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哲学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复习教案.docx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哲学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哲学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复习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哲学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复习教案
高考政治考点专项:
哲学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复习教案
备考2011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
哲学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考点突破
1.全面理解意识概念
(1)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个重要概念,理解意识概念对理解、掌握物质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2)理解意识概念应把握的要点:
①从意识起源看,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离开了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不能产生意识。
但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
③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离开了客观事物,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
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电脑思维”并不是人脑所进行的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的模拟。
④从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看,意识虽由物质决定,依赖于物质,但并不完全消极被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⑤要辩证地看待意识:
既要承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又要看到其形式的主观色彩。
(3)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这表明意识具有依赖性,依赖于物质的产生和发展。
但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具体表现在:
意识发展变化与客观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同步性,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误区警示
1.电脑能够模拟人脑,电脑也能思维。
解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第一,“电脑思维”的物质基础是机械的、物理的装置,人脑思维的物质基础是人脑。
第二,“电脑思维”没有自觉能动性,没有创造性,只能接受人脑的指令;人脑思维是人自觉进行的,有独特的创造性。
第三,“电脑思维”的过程是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脑思维的过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
第四,“电脑思维”
没有社会性,不会去探求模拟的社会意义;人脑智慧具有社会性,注重思维的社会效果。
第五,“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人脑思维除自觉的逻辑过程外,还渗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灵感、直觉、顿悟等过程。
可见,“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思维、意识只是人脑的机能。
2.错误的意识和宗教观念是一回事
解析: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错误意识是指歪曲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即错误意识,与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不相符合,不相一致。
而宗教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反映,它对“某种原型”的反映是不真实的,不能认为宗教观念中有什么就意味着客观世界中有什么。
可见,宗教观念是错误的意识,但错误的意识不一定是宗教观念。
●真题再现
例题 (2009上海单科,14,2分)“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
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点评: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意识,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故选A。
●考点突破
1.正确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具有的作用。
(2)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①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首先,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取得成功,达到预期目的,就说明原有的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和规律,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其次,从客观事物的角度来分析,客观事物有其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它不是捉摸不定的,因而人是可以认识它的。
第三,从认识的基础来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过去难以正确认识的事物,随着实践的发展,今天或明天就会正确认识它。
第四,从人的认识能力来看,人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主要是抽象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也随着实践的发展处于不断提高之中,人的认识能力今天达不到的正确认识,将来会有一天能够达到。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是有差别的,主要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③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原因是:
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主观方面的原因是:
立场不同(利益的立足点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方法论要求:
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不断充实科学知识。
(3)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仅仅承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还不能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全面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既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承认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含义: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注意:
从这一概念,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意识的反作用必须通过实践;第二,物质的东西只能用物质的东西去直接改变,意识不能直接改变物质的东西;第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在于通过指导实践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改变。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两种不同的反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一句话: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我们既要反对否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要充分重视精神的作用;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不搞精神万能论。
④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仅仅是反作用而非决定作用,因为它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
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的错误倾向:
根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既要反对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要正确认识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
第一,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反之亦然,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的泥坑。
第二,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不能等量齐观,不能平行并列。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
3.“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三者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和“做”。
想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是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主观能动性”既包括“意识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密不可分。
“意识能动性”有两层意思:
一是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可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不等于主观能动性,它仅限于“想”,不包括“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还包括“做”,包括实践。
意识能动性虽然体现在做即实践中,但实践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
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它既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更不等于主观能动性。
以上分析表明: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误区警示
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的
解析: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派生出来的,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但物质可以独立存在。
所以,可以说意识离不开物质,但不能说物质离不开意识,说物质和意识不可分是错误的。
●真题再现
例题1 (2009全国Ⅱ)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
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点评:
本题应选A。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中华民族精神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是这种反作用中的积极的一面的反映,故①正确。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指意识的变化与客观实际的变化的不同步,也指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故②正确。
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④不符合材料。
例题2 (2009全国Ⅰ)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
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点评:
本题应选A。
正确的决策即正确的意识,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意识指挥人们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的,故①正确。
正确的意识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②正确。
正确的决策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是取决于主观能动性;正确的决策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是对规律正确认识和利用的结果,但不是创造规律,创造规律的说法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因此,③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