用于专业教学、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

(2)吸收本专业领域科技的最新成果,体现职业岗位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规范,注重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的接轨,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本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规划见表4。

表4小水电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规划表

序号

课程

名称

课程特点

课程改革内容

负责人

完成

时间

经费

预算

(万元)

1

水电站概论

内容包括水电站的类型、枢纽水利水电主要建筑物的组成,电站厂房的结构尺寸,水电站机电设备的布置。

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内容改革等

陈梦影

2011.9

4.00

2

水轮机

内容包括水轮机的结构、分

类、工作原理、相似理论、特性曲线性能分析及选型方面的知识。

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内容改革等

余海明

2011.9

5.00

3

水电站电气设备

内容包括水电站电气主接线形式,厂用电接线形式,高低压开关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操作,短路电流的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防雷及接地技术,互感器的原理及应用,控制和信号回路等。

使学生掌握电气一次部分及厂用电的设计方法,能进行电气一次部分运行及维修工作。

 

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内容改革等

王春民

2011.9

6.00

4

水电站继电保护

内容包括继电保护装置基本元件结构及特性;电站各设备继电保护的原理、整定计算、校验及配置原则;微机保护的基本知识;继电保护原理图和展开图的阅读方法。

使学生具有从事水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管理和设计的能力。

 

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内容改革等

祝敏

2011.9

6.00

5

水电站自动装置

内容包括自动励磁调节装置、自动准同期装置和故障录波装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输电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等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

使学生具有自动装置调试、维修基本能力。

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内容改革等

李良君

2011.9

6.00

6

水电站微机监控技术

内容包括电站电量及非电量的数据采集、检测、处理和传送,电厂的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控制方式,计算机总线,监控系统的抗干扰等。

使学生掌握微机监控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内容改革等

明志新

2011.9

5.00

合计

32.00

3.教材建设

一是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具有显著职教特色、体现工学结合特点,适应“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的特色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

二是围绕核心课程开发体现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的实训教材,与专业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目前已有《电机与拖动》、《水电站继电保护》2门课程被列为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

使用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统编或认证的专业课教材占全部专业课教材种类的80%以上。

核心教材建设详见表5。

表5小水电专业核心教材建设规划表

教材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目标

负责人

完成

时间

经费预算

(万元)

1

水电站概论

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教学课件制作

教改教材

邹淑云

2011.9

6.00

2

水轮机

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教学课件制作

工学结合示范教材

余海明

2011.9

8.00

3

水电站电气设备

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教学课件制作

工学结合示范教材

王春民

2011.9

8.00

4

水电站自动装置

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教学课件制作

工学结合示范教材

李良君

2011.9

6.00

5

水电站继电保护

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教学课件制作

工学结合示范教材

祝敏

2011.9

6.00

6

水电站微机监控技术

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教学课件制作

工学结合示范教材

陈梦影

2011.9

6.00

合计

40.00

2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本专业拥有一支专业、职称、年龄、学历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

现有专业教师24人。

其中专任教师18人,聘请兼职教师6人;在学历结构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3人,占教师总数的54.2%;在职称结构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37.5%;“双师”型教师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6%;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内青年教师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6.7%,30-40岁以内中年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37.5%基本上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梯队;在学科结构上,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全面覆盖了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在本专业中选拔了一批具有中级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优秀教师,在系部组织下,将这部分教师作为本专业主讲教师进行重点培训,选送他们到各先进水电企业等实践单位进行学习锻炼,使每位主讲教师都具有丰富的企业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选派专业主讲教师作为带头人主持或参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在本专业中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

规定主讲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协助专业带头人制定专业标准、参与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专门从对口企业聘请了6名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5%。

这部分兼职教师充实了本专业教师队伍,优化了专业教师结构,同时也提高了本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性教学的指导任务,兼职教师教学方法直观生动,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他们不仅能迅速将行业新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保持同步。

而且还加强了校企间的交流互动,解决了学生实习场所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的局面。

本专业一直非常重视教师质量和提高师德师风建设。

按照学院制定的教学和师德建设规范,通过树立典型、学习先进等活动开展,使全体专业教争创先进楷模,树立崇高的师德风范。

在专业负责人带领下,全体专业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从严治教。

在学院组织的“学生最满意老师”的评选活动,本专业已有7名教师先后获得“学生最满意的教师”称号。

根据每学期学生评教结果,学生对本专业教师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2.2主讲教师情况

本专业拥有一批在专业教师中表现突出、业务能力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优秀专业主讲教师。

专业主讲教师主持、参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协助专业带头人制定专业标准、参与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主讲教师业务工作能力较强、知识水平较高、教育教学能力较丰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行业应用技术的研发以及推广能力、具备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工作的能力,能跟踪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最新动态,掌握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状况,能够较好地组织、带领本专业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改革和生产科研以及人才培养工作。

2.3教学改革与实践

2005年以来,本专业教师承担各类科研及教研项目6项,其中省级项目2项。

院级项目4项。

1.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实践。

2005年本专业被学院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教师有8人参与了专业建设的规划实施工作;6人参与了精品课程制作,有3人参与了省级精品课程的制作。

2006年本专业被学院推荐参与省级示范专业的遴选,有14人直接参与了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工作。

2.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行提问式、启发式、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大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专业还十分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大力推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目前大部分课程使用了电子课件(PowerPoint)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3.积极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

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具有显著职教特色、体现工学结合特点,适应“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的特色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

围绕核心课程开发体现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的实训教材。

承担有省部级(含)以上教学研究或改革项目。

有省部级(含)以上教学成果奖,并重视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成效明显。

4.积极参与水电科技实践工作。

本专业教师多名教师参与了水电站的设计、泵站自动化改造、机电设备检测等工作。

3实践教学

3.1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为了加强学生基础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操作技能,院系重点建设了实验室,目前小水电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有已建成的有:

电机及拖动、电工、电子、继电保护、电气绝缘试验、电工技能、单片机控制、PL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