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工艺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492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损检测工艺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无损检测工艺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无损检测工艺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无损检测工艺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无损检测工艺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损检测工艺方案.docx

《无损检测工艺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损检测工艺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损检测工艺方案.docx

无损检测工艺方案

xxxx集团有限公司

100Kt/a特种油加氢改质工程

无损检测工艺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检测有限公司

年月日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3、编制说明

4、无损检测准备

5、无损检测时机

6、无损检测工艺的方法

7、质量保证措施

8HSE风险评价

9、安全保证措施

10、检测资料

11、常规管道环焊缝透照片数一览表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100Kt/a特种油加氢改质工程

1.2、工程性质:

新建项目;

1.3、质量目标:

优良工程;

1.4、工程地点:

xxxx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内;

2、编制依据:

2.1《施工方案》XX化工建设有限公司编制;

2.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

2.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

2.4《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

2.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2005;

2.6《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2

2.7《工业丫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2

2.8《压力管道安全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D0001-2009;

2.9《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0801-2006;

2.10国家现行有关的其他规范;

3、编制说明

本方案为XXXX石化集团有限公司100Kt/a特种油加氢改质工程而编制,该方案包括了无损检测的全过程,由无损检测责任师批准后执行。

即作为无损检测指导性文件。

如方案中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部分需要修改,应履行原方案的审批手续。

4、无损检测准备

4.1、人员准备。

从事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相应技术等级的资格证书。

并从事与该资格等级相符合的检测工作。

4.2、建立机构,落实劳力。

4.3、职工培训;

4.4、检测设备及材料准备;

4.4.1、X光射线探伤机一台;

442、Ir192丫探伤机一台。

4.4.3、磁粉探伤机一台。

4.4.4、着色探伤液50套。

4.4.5、Agfa胶片、增感屏、暗袋、铅字码、报警器等。

4.5、工件表面准备。

4.5.1、被检工件表面不得有飞溅,氧化皮。

铁锈,毛刺及各种防护层。

4.5.2、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缺陷的评定否则应当作适当的修理。

5、无损检测时机

一般材质的检测在焊接形成后进行,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质,应在成形24小时后进行检测,无损检测前外观应由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探伤。

6、检测工艺的方法

6.1、射线检测。

执行标准JB/T4730-2005第二篇《射线检测》。

透照级别AB级,合格级别按委托单位要求,底片的评定按JB/T4730-2005标准。

6.1.1、检测前准备

A曝光曲线制作

A.1X射线照相

1)材料、设备一经选定,必须制作相应曝光曲线。

2)曝光曲线制作在阶段梯试块上进行,曝光量应》15mA.min。

透照钢管对接接头时,在保证底片黑度的前提下,允许适当减少曝光量。

3)当X光机、胶片、增感屏或暗室条件中有一项条件发生变动时,应作相应修整或重新制作。

A.2丫探伤机曝光时间的确定

原则上曝光时间应不少于输送源往返所需时间的10倍时间。

A.2检测部位图的制作

A.2.1无损检测委托上应有设备展开图及设备轮廓图,并标注接管、开孔、支座等位置及尺寸。

压力管道应有单线图,并注明走向、焊口、管件、标高等位置及尺寸。

A.2.2检测部位图应简捷、明了,基本上由直线和圆构成;与制造工艺所用的排版图一致。

A.2.3焊缝用较粗一点的实线表示;每条对接焊缝都应标注焊缝编号,且与工艺、焊接图一致。

A.2.4局部探伤应逐张标记片位,丁位口以外的贴片位置应有坐标尺寸;100%探伤时,起始片准确标注位置后,同一条焊缝的其余各片可只标流水号,但需用箭头给出拍片顺序。

A.2.5返修部位一般用红色笔标注,扩探部位标注时应在部位号上加

“K”标记。

A.3拍片张数的计算

A.3.1几何不清晰度的卩g;透照厚度比K;横裂纹检出角;底片有

效评定长度Leff;100%透照时相邻两底片的搭接长度L。

A.3.2透照方式的选择

在环缝的四种透照方式中,尽可能优先采用内照中心法。

A.3.3透照方法

1)纵缝的透照方法

A)L1的确定

AB级L1>2L3或L1>10fL22/3,L2为单壁厚度加余高;

B)有效评定长度和搭接长度的确定。

(1)单壁透照像质计、搭接(定位)标记放置在射线源,两搭接标记间距离等于L3,底片上两搭接标记的影像长度,即为有效区评定范围Leff,

相邻两底片的搭接长度即为L=Leff-L3,一般L>L2/2。

现场透照

中要求相邻两底片的搭接长度不小于T/2,且不小于10mm。

(2)双壁透照

像质计、搭接(定位)标记放在胶片侧,标记间距离为L3,相

邻两底片的搭接L>L2/2且不小于10mm有效评定区Leff二L3+L

2)环缝的透照方法

由诺模图确定L1,焦距F=L1+L2o

由公式计算或查图求出最少曝光次数。

外径大于100mm的钢管对接焊缝可采用双壁单投影或单壁单影分段透照。

A)中心曝光

(1)只考虑满足几何不清晰度即L1的要求。

像质计放在射源侧,且至少每隔90°放置一个,像质计无法在射源侧放置时可放在胶片侧。

(2)搭接(定位)标记可放置在任意一侧。

(3)Leff=L3即定位标记间距。

B)双壁单影

(1)像质计、定位标记放置在胶片侧。

(2)L3=D/N,D为管口外径,N为曝光次数。

(3)Leff=L3o

(4)外径大于100mm的钢管分段透照数量应满足K值要求,最少曝光次数N的计算:

N=180°/=+其中:

=Cos-1K-1=Sin-1[D/

(2F-D)Sin]o

F为焦距,D为外径,为横裂纹检出角,为有用半辐射角。

C)单壁单影外照

(1)像质计、定位标记放置在射源侧。

(2)L3=D/N,D为管口外径,N为曝光次数

L3'=d/N,d为管口内径,N为曝光次数

(3)Leff=L3'+L,K取1.1时L等于T.

(4)N的计算

N=180°/=-

其中:

=Cos-1[(0.21T+D)/D]=

Sin-1[(D/D+2L1)Sin]

D)内照偏心法F>D/2

(1)像质计放在射源侧,定位(搭接)标记放置在胶片侧,当射源侧无法放置像质计时,可放在胶片侧.

(2)Leff=L3即定位标记间距.

(3)N的计算同双壁单影N的计算.

E)内照偏心法FvD/2.

(1)像质计、定位标记放置在射源侧。

(2)Leff为搭接标记影像间距。

(3)N的计算

N=180°/=Sin-1[(2F/D-2F)Sin]

其中D为外径,应为横裂检出角取15°或18°。

2)小管径透照小管径应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布置。

A)上下焊缝的影像在底片上应呈椭圆形显示,其间距为

3~10mm最大不得超过15mm只有当上下两焊缝椭圆显示有困难时,才可做垂直透照,垂直透照可以适当提高管电压。

B)采用双壁双影椭圆成像时,当T/D<0.12时,相隔90°透照2次,当T/D>0.12时,相隔120°或60°透照3次;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相隔120°或60°透照3次。

C)偏心距计算

S0二L1/L2(b+g)

b:

焊缝宽度;g:

两侧焊缝在底片上的投像间距;S0:

偏心距。

L1:

射源至工件表面距离(一般不小于600mr)L2:

管了外径加单壁余高。

A.4标记

A.4.1像质计

1)采用GB5618-85规定的等比像质计。

2)使用的像质计材质号应与所透工件材质一致或相近。

3)像质计的摆放:

A)像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当射线源侧确定(公认的)无法放置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应附加“F”

铅标记以示区别,并提高一个像质指数。

对于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钢管,一般放置在被检区一端的胶片与管表面之间。

B)像质计应放在被检焊缝区一端。

C)像质计应垂直横跨焊缝放置。

D)像质计的放置应使细丝在外(片端)。

E)分段曝光时,每张底片上应至少放1个像质计,如果截面是

逐渐变化的不等厚度,则每一透照区段至少放两个像质计,1个位于最厚处,另一个位于最薄处,两个像质指数均应达到标准的要求。

F)采用射线源置于圆心位置的周曝光技术时,像质计应放在内壁,每隔120°放1个。

G)如果透照某一环焊缝的同时,还对筒体上的某一段纵缝进行曝光,此时应在纵缝透照区的远端也放置1枚像质计,对于抽查或返修后复探的周向曝光,则每张底片上应有像质计影像显示。

H)如果将若干个工件排列在同一圆周时,作周向曝光,则每个工件均需设置1枚像质计。

I)像质计在底片上的影像应是完整无损的。

A.4.2底片标记底片上必须有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定位标记(中心标记与搭接标记)和透照年月日。

返修部位应有返修标记R1、R2••…。

当像制质计只能放在胶片侧时,应在检测记录与报告中注明备查。

1)压力容器焊缝编号分别用AB、C、D四类进行编排。

2)管道环焊缝编号用数字1、2、3...或英文字母A、B、

C...进行编排。

3)扩探的底片应与原片号后面加注汉语拼音字母“K”和加片顺序号。

4)底片中心定位标记应放在整片长的1/2处,长箭头指向拍片顺序,短片箭头指向焊缝。

注:

所有标记离焊缝边缘至少5mm。

A.4.3标记贴放

1)定位标记只允许贴在工件表面。

2)识别标记可放于工件表面,也可插放在胶片上。

3)小管径,定位标记用底片号标记替代,可不贴有效区段标记(此标记应贴放在底片中心位置)。

4)所有标记在底片的影像离焊缝边缘至少5mn,且标记纵向成

直线排列。

A.4.4设备上钢字标记的打印

如果工件允许,应在其表面作出永久性标记。

采用低应力钢字头,离焊缝边缘25mn,并与焊缝垂直,其打印深度不大于0.5mm打印标记为焊缝号及底片号。

100%探伤时可只打印起始位置的焊缝号,底片号及拍片顺序箭头。

A.5贴片

A.5.1底片平行于焊缝贴放,且保证焊缝成像在底片中央。

底片紧贴焊缝表面。

A.5.2双壁双影透照时,不要求胶片紧贴焊缝。

A.6参数选择

A.6.1能量选择

应按工件厚度、透照方式和器材条件来决定,但最终要满足AB级照相的质量等级要求。

为提高底片的对比度,应尽可能选用能量较低的射线,但如果焊缝余高较高或厚度差较大,也可适当提高射线的能量。

A.6.2管电压、曝光时间选择

X射线照相时,根据曝光曲线选择管电压、曝光量不低于15mA。

min.由于现场条件等原因焦距与制作曝光曲线的焦距不相符时,按平方反比定律确定曝光时间,实际焦距变小时,透照管电压不得高于曝光曲线管电压值。

实际焦距变大时,管电压可适应提高,但不得超过X光机额定电压的90%。

A.6.3曝光曲线的控制

胶片、显影配方变化时应重新制作曝光曲线,其它款项稍有变化时,可在暗室处理时,控制底片黑度。

A.7置机、置源

A.7.1X射线照相时,为了保证辐射场强度均匀,X射束应指向被检焊缝中心,且X光管与焊缝方向相垂直。

A.7.2y射线透照钢管环焊缝时,源头应紧贴被检焊缝对面的焊缝表面(满足几何不清晰度的情况下)

B曝光

B.1曝光操作

B.1.1X光机一次或分次曝光时按1:

1间歇。

B.1.2X光机不得进行强启动

B.1.3y射线曝光时,送或收源时,摇束要均匀,且源到曝光头

位置时,应缓慢摇动,不得强行送或收。

C.1X射线能量选择。

在保证穿透力的前提下,选择能量较低的X射线。

C.2、焦距的选择。

采用AB级照相技术f>10d.bA2/3,焦距F=f+b。

f为透照距离,d为焦点尺寸,b为透照厚度。

C.3、曝光量的选择。

为保证底片质量,X射线照相,当焦距700mn时,AB级曝光量不低于15MA.MIN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

C.4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

应采用金属增感屏、铅板、滤波板、准直器等适当屏蔽,限制透照场范围。

D暗室处理可采用自动冲洗或手工冲洗方式处理,按胶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E底片评定评片应在专用的评片室内进行,底片的黑度、灵敏度符合标准要求底片评定范围内不应有干扰缺陷印象识别的水迹、划痕、斑纹等伪影。

6.2、磁粉检测。

检测执行标准为JB/T4730.4-2005第四部分《磁粉检测》,合格级别为I级。

6.3、着色检测。

检测执行标准为JB/T4730.5-2005第五部分《渗透探伤》,合格级别为I级。

6.4、超声波检测。

检测执行标准为JB/T4730.3-2005第三部分《超声波探伤》,合格级别为I级。

7、质量保证措施

7.1、实行过程质量控制检测前,组织全体人员熟悉方案交底学习有关标准,加强质量培训,提高全面质量意识。

7.2、严格按照IS09002《质量手册》进行管理。

7.3、严格按照《质量保证手册》规定的各个环节,控制定和停点履行检查手续。

7.4、主动接受并配合技术监督局进行质量监管。

8HSE风险评价

作业活动

作业步骤分解

危险源

特征

现场控制措施

E

L

C

D

补充措施

风险等级

射线探伤

射线焊缝探伤

射线源

射线辐射伤人

通知相关人员看护

8

3

3

72

铅板

覆盖

三级

9安全保证措施

1、对检测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2、现场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进入现场,必须穿戴劳保用品。

4、用电安全措施:

(1)严格执行现场用电管理,各种设备机具经常检查,电器设备必须有漏电保护器,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夜间或采光不良区域作业,要有足够照明,金属容器内照明要用12V低压行灯。

5、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1)高处作业,必须戴安全带,要高挂低用。

(2)检测作业前,检查脚手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符合要求方可作业。

(3)高处作业严禁向下扔东西,架板上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掉下伤人。

6、射线检测作业安全措施:

(1)射线探伤设警戒标志,并设监护人员,制止任何人员误入警戒区,作业班组要配置射线巡测仪及不少于2台射线报警器。

(2)射线探伤操作人员,必须处于国家规定的安全剂量处,必须穿戴防护服,佩戴个人剂量牌。

(3)射线安全防护符合《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7、发生安全故障及时报告,由相应人员根据故障大小逐级排除。

10检测资料

10.1专业资料

委托单、检测部位图、底片、合格通知单、返修通知单、报告。

10.2管理资料

任务单、透照冲洗记录、底片评定记录、超声波检测记录、磁

粉检测记录、渗透检测记录。

11常规管道环焊缝透照片数一览表

管道外径

(mrh

透照片数

(张)

一次透照长度

(mrh

胶片规格

(mrh

1

<100

3

\

150X80

2

108

6

57

150X80

3

133

6

70

150X80

4

159

6

84

150X80

5

219

6

114

180X80

6

273

6

143

240X80

7

325

6

170

240X80

8

377

6

198

300X80

9

426

6

223

300X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