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9365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福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福州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福州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加快福州教育科学发展,打造海峡西岸教育强市,根据国家和福建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福州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教育成绩斐然

  “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着力深化改革,服务民生,争创省会一流教育,主要发展指标提前完成,均衡教育、在线德育、体艺美育、幸福教育成为省会教育的四大靓丽名片。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将精神文明创建作为重要平台和载体,丰富拓展德育工作内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三爱”主题教育,以及法治、禁毒、生态等经常性教育,完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四。

德育工作体系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家校社会共育等工作不断创新,心理咨询室在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上全覆盖,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福州教育手机报等“在线德育”品牌领先全省。

探索实践幸福教育,规范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广泛开展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幸福感不断提高。

加大对素质教育评估的探索力度,福州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改革五个试点城市之一。

  基础教育全面发展。

新建、改扩建133所公办幼儿园,增设农村小学附设幼儿班1211个,省、市、县三级示范性幼儿园达313所,覆盖率增至26.1%。

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38%,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71%,均居全省前列。

新建、改扩建115所中小学,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率先在省内实现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6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1%。

福州三中、八中等20所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建设有序推进,开发了系列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

37所普通高中学校实现达标晋级,达标普通高中学校增至72所,比例达77.4%,比2010年增长18%,在校生比例达88.7%。

加快特殊教育发展,开设全国教育系统第一所专门招收自闭症儿童的公办学校――福州市星语学校,8所特教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职业教育实力提升。

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日制职业院校年均招生3.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6%。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福清市列入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创建项目,6所学校列入省级以上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其中4所国家级),创建6个省级标准化县(市)职教中心,建成4个省级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和福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主体工程。

实施“一校一策”专业建设目标管理,完成12项省级职业教育重点专业改革试点中期验收,6所学校列入国家和省级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项目。

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全市中职学校与259家行业企业多元合作,牵头组建职教集团14个,成立9个行业指导委员会,共建研发机构11个,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项目29个。

提升市属高校办学水平,建立健全各类产学研中心15个,高职教育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部分项目领先全省,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和示范建设项目超过110个。

闽江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跻身首批现代职业院校示范建设单位,福州教育学院成功改制升格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所高职院校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所民办高职院校成功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师队伍不断优化。

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吕榕麟、张芸等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事迹,吕榕麟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优化教师队伍管理,组织全市1.2万余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进行校际轮岗交流,福州“小片区”管理模式改革在全省推广。

健全继续教育机制,“五格”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研训一体,多元发展”的模式开始形成。

新创建2所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

“学科(专业)教学带头人”培训和“名师工作室”活动深入开展,市级名师工作室增至26个,闽派风格、海西风范的名师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全市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提高到小学99.90%、初中99.59%、高中97.57%、幼儿园98.07%。

中职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岗位设置比例,逐步建立乡村教师交通补贴和生活补贴制度,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进一步配备到位。

  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标准,按照省定标准对民办学校学生核拨生均公用经费。

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投资8.64亿元,建筑面积达29.9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工程,投资9.18亿元,建筑面积达44.9万平方米;加固改造、拆除重建中小学校舍565栋,建筑面积达139.69万平方米;改扩建68所农村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10万平方米。

12个县(市)区学校教育装备全部通过省级基本均衡评估。

小学和中学教学仪器达标率分别达86%、93%。

小学和中学图书生均分别达24册、40册以上。

小学计算机生机比8:

1,中学计算机生机比5:

1。

建成覆盖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体系——教育城域网;建成基于教育城域网和互联网的全市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服务系统,包含两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平台——教育视频联播网和教育区域云学习中心。

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70%以上中小学完成“优质资源班班通”设备更新,全面试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市181个教学点均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教育公平惠及民生。

稳步推进中招惠民改革,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大幅提高定向招生比例,进一步放开普通高中学校对非本地户籍随迁子女招生。

大力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校生达17.4万人,其中87.8%就读公办学校。

加大公共财政补助力度,全面免除特殊教育和全日制中职学校在校生学费,将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普通初中的7倍,同时将寄宿生和寄午生补助费分别提高到每生每年4000元、2000元。

加强民办学校招生审核监管,持续整治无证办学机构,保证了民办教育有序发展。

健全城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建成社区大学1所,县(市)区社区学院12所,街道(乡镇)社区学校172所,村(居)社区教育学习点396个。

加大老年教育投入,创办各级各类老年学校2419所,在校老年学员18.48万多人,入学率21.49%。

建成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实验区1个,实现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全覆盖。

打造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建立“福州终身学习在线”课程超市,提供6大模块、3万多讲免费视频学习资源。

  “十二五”时期福州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些成绩在全国、全省引人瞩目,为打造海峡西岸省会中心教育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对照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福州教育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

一是学前教育发展难以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公办园建设投资压力较大,建设进度有限,民办园普惠性发展有待加强。

二是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分布还满足不了群众的普遍需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压力逐年递增,均衡发展水平在不同区域和城乡之间仍有一定差距。

三是部分职业教育学校吸引力不够,生源数量和质量都不够理想,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四是师资分布不够均衡,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偏弱,缺少音体美教师,职教师资队伍中“双师型”专业教师不足。

五是部分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有一定困难,品牌特色发展不够充分,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六是教育信息化步伐有待加快,整体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十三五”时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教育居于社会民生事业之首,承载着人民群众诸多期盼,在“四个全面”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福州教育要切实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加强依法治教,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惠民;切实尊重并积极服务师生发展需求,构建幸福和谐的优良教育生态;借力“互联网+”等科技发展成果,扎实推进教育改革,率先在全省实现现代化,让师生和人民群众收获更多优质教育服务的“获得感”。

  二是福州开放开发的新局面使教育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福州市具有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五区叠加”的国家级战略优势,同时又面临经济进入新常态、环境资源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比较突出等挑战。

福州教育务必把握好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机遇,紧紧围绕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适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建设人力和教育资源强市,有力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三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教育发展的压力持续增大。

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市区和城镇人口规模不断增长给福州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带来一定压力。

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不断拓展,对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提出新的需求。

两孩政策全面实施加快学龄前儿童数量增长速度,学前教育资源将面临更大量的需求。

这些情况都要求福州加快完善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优质公共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三、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福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央支持福州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扎实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努力打造均衡、优质、幸福、开放的教育品牌,率先在全省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提供可靠的智力和人才保障。

  

(二)发展理念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

  创新发展。

创新教育理念,倡导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促进知识学习与价值观念培养相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力争打造一批具有福州特色的高质量教育改革创新实践成果。

  协调发展。

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学校布局、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层次类型与福州开放发展相协调。

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支持力度,构建覆盖城乡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统筹兼顾各级各类教育的结构和比例,不断促进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

  绿色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实行绿色评价,促进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减负,培养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建设绿色文明校园,营造良好人文环境,积淀深厚文化底蕴,提升办学品质,启迪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

  开放发展。

推动开放办学,促进校校协同、科教结合、大中小学有机衔接。

深化与社会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家校共育、学校社会协同的互动机制。

加强对台交流和对外开放,促进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共赢。

  共享发展。

着眼更高标准,努力打造多样化的优质教育品牌,促进广大师生乐教乐学,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加大对相对落后区域、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扶力度,保障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和终身学习成才渠道。

  (三)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

到202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