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论教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754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校长论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学校长论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学校长论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大学校长论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大学校长论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校长论教育.docx

《大学校长论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校长论教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校长论教育.docx

大学校长论教育

大学校长论教育

目录

一、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

(一)关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3

(二)关于研究生培养………………………………………………………………3

(三)关于学科建设…………………………………………………………………4

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一)关于实践教育…………………………………………………………………4

(二)关于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之道…………………………………………………5

(三)关于国外大学管理改革的启示………………………………………………5

(四)关于人才培养…………………………………………………………………7

(五)关于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7

(六)研究型大学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使命和作用……………………7

(七)如何理解一流大学的内涵……………………………………………………7

三、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一)如何培养年轻优秀科学家……………………………………………………8

(二)关于大学科技园建设…………………………………………………………8

(三)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8

(四)关于高校自主创新……………………………………………………………9

四、浙江大学校长杨卫

(一)关于提升创新能力……………………………………………………………9

(二)关于大学转型…………………………………………………………………10

(三)关于提高教育质量……………………………………………………………10

(四)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10

(五)关于本科教育…………………………………………………………………11

五、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

(一)关于大学目标…………………………………………………………………11

(二)关于大学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12

六、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一)关于建设一流大学的战略合作………………………………………………12

(二)关于以创新精神建设一流大学………………………………………………13

(三)关于大学文化建设……………………………………………………………13

(四)关于大学知识和技术创新……………………………………………………14

(五)关于学科专业优化……………………………………………………………14

七、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

(一)关于研究生教育………………………………………………………………15

(二)关于加强学科建设和管理……………………………………………………16

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一)关于办学特色…………………………………………………………………17

(二)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宏观政策环境……………………………………17

九、吉林大学校长展涛

(一)关于人才培养目标………………………………………………………18

(二)关于大学的责任与使命………………………………………………18

十、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

(一)关于学校特色……………………………………………………………19

(二)关于大学长远发展的管理制度……………………………………………19

(三)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9

(四)关于大学学风建设………………………………………………………20

 

大学校长论教育

(选取《201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排行前十的院校校长的教育观点,分别择要点摘自十位校长97篇学术论文,十所高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山大学)

1、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

●校长简介

周其凤,男,汉族,1947年10月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1965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70年留校任教。

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研究生,1980年1月由国家公派到美国麻省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学习,1990年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

1999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育理念

一、关于大学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

1、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明晰了党委与行政的关系。

2、校、院两级管理为主的体制——明晰了学校与学院、学部的关系。

校、院两级管理的核心要义在于明晰和确定学院的职权,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自主管理。

学校按照学科门类及实际需要划分学部,学部一般由学科性质相近的教学科研机构组成,主要负责本学部学术、学位事务的协调,教学、科研的合作等,同时负有与行业的联络等职责。

3、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明晰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有效保障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和传统。

教授治学主要表现在行政权与学术权相对分离、教授对学术问题拥有决定权、教职工代表大会以教师为主体以及学院设立教授会等方面。

4、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法人自治的制度依凭

大学法人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办学自主权则又是法人制度的核心。

学校依法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招收学生、颁发学业和学位证书、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实施奖励或者处分、自主管理和使用法人财产等,这些规定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在学校的具体落实,体现了学校依法享有的办学自主权。

——摘自《大学章程:

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

二、关于研究生培养

教学改革基本方针:

“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发扬优势,增强活力,形成特色”。

1、强调“拓宽和加厚基础”:

在课程上确立了“越是基础的越优先”的原则,使研究生在扎实宽广的基础上,能较快地获取新知识,进入新领域。

2、重视交叉学科和各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

我校在对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时,特别强调了要适应科学研究的跨学科、多学科。

首先是要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增加新课,淘汰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脱节、与当代科技发展前沿脱节的旧课。

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筛选出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来。

三是结合重要的研究课题,形成一门跨学科的课程。

四是实行了在不同学科间相互交叉开课,跨学科联合培养。

3、以墓础学科为依托,注重理工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

——摘自《发挥综合大学优势培养高质量研究生》

三、关于学科建设

面向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主战场需要,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突出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倾斜。

改善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增强和完善相关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升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解决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基地的水平。

在建设任务安排上,体现了四个加大力度:

●加大学科调整的力度,改善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布局;

●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

●加大对交叉、综合性学科知识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加大对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中西部人才造血能力和对我国周边地区的影响力。

对于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细化论证,重点是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使学科的结构更加优化,定位更加准确,重点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

确保一批学科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摘自《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重点建设》

2、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校长简介

顾秉林(1945—),吉林德惠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

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1979年赴丹麦Aarhus大学学习,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

曾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副系主任、系主任,美国NotreDame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高访学者,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3月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001年3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03年4月任清华大学校长。

目前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物理学与天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物理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理事,中国体视学学会理事长。

●教育理念

一、关于实践教育

多年的办学传统已经使通过实践教育全面育人成为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特色。

坚持从社会、自然和工程实际中提炼问题并加以解决,是清华大学实践教育的核心内容。

坚持实践教育不断线,将实践教育的育人理念通过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落实于学生培养全过程,是清华大学实践教育的重要特色。

1、实践教育是现代研究型大学育人理念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实现方式。

当今世界的特点以及对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国外很多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阐述自己的办学理念和使命时加强了对实践、对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强调,大学的实践教育体系也日益完善,并成为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实践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现实需要。

3、完善实践教育体系是推进学校改革及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举措。

需要将实践教育纳入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和目标:

⑴完善实践教育体系,优化实践育人环境

⑵提升教师实践教育能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学队伍

⑶改进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参与实践教育

⑷拓展校外实践、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加企业实习计划

——摘自《秉承实践教育传统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二、关于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之道

1、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共同特征

大学需要在理念、制度、组织和办学方式上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变迁、知识革命及其所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为回应世界范围内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迫切希望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化方面承担起更重要的作用,以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首创性地开办了大学科技园区,这不仅缩小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距离,而且引领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不少研究型大学更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university)的新模式。

2、创新是中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3、在创新中探索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和努力方向

第一,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学创新文化。

第二,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规律。

第三,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大师,形成有能力推进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的教师队伍。

第四,完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致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第五,大力提高筹资能力,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

——摘自《创新:

研究型大学的成功之道》

三、关于国外大学管理改革的启示

1、当前国外大学管理改革的社会、理论背景及发展趋势

不同国家大学宏观与微观的管理模式及体制,是特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传统、现实与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具国家和民族特色。

大学管理在宏观层面,主要指政府对公立大学管理,主要有集中型、分散型和混合型三种模式。

在微观层面上,大学管理则指大学的内部管理,主要有四种校长负责制、董事会负责制、评议会负责制和共同治理制。

近年来,大学为适应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需要和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需要,加快了大学管理改革的步伐。

大学管理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与市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新知识、高科技给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新提出了新要求。

●就业岗位范围与科技含量的增加使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种类和思想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网络技术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势对高等教育传统课程及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育资源与受教育者的全球流动性日益增加,这给教育服务激发了新的市场力量,同时也使各国高等教育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进人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向高教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2、国外大学管理改革案例及其启示

国外一些比较成熟的改革案例和正在进行的改革历程对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1)加强统筹规划,构建多样化、分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美国“加州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及其启示。

20世纪上半期,美国加州已形成多种公共高等教育机构争相发展的局面。

二战后,加州以州宪法的形式出台“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最显著和恒定的特点就是院校的层次性”。

第一层次为“重点进行研究生与专业教育”,其中像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等世界顶尖级大学。

第二层次重点进行本科学术教育及部分专业的硕士教育。

第三层次的加州社区学院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计学分或不计学分的课程和培训,进行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或通识教育。

这种分类建立起了对不同高等教育机构功能分化有指导性和约束力的规则与秩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规模大发展和体制大转型时期,仍然存在高等学校层次定位不明、职能不清、竞争无序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外“规划型’分类的做法,对我们构建具有多元目标、功能明晰的高等教育系统,更合理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培养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2)厘清政府与大学职责,促进大学的自主自律——日本大学的法人化改革及其启示。

多年来,日本的国立大学一直是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政府对大学的管理包揽过多,大学缺乏自主权。

在新自由主义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导下,日本国会审议通过了《国立大学法人法》等法案,所有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构建大学自主运营机制,建立民间化、专业化的市场运营机制。

我国应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学校的职能,确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真正实现高校的自主办学、自我约束,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高效率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

(3)以政府为主导,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日本、韩国等国的做法与启示。

日本长期以来通过《大学特别会计法》,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从国立大学教育经费中独立出来,政府对这两所大学实行教育资金定额制,为这两所日本顶尖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韩国政府集中支持重点研究生院和学科的发展。

德国、新加坡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也都提出了相应计划。

我国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大胆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集中力量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是个长期、持续过程,国家必须有稳定持久的政策目标和努力。

(4)实施成本核算和补偿,促进大学的科学研究——美国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及启示。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也是科技研发实力最强的国家。

美国联邦政府大量投资于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在对大学科研经费的管理上已形成一整套基于成本核算,通过划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来补偿大学,支持研究型大学综合发展的管理思路与方法。

(5)加强大学战略管理,形成学校特色及核心竞争力——斯坦福大学的案例与启示。

导致斯坦福大学成功的原因很多,成功实施战略管理对其崛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斯坦福大学制定“未来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斯坦福大学从一所地区性大学变成全国著名的研究学府。

大学始终与社会、特别是工业界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调整各系所的研发方向和学校整体发展策略,为研究型大学走出“象牙塔”,建设“创业型大学”提供了新模式。

——摘自《国外大学的管理改革及其启示》

四、关于人才培养

以人才培养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大学办学的基本理念,但大学具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些人才,要由大学根据社会发展的条件和需要,根据学校的目标和特点来设计。

首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要体现在学校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上。

其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要体现在学校能够将多方面的办学优势优先运用于人才培养,并转化为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势。

第三,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要体现在学校新时期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以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支持教育创新,保障和激励教师教书育人。

清华大学总结多年的办学经验,提出了“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项职能”的办学理念:

“一个根本”就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两个中心”就是使学校成为“既是办教育的中心,也是办科研的中心”“;三项职能”就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摘自《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再创清华新百年育人辉煌》

五、关于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

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密不可分。

美国一流大学,都是相当重视人文社科教育的。

这些研究性大学有自成体系的人才培养规划。

它们最重要的一条做法,就是本科教育中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英文是generaleducation,liberaleducation,实际上是全面素质的教育。

它的宗旨是,使学生在很广的领域中都能够知道必要的知识,能够与他人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交流。

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专业教育放在了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主要进行通识教育。

通识与专业有比较明显的分界线。

一般来说,本科生在前两年不分到各个系去,他们主要是在文理学院接受通识教育,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学习,后两年再回到各个系去,接受一部分专业教育。

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培养的学生有比较宽的知识面,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很强。

一所大学要成为一流大学,它的学生必须具有很高的人文素质。

这些都需要加强人文教育,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教育。

——摘自《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

六、研究型大学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使命和作用

首先,我国的研究型大学要建设并拥有一批世界先进的高水平学科;

第二,我国的研究型大学要凝聚一支整体优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第三,我国的研究型大学要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第四,我国的研究型大学要形成一种有利于育人和创新的大学文化与学术环境。

——摘自《研究型大学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使命与作用》

七、如何理解一流大学的内涵?

具体来说,一流大学的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流大学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

其次,一流大学是国家发展与强盛的支柱;

再次,一流大学是学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基地;

还有,一流大学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家园;

最后,一流大学是国际交流与沟通的桥梁。

——摘自《一流大学建设若干热点问题探析》

3、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校长简介

杨玉良,1952年出生于浙江海盐,男,汉族,教授,博士,中共党员。

现任复旦大学校长。

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并留校工作。

1984年在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获博士学位。

1986年,留学联邦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1988年回到复旦大学工作。

1993年晋升教授。

1999年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一批特聘教授。

1999年,任复旦大学副校长。

2006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2009年1月任复旦大学校长。

●教育理念

一、如何培养年轻优秀科学家

三个关键点:

●必须把“广博教育”作为培养本科生的首要

●杰出的导师是培养年轻优秀科学家的关键

●努力培养优秀年轻人才的理性思维能力

——摘自《培养年轻优秀科学家的三个关键点》

二、关于大学科技园建设

发展知识经济应注重大学科技园的作用;大学科技园是国内通常高科技园区持续发展的生力源;以创新的理念建设大学科技园。

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培养一大批创业者;利用大学的综合资源,构建创业技术和政策平台,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大学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适时向外延伸、辐射、覆盖。

从世界各国已建立的多个高技术园区的发展轨迹看,成功的关键经验是:

1、以知识为背景,区内拥有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人才,由此形成了科技人才的规模集中,随之而来的是知识的充分交流和裂变;

2、注重风险基金是创办风险企业的必要条件,通过风险投资的形式,将资金与技术结合,以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3、有一大批充满活力的中小型企业。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当今美国的新经济象征微软、因特尔等都是从中小型风险企业中发展而来的;

4、优良的地域环境。

这一环境是综合的,包括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相对较高的生活品质、社会与人文生态等综合因素。

——摘自《建设大学科技园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趋势所在》

三、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

1、学科有其诞生和发展规律

科学发展的前沿不断拓展,催生新兴学科的诞生。

一个新学科形成的标志在于围绕核心问题形成的基本范式。

一流的学科往往就是围绕着一个重大问题开展学术研究,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成果,开创新的学科领域。

2、从学科的科学定义和学校发展看如何进行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重点和难点在“有所不为”。

要保证一批优势学科能首先达到“世界一流”,就要防止资源的过度“稀释”。

突出重点和特色,就必须有所舍弃。

3、针对学科文化和学科范示的差异,建立不同的学科的评价方法

由于学科文化和学科范式的差异,不同的学科应具有不同的评价体系。

一定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来改革和制订评估和评价机制,包括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考核考评指标。

4、建立具有多学科特征的“独立研究机构”,以保持各相关学科间的连通性

学科划分将知识隔成了条线,而研究的问题又必定是多学科的,学科划分得科学就会形成学科独特的文化。

5、大力加强基础学科,真正产生高水平的派生学科

大学必须加强和重视基础学科(硬学科)的持久建设。

基础学科不强,就没有能力去组建其他新学科。

复旦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力学、管理科学等都是由学校原有的优势基础学科派生出来的。

6、关于学科布局和空间布局

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学科结构十分复杂。

学科的布局于院系的物理空间布局必须与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规律相适应。

——摘自《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

四、关于高校自主创新

加深认识研究性大学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特殊作用,营造创新环境"推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复旦科技园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以“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大战略”的建设和发展思路,把科技园建成具有复旦特色、鲜明时代特点和国内一流水平的大学科技园。

具体来说,通过创新与知识服务这样一个平台,吸引国内外企业与研发机构,促使产业与专业知识联姻,提供知识传播与应用的最佳环境,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坚持孵化与催化两个中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初创企业孵化工作,同时积极支持己经初步取得成功并进入二次创业阶段的企业,积极推动企业发展;实现知识服务业,资源整合和国际化的三大战略,充分利用学校经济、管理、法律和新闻等优势学科来建立高质量的科技企业咨询管理平台,整合新的资源和各种要素,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资金等等,将科技园建设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国内外合作的桥梁,营造与国际经济和先进技术接轨的良好环境,精心培育出国内外瞩目的高科技企业。

——摘自《发挥高校综合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浙江大学校长杨卫

●校长简介

杨卫(1954.2—),北京人,固体力学专家。

1976年西北工业大学锻压专业毕业,1981年在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年在美国布朗大学获博士学位。

2001年起被聘任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6年起任浙江大学校长。

●教育理念

一、关于提升创新能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肩负着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浙江大学的措施和成绩:

1、强化学科交叉,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抓住“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契机,加快调整学科结构和层次。

二是以增强核心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与世界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优质创新资源,提升学校学术和科技创新水平。

三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

2、面向地方需求,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重大科技攻关。

浙江大学从全局和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