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936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9.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货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货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货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货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doc

《货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doc(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doc

宁波东方电缆有限公司货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第1章

第1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宁波东方电缆有限公司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北仑小港街道联合区域,濒临甬江。

为提供海缆直接下海运输条件,开拓其他货物中转装卸业务,服务区域交通运输,宁波东方电缆有限公司拟在招宝山大桥以西约300米的甬江南岸选址建造一座500吨货运码头。

该区域属宁波港镇海港区,紧邻甬江招宝山大桥。

根据《防洪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等要求,必须分析该工程对河道行洪及两岸堤防等影响,编制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承担了该项目工作,为了了解码头附近的河势及泥沙冲淤状况,项目组多次派研究人员到现场实地勘察、调查、收集有关河道、堤防、地质及水文泥沙等资料,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大力协助此项工作,通过资料分析与平面二维数值模拟分析了该建设项目对甬江河道行洪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报告。

1.2评价依据

1.2.1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

(4)《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1992.4;

(5)《河道堤防工程管理通则》,1980.10;

(6)《宁波市防洪条例》,2001.1;

(7)《宁波市甬江奉化江余姚江河道管理条例》,2004.10。

1.2.2技术标准与规定

(1)《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3)《防洪标准》(GB50201-94);

(4)《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2004.7;

(5)《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水利部办建管[2005]2号。

(6)本文采用的高程系统为国家85高程系统,个别采用其它高程系统时均给予相应说明

1.2.3相关技术、规划文件

(1)《甬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2002.9;

(2)《宁波市港口总体规划》,2002.11;

(3)《宁波市内河航道网及港口布局规划》,2002.5。

1.2.4报告编写其它依据

(1)建设单位有关本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委托书;

(2)宁波港务局编制的《宁波港总体规划》(2003.10);

(3)宁波市相关政府部门编制的《北仑新区总体规划(2001-2020)》、《宁波市北仑新区东片区发展战略规划》(2003.12);

(4)交通部颁发的港口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5)《宁波东方电缆有限公司货运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2007年8月。

1.3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根据项目合同、工作大纲,本项目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包括:

1、利用近期研究河段河道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分析该段河道的演变情况及冲淤变化,预测码头工程建成后,码头上下游附近河段可能的演变趋势。

2、建立反映潮汐作用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不同洪、潮频率组合条件下,码头工程对河道行洪的影响。

3、根据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成果,研究河段工程前后的河势、水位、流场、冲淤及水流动力轴线的变化,分析码头建设对河势稳定、堤防安全、防汛抢险、现有和规划中防洪标准及水利工程的影响。

4、综合分析成果,从行洪的角度,对东方电缆有限公司货运码头工程作出总体评价,并提出消除或减小不利影响的措施及建议。

-2-

宁波东方电缆有限公司货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第2章

第2章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1建设项目概况

2.1.1地理位置

拟建工程地处北仑小港街道联合区域,位于招宝山大桥以西约300米的甬江南岸,见图1。

该处水路距镇海口约4公里,陆路与江南公路相接,接线距离近,交通便捷。

该区域属宁波港镇海港区,处于甬江入海口河段,一般情况下候潮可通行5000吨的船舶。

港区内波浪较小,具有完备的助航设施,在甬江内和七里峙均有锚地,可供大小船舶锚泊。

该处通过港池疏浚修建500吨级泊位,地理位置基本满足要求,且岸线后方陆域宽阔,对发展港口堆存、仓储和滨海工业有利,具有较好的建港条件。

码头地理位置见附图1。

图2-1-1拟建码头工程所在位置

2.1.2建设标准及规模

该工程为宁波东方电缆有限公司货运码头建设工程,该项目拟用岸线77米,建设500吨级码头一座,码头前沿水深-3.8米,工程全部完成后可形成年吞吐能力:

电缆60万米,其它货物12万吨。

陆域占地面积:

1211m2。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1

东方电缆有限公司货运码头新建工程平面总体布置与立面布置见附图2、附图3。

2.1.3工程地质

码头工程位于甬江右岸,码头部分处于凸岸浅滩区。

码头水域地形泥面平缓,向江中心线缓倾。

码头区水下泥面标高为+0.1m左右,该段潮流为顺岸往复流(据勘察期间观察),潮流侵蚀作用微弱,淤泥略大于冲刷,泥面有0.5~2.5m左右的淤泥淤积,场地附近的海堤未发现过量沉降或滑动等不良现象,说明自然岸坡稳定性好。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在拟建码头附近江域进行了钻探、勘察。

根据勘探孔揭露的地层岩性、埋藏分布情况及成因时代,主要地质分层为:

(1)淤泥质粉质粘土(mQ34)

灰色、褐灰色,流塑状,厚层状构造,含少量有机质,夹少量粉土薄层,粘塑性一般,局部较差。

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

(2)淤泥质粉质粘土(mQ24)

灰色、流塑,鳞片状,夹少量粉土或粉砂薄层,粘塑性一般,局部相变为淤泥质粘土。

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高压缩性。

(3)淤泥质粘土(mQ24)

灰色、流塑,鳞片状,土质细腻,粘塑性好,偶夹少量粉砂小团块,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高压缩性。

(4)粉质粘土(mQ14)

灰色、流塑,鳞片状,局部有层理,土质不均一,粘塑性较差,夹较多粉砂团块或薄层,局部相变为淤泥质粉质粘土。

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高压缩性。

(5)中砂

灰绿色、浅黄色,稍中密,饱和厚层状,含少量粘性土,呈团块或薄层状,含量5%左右,偶夹少量砾石。

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低压缩性。

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

根据国家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2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按VII度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表2.1主要技术指标一览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电缆装船量

万m/年

60

2

其它货物吞吐量

万t/年

12

3

设计货物年通过能力

万t/万m

13.8/66.1

4

500吨级泊位

1

5

泊位长度

m

77

6

平台尺寸

m×m

60×18

7

综合楼

m2

148

陆域工程

8

用地面积

m2

1211

2.2河道基本情况

2.2.1河道概况

(1)河道概况

甬江口位于杭州湾最南端的浅滩水域,浅滩外是强劲的金塘水道流,大游山东脚至金塘水道-10m等深线的距离约为700m。

甬江口外附近水体平均含沙量为0.997kg/m3。

甬江上游径流量不大,平均年径流量为14~15亿m3,上游泥沙下泄量很小,平均每年为25~30万吨。

口门段属弱潮河口,平均潮差仅1.71m,平均潮差流量为800~900m3/s,年平均潮量为145~150亿m3,年平均含沙量为1.0kg/m3以上,遇偏北大风时泥沙含量可达3.0~4.0kg/m3以上。

自1959年三江口上游姚江建闸后,甬江发生强烈淤积,大约经过十三年的时间,全长22公里的河床才达到相对平衡。

目前甬江航道水深基本稳定,外航道维护水深一般在7m~7.5m之间,内航道水深在4m~5m之间。

为确保甬江口航道水深,由宁波港集团委托上海航道局第二工程公司采用耙吸式挖泥船在甬江航道常年疏浚维护,一年维护量在220万m3左右。

码头所在的甬江河段属于甬江下游河段,除下游1km左右的镇海客运码头段最小河宽仅250m左右外,其它河段河面较宽,约400~450m。

(2)潮汐水文

本地区潮汐性质属不规则半日潮,每年6~10月潮位较高,8月最高,12月到翌年4月潮位降低,一月最低,季节差达0.5米,遇东北风时潮位壅高可达0.87米,西南风时则能降低0.5米。

根据镇海水文站的验潮资料分析推算,拟建码头水域的特征水位及设计水位如下(采用当地吴淞零点基面):

①特征水位

历史最高潮位+5.23m;历史最低潮位-0.23m

平均高潮位+2.94m;平均低潮位+1.13m

平均潮位+2.13m;历史最大潮差4.21m

历史最小潮差0.30m;平均潮差1.82m

②设计水位

极端高水位5.23m;极端低水位-0.25m

设计高水位3.60m;设计低水位0.77m

1)潮流与波浪

工程河段虽属甬江内河,但属河口港范围,受海潮影响,潮流属涨落潮反复流。

由于地形影响,潮流、流向、流速各处不同,港内平均流速为0.28米/秒。

根据2005年6月25日实测资料,港区水域最大流速为1.16米/秒,平均流速为0.46m/s;最小流速约0.05m/s。

甬江口位于杭州湾最南端的浅滩水域,浅滩外是强劲的金塘水道流,大游山东脚至金塘水道-10m等深线的距离约为700m。

金塘水道水深流急,历史上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本工程码头位于镇海港区内,泊稳条件较好,江面平常几乎无浪,当海面出现西北大风时,会出现0.50m以上涌浪。

2)泥沙

甬江口外附近水体平均含沙量为0.997kg/m3。

甬江上游径流量不大,平均年径流量为14~15亿m3,上游泥沙下泄量很小,平均每年为25~30万吨。

口门段属弱潮河口,平均潮差仅1.71m,平均潮差流量为800~900m3/s,年平均潮量为145~150亿m3,年平均含沙量为1.0kg/m3以上,遇偏北大风时泥沙含量可达3.0~4.0kg/m3以上。

自59年姚江建闸后,甬江发生强烈淤积,大约经过十三年的时间,全长22公里的河床才达到相对平衡。

目前甬江航道水深基本稳定,外航道维护水深一般在7m~7.5m之间,内航道水深在4m~5m之间。

为确保甬江口航道水深,由上海航道局第二工程公司采用耙吸式挖泥船在甬江航道常年疏浚维护,一年维护量在220万方左右。

由于港区水深维护次数与开挖水深有关,根据现场调查,甬江内相似的码头泊位区,一般码头一年要维护一次。

2.2.2洪水特性

甬江洪水的主要特点是:

山区暴雨汇流迅速,进入平原区后受两岸堤防约束及市区河道过水断面缩小影响,洪水下泄不畅;另外受下游涨潮流的严重顶托,洪水在一段时间内非但不能下泄,甚至被顶托倒流,若与台风遭遇则情况更为严重。

造成严重洪涝潮灾害的主要是梅雨性暴雨、台风性暴雨、突发性暴雨和风暴潮。

梅雨在平原地区容易产生内涝。

突发性暴雨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历时短、强度大,洪水凶猛,危害性极大,主要是气象上较难捉摸的雷暴雨、东风扰动云团引起的暴雨等。

台风暴潮的特点是风猛、雨急、浪大、潮高,破坏性极大。

由于台风最活跃的时期是每年8~9月份,如果碰上天文大潮汛,很容易发生风、暴、潮三碰头。

2.3建设项目附近工程现状

2.3.1沿河堤防情况

1999年前,甬江河段堤顶高程一般为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