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747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docx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docx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

安全管理文书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

日本食品“身世”可查

超市里的蔬菜、水果和鲜肉上标明重量、产地和保质期是很常见的,而在日本,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查到它们的“身世”甚至生产者的照片等更多信息。

日本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近乎苛刻,食品只有通过“重重关卡”才能登上百姓的餐桌。

日本积累几十年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公共食品安全管理系统。

根据2006年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日本开始实施关于食品中残留农药的“肯定列表制度”,将设定残留限量标准的对象从原先的288种增加到799种。

“食品溯源制度”也是日本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一项食品安全管理新制度,目的是利用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对每一件产品建立生产、加工、流通所有环节的“履历”,将其产地、农药使用情况等通过电子信息进行记录。

一旦出现问题,通过记录就能够迅速找到原因,从而避免鱼目混珠、无从查找的现象出现。

在食品加工环节,原则上除厚生劳动省指定的食品添加剂外,食品生产企业一律不得制造、进口、销售和使用其他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还需要通过食品安全委员会进行的食品健康影响评价。

德国按条码“监控”鸡蛋

德国人向来以谨慎严谨着称,安全意识非常强,对于食品安全更是到了一丝不苟的地步。

商店里,琳琅满目的食品,包装都是中规中矩,没有一点马虎。

就拿小小的鸡蛋来说,为确保安全,每个鸡蛋上都有编号。

一个鸡蛋拿在手上,看壳上的不同标码就知道它来自哪国、哪地和哪个饲养场。

在德国的市场上,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带包装的鸡蛋。

它们通常装在硬纸盒里,一个鸡蛋一个坑,每只鸡蛋上都有红色标码。

打开一盒鸡蛋,编码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数字0-3,代表母鸡的饲养方式。

“0”号蛋是生物蛋,产这种鸡蛋的母鸡生活在大自然中,没有固定的鸡舍,自由觅食,饲料里没有化学添加剂,除了生病,平时不打预防针。

“0”号蛋在禽流感流行时是最令人担心的。

“1”号鸡蛋的母鸡是露天饲养场放养的,除了自由觅食外还添加人工饲料,还要定期打预防针,有固定的鸡舍。

“2”号鸡蛋属于圈养鸡下的蛋。

“3”号蛋则是笼中之鸡产的。

母鸡的饲养方式不同,自然所产的蛋质量也有高下。

在价格方面,“0”号鸡蛋被认为最健康,也是价格最贵的。

第二部分标码是鸡蛋的出产国。

比如DE代表德国,NL为荷兰,BE是比利时,DK丹麦,FR法国,IT意大利。

第三部分则表示产蛋的母鸡所在的养鸡场和鸡舍或鸡笼的编号。

有了这些标号,这些鸡蛋就像有了出生地址。

鸡蛋营养价值或质量的高低一一标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另外,有了这些编码,鸡蛋质量只要有半点问题,有关部门就会顺藤摸瓜,一直追查到饲养场或鸡笼。

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够保证鸡蛋的质量,还能使养鸡行业标准化。

加拿大严格认证健康食品

加拿大的食品安全管理一直位居世界先进行列。

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大批的一线检验员、兽医和科学家,除了检验肉、蛋、奶、鱼、蜂蜜、水果、蔬菜及其他加工食品外,还对动物屠宰和加工企业进行食品安全检验,对不符合联邦法规要求的产品、设施、操作方法,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以法律的形式于2001年6月明文规定,所有食品必须在成分说明的标签上列出13种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脂肪、饱和脂肪、卡路里、钠、纤维、蛋白质、钙、维生素A、C和铁等,以防止有些厂商滥用所谓的“健康食品”、“绿色食品”定义,推销一些其实并不健康的食品。

不论在加拿大的什么地方,只要看到屠宰场、肉类加工厂或商店内的标牌上写有“政府检验过的肉类”字样,百姓就尽管放心买,大胆吃,因为在食品卫生监控方面,检疫部门从不马虎。

洪云

美国检查官“蹲点”食品厂  

美国人很少为吃“犯嘀咕”,基本是“放心买、大胆吃”,这都得益于全面、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在肉制品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料有问题,就会追查到屠宰场。

不过,屠宰场也有政府派驻的检查官“驻扎”把关。

通常,送到食品加工厂的肉类要经过检查官检验,包装盒子上都贴有检查官签发的合格证。

从加工厂出去的食品也要经过类似程序。

食品进入超市,加工厂和商店相互协作,以确保食品卫生、不变质,并继续接受食品管理部门的检查。

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还会有检查官来抽查,“双管齐下”.为了防止常驻检查官与厂家相处太熟有私交,政府规定驻厂检查官必须每6个月换一次,不许接受礼品等,如发现有违规情况立即解职。

而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也深入人心。

在美国,只要产品被发现有缺陷,就要召回。

汽车、电子产品如此,食品也如此。

需要召回的食品一般分为三级。

第一级召回食品是可能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食品;第二级是会造成暂时健康问题的危害较轻的食品;第三级则是不会危害健康的食品,比如贴错标签、瓶口未封紧等。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与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每周都会公布食品召回执法报告,内容从被召回食品的品名、代码、配料,到生产商名字、召回原因,以及销售量、所在市场等。

法律规定,企业在发现产品存在缺陷时可以主动召回,或者在监管者发现问题时立刻“接受教诲”而召回。

如有不从,则可能会面临罚款、查封产品、企业倒闭……因此,多年来,监管者和企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企业从开始召回、召回进程、一直到召回完成都会向监管者呈递阶段报告。

如果召回结束,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还会对被召回食品是否已被销毁或恰当存储等予以确认。

为了防止食品污染,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来加强对现代食品的监督管理,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都颁布了食品法或食品卫生法。

国外食品安全法律一瞥

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公共健康服务法》、《食品添加剂修正案》、《色素添加剂修正案》、《婴儿食品配方法》、《联邦肉类检查法》等。

日本《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法施行令》、《饮食业营业取缔法》、《牛奶营业取缔规则》、《清凉饮料水取缔规则》、《饮食物防腐剂、漂白剂取缔规则》、《饮食物添加剂取缔规则》、《饮食物器具取缔规则》等。

法国《消费法》、《农村法》、《公共健康监督与产品安全性控制法》等。

新西兰《食品安全法》、《奶制品行业法案1952》、《奶制品行业法案1990》等。

德国《食品和饲料法典》、《添加剂许可法规》等。

透视国外产品召回制度:

马后炮如何防患“已然”

“马后炮”如何防患“已然”召回令能否“为民做主”

近期,汽车频频出问题,但中外汽车召回“同车不同命”;近日,某知名品牌笔记本电脑因“热过头”大范围召回,家电召回规定被提上议程;上月,超标三聚氰胺奶粉妖气再现,食品召回漏洞亟待填补……我国有关部门说,“无论是食品召回还是汽车召回制度,召回的过程应该加强监管。

召回制度实际上是消费者吃够了不法厂家和商人的亏,并向政府管理部门不断反映后,经过多年逐渐形成的保护行为。

召回制度是欧洲国家及美国、日本的普遍做法。

这些国家不仅有较成熟的产品召回制度的理论基础,而且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缺陷产品管理制度。

在召回管理中,政府如何进行行政管理?

企业如何实施召回过程?

国外召回管理机制可以为我国的召回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日本

案例震惊全国的“事故米”召回案

几乎与“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同时,2008年9月5日,位于日本大阪的粮食加工公司三笠食品公司被发现将工业大米当做食用米销售的勾当,从而引发了震惊日本全国的“事故米事件”。

“事故米”是指由日本农林水产省统一管理的、已发霉或农药含量超标并准备用于日化工业用途的大米。

因为在“事故米”销售工程中,农林水产省一度取消了只许日用化工厂投标的限定,致使钻到空子的三笠食品公司得以低价买进“事故米”,并伪装成食用米销售给造酒厂及糕点制造厂,流向普通消费市场。

事件曝光后,除人事处分外,三笠食品公司被勒令将合计1400余吨“事故米”进行具体流向说明和自主回收。

当年9月中旬,农林水产省公布了491家曾从三笠食品公司购买过“事故米”的企业名单。

各地方都道府也将涉及到本地的“事故米”流向及处理办法,通过网站公开或派发宣传单进行宣传。

此外,标有具体吨数及流通商名单的说明内容,以较容易理解的图示方式被各家媒体广泛报道,帮助消费者辨别。

尽管经证实,即使误食“事故米”制成的食品也不会影响健康,但将“事故米”用作食用米使用的行为违反了日本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因此包括朝日啤酒等流通商企业相继展开了自主召回活动。

同时,为补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入“事故米”的企业,日本政府在负担部分回收费用外,还对因营业额骤减而导致经营难行的企业实施了经营支援政策。

截至2009年8月,日本政府共为此付出了27亿日元的代价。

按照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定,召回食品需由企业集中废弃处理,因为“事故米事件”在日本引起极大社会反响,除已制成产品的“事故米”由企业处理外,当年10月3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将回收上来的“事故米”进行了集体烧毁处理。

农林水产省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发现的“事故米”都仿效此法处理。

截至当年11月末,由政府集中销毁的“事故米”共计238吨。

此后,农林水产省修改了对于违反日本食品卫生法的“事故米”的处理办法,更加明确地规定了“事故米”的适用范围,“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购买商再度非法转手。

”农林水产省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件平息之后,农林水产省还从2008年末开始,将所有进口大米的数量、“事故米”购买商的名单在网络上进行公示,加强了对于购买商的检查次数与监督力度。

而因为农林水产省之前在对于三笠食品公司的例行检查中存在纰漏,才导致“事故米”的非法转卖没能被及时发现。

2008年10月,新的“事故米”管理检查制度应运而出,公布在网络上供社会监督。

与此同时,为消除日本国民的不信任感,自“事故米事件”之后,农林水产省还停止了与之前一直负责“事故米”储藏的公益法人日本全国粮食保管协会之间的契约关系。

管理

司法经济行政三种手段

分工明确并且相互补充

目前日本有《消费者产品安全法》、《电气产品和材料安全法》、《家庭用品含有有害物质管理法》等5部法律授权有关部门责令制造商对缺陷产品负有实施召回的义务。

日本在处理大量与缺陷产品有关的公共安全问题时,政府行政力量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分工比较明确,体系比较完备,三种方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了解决缺陷产品问题的比较成熟的机制。

(本报驻日本特约赚稿张迪)

英国

案例“西红柿辣酱”召回案

今年2月26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公布报告宣布,该国第一食品公司正在召回LoydGrossman牌瓶装“西红柿辣酱”,因为酱中可能混有玻璃碎片。

在英国国家新闻和网上公告里,英国标准局逐项列出该产品的名称、规格、批次编码、保质期、包装形式等重要信息,并且告诉民众如果买了这样的西红柿辣酱,请不要食用,而应立刻与英国客户关系部联系,退回产品,并将获得全额退款。

问题产品管理

召回政策细致而且清楚

消费者遇问题有章可循

英国政府所制定的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中,对伪劣、污染、有毒和有害产品的召回政策都有专属规定,细致而且清楚。

产品召回分为自主召回和强制召回。

一般情况下,英国的产品召回都是生产者或进口商自主实施,而强制召回是在《公平交易法》规定的两种情况下,由主管消费者事务的大臣发布召回令:

一是,产品不符合其描述的安全标准;二是,主管大臣认为产品可能引起人身伤害。

同时英国也有一些具体分管产品召回的部门,如负责电子产品的、负责食品、药品、医用设备和有毒物质的、主管汽车、座椅安全带、头盔等产品的。

消费者面对问题产品时有章可循,因而不会笼统拒绝该公司的所有产品,显然将双方的损失都保持在最小值。

美国

案例花生酱召回案

2009年2月,美国前进食品公司向德拉华州法庭提出破产法保护,因为该企业在他们生产的一种食品中,使用了受到严重污染的花生酱,而该食品的销售量占前进食品公司的75%。

同年1月份,该公司被责成召回这种食品,他们所负担的退款数额巨大,库存积压严重,难以维持正常资金流转,所以请求法律保护。

在破产法保护法执行期间,该企业可以继续经营,但是要在法官的监督下整顿内部,并清理债务。

此外,向“前进食品公司”提供问题花生的美国花生公司,在卫生部门的检查时,发现花生原料里有鼠类尸体,还被杀门氏菌污染,因此多次大量召回产品,向20多个各种公司交付数目巨大的赔偿。

美国花生公司也已经申请了破产,并开始资产清理。

管理

政府惩罚力道强

企业支付召回费

在美国,每年召回的食品、农产品等都能列出一份不短的名单。

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及相关部门,根据民众举报和消费者协会的要求,对问题产品发出召回令。

对于直接危及民众生命的产品,有关管理部门会勒令生产厂家在召回后立即全部销毁,避免恶性事件再度发生。

在召回产品时,有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由始作俑者支付召回费用,包括对购买者的退款。

生产厂家的经济代价相当沉重,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

正因为管理及时和惩罚力道强,所以对企业以次充好和瞒天过海的投机做法的打击效果明显。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