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9561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YLPLTSL金矿项目

2012年6月

目录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地质概况

以往该矿所做的工作

我方前期所做的工作

经济效益分析

一、位置与交通

TSL金矿位于YL县城南45公里的PL乡,属YL县PL乡青山村管辖。

地理坐标:

东经xxx°48′15″~xxx°50′15″,北纬yy°05′30″~yy°07′30″,面积约9.5km2,。

勘查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

表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公里坐标

经纬坐标

X

Y

东经

北纬

1

2890749

38480414

xxx°48′15″

yy°07′30″

2

2890745

38483748

xxx°50′15″

yy°07′30″

3

2888437

38483745

xxx°50′15″

yy°06′15″

4

2888438

38482911

xxx°49′45″

yy°06′15″

5

2887976

38482911

xxx°49′45″

yy°06′00″

6

2887977

38482494

xxx°49′30″

yy°06′00″

7

2887053

38482493

xxx°49′30″

yy°05′30″

8

2887055

38481242

xxx°48′45″

yy°05′30″

9

2888440

38481244

xxx°48′45″

yy°06′15″

10

2888441

38480411

xxx°48′15″

yy°06′15″

矿区北部约1km有国道G106通过,南东距GD县城26km(直距12km),北部距YL县城约64km,矿区与国道之间只有羊肠小道通行,交通不太方便(这也是该矿长期未开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矿区属中山区地形,海拔标高达800—1766.3米,主要工作区多在1200~1500米间,最低点在矿区北西的弯桥,约800米。

最高山峰位于南部LG两县交界的湾江脑上,为1766.3米,沟谷发育,切割较深,最大相对高差达900米。

区内植被覆盖广泛,800~1500米多为杂木和灌木林及少量杉木林。

1500米以上为茅草。

通行通视条件极差。

山区多雨多雾,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15°左右,通常雨季3至6月,年降水量1700毫米以上。

11月开始霜冻结冰,霜冻期120天左右。

6至10月气温适中。

矿区内人烟稀少,以产稻谷和杂粮为主,供村民自给。

本地无多余劳力,就近GD县劳力较多,矿区东侧三公里有高压线路通过,本地居民有自建小水电仅供照明用。

山沟溪流水质较佳,可供饮用,采选矿工一用水需修坝蓄水。

二、地质概况

根据1:

20万GD幅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野外踏勘,现将本勘查区地质特征概况如下

(一)地层

一、寒武系塔山群

为一套浅海相复理石沉积,岩石均已浅变质,是矿区出露最广泛的地层。

1、下组(€1)

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浅变质细粒或中粒石英砂岩、黑色炭质板岩及板状页岩等深灰色中厚—厚层状浅变质细粒、中粒石英砂岩与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等互层。

2、中组

(1)下段(€2-1):

为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状浅变质细粒、中粒或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板岩、砂质板岩。

底部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中见同生泥砾。

(2)上段(€2-2):

为灰色、灰黑色中厚—巨厚层状细粒、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数层不稳定的含钙质砂岩,泥质灰岩。

3、上组(€3)

为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状浅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夹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砂质板岩。

中部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状浅变质细粒、不等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砂质板岩、板岩、炭质板岩。

二、奥陶系下统()

仅在矿区的北东角出露,为深灰色、灰黑色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纹层状板岩。

三、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D2t)

分布于TSL东侧及南部,覆盖于寒武系及TSL花岗岩体之上。

呈不整合接触。

为陆相向滨海相逐渐过渡的砂泥质碎屑沉积。

(二)构造

一、褶皱构造

TSL倒转倾状背斜,轴向北东,向北东倾伏,南东翼倒转,轴面倾向北西,倾角约60°以上。

核部为下寒武系地层和沿核部侵入的TSL岩体,部分为跳马涧地层所覆盖。

二、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北北东为主的一组,且规模较大。

次为北西,和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

(三)、岩浆岩

一、TSL花岗岩株()

系矿区中心,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

岩性为细粒黑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岩。

岩株出露面积约1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似一弓形,北西为弓,南东为弦。

弦成波状曲线。

岩体的长轴方向35°左右。

岩体穿切寒武系地层,接触带岩石具较强的硅化和角岩化蚀变。

南东侧与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地层接触,岩石无接触热变质作用。

为加里东期侵入体。

二、燕山早期第一次侵入岩体()

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系下村岩体的一部分。

岩性为灰白色中粒—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与其接触的寒武系地层中,见硅化、角岩化蚀变。

伴随岩浆的侵入,见钨铜、铅锌、磁黄铁、毒砂、金银等矿化。

北部有耕熟岭钨铜矿化点。

(四)、矿化体特征

一、含金破碎蚀变带

矿区有多条含金破碎蚀变带,主要呈北北东向展布。

其次有北西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者,但通常规模小,含矿性弱。

它们主要分布在TSL背斜的轴部及其倒转翼的转折部位,TSL岩体的南东侧和岩体南北两端突出部位的寒武系地层中。

而分布于跳马涧地层中的蚀变带硅化较弱,大多以石英细脉(带)的形式出现。

现以工作程度较高、金矿化强、有工业矿体赋存的Ⅰ、Ⅱ蚀变带分述如下:

1、Ⅰ号含金破碎蚀变带:

长3000米,宽0.6~20米,走向3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65°~87°。

中段产于TSL岩体内,南北两端延入寒武系地层。

蚀变带的组成是硅化破碎的花岗岩、石英脉、脉石类围块、网状石英细脉、铁泥质物等。

全带破碎硅化强度不一,矿化不连续。

矿体呈透镜体、扁豆状、脉状赋存于带中,矿石品位一般1—3.5g/t。

(我方采样结果:

5g/t—30g/t)

2、Ⅱ号含金破碎蚀变带:

长3000米,宽5~70米,走向3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52°~85°。

中段产于岩体和D2t地层中,即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展布。

南北两端延入寒武系地层中。

矿带硅化不够连续,硅化破碎强度差别较大,局部地段(LD1)硅化强,破碎厉害,有的地段只局部破碎,见石英细脉、弱硅化。

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于蚀变破碎带中,矿体中一般含金1~2.14g/t。

(我方采样结果:

5g/t—30g/t)

三、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有毒砂、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及自然金、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等。

硫化物呈浸染状、块状、脉状分布于破碎蚀变带中,局部富集地段,地表氧化成铁帽。

按矿物组合划分,本区有毒砂、黄铁矿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多金属自然金两种矿石类型。

结合矿石结构、构造,可划分为角砾状、石英硫化物多金属矿石;浸染状硅化花岗岩、含砾粉砂岩硫化物矿石,石英脉硫化物多金属型矿石

三、以往该矿所做的工作:

1970年省区地质调查队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

80年代初省物探队1:

20万化探扫面有分散流金,面积约57平方公里

1987年省区地质调查队1:

5万花岗岩单元填图取得区域基础地质资料

1987—1990年HH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416队在本区断续开展了地质普查工作,大致查明矿区及其外围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岩性及分布特征,对TSL金矿的形成条件、控矿因素有一初步的认识。

通过对该勘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产等地质特征的分析,预测可探获金矿资源量(333+334)金属量450kg。

四、我方前期所做的工作:

我方自2008年10月开始,对YLPLTSL金矿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景工联系,上海公司张总、汤总、倪主任、杨经理等公司领导及多位地质专家和416队老领导在ZZ416队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对PL金矿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在PLTSL金矿原有矿洞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先后上山取样3次,每次取样在5个以上。

提取矿石样品进行化验分析。

化验结果表明,该矿品位大多在5g/t—30g/t之间。

最高达到200多g/t。

PL原有矿洞六处:

根据地势走向分别编号为TSS1、TSS2、TS1、TS2、TS3、TS4。

TSS1位置北纬26度5分937秒,东经113度49分207秒,高度1463(正负误差21m)矿样品位6.7g/t、TSS2位置:

北纬26度6分29秒,东经113度49分207秒,高度1516(正负误差6m)未检出金。

TS1位于老邓家南山坡,矿脉走向180度,矿样品位8.6g/t;TS2位于TS2175度方向平均距离50米处,矿脉倾向85度倾角约89度上下,几乎直立。

矿样品位28g/t;TS3位于TS1南部约15米处,矿脉走向接近180度,脉宽60厘米,矿样品位8.6g/t;TS4位于TS1北方,矿样品位5.7g/t

我方提取50公斤矿石样品发往山东莱芜进行选矿试验。

由于条件限制此次采集的矿石氧化程度较高,通过正常浮选法(一次粗选、二次扫选、二次精选)获得含金品位为76.87g/t的金精矿,金的回收率可达到72.90%,该矿原矿含金品位为10.30g/t试验结果及试验综合指标详见下表:

产品名称

产率%

品味

AU回收率

AUg/t

ASg/t

精矿

9.50

76.87

3.01

72.90

尾矿

90.50

3.00

——

27.10

原矿

100

10.02

0.11

100.00

多次与当地政府及村民组织进行接触。

与该乡党委江书记建立了初步的联系,我方准备在PL投资的设想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

在TSL村委书记兼村长田书记的陪同下我们对矿区所在地进行了地界勘查,确定了地界范围,拍卖矿区范围主要出露点都在当地邓姓地主林权证范围内,

与该矿所在地山林邓姓地主进行了多次沟通,在租用林地方面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租用该林地的价格为70万,使用年限20年。

范围在矿区中;

对通往矿区的道路进行了初步的勘查和设计,工程造价预计为20—30万

五、开发经济可行性论证:

资源形势分析:

黄金石国际性的货币,是国际贸易,投资支付的硬货币。

是世界上每个国家必须储备的金融财富,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不稳定的非常时期,黄金更是每个国家稳定本国金融的支柱。

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装饰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国家每年都要拿出相当数量的黄金投放装饰品市场。

目前无论从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来看,黄金市场都是卖方市场。

在这种形势下,YLPL金矿的开发式有很大前景的。

矿场地质评价:

PL金矿属于花岗岩中的脉状(透镜体)蚀变破碎带型或蚀变花岗岩型金矿,矿床未受后期构造破坏,Ⅰ号、Ⅱ号矿脉相距不远,可形成一个开拓体系。

根据416队提供数据推测,本矿远景可达相当规模。

Ⅰ号、Ⅱ号矿体断续延长2000多米,平均宽度:

0.6米——1.5米,最大宽度达10米。

金品味1.35g/t—3.5g/t(我方采样结果:

5g/t—30g/t)根据416队提供的《HH省YL县TSL矿区金矿普查说明书》中的数据预计可探获金矿资源量(333+334)矿石量18万吨。

金属量450kg。

(以平均品位2.5g/t)氧化部分综合回收回收率63%,硫化部分综合回收率为80%。

参照目前国际金价220元/克,按200元/克计算,则该矿黄金量预计总价值为7200万左右。

如果以我方三次取样以及选矿试验所得的最低品位5g/t估值的话,则该矿黄金量预计总价值为1.44亿。

此外该矿区矿石含银可做综合回收,总价值尚未确定。

矿产开发建设条件分析:

1、交通条件

矿区位于YL县东南70公里,距106国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