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发展方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589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0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1.docx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建设发展方案1.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1.docx

专业建设发展方案1

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刘均贤、李秀娟

项目组成员:

刘玉英、张秀芳、于晗、林磊、于万松、李敭、裴颖脱、周雪松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现状

冶金工业是天津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之一。

天津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整合重组天津钢管集团、天津钢铁集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和天津冶金集团四家国有钢铁企业资源,联合组建国有独资公司渤海钢铁集团。

渤海钢铁集团成立后,更是提升了天津钢铁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能力。

根据“十二五”规划,渤海钢铁集团将建设四大精品基地和八大支撑平台,通过产品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形成年产钢3000万吨的生产能力,跻身世界500强,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现代冶金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天津市十二五期间要发展多个钢铁项目,打造优质钢管、高档金属制品、精品板材和高强棒线“四大精品基地”,构筑高端人才、资源开发、产品精深加工、物流贸易、技术创新、金融资本、国际化、新产业发展“八大支撑平台”,建设一座现代冶金工业园,形成一个通过集中优良资产上市支撑集团发展的核心企业。

渤海钢铁集团加快转型发展,把钢铁产品的精深加工作为企业产品转型、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加大向下游产业链延伸的投入力度,目前,总投资130多亿元的延伸产业链项目已敲定,并在近期陆续开工建设,年内将完成投资38亿元。

这些延伸产业链项目主要包括冶金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天津港重工制造基地项目、大港沙井子风电项目和环锻项目,这4个项目的共同点,都是致力于钢铁产品向下游产业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不仅摊薄了单位能耗,更有力促进了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由钢铁“营销商”向“服务商”身份的转变,为企业形成上游原料、下游产业的完整链条提供支撑。

今年渤海钢铁集团除了已确定的投资项目外,还将在船舶用钢定型预加工、石油装备制造业、大型铸锻件以及汽车、高速机车、工程机械等领域重点推进,寻求合作,形成新的产业,做成精深加工的产业集群。

冶金技术专业是学院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在学院打造冶金特色的方针下,依托于天津冶金的发展,冶金技术专业不断发展壮大。

为提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冶金技术专业面向钢铁企业,积极与企业合作,紧跟先进技术的发展,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现有在校生14个班。

毕业生就业率近5年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单位有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天津冶金集团轧一制钢有限公司、天津冶金集团中兴盛达制钢有限公司等市内国有大中型企业,同时扩展到全国,其中包括营口五矿集团、江西铜业集团、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高素质的毕业生受到了相关企业的好评。

2.课程建设成果

冶金技术专业自成立以来,《炼钢生产操作与控制》课程被评为学院优质课程,同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编写了《认识实习》、《炼钢生产实训》、《冶炼基础知识》等多种教材。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本专业近年来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发展学生的技能训练,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推行课程融合,毕业生均考取了炼铁工、炼钢工等高(中)级职业技能证书,并在第一届全国冶金技能大赛中获得第四名(二等奖)的好成绩。

3.实验实训条件

校内现有炼铁模拟实训室、炼钢仿真实训室、炼钢实训室、冶金高温实验室、热工实验室、金相实验室等11个冶金类实验实训室,基本满足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要求。

校外建有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江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个实训基地,为本专业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实习和实训的条件。

4.社会服务能力

作为天津市冶金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现有5名教师担任天津市炼铁工、炼钢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天津冶金企业2个冶金工种的初、中、高级工1150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完成了1500名新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任务。

同时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对企业员工进行成人教育培训,并同企业合作解决相关技术难题。

(二)需求分析

1.社会需求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

2010年,中国生产粗钢突破6亿吨,达到62665.4万吨,比上年增长5308.7万吨,增长9.26%。

钢铁工业的高速增长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自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增长阶段,国民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增长周期,对钢材的需求急剧增加。

钢铁产业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成倍增长,必将带动钢铁产业的发展。

虽然现在钢铁企业已经整体进入低利润时代,但是天津钢企通过联合重组、调整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产品升级、实施循环经济,提升综合竞争力,联合组建国有独资公司渤海钢铁集团。

组建渤海钢铁集团公司,是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进一步贯彻落实《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现钢铁产业现代化,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天津市钢铁行业统一规划、调整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减少重复建设、节能减排淘汰落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利于推进市钢铁产业进一步向精加工转变、向高端产品转变,实现合理布局和集约发展,高标准建设全新的天津钢铁工业。

渤海钢铁集团将这些目标落实具体体现在“4811工程”上,即四大精品基地:

优质钢管基地、高档金属制品基地、精品板材基地和高强棒线基地;八大支撑平台:

高端人才聚集平台、资源开发平台、精深加工平台、物流贸易平台、技术创新平台、金融资本平台、国际化平台和新产业发展平台;一个支撑集团发展的核心上市企业和现代冶金工业园。

2011年上半年生产铁915.29万吨、钢975.95万吨、材1031.54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冲上千亿大关,达到1069.92亿元,同比增长29.01%,主营业务收入1749.07亿元,同比增加83.95亿元,增长5.04%,实现利润5.69亿元,全年目标任务完成过半。

综合这些项目的支撑需要有大量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来完成这些项目。

2.行业需求

冶金行业是传统行业,随着设备朝着大型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对于一线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高端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现有企业员工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冶金企业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的矛盾日趋突出。

特别是在民营冶金企业中,主要技术岗位的操作工大多是农民工,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呈几何倍数增长,而高职院校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场所。

综合几年来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结合各企业来学院的招聘情况看,冶金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每人均有5~6个单位可供选择,几乎在毕业一年前就被抢光,且选择的企业遍布全国各地,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特别是早期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按年5%的更新率计算,每年需吸纳青年职工上万人,但从人才的培养来看,只有我院设有冶金专业。

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更是缺乏培养途径,冶金人才多年的供求不平衡造成了目前巨大的人才缺口。

技术人才缺乏,很多企业不得不高薪挖人,在很多钢铁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的工资月薪达到五六千元,甚至上万元月薪也难聘到成熟的高级技工。

另外依托于渤海钢铁集团的建立和相关项目的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把目前2000万吨的产量提高到3000万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岗位要求

通过企业的调研,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

以职业岗位群要求为依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丰富专业教学内涵。

在专业建设中积极构建以冶金专业为特色的岗位群,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如表1-1所示。

表1-1冶金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岗位

序号

工序

主要工作岗位

1

烧结

原料装卸、验收、破碎、筛分、配料、混料、看火、产品验收

2

球团

原料准备、验收、配料、造球、焙烧、产品验收

3

高炉炼铁

卷扬、炉前、热风、除尘、喷煤、配管、值班工长

4

转炉炼钢

混铁炉、炉前操作、废钢、合金、除尘、砌炉、修包

5

电弧炉炼钢

废钢、炉前、配电、合金、修包

6

炉外精炼

合金线、LF炉前、LF配电、VD炉前、真空控制

7

连续铸钢

钢包准备、中包准备、浇注、加渣、二冷、切割、出坯、主控、机长

8

其它

质量检验、生产组织、技术及安全管理

4.培养目标

冶金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与创新精神,掌握炼铁、炼钢生产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炼铁、炼钢生产技术、工艺与设备,具有相关岗位操作技能,有掌握新技术、新工艺能力的一线生产、基层管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思考

近年来,我院加大对特色、重点专业的建设力度,冶金类专业群发展很快,尤其是冶金技术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以社会与企业的需求,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建设:

1.师资队伍方面:

目前青年教师比例较大,要有计划、有目标、有任务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积累实践经验,强化专业实践技能,同时应多渠道、多途径引进在冶金行业企业内有较高声誉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和“技术大师”。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实训条件方面:

随着生源数量的提升,冶金行业工作的特殊性,目前实训工位数比较紧张,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实训设备的投入,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水平,提高我院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

3.校企合作方面:

课程建设开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不断地与冶金企业合作,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的新设备、新技术,同企业共同研发教科研项目和专利技术等方面的成果,为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当前天津冶金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很大,作为天津市唯一一所冶金类的高职院校,必须担负起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责任,提升冶金技术专业的服务能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政教产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实现中国创造战略目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冶金技术专业将借此机会,制定与时俱进的目标和人才培养战略,使冶金技术专业的实力和水平满足新时期的新要求。

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开创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天津冶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基于炼铁、炼钢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营造真实生产环境或仿真实训场所为目标,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紧紧围绕冶金行业和天津经济的发展,校企共同合作打造围绕烧结、炼铁、炼钢、精炼、连铸等重要岗位的冶金技术专业,建立以“职业引导,校企合作,实践育人”为方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冶金行业提供教育和技术服务,将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天津乃至全国钢铁冶炼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二)具体目标

1.推进校企对接

学院要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天津地方产业发展综合部门的互动,把握区域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布局,进行改革、改造。

在专业建设上,要强化主动服务的意识,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力法,增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能力。

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产学结合的氛围,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通过建立产业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校企互动机制,加强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和开发方法,结合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进行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课程管理的改革。

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广泛深入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研,经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师傅研讨,确定冶金技术专业的技能方向和对应的岗位,并按照职业岗位分别确定典型职业活动,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专家共同研讨,提出以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职业标准等要素分析典型职业活动特征;以典型职业活动为线索确定专业课程设置,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从根本上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目前新的形势,采用一体化教学和校企合作的模式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并参照大中小型企业技术工人实际操作,从生产实际出发,以专业技能为主线,有针对性地介绍本工种职业道德与安全生产以及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鼓励教师在现有实训指导书的基础上,着力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案例),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等编入教材,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开发出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实训教材,从而实现教材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对接。

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即产学结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企业介入专业建设,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计划的制定上进行有效合作。

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过程的对接。

2.探索系统培养

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式融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密切关注钢铁冶金行业人才需求变化及钢铁企业生产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以钢铁工作过程为导向,对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确定职业能力需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根据钢铁行业技术领域和有关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钢铁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发教学标准。

完善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文件,全面修订课程标准。

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而构建完整的中高职沟通职教体系,要坚持“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构建体系、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形成中、高职的合理定位,统筹安排。

从根本上实现专业衔接,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衔接(课程体系衔接、课程内容衔接、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实现教学模式衔接。

到2013年建成3门以上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优质课程、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课件、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编写高职高专规划教材3部,开发校本实训教材5部,为建设冶金技术资源库奠定基础。

3.强化实践育人

成立融生产性实训、技能鉴定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冶金技术实训中心,建成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工位充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以“校中厂、厂中校”的培养模式,在校内设立“烧结生产实训”、“真空感应炉生产实训”;以营造真实生产环境或仿真实训场所为目标,建立炼铁、炼钢校内实训基地;与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教学和实训等设施,将实训教学安排到企业进行。

完善院系两级实训管理体系,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

学院负责全院实训基地整体规划、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系级实践教学评估和实训室评估制度,不断完善评估标准。

各系负责确定实训项目,落实项目实施的资源,并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

4.转变培养方式

发挥学院多年与冶金企业相互依存、密切合作的关系,建立校企战略合作长效机制,搭建行业平台,实施校企合作教育,体现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性;校内、校外实训相互融合、模拟仿真与现场实训有机衔接,工作与学习相互交替、“三岗”实训交叉进行,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性。

建立三岗实训制度,即“识岗”、“顶岗”、“上岗”,识岗就是要求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前,学生到天钢、大无缝、天重、荣程等合作企业去,感受冶金生产的氛围、培养职业情趣,对现场设备、工艺及条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顶岗是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之后到岗位上去,由企业工人带领学习操作规范,掌握操作技能;上岗是在学生顶岗实习后,以“准员工”身份进入企业进行实际生产工作。

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课程体系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规范相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相对接”的原则,对冶金企业生产一线的岗位能力进行分解,确定各专业的核心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载体,把专业技术知识点融入能力培养过程之中,构建基于冶金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两年内建成3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

继续每年一次的炼铁、炼钢“星科杯”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对于较难实现真实生产条件的冶金工艺类实训项目,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和仿真软件等实训项目,建成炼铁生产、炼钢生产等模拟仿真实训室,达到模拟生产、仿真操作的实训要求。

5.建设教学团队

采用“挂职使用、互相兼职、有偿聘用”等途径,优化教学团队结构,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培养+聘请”,建设“三过硬”(政治思想过硬、教学水平过硬、实践技能过硬)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完善兼职教师聘用与培训管理办法,丰富兼职教师资源库,择优聘请钢铁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承担校内外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工作。

到2012年,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需达到省级甚至国家级建设标准的队伍,培养与聘用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3名,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聘用行业、企业有丰富一线经验的兼职教师10名,超过专任教师名额。

实训课程基本全部由兼职教师担任,建成一支“精理论、会操作、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6.实施第三方评价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方评价是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冶金技术专业计划采用以用人单位占40%,学生占30%,专业调查机构占30%的评价体系。

采用问卷形势对用人单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结合企业反馈信息,综合社会认可度,并引入专业调查机构进行社会评价,初步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

问卷评价指标包括工作认可度、专业对口率、工资待遇、岗位熟练度、工作调动频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引入类似麦可思等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进行毕业生未来发展规划评价。

  

实施第三方评价制度的重点是通过抓就业来鞭策高校在育人方面进行改革,也就是以就业来促进学校改革。

三、建设内容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十二五”规划》,通过对天津市及周边省市钢铁生产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调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技术人员、岗位师傅和专业教师组成)研讨,明确了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是钢铁生产过程中6个生产区域(烧结与球团生产、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连续铸钢)对应的岗位群,并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

符合钢铁企业生产和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钢铁生产一线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进一步推进校企对接,依托钢铁生产企业,推行以服务产业为中心,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职业引导,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天津渤海钢铁集团成立的背景下,以学院为主体,加快与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天津钢管有限公司、天津冶金集团等企业的合作,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岗位师傅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钢铁企业的发展和变化,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基于钢铁生产过程,突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依据职业标准构建课程内容,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优秀文化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仪等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严格执行工艺制度,珍惜学习机会、服从管理的学习态度,敢于负责的工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冶金技术专业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应就业岗位,构建岗位能力教学主线。

现代钢铁生产过程主要是指以原料为生产起点到铸坯出厂送入轧钢工序为生产终点,整个生产过程包括6个生产区域,即烧结和球团生产区域、高炉炼铁生产区域、转炉炼钢生产区域、电炉炼钢生产区域、炉外精炼生产区域和连续铸钢生产区域,所包括的主要工作岗位有烧结和球团生产区域的配料工、烧结工、造球工和球团工,高炉炼铁生产区域的炼铁工、炉前工和热风炉工,转炉炼钢生产区域的转炉炼钢工,电炉炼钢生产区域的电炉炼钢工、炉外精炼生产区域的精炼工,连续铸钢生产区域的连铸工,如图3-1所示。

图3-1钢铁生产过程中主要工作岗位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岗位群实际工作过程,分别确定出各生产区域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6个生产区域的岗位操作能力,如图3-2所示。

 

图3-2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实践育人。

每个专业核心学习领域都配置对应岗位能力分解的技能实训项目、专业知识、案例教学知识,使课程内容与生产的操作过程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一致,达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实现与岗位能力的对接。

新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技能训练领域,学生先进入企业“识岗实训”,了解本专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在此基础上展开项目导向实践课的学习训练,初步掌握岗位技能“应会”和“应知”的内容;之后重入生产企业,在6个生产区域对应的岗位群进行关键岗位技能的“顶岗实习”;最后学生在企业中结合工作岗位完成“毕业课题”,进行某一岗位技能的重点提升,并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的毕业课题答辩。

如表3-1所示。

表3-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一览表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

分年度资金预算(万元)

2011年度

2012年度

合计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职业引导,校企合作,实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5

10

15

基于工作工程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5

15

20

合计

10

25

35

(三)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钢铁冶炼生产是高温、高污染、劳动密集型联合生产企业,所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是真实生产环境与虚拟生产环境互补,生产过程模拟操作与关键岗位仿真训练相融合。

利用校企合作开发的仿真软件组建“教学做”一体化仿真实训室,将企业的生产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