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万州三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重庆市万州三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重庆市万州三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重庆市万州三中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
中期质量检测八年级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描述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A.跳跃、爬行B.争斗、飞翔C.飞行、游泳D.奔跑、蠕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详解】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
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鹰具有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它的运动方式是飞行;鱼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鳍是它的运动器官,运动方式为游泳。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运动方式,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2.骨是一种()
A.细胞B.组织C.系统D.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例如人的心脏、肺等都是器官,据此解答。
【详解】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骨由骨膜、骨髓和骨质组成的,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骨膜属于结缔组织,内有神经和血管,也就有了神经组织与上皮组织(血管内壁)等。
因此,一块骨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所以一块骨是一个器官。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骨的结构和器官的概念。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多数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质、骨膜和骨髓组成
B.直接引起骨胳肌收缩的刺激来自于外界环境
C.只要有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人和多数动物就可以完成运动
D.运动可以帮助动物趋利避害,生殖和繁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详解】人和多数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故A错误;骨骼肌可以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而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故B错误;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故C错误;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所以运动可以帮助动物趋利避害,生殖和繁衍,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运动系统的组成,躯体运动的形成,运动的重要意义。
4.动物动作的完成类似于杠杆运动,小腿抬起的动作中,膝关节相当于( )。
A.支点B.杠杆C.动力D.阻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动物动作的完成类似于杠杆运动,小腿抬起的动作中,膝关节相当于关节。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运动的原理。
掌握查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关系是解题关键。
5.骨骼肌连接在骨上的正确方式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详解】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骨骼肌跨越两个关节,不是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故A不符合题意;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故B符合题意;两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故C不符合题意;骨骼肌虽然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但是没用跨越关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骨骼肌的组成和特性。
6.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
A.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B.关节面、关节囊、骨组织
C.滑液、关节囊、关节腔D.韧带、滑液、关节囊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使关节灵活;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使关节牢固。
【详解】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囊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进入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关节腔,润滑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关节囊为坚韧的结缔组织以及关节囊外有坚韧的韧带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
故选A。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7.提一桶水上楼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舒张,收缩B.收缩,舒张
C.收缩,收缩D.舒张,舒张
【答案】C
【解析】
【分析】
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详解】骨骼肌的收缩是运动产生的动力。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人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运动的产生的有关知识。
明确运动产生的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见张良用蚂蚁排成“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的拔剑自刎。
蚂蚁能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此行为是动物的( )。
A.社群行为B.防御行为C.节律行为D.取食行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社会行为又叫社群行为,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不同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详解】社会行为又叫社群行为,指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不同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节律行为是指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的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张良先用蚂蚁爱吃的糖溶液在地上写下“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蚂蚁去取食糖,自然就排成了这六个字,因此这是蚂蚁的取食行为。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不同动物行为的特点。
9.小明利用孵化箱代替母鸭孵卵,小鸭出生后最先接触小明,因此小鸭就追随着小明,学习小明的一举一动。
那么,小鸭追随小明的行为属于(),小明的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
A.先天性行为;观察法B.后天学习行为;实验法
C.先天性行为;实验法D.后天学习行为;观察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小鸭跟随小明的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小明的研究小鸭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动物行为研究的方法。
10.绿色开花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消费者B.分解者
C.生产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详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故选C。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1.下列哪位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
A.法布尔B.劳伦斯C.弗里施D.廷伯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详解】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其主要通过观察来研究昆虫,故A正确;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是用实验法,对发生行为的动物和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他们之间的信号,经进一步分析刺激发生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弗里施是奥地利动物学家,早在1910年他就通过实验观察,证明鱼类具有辨别颜色和亮度的能力而且辨声能力超过人类,成为研究鱼类色觉和听觉功能的先驱,以后继而研究蜜蜂的行为,通过实验证明蜜蜂不是色盲,能分辨多种颜色,故C错误;廷伯根,现代行为生物学奠基人之一,1907年4月15日生于荷兰海牙.自幼对博物,特别是鸟类生活有浓厚兴趣,主要通过实验法对银鸥幼雏的求食行为进行研究,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
12.下列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十分相似B.乌贼遇到天敌,难以脱身时会释放墨汁
C.狗为了争夺骨头而互相撕咬D.野兔发现天空中的鹰就跑回洞穴。
【答案】C
【解析】
【分析】
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详解】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十分相似;乌贼遇到天敌,难以脱身时会释放墨汁;野兔发现天空中的鹰就跑回洞穴属于防御行为。
狗为了争夺骨头而互相撕咬属于攻击行为,同一种动物为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动物防御行为概念、特点。
13.警察在案发地点发现一些人的残骨,经检验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请帮忙判断这是()的骨。
A.老人B.小孩C.妇女D.成年男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详解】少年儿童的骨成分有机物超过1/3,无机物不到2/3,这样的骨柔韧,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变形。
中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这样的骨即坚韧,又有弹性。
老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这样的骨硬、脆,易发生骨折。
因此,警察在案发地点发现一些人的残骨,经检验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这是小孩的骨。
故选B。
【点睛】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
14.你认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应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的种子
D.能够净化空气
【答案】D
【解析】
动物不能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
15.一片海洋被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海洋中的一条食物链是:
浮游植物→小虾→鱼→鱼鹰,在这条食物链中,含化学农药最多的是那种生物()
A.浮游植物B.鱼鹰C.小虾D.鱼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因为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很难被分解,不容易被排出,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在浮游植物→小虾→鱼→鱼鹰这条食物链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鱼鹰,营养级最低的是浮游植物,所以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鱼鹰,最少的是浮游植物。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富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富集现象。
二、非选择题
16.图为长骨的解剖模式图,根据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1]_____和[2]骨密质主要起了支持和承重的功能;
(2)人之所以感到寒风刺骨是因为[3]_____内有______。
(3)如果这是一根幼儿的长骨,[4]里面有______。
(4)姚明身高高达两米多,在骨长长的的过程中________重要作用。
【答案】
(1).骨松质
(2).骨膜(3).神经(4).红骨髓
【解析】
【分析】
骨的基本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
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对骨组织其营养作用。
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由图可知:
[1]骨松质,[2]骨密质,[3]骨膜,[4]骨髓。
【详解】
(1)骨的基本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
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对骨组织其营养作用。
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骨质包括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分布于骨干,骨松质分布的骨端。
在儿童的长骨中,骨髓腔内全为红骨髓,成年人以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则变为黄骨髓,当严重失血时,骨髓腔内的黄骨髓会转化为红骨髓,从而恢复造血功能。
因此,1骨松质和2骨密质主要起了支持和承重的功能。
(2)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对骨组织其营养作用。
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因此,人之所以感到寒风刺骨是因为3骨膜内有神经。
(3)在儿童的长骨中,骨髓腔内全为红骨髓,成年人以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则变为黄骨髓,当严重失血时,骨髓腔内的黄骨髓会转化为红骨髓,从而恢复造血功能。
如果这是一根幼儿的长骨,[4]里面有红骨髓。
(4)骨的长粗是骨膜成骨细胞起重要作用;人的长高是因为长骨的骨骺端软骨层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的结果。
因此,姚明身高高达两米多,骨长长的的过程中起骺端软骨层重要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骨的结构和功能,骨的长长和长粗的特点。
17.图为上肢骨骼肌和关节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2]_____是骨骼肌的部分。
(2)图B中③中有_______,可以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体现关节具有___的性质。
(3)我们常说的“脱臼”指的是_______从_______中脱落。
【答案】
(1).肌腹
(2).滑液(3).灵活性(4).关节头(5).关节窝
【解析】
【分析】
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由肌细胞组成,两端白色的部分是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具有收缩的特性。
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
【详解】
(1)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由肌细胞组成,两端白色的部分是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具有收缩的特性。
图A中[2]肌腹是骨骼肌的部分。
(2)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囊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进入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关节腔,润滑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关节囊为坚韧的结缔组织以及关节囊外有坚韧的韧带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
因此,图B中③中有滑液,可以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体现关节具有灵活的性质。
(3)我们常说的“脱臼”指的是关节头从关节窝中从中脱落。
【点睛】本题考查骨骼和关节的组成、特点。
18.蟑螂是一种喜昼伏夜出的动物,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人为把实验室的白天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环境”出来活动,尽管这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
(1)蟑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______行为,受体内的_________控制。
(2)蟑螂就有社群行为吗?
选择()A:
有B:
没有
(3)白额高脚蜘蛛专以蟑螂等昆虫为食,按照动物的食性分类,它属于___________动物。
(4)科学家研究蟑螂采用的方法主要是______。
【答案】
(1).节律行为
(2).遗传物质(3).B(4).肉食(5).实验法
【解析】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社会行为又叫社群行为,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不同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根据营养对象的不同把动物分为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联系:
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
观察法、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详解】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因此,蟑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先天性行为,受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
(2)社会行为又叫社群行为,指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不同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蟑螂没有社群行为。
故选B。
(3)以植物为营养来源的动物为植食性动物,以其它动物为取食对象的动物是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是以动物和植物为营养来源的动物,杂食性动物是生存能力极强的动物。
动物的食性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白额高脚蜘蛛专以蟑螂等昆虫为食,按照动物的食性分类,它属于肉食动物。
(4)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家研究蟑螂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特点,动物行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动物的分类。
19.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组成;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
这条食物链共有__环节。
(2)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
(3)如果人们将青蛙捕杀光,食草昆虫的数量变化是______。
【答案】
(1).4
(2).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3).5(4).草(5).先增多后减少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
在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
【详解】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
从生产者开始,求每个分支上的食物链条数之和。
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形成的食物链是草→兔→鹰、草→鼠→狐、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因此,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组成,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这条食物链共有5环节。
(2)在食物链中植物的数量最多,肉食性动物数量最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而小于植物的数量,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可见,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它属于生产者。
(3)在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
如果人们将青蛙捕杀光,食草昆虫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食物链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