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724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B.教学环境C.教学设施D.教学媒体

  4.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C.皮亚杰D.廖世承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

  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1879B.1897C.1789 D.1798

  8.()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A.测验法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C.实验法D.问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B.教师 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如何学B.如何教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E.如何管理学生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E.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A.群体差异B.年龄差异C.性别差异D.学习方式差异E.个体差异

  5.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包括()。

  A.描述和测量B.解释和说明C.预测和控制D.探索和发现

  三、填空题

  1.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______、_______。

  2.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______环境两部分,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3.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主动性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社会文化研究。

  4.__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5.教育心理学是_____心理学中的一种。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2.学习过程3.自然实验法4.教学过程

  五、简答题

  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六、论述题

  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BDACAABA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3ABCE4AE5ABC

    三、填空题

  1.教材课程2.社会3.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4.评价/反思过程5.应用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3.自然实验法:

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4.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五、简答题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六、论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l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这一时期特点:

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特点:

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

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

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试题

一、选择题 

1.主张学生的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A) 

A.人本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2.学生在听教师讲解公式原理时,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去把握所学的内容,

这属于(D)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整体性 

3.学生法语学得扎实、巩固以后,再学英语就更容易,这属于(A)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

4.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自己

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B)A.授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动作技能学习

5.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A.5±2组块B.7±2组块C.5±2D.7±2

6.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的时候,说出“老鼠洞是圆的”,“李谷一唱歌的

时候嘴是圆的”,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B)

A.流畅性B.独特性C.综合性D.多维性

7.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

因素是(D)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8.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A) 

A.80 B.90 C.100 D.125 

9.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

容易发现,这是由于(D) A.注意分散 B.粗心 C.知觉整体性 D.定势

二.名词解释 16.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17.关键期:

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18.从众:

指个人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一致,但内心却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但迫于群体压力,暂时在行为上与群体认同。

19.创造力:

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三.简答题 20.简述实验法的主要内容 

答: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得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变化对

其他变量所产生得影响。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

21.简述奥苏泊尔学习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答:

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

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和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

22.简述耶基斯——多的森原理 答: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由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3.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答:

有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感觉的含义及其种类:

决定感受性和绝对感觉。

感觉性和差别感受的含义及其关系:

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知觉的含义:

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类型:

运动知觉的种类,错觉的含义:

记忆的含义:

记忆的基本环节:

记忆的种类: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遗忘的规律:

影响遗忘的因素:

增进记忆的方法:

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类型:

概念的形成与掌握:

问题解决过程:

影响解决问题因素。

无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

要有:

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

四.论述题 

24.如何根据迁移的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 

(1)改善心智功能;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2)传授基本知识;教师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详细而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3)有效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指导,给他们最需要的帮助(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教学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把握好难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6)设计情境性教学。

创造引人注意的情境,比如设想,举例或者换位思考等。

五.案列分析题

25.请从教学效能感分析小王教学欠佳的原因,并说出该如何改进。

     所谓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小王授课效果不好的原因,从主观上最主要的是他的教学效能感太低,主观评价太低,自我信心很低,所以影响了他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客观上他刚刚参加工作,经验缺乏,这是个事实;此外,他驾驭课堂的能力欠佳,这是能力方面的欠缺。

对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校能感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1)从教师自身方面来说,要形成科学教育观,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验证并发展这些知识。

(2)向他人学习,如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学习其他教师的好经验,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教师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3)在社会上,必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作风。

(4)在校内,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以及努力创立进修、培训等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条件。

良好的校风建设、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26.

(1)该同学哪种基本需要没有满足

(2)请从需要之间的关系分析他成绩下降的原因。

(3)请分析该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提高成绩

    

(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有两方面的涵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征的实现。

马斯洛说,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这是自我实现。

小明的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感觉跟同学不是一类人,有一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

    

(2)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首先,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只有较低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较高一层的需要,自我实现最高层次的需要;其次,各层次需要在全人类所占比例由大变小,自我实现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最后,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个水平,即基本需要(前四种)和成长需要(后三种)。

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是相互影响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成长需要的实现,小明是因为没有得到归属需要,所以求知需要下降导致了成绩的下降。

    (3)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经历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来,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

他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优异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许的。

教育学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预测题

一.选择题 

1.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B)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C)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 D.实科教育 

4.“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B)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5.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D)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的规律(顺序调换)

 

11.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

(C)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操 C.道德品质 D.道德行为 

12.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成形式是:

(C)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13.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14.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

“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

(B) A.言行一致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在集中教育原则 

15.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

(D) 

A.示范性 B.连续性 C.广泛性 D.创造性

二.名词解释 

16.教育(狭义):

是指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17.教育目的:

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18.义务教育:

是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

 

19.研究性学习:

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三.简答题 20.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力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第三,生产力的发燕尾服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成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的手段。

 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1.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实现那六个改变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3.什么是陶冶?

运用陶冶进行德育有何要求 答: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陶冶进行德育的要求有:

1.创设良好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

 四.论述题 24.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一下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

 ⑴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

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

“以德育人”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仅在口头上要求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把什么是道德展示出来。

 ⑵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⑶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①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

②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③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

五.案列分析 

25.你认为这位英国老师的教学方式好吗,为什么?

 

我赞成这位英国老师的教学方式,他主要采用了问题—发现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育学生颇有益处:

(1)主要是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由于多半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也便于因材施教。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带学生实际观察影子,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2)此外,这样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可以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促进他们的创造力。

(3)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缺陷,例如耗时较多,难度较大等,所以教师在采用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26.结合案例分析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班集体的发展和完善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通过探索摸索成功的培养了一个良好的优秀的班集体。

(1)首先,要观察和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深入了解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他们。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调整班干部,“监视”学生,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但是方法欠妥,他应该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2)方法要得当,并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还要抓住时机,善于思考和反思。

这个老师,从批改作文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建立了“班主任信箱”,建立了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为班集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做了铺垫。

(3)班主任要采用民主的方式管理班集体,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

这位老师,接受了学生提出的采用“值日班长制度”的建议,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4)总之,在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把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整个集体的进步。

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最终把一个落后的班集体发展为一个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的好班集,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的案例。

转自学易网转自学易网

2011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前仿真试题

一、不定向选择

  1.教育目的的作用()A、导向B、激励C、评价

  2.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

  3.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 A、教育即生活B、教育即生长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4.典型的学制类型:

(   )A、双轨制学制B、单轨制学制C、分支制学制

  5.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

  6.德育的构成:

  A、道德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法治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

  7.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CIPP评价模式D、CSE评价模式

  8.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0制度文化的表达方式:

A、组织形态B、规章制度c、角色规范

二、填空

  1、舒尔茨 2、产婆术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4、学生学业评价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或者方式() 5、考到教学的两个原则。

 6、成熟势力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