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9367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会宁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会宁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会宁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会宁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会宁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会宁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会宁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会宁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会宁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会宁四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

会宁四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注意:

请把正确选项填到答题页上

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的部分目录如下:

第10章:

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

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

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

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A.断代史整体史观          B.编年史社会史观

C.编年史文明史观          D.国别史生态史观

2.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

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瓦解 B.宗法制度松C.王位继承混乱 D.中央集权确立

3.唐长安四年,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责之曰:

“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

”肖至忠却答曰:

“故事,台中无长官。

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

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

”李承嘉无言以对。

由此可见唐代

A.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       B.监察官员不受长官节制

C.监察机构内部分工混乱      D.监察官员有独立奏事传统 

4.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

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

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

”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5.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

这些外来人当时的官方名称是迈提克。

只有那些对雅典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迈提克,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由此获得的主要信息是

A.雅典旧贵族特权被铲除       B.公民大会主要维护雅典公民利益

C.雅典公民权有限度开放       D.外邦人不能取得雅典公民的资格

6.马克思说: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通过商品倾销,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全球扩展的本性

C.“交通的极其便利”指火车、轮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

D.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是西方国家不断扩张的重要动力

7.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

阅读表一,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表一:

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

3420万

亚洲俄国地区

1800~1939

1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

520万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

“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

”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

”恩格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是

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B.资本主义调节机制渐趋成熟

C.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主义目标    D.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9.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

“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怪物”是指

A.君主立宪制国家             B.邦联体制的国家

C.联邦体制的国家      D.民主共和制国家

10.钱乘旦说:

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A.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

B.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C.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D.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11.“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

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

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

”马克思所说“这次革命”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B.法国巴黎公社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光荣革命”

1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①居住和租地 ②领事裁判权 ③关税自主权 ④最惠国待遇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13.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

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A.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B.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14.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了”。

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

A.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

B.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

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取的思想解放作用

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15.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依托四川以应对日本扩大侵华        B.将西南作为抗战大后方 

C.建设新四川以剿灭红军        D.为迁都四川作准备

16.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自强求富的探索           B.列强的经济侵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经济结构的变迁

17.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C.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D.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18.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一些特征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经形成。

在如何划分欧洲势力范围问题上,美英所代表的西方和苏联在雅尔塔达成了所谓的“巴尔干百分比”,即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占有90%和75%的优势;英国(连同美国)在希腊占90%的发言权;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

“巴尔干百分比”的特征有

①大国强权 ②两分天下 ③冷战对峙 ④美苏争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19.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

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

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

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备战状态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D.世界处于美苏冷战格局,新的力量已孕育

20.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

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这些规定

A.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B.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D.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1.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的重要文件,此后“贫下中农”一词在各新闻媒体频繁出现。

该词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达到顶峰应是在

A.1955~1957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6~1978年

22.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

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

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        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D.中共重视“三农问题”

23.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

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

这一政策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24.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

“我们中国人贪惰成性,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做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

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样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

”他的意图是

A.提高民族素质,迎接社会主义

B.批判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的流毒

C.表达其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态度

D.将创建工人阶级政党提上日程

25.1950年,英国政府认为,承认新中国虽不是保护英国在华利益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而且,“如果不与这个政府建立关系,我们就不能对它将来的发展施加影响”。

当时英国的对华认识

A.反映出中英双方的战争危机消失

B.反映出新中国不承认旧的中英关系

C.没有预料到新中国会倒向苏联一边

D.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高度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