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633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docx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docx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年度质量报告

(2020年度)

 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职业教育工作总体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质量提升,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2020年度我校教育发展与质量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

学校由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永中成人校、海滨成人校等组建而成,199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

总占地面积46255㎡,总资产3680.9万元。

2017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浙江省等级职业学校(二级)。

学校招生规模近800人/年,在校生规模达2388人,毕业生规模为近500人/年,高一学生为787人、高二学生为786人、高三学生为484人,巩固率为99.07%,培训规模近3600人次/年。

与上一年度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所提升。

1.2设施设备。

中职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5025.62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3个,生均纸质图书57册。

与上一年度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所提升。

1.3教师队伍。

中职学校生师比为18.43:

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9.41%,兼职教师比例达28.17%,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99.32%,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达5.64%,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23.67%。

与上一年度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所提升。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状况良好,文化课合格率99.15%、专业技能合格率99.48%、体质测评合格率99.74%、毕业率99.48%。

2.2就业质量。

2020年776名毕业生,其中升学人数600人,直接就业171人,就业率99.36%,对口就业人数147人,对口就业率85.96%,初次就业起薪3500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均有所提升。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

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学校重点建设面向本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如机械制造与加工、工业机器人技术(筹)、模具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美术设计与制作、会计、学前教育、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与当地产业吻合度较高,为当地企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贡献率达到86.5%。

  3.2质量保证。

2018年我区以“浙江省省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了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指导学校开展了教学诊断工作,基本形成了抓工作落实促提升、抓项目建设服务教育教学和技能竞赛的管理格局,为我区职业教育质量的逐年攀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

学校党、政、工、团组织齐全,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各行其责,共同服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

二是质量管理机制完善。

教务处为学校教学总体管理部门,负责全校教务工作和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管理。

三是管理措施到位。

教务处、德育处、培训处及各部门,认真抓好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和总结,确保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开展,收到实际效果;学校改革传统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德育量化考评制度、学生技能大赛制度、“双证书”毕业制度,努力培养“三合格”人才;教务处、德育处落实对教师教学、班主任带班的过程考核。

四是管理常态化。

学校坚持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值周组三位一体每日巡视检查教育教学的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教务处坚持定期测评教学满意度,让学生评价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工作,定期开展观摩教学及评教评学活动,坚持逐月考核公布教师的教学工作。

  3.3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以“基于有效开展中职学校分层教学、分类管理的诊断与改进”为校本研训主题,以“有效教学”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各教研组围绕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暨“做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开一堂公开研讨课,做一次课后评价,做一次反思”,各教研组内的教师积极参与。

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省市相关学科(专业)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研修班培训活动、送教下乡活动,鼓励教师在市级以上教研活动中开课展示教学才华。

本学期共派出78人次参加省市级学科研讨活动,其中省级研修活动就达22人次,外派教师涉及学校9个教研组,何文斌、郭萍萍、吴胜祥等教师还在市级研讨活动和网络研修活动开出公开课和专题讲座。

承办多次研讨活动,温州市中职教研会议暨高三复习研讨会,浙江省徐克美网络名师研讨会,龙湾区中职文化课、专业课教师的8学时培训,这些市、区级教科研活动在我校的开展,为我校教师开阔教学与教育视野,学习他人经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为开课老师提供了锻炼机会。

在这些教研活动中,我校姜祥淼、刘华西、徐娇华、丁洁卫、郭萍萍等20余位老师开了区级公开课。

积极做好省平台培训报名与审核工作,认真组织好区级中职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的“教学诊断”专题研修培训活动,督促教师努力完成省市指定性项目培训工作,完成上级教育部门所指定的各项要求,教师培训经费做到专款专用,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积极推进校本研训工作,强化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有力促进新教师的教学与专业成长,营造良好的中职课堂教学改革氛围。

针对全校教师在校四楼多媒体会议室共开展了多次的讲座形式培训,其中有姜祥淼老师评为龙湾区名师的经验交流,也有何文斌老师的《教师成长与教科研论文撰写》的分享,薛芳芳老师针对信息化比赛的个人体会交流,何文斌老师《二贯三盯四基:

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备赛能力提升的方法与思考》。

同时推进“职教名家进校园”活动,如机械制造与加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财经商贸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体育与健康专业教师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培训会,多主题的培训内容、多学科的专题学习,较好地开拓了教师们的知识领域、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共开出公开课46节。

积极发挥教研组长与行政人员的作用,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对组内教师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有效促进教师常规课建设,对推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出,特别是新教师在推门活动中,教学基本功有了较大提升。

二是助推高二学考质量提升,对高二有学考的课程进行复习情况的听课活动,促进学考复习有效开展,过程中做好教研组对学考策略研讨活动;三是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让学校高级教师参与到学校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上来,进行师徒结对,本学期对新入校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结对,通过老教师的帮扶,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扎实教学基本功。

采用定期与不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发挥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备课教研组每二周开展活动,参加校外研讨活动的老师将研讨内容分享,公开课后听课教师的交流分享,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

此外,在教研组活动开展的基础上,还积极开展备课组活动,强化备课组在教学活动中的促进功能。

强化教研组文化建设,加大教研组教学资源的共享,在学校钉钉软件中的钉盘,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教研组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以教研组为单位,确立教育名著书名,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名著,写一篇心得体会,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好教学反思,每位教师写好一篇教学反思,争当科研型教师,努力构建学习型团队。

落实教学常规,督促教师基本功的进一步提升。

教学常规上,在校长室的统一指引下,积极发挥教研组长与行政人员的作用,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对组内教师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推门节数达42节,有效促进教师常规课建设,对推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出,特别是新教师在推门活动中,教学基本功有了较大提升。

二是助推高二学考质量提升,对高二有学考的课程进行复习情况的听课活动,促进学考复习有效开展;三是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让学校高级教师参与到学校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上来,进行师徒结对,本学期对新入校的9名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结对,“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帮扶推进,以青年教师基本功系列比赛为契机,展开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教育故事撰写、试课展示四个方面的评比,全面培养新教师的写、说、演、练的能力。

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扎实教学基本功。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教学技能比赛与论文、案例评比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学期,教学技能方面,参加了市区中职教师基本功评比、市中职命题比赛、区中小学班主任优秀教育案例评比等活动。

在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举办的2020年温州市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财经商贸类庄慧颖老师、文化艺术类郭萍萍老师以及历史类贾霞翔老师荣获一等奖,钟妤涵、杨群燕老师获市二等奖,林孙克、王乐笑、尤秀秀老师获市三等奖。

2020年温州市中职命题竞赛,吴光良、王晓丹、孙晨霓教师团队凭借出色的发挥突出重围,荣获市一等奖,刘丽丽、李陈胜、余敏哲教师团队、李庆连教师以及宋文文、吴胜祥、林日馀教师团队获市三等奖。

李抒珽、王约展教师团队带着“停课不停学”期间备受学生喜爱的《立体的投影》课程参加第四届温州市微课程大赛,从478份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市一等奖。

文化艺术类项盼盼、郭萍萍、卓小微教师团队、加工制造类王约展、李抒珽、李锦叶教师团队以及信息技术类薛芳芳、李迎春、杨首静教师团队荣获市一等奖,涂小芹、张谢、吴利国教师团队、庄慧颖、王玉华、陈晓燕教师团队获市三等奖。

2020年教学技能与论文评比获奖:

省一等1项,省二等1项,省三等3项,市一等6项,市二等9项,市三等20项,区级32项;课题方面:

市拟立项5项,区级立项8项。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有集实验、实训、演示、交流、比赛、生产、研发于一体的灵昆校区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内与企业共建有一个混合所有制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还与七家企业共建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并签订了学生实习(实训)协议,各实习基地都能提供充足的岗位满足学生实习需要。

同时,学校也拥有以全国劳模、省技能大师张积贵为引领者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校企双方能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与任务,结合产品加工与实践操作共同开发项目实训教学案例多个,产教对接共同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学校以混合所有制建设模式,引进温州佳正阀门有限公司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企业生产线搬到学校实训工作基地同步加工,利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企业师傅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通过前期轮岗、中期顶岗、后期实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企业生产技能,提升自身专业本领,为学生毕业既能就业奠定基础。

2020年11月份成功举办第三届“佳正杯”加工制造类竞赛,企业负责人对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进一步增强校企融合发展,提高学生技能技术水平。

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互兼互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企业用工与人才需求,以订单形式与学生签订用工协议,加强实训教学管理,以企业实际产品生产,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技能,通过产品真实加工和虚拟仿真等手段充分体现企业真实情境,结合企业产品开发实训项目案例,为企业产品加工营造真实生产场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用工紧密对接要求。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并贯彻落实《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实习就业管理制度》。

一是强化领导。

校长为学校实习、就业领导小组组长,招就处主任、教务处主任、教研组组长、班主任为成员。

二是任务明确。

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制定好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完成工作小结;每月第一周,召开校外实习班班主任会议;每逢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的上午召开实习、就业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校长听取各实习就业负责同志汇报工作,由校长布置一下阶段工作,协调解决实习、就业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每年的十月份完成就业档案装订工作。

三是细化管理。

每安排一次校外生产实习之前,召开家长会、实习动员会。

由领导小组进行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由用人单位介绍单位概况。

安排好生产实习后,要签定协议。

校长检查组内实习、就业负责人巡访工作,招就处主任检查负责实习、就业工作人员及班主任的巡访工作。

四是认真落实职业指导计划。

每个专业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之前,各教研组组长负责制定生产实习课题,必须完成《就业指导》教学内容与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招就处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生产实习培训计划,确保顺利完成生产实习任务。

五是责任到人。

班主任负责组织家长会,确保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及其家长到校开会,并负责学生与家长签写学生实习合同。

各教研组组长,必须及时听取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认真填写学生生产实习巡视记录表,做到档案齐全,查阅方便,上报及时,符合各项检查要求,保证每月走访所有的用人单位一次以上,配合班主任做好各项相关工作。

招就处、教务处主任每周要听取就业的工作汇报,检查布置就业的各项工作。

校长负责考核实习、就业的工作,及时解决实习、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宏观调控、指导实习就业工作。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一是办学体制的创新。

实施集团化办学,改变了龙职作为公办学校单一的办学体制,打破了多年来办学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的格局,为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龙职担负起了历史和社会的责任,办学积极性得到了空前调动。

利用龙职品牌的无形资源、先进的管理方式、优良的师资队伍,不断吸引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其中,将教育资源利用率扩大化。

龙职凭借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吸纳了一些社会资金来协助办学,缓解了政府办学经费方面的困难。

二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

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龙职盘活了教育资源。

高校、企业、行业、科研、政府等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远在天边,变成了让家长、学生触手可及,成为了一种大众的公共资源。

这种资源被配置到学校中,实现了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

集团化办学,让龙职引入市场经济理念,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逐步建立起了符合集团化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缩短了学校的发展周期,成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张,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总而言之,集团化办学这一举措,让龙职在办学机制、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变革中抓住了难得机遇,让龙职得到了更多更优化的教育资源,也让龙职能够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与当地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当地企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基地,还与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温兄机械阀业有限公司、温州佳正阀门有限公司、滨海大酒店、温州王朝大酒店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密切合作关系,与温州城市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湾中心区、空港新区、瓯江口新区和滨海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的十几家企业签订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合作协议,毕业生供不应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满足度达86.5%。

2020年学校紧跟时代步伐,牵手新能源制造,和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校科研提升增添助力。

2020年校企合作项目被评为“五业联动”改革创新项目建设单位及温州市机械智能制造校企合作共同体。

5.2社会服务。

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了计算机、会计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培训等。

根据上级工作要求,2020年度主要完成以下培训任务:

1、招收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员15名,安排并完成规定课程的教学工作。

继续做好2019级农广校学员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2、招收成人高中(双证制)107名,安排并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继续完成2019秋季63名双证制学员的教学管理工作。

3、完成非学历培训任务总计3654人次,其中技能培训2561人次家政培训715人次。

4、老年学习苑,共开设老年声乐班、民乐班、老年文史班等4个老年学习班级,共有200多名老年朋友参与学习。

因为2020特殊的原因,线下聚集性的活动相对少。

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工作。

免费为市民开展3D打印、陶艺制作、木工漆艺等工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赞誉。

积极传承传统文化,以“国粹社”“微陶工作室”为引领,以汇报演出与路演为途径,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5.3对口支援。

一是进行对口扶贫。

贫困子女就读本校,免收住宿费、书本费等。

同时,每年将全校贫困学生筛选收集,建立贫困生库,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予以每人2000元/年的助学金。

每逢寒暑假,学校还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和掌握学生家庭实际状况,帮助解决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精准教育。

还对贫困生群体积极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以后立志成才,回报社会。

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克服自卑心理,做生活的强者,成为真正的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是进行对口帮扶。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学生,防范于未然。

抓好他们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高贵的修养。

与他们谈一次心,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悦纳。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惜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作风。

6.政府履责

6.1经费。

区政府出台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按时足额拨付并逐步提高;省级以上建设项目地方配套经费足额到位;每年教育附加费30%足额拨付给我校并将统筹开展政府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交由我校承担。

学校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龙湾区的财务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权限、流程,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好项目资金,政策性经费、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经费能及时到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6.2政策措施。

学校强化党总支领导学校发展方向,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各项工作,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议、行政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

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学校健全师生信访投诉制度,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实行全员聘任,实施绩效管理。

每年对全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各专业第一轮在全校范围内选聘本教研组所需的90%课任教师,对落聘的教师进行培训,并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聘任,对仍然落聘的教师实现待岗跟班听课。

聘任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升、晋级挂钩。

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根据行政、教师和工勤不同的特点,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7.特色创新

案例

(1)打造两大特色“出彩德育”项目,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特色一:

《课间健与美》活动

学校把操场设置为职场,将运动品质与职业素养相结合,根据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特点,对课间活动进行了科学的改良,推出《课间健与美》活动,融合传统跑操、职场工间操、团队合作演练和创意退场仪式,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体验职场文化、增强合作意识、巩固纪律观念。

特色二:

准职业人体验周

学校设立各种虚拟的职业岗位,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

职业意识的养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培养他们的协调、沟通、管理能力。

通过这两大特色德育项目与常规德育项目的开展,学校“出彩德育”成果显著。

学生的职业素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毕业生供不应求,被众多企业争相招揽;学生在各种大型比赛中也屡创佳绩,其中《黎乡笠影》经浙江省选送参加全国职业素养大赛,最终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指导老师朱君慧获得“全国优秀指导师”称号。

案例

(2)铺设多条渠道,拓宽学生升学之路

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组织学生备考高职单独考试,升学率达100%,本科上线人数11人,居温州市职业学校本科上线人数前五名。

同时,还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目前已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等八所高职院校合作,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培养班级,同时我校将继续寻求与优质高校进一步拓宽合作的渠道。

案例(3)开创“商学结合”模式,传承温州人精神

温州人有与生俱来的商业情怀,学校开创了“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设“阳明·8号创意创业孵化园”。

以“孵化园”为载体,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商业环境,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诚信经营”体验创业的过程,培养他们“勇于担当”的品质,传承“敢闯敢拼”的温州人精神。

同时,学校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同步推进理论必修课与实践选修课,并在“互联网+制造业”的大背景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互联网产业,对接时下最热门的创业道路。

学校被评为温州市中职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浙江省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基地。

8.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批温州市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学校,学校严格落实工作规划和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这一中心和育人的根本任务,将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校技能教师张积贵所体现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渗透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积极探索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和办学效益。

一是出彩德育,基于“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德育框架,提出“出彩德育”育人模式,结合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落实党建工作;二是三驾马车,坚持走“升学·就业·创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之路,让学生形成“升学有望·就业有门·创业有路”的良好局面;三是两创教育,以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带动专业教师积极投身两创教育,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四是文创校园,借鉴文化创意产业的风格,将“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融于文化创意校园,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通过这些行动,贯彻执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进一步提高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监督保证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我区职业教育虽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依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

(1)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学校校园面积严重不足;

二是专业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产教研融合工作相对滞后;

四是职业学校集团校建设还不够完善。

(2)改进措施如下:

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并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改进措施。

一要全力强化专业建设,对原有的专业留几个砍几个上几个。

特別是依据今后产业发展趋勢,有关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专业要早布局早谋划,起码要在溫州领先一步。

二要深化课程改革,将课程设置与企业、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拓展合作渠道,争取科研单位的支持。

三要建立一个有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诸如“龙湾区发展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的制度,各部门联合办公,共同商议龙湾区职教短板,尤其是校园的搬迁或拆建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