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 作业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4015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 作业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 作业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 作业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 作业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 作业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 作业7.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 作业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 作业7.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 作业7.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作业7

题组层级快练(七)

一、选择题

1.1.9%的尿素溶液与血浆等渗,但如果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立刻溶血。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尿素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

B.尿素能通过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吸水膨胀破裂

C.尿素能通过细胞膜导致红细胞中毒死亡

D.红细胞在尿素溶液中发生渗透失水导致死亡

解析 尿素不会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尿素溶液与血浆等渗,但如果将红细胞置入1.9%的尿素溶液会立刻溶血是因为尿素分子被红细胞吸收,导致红细胞内浓度变大,细胞会发生渗透吸水,导致红细胞吸水后涨破。

尿素溶液与血浆等渗,红细胞不会失水。

答案 B

2.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ATP

B.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速度取决于细胞内外O2的浓度差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总体上由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扩散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会转化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解析 主动运输过程中物质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A项正确;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进入组织细胞的速度取决于细胞内外O2的浓度差,B项正确;渗透过程中,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运输的,即从低浓度(含水量多)溶液向高浓度(含水量低)溶液扩散,C项错误;抗体为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分泌过程中会形成囊泡,而后以胞吐的形式转运出细胞,囊泡膜会转化为细胞膜的一部分,D项正确。

答案 C

3.下列有关物质进出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

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一定是自由扩散

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就是协助扩散

D.胃腺细胞分泌消化酶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

解析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消耗能量,A项错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B项错误;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C项错误;胃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属于胞吐作用,该过程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D项正确。

答案 D

4.如图表示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有关的图例或曲线。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肺泡上皮细胞吸收氧气——①⑤

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③⑥

C.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③⑥

D.肌肉细胞吸收水——②④

解析 ①②③表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④⑤⑥表示三种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曲线,分别对应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肺泡上皮细胞吸收氧气和肌肉细胞吸收水的方式均是自由扩散,都对应①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对应②⑤;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属于主动运输,对应③⑥或③⑤。

答案 C

5.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所需的水分子都是以方式①进出细胞的

B.质膜上载体蛋白结合葡萄糖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C.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乙酰胆碱以方式②通过突触后膜

D.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K+以方式④外流

解析 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细胞吸收水分子也可能通过水通道蛋白,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是协助扩散,A项错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与葡萄糖结合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完成运输葡萄糖的过程,B项正确;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糖蛋白,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完成兴奋传递过程,不通过突触后膜,C项错误;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从细胞外以协助扩散内流进入细胞,D项错误。

答案 B

 

6.如图是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

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

B.若向漏斗中滴入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

C.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减小

D.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解析 由图可知,漏斗内为蔗糖溶液,烧杯内为清水,水分渗透进入漏斗,漏斗内液面升高,平衡时漏斗内溶液浓度降低,但仍大于漏斗外。

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此时漏斗内溶液浓度已经比实验开始时的浓度有所下降,吸水能力也下降,所以再次平衡时m将减小;若再向漏斗中滴入等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溶液浓度增大,再次平衡时m将增大;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减小,吸水能力也下降,再次平衡时m将减小;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取决于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不变,平衡时m也不变。

答案 C

7.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有下列四种曲线关系,在研究某种物质的运输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最可能是下列哪一过程

(  )

A.葡萄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

B.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

C.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

D.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O2

解析 该种物质有最大运输速率,说明不是自由扩散,该物质运输与O2浓度有关,说明不是协助扩散,即该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A、C、D运输方式分别为: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与O2浓度无关。

答案 C

8.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示意图,其吸收肠腔中低浓度的葡萄糖,有关图示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

B.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D.Na+进入和转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都是协助扩散

解析 从图示信息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由题干信息可知,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K+逆浓度梯度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Na+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且需要载体蛋白,为协助扩散,Na+逆浓度梯度转出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

答案 D

9.如图为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后画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②和⑤及两者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

B.在用显微镜实际观察时,结构③不容易看到

C.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细胞的活性

D.该细胞正在发生渗透失水

解析 原生质层由②细胞膜、⑤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A项正确;用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或复原时,不容易观察到③细胞核,B项正确;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前提是细胞具有活性,C项正确;该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该细胞可能正在发生渗透失水或渗透吸水,D项错误。

答案 D

10.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

在两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h后原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所示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h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实验开始时的百分比)。

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K+

Mg2+

Ca2+

SiO44-

水稻

17.0

105

117

19.5

番茄

19.1

85

59.6

118

A.不同植物对同一离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44-的需要量大,对Ca2+的需要量小

C.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

水稻吸收的SiO44-多,吸收Ca2+、Mg2+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因此A、B、C三项正确。

D项所表述的内容不能从表中数据得出。

答案 D

11.(2017·山西太原质检)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 死细胞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所以细胞不可能大量吸水;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可能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答案 B

12.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

有半透膜c及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

B.图乙中液面不能一直上升的原因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C.图丙中③④⑤组成原生质层

D.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

解析 本题结合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等综合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面的知识。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有半透膜及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A项正确。

图乙表示的是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液面不再升高时,通过半透膜进出漏斗的水分子数相等,这时半透膜处的液体压强和浓度差的作用达到了平衡的状态,但此时b的浓度应大于a的浓度,B项错误。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C项正确。

植物细胞在吸水状态下没涨破的原因是有细胞壁的支持作用,如果破坏了细胞壁,则植物细胞吸水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也会涨破,D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7·山东日照期中)如图表示骨骼肌细胞内两种生物膜结构及其上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图中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其在生物膜上的这种排列方式与____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2)图1所示生理过程的发生场所是____________。

图1和图2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影响其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若图2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如果将该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乳酸的跨膜运输速率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膜内和膜外的液体都是水溶液,因而磷脂分子亲水性头部排列在外侧。

(2)图1为[H]与O2反应生成H2O的过程,该过程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图1和图2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其主要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3)图2中葡萄糖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影响其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浓度差、细胞膜上载体的数目、温度等。

(4)若图2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如果将该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乳酸的跨膜运输速率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红细胞经主动运输排出乳酸需要的能量可由无氧呼吸提供。

答案 

(1)磷脂双分子层 膜内和膜外的液体都是水溶液

(2)线粒体内膜 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3)协助扩散 浓度差、细胞膜上载体的数目、温度

(4)不会 红细胞经主动运输排出乳酸所需的能量可由无氧呼吸提供

14.结合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一般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在清水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吸水能力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质壁分离是指________与细胞壁分离。

(2)某同学将同一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长为5cm的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块茎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30min和4h后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四组实验中,能够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自动完全复原的是________(填字母)组,d组4h后细胞外KNO3溶液的浓度与实验前相比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解析 

(1)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同时细胞液呈紫色,在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实验中的现象。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则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质壁分离中的“质”指的是原生质层,“壁”指的是细胞壁。

(2)a组始终表现为吸水,不会发生质壁分离;b组在30min时表现为失水,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到4h时长度恢复到5cm,说明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的复原;c组先是发生了质壁分离,但4h时长度仍小于5cm,说明随后虽有吸水,但没有发生质壁分离的完全复原;d组只发生了质壁分离,d组细胞液的水分进入KNO3溶液中,从而使KNO3溶液的浓度降低。

答案 

(1)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且细胞液为紫色 减弱 原生质层

(2)b 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