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思维定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3203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跳出思维定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跳出思维定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跳出思维定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跳出思维定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跳出思维定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跳出思维定式.docx

《跳出思维定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跳出思维定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跳出思维定式.docx

跳出思维定式

MSN《职场人生》跳出你的职场思维惯势

2010-11-2513:

53:

00  MSN中文网  

一、剖析你思维里的墙

 

   主持人:

我们今天邀请到新精英生涯的总裁古典,下面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古典:

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过来一起“拆掉思维之墙”。

   主持人:

咱们今天要谈的是思维当中的墙。

   古典:

对。

   主持人:

现在就给我们说一说,根据你的研究,你都发现了“思维当中的墙”有哪些?

   古典:

我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从事职业发展、职业规划方面的东西,在我做的很多咨询案例和培训里面,我就发现,很多人以为自己是一个能力不够、学历不够或者机遇没有做到。

但是其实你真真正正跟他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往往被一些思维的障碍所限制住。

其实人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你努力不够、成功不够或者能力不足,而是你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爬到一个梯子的顶端,才发现墙搭错了。

   主持人:

嗯。

   古典:

顶端是搭错的。

   主持人:

这就悲哀了,是吧?

   古典:

对,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悲哀,就好象是你一直想去北边,你一直往南边走,南辕北辙,越走越累,我相信很多人在职场里有这种感受,就是说越做越不对,越做越不对。

这个“思维之墙”它背后还有一个学名,就是Thinking Model(音),就是MentalModel这个概念是德鲁克第一次提出来的。

他提到说,他有一次在旅游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冬天的时候看见有一个人不小心掉到瀑布下面冰冷的河水里面去了,这个人进去以后,你知道,冬天的水很冷,只有4度,一个人基本上只能活大概1-2分钟,体能就会被耗尽。

这个人拼命往上游,因为他以前学到的求生知识说,如果你掉到水里面去,一定要往外游。

但是瀑布上面有漩涡,所以越到旁边,力量越大,这个人是往外游,慢慢的就被吸到漩涡里面去,两三次以后,力量耗尽,就挂掉了。

但是最有意思的是,一分半钟以后他的冰冷的尸体就被水抛到岸边去,因为其实要逃脱漩涡很简单,你只要放松,被它吸进去,它就会把你抛到岸边来。

所以,当时大师就突然有一个想法,一个人花了一辈子努力挣扎想逃离困境,也许你在放弃抵抗一两分钟之内就会不费吹灰之力的达到,他意识到说,就是因为平时我们陷入了一些心智之墙,让我们无意识的去做一些错误的抵抗,所以越做反而越劳累。

   主持人:

咱们现在来分析一下,都有哪些墙?

根据你的研究。

   古典:

在我的书里面提到很多,我讲几种最常见的,比如第一个,成功学的墙,这段时间成功学还是蛮火的,但是会有很多很多成功学的墙,比如说你会坚信只要你努力就会成功。

我在书里面讲到,你要相信如果努力就要成功的话,就当刘德华就不应该是朱丽倩,而且是杨丽娟,你认识她吗?

   主持人:

我知道!

(笑)

   古典:

对,这个人很努力的,但是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成功。

包括我的书里面提到很多,你有没有听过“肯德基爷爷一千零九次被拒绝的故事”?

   主持人:

给我们讲一讲。

   古典:

当你真的去研究这些人的成功经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肯德基并没有在62岁开始创业,他当时是实体店和连锁店并行经营,在62岁的时候关门没有了,这个实体店被砍掉了,他就会换过去,开始那个的经历。

   同时大家都提到,其实你要知道,其实你真的要去做个销售,你就会明白,人是很难统计自己被拒绝多少次的,比如说我们讲话可能就销售了一次,跟你聊天销售了一次,后来顺便问了一句,你又拒绝了我一次。

人是不可能知道自己是被拒绝了多少次的,比如肯德基老爷不可能屁股兜里揣着本,你要拒绝我三次的话,记下来,记完回去数,然后放到资料上面去。

   主持人:

但是成功学当中都给你精准的提出来,是吧?

   古典:

对对对!

包括温水煮青蛙,你听过这个故事吗?

第12345678910

主持人:

听过的。

   古典:

一定听过的,但是你可能会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发现这个是扯淡的,我把青蛙放在温水里面去,实际上不管把青蛙放到什么水里面去它都会往外跳,青蛙的故事嘛,青蛙放到温水里面去,它会自由自在的游泳,很欢快的游泳,因为它觉得很舒服。

那真实的实验是你把青蛙放到温水里面去,它会往外跳,放到凉水以后也往外跳,因为青蛙是个青蛙嘛,它那是个锅,那么把青蛙放到温水锅里面去,它都会往外跳。

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到沸水里面去,它能不能跳出来呢?

跳不出来,因为那个沸水会让青蛙的肌肉受到烫伤,肌肉无法拉伸,所以青蛙就会死在里面。

所以,像这种流传甚广的沸水青蛙、肯德基老爷爷、史泰龙,包括李嘉诚的创业故事,都是有水分在里面的。

而成功学把这些水分挤干,告诉你只要做某事就能够达到某个结果,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就是因为禀着这样的方式冲到创业、求职等等路上去,死的很惨!

这属于成功学的墙,以后我们有机会慢慢讲。

   安全感,你会发现现在跟任何一个人说你现在压力大不大?

他说压力很大,为什么?

在北京,我毕业了,毕业了就找工作,找好工作就找好工作,找好工作就安定下来结婚,结完婚就必须要怎么样,结完婚就必须要怎么样,必须要买房。

我们中国人说,中国的房价是被丈母娘抬高的,因为丈母娘说了,无房绝不裸婚。

(笑)

   主持人:

对,有这个说法。

   古典:

其实你仔细分析这个事情的背后,你会发现,买房对于你职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损害是巨大的。

   主持人:

因为什么呢?

   古典:

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你刚刚进入职业的时候,你这一辈子刚刚进入那份职业,很小可能性就是你这一辈子终身要从事的职业,这个你认同吧,因为我们很少有人可以很幸运的在第一份工作就遇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所以,往往需要两到三次不断的转化、转型或者系列的微调,才能达到那个目标。

但是问题是从任何A职位跳到B职位都需要两个事情,一个是跃迁的成本、准备、资金在里面,甚至如果是创业的话,这个成本能够更大,可能需要5年,2-3年的负现金流,是个零收入。

所以你会发现,国内的创业人很少有人在刚刚创业之前面房,为什么呢?

因为在北京这种地方,如果你买房了,每个月有两到三千或者四千放贷要还的话,你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职业大的变动。

   你真正这个事情背后面,它是一个什么思维之墙?

其实是安全感,很多人希望职业的安全感、家庭的安全感、生活的安全感,希望把安全感给物化,他希望安全感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放在那,就会很有安全感。

其实安全感是来自于他这个人的内心,而事实上物化越多,可能越没有安全感。

我这本书中会提到很多安全感之墙,再比如说趣味之墙,你会发现很多人总是活的很有趣,很多人活的很无趣,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出现?

真的是有些人的生活中间趣事特别多吗,无趣的那些人趣事特别少吗?

其实这也是一个心智之墙。

也就是说,我们总是相信趣味到底是来自于结果,还是来自于过程?

当你真正去辨析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心理学都会告诉你趣味是来自于事情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所以,当你以结果为导向去做评判事情过程的时候,你就会彻底丧失这些趣味,同时你也会丧失整个过程,你连结果也拿不到,这也是趣味之墙。

   主持人:

举个实际例子。

   古典: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她年龄跟我差不多大,比我大一岁,她现在还没有结婚,没有谈男朋友。

   主持人:

为什么呢?

   古典:

为什么呢?

因为她相了无数次亲,在每一次里面都没有真正体会到感觉、爱的感觉。

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我爸妈跟我讲,好女孩是只应该跟要结婚的男人谈恋爱的。

你知道她为什么没法去体现谈恋爱的感觉了吧。

   主持人:

她先设定了一个结果。

   古典:

对,比如咱俩人一见面,就心想:

“这个人是不是我就要结婚的?

”(笑)

   主持人:

(笑)

   古典:

我就跟她讲,你这一辈子如果你秉承这个想法,只会遇到三种男人:

一种是身心俱乏的老男人,算了,随便找个人结婚得了;另外一种就是得过且过的,反正又不用签合同,先答应你结婚再说;第三种是什么呢?

就是很幼稚的小男人,他觉得好吧,随便找个人结婚,一定能过一辈子的,就这样。

结果她两年以后跑过来找我,“古典,太神奇了!

这两年时间过去,我真的是遇到三种男人,跟你讲的一模一样,只是顺序偶尔有一点差异,不是一二三,是二一三。

为什么?

”我说很简单,如果你是一个公司,你要你的员工签完终生条约才开始上班,你会遇到哪三种员工?

第一种,没有地方要的,我愿意干一辈子;第二种,想先签了再说,违约金以后再付;第三种就是很懵懂,以为自己可以在一个公司待一辈子,我一做就永远做一辈子的人。

所以现在很多这种东西,就像程序员一样,你只要把开头初始环境设进去,一回车,这个结果你都不用看它就知道它一定会有那样糟糕的结果,就是因为他脑子里面有心智之墙,他以为我只要跟能够结婚的男人谈恋爱。

同样是在职场中间,很多人会想说,我只做那些有明确结果的事情,你会发现这样的人很少在职业中取得成功,甚至连取得乐趣的机会都没有,就因为他们以为乐趣产生于事情背后的反馈,而不是乐趣本身,这也是一个,会成为“无趣之人”的心智之墙。

主持人:

还有没有其他的?

   古典:

还有很多,比如说完美主义,比如说我遇到一个人,你问他说:

“嘿,我真的很想度假”,“去度呗,为什么国庆节不去呢?

”“哎呀,国庆节人太多了,到处乱哄哄的”,“那为什么平时不去呢?

”“哎呀,周六日的时候太短,去不了远途”,“那你怎么不请年假去呢?

”“哎呀,请年假的话,我还要想休息”。

你问了几次,你会发现这个人过了五年了,还是哪儿都没有去,为什么这个人总是很难开始?

他再工作五年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总在期待个完美的开始,有一句老话叫“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1/2”,而这个人希望一个完美的开始,世界上这种开始从来都不会出现。

所以,我在书里面提到另外一个观点,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1/3,完美的开始就等于零,因为其实永远都不会有完美的开始。

所以,完美主义会是什么结果?

就是一个相当不完美的全然没有、这种结果,你的完美主义导致了你最终你特别的部分。

   主持人:

刚才我们谈了很多心智之墙,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产生这些墙心智方面的原因是什么?

   古典:

好的,我们大家也可以看到,心智之墙会让人在职业中间走的很不顺,会做很多重复性的无用功,甚至一搭进去就是两三年。

这是什么问题呢?

在心理学中我们会认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生命的脚本,所谓生命的脚本就是也许你在很小的时候,你学会了某个东西,而这个东西又会一直固化下来。

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说这本书中提到一个高管,她要被分配到国外去工作,他很担心,因为他有一个毛病,每当身体不好就会得大病,他当时自己出国以后会一场大病,就是会干不下去。

她跟我开玩笑说,“是不是每有一种病,我就得一种病,我总是很感时髦的那种”,我突然脑子里面的心念一动,我就问他:

“你是不是家里面的长女?

”她是一个女孩。

她说:

“是”,我说:

“你知道,很多长女都有这么一种生命的脚本,如果这个长女不幸在她小的时候弟弟妹妹出生的那一年得过一场大病的话,她会发现什么呢?

”她会发现有一天弟弟一出生,所有围在她身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通通都去那边,她会有很落寞的感觉。

如果这个时候她自己突然得一场大病,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她发现,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回来了,她会有一个生命的脚本,脚本的基本名字叫做“如果你想被关爱,就得病吧!

”所以,当我们聊出这个话题,当她意识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她就会觉得我现在蛮好的,现在有很多人很爱我,我不需要再用病的方式来获得,她现在就出国,很成功的担任了那个职位。

   主持人:

我想问一个问题,这里面说的心理的脚本,通常都是根据什么产生的呢?

您刚才说到了可能是小的时候的一种经历,给她留下来的经历上的阴影也好,或者暗示也好,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其他的?

   古典:

还有一些,比如说我们的社会,我举个例子,刚才我们提到喜欢去争的脚本,是中国人看到排队就往上跟,也不管干嘛的,看到人就往前冲,向前跑。

你说这个脚本从哪里来的?

很简单,就是在我们小的时候,或者我们整个社会文化长年匮乏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脚本,什么脚本?

当你觉得每个人都在抢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哪一个公司上市,哇,那上市一定是真好,一时冲进去了,我遇到很多老板都是这样子,过的很糟糕,为什么?

冲进去上市了,后悔了。

每个人都想进名校,那名校一定是好的,我们在高考报专业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子?

每都要报金融,所以金融一定是好的。

换句话说,我们中国这个群体很大程度上用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来同化我们的价值观,我们认为每个人都去抢,那一定就是好的。

我知道很多的销售,尤其是那种竞争很激烈或者收入很灰色的销售,他们每年可能收入二三十万、三五十万,却攒不下钱来,为什么?

我问过一个销售,他说因为我们白天喝完酒以后,我自己下班以后,我还要去酒吧找别人陪我喝酒,我的钱都花在安慰自己上面。

其实这个人很可怜,他白天工作,通过恶心自己来赚到很多钱,晚上又通过把这个钱花在自我安慰上,包括请人吃饭、喝酒、按脚等等,来重新让自己开心,让这个钱从自己身上过去,最关键的是他没有意识到其实他自己对这个东西是不感冒的。

也就是说,赚钱多是社会给他的价值观,他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享受到,他白天赚钱,晚上花钱,他没有意识到也许他自己想要的可能就是安安静静的看一本书或者安静的待着,可能工资没有那么高。

是什么让我们义无反顾的让我们冲入那些所谓的脚本扭曲?

那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

   还有一些可能是商业文明对人的影响,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超市,你今天去小卖部买方便面你会买几包?

一般都会买一包,甚至很多人会买两包,但是你去超市你会买几包?

你至少买20多包那种大盒装着回来了。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有人帮你写脚本,你会想到不买的时候,你给出去,给一包面,然后你要掏两块五,快乐回来了,痛苦出去了,同时发生,当你再一包的时候,你就觉得还要掏两块五,算了,还是不买。

但你去超市的时候,你就被擒着了,一进去,一辆大车过来了,这个车老大了。

你进去拉车吧,其实你要知道,所有超市的设计,这个车的容量都是比你真正需要的量大50%,你可能需要20升的量,他给你弄30升的车。

车子推进去,拿一包面往那一扔,你发现这包面好孤独啊,躺在那个车子中间!

你会怎么样?

你会买一堆往里面一扔。

   古典:

接下来,然后你出去了,出去的时候,本来你要了这么多面,你要买单吧,你要苦的吧,不,拿出一张卡,信用卡,一刷,又没有痛苦了。

这个痛苦什么时候会出现?

两个月以后,当你已经忘记在那个超市消费了。

主持人:

很多人还款还是自动化的,就痛苦了。

   古典:

对!

(笑)所以当有一天他真的开始大痛苦的时候,他发现,他忘记跟消费有关,很多人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变成房奴、卡奴都是因为这个社会的价值观。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就是我们父母亲的价值观,我们中国人有一个毛病,父母亲很希望把孩子变成像他们那样的人。

比如说,你会发现所有有钱的商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干嘛?

   主持人:

经商?

   古典:

不,当公务员,你现在去浙江那边看看,大部分的商人,家里有点钱的,当然,家里没有太多钱的希望他经商,他家有钱的话希望他做公务员,为什么呢?

因为可能他们自己当年经商的时候被政府管的很厉害,压制的很厉害,他希望说,“我儿子要当公务员就牛了!

”尤其是小地方。

那公务员的孩子呢?

经商,他们没有钱。

每个人都希望让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尽的梦想,比如我的母亲,她希望让我干嘛呢?

希望让我读博,为什么呢?

因为她自己当年是整个长沙最好的几个中学生之一,但是因为她的身份问题,在文革,活活的把她大学梦给掐断了。

所以,母亲给我的寄望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读博、出国等等。

直到有一天我和我母亲有正面冲突,我妈跟我说“你一定要出国,一定要读博,再找个女博士,生个博士后”,博士的后代就是博士后。

然后我就跟我妈说,“NO,我要做一家公司,帮助更多人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我妈说:

“你知道为什么我想你读博士吗?

因为你外公的问题,你外公的身份问题,当年又遇到了文革,文革又……”我就和我妈说:

“那我也不会帮你做的,我可以帮你完成你的梦想,我可以陪你完成你的梦想,但是我永远不会替你完成你的梦想。

如果我要是去替你完成你的梦想,我老了会怎么样?

可能我老了以后会跟我儿子说,你一定创造一个机构帮助更多中国人成长为自己的样子,找到内心的幸福。

”我如果这样说,我儿子就会说:

“爸爸,你为什么自己不做?

”我就会说:

“因为你的太爷爷的当年文革,没有读书,身份的问题……”很多家长会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承继自己的梦想,那不是付出,那是一种投资。

但是当你的孩子去实现你的梦想的时候,梦想成为一种诅咒,什么叫做诅咒?

上一代人做不完,传给下一代人,下一代人传到下一代人,一代一代,每个人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这就是诅咒。

比如说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亲希望我们安定?

你会发现,尤其五零年、四零年的父母亲,包括七零年前后的,为什么希望我们安定?

很简单,因为文革,文革时期很不安定,所以就希望孩子们安定,这就是一个心智模式的传承。

   还有一种心智模式就是不对自己负责任,比如在我们职场有一种人很讨厌,出了问题抱怨,找借口推搪,但是这样的心智模式从哪里来的?

中国父母亲教的,小孩走路摔了一跤,中国的奶奶会怎么说?

说“臭地板,臭地板,别哭了,打地板,打地板”,小孩哈哈一笑,慢慢的他就学会了,不关我的事,是地板的事情。

   所以,这样的问题、想法,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我们早期的教育、社会的环境,以及我们童年小时候的经历,这种经历其实对你有帮助、有好处,可能帮助你在一段环境中活的很好,比如说小孩不听话,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中使了很多年了,像王小波提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但是是小时候的装束。

但是当你真的进入社会,面临新的环境,就像游泳的人掉到瀑布里面而不是游泳池的时候,可能你真的需要改换心理,让自己可以更好的适应这个环境,让自己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位置,按照你自己希望的方式活下去,不要被这些思维模式卡住自己。

      

二、了解思维之墙成因

 

   主持人:

我们刚才聊到了一些思维当中墙的成因,可能有他的成长经历,社会的影响,父母的教育。

   古典:

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主持人:

对。

那么,咱们现在具体的来谈一下,比如我们刚才在前面提到的这些思维当中的墙背后具体的成因都是什么,我们先来说成功学的墙。

   古典:

成功学的墙背后面,我觉得有两个,第一个是社会的风气,你会发现中国从1979年到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价值观的变动其实经历了三到四个时期,这个价值观变动的激烈程度大概相当于法国三五百年的变动,你可以看到,从纯粹的完全没有私有财产突然到这种私有的、个人化等等。

这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就会让任何一个民族都很难在这么短时间承担这么巨大的改变。

所以,现在我们经常说心太浮躁,浮躁是为什么?

很简单,浮躁就是因为你内心的变动跟不上这个社会的变化,因为我们很难在三十年中转换别人超过四五百年的转换。

我们浮躁会出现什么问题?

就希望你不要教我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你教我一招就好。

我们现在处于这样一种尴尬,这个世界真的在迅速的变动,你每天都面对不同的敌手,而真真正正做事情你觉得太慢了,希望有一个人背后跟你讲“只要是什么什么什么,就能够什么什么什么”。

   主持人:

急功近利,是吧?

   古典:

对,因为这是对外界深深的不自信,导致你很希望有一招致敌的神功,但是其实这种神功是不存在的,但是贩卖这种神功的人却到处都有,因为这是人们未来为未知普遍性的一种恐惧。

所以,人们会发现,成功学不仅仅在职场里面,还在什么里面?

投资里面,“只要你跟我什么什么什么,我就能保证你什么什么什么”,有这样的人。

主持人:

炒股,是吧,一招鲜!

(笑)

   古典:

一招鲜!

养生里也有啊,“只要吃绿豆,就能治百病”,有很多,广告里面也有,“只要用我这个商品,就能XXX”。

所以,其实人们普遍面对未知的事情,都希望找一个单一的、简单的反复去做,就必然会有结果的东西,这是人类内心心里普遍的劣根性。

当然有很多人用了这一点,比如说我们看李嘉诚这个故事,李嘉诚创业,我很佩服他,他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去读书,有智慧,有拼劲,很了不起,眼光很准。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点,李嘉诚创业的时候,当时是1952年,他开了一个长江塑料花厂,当时他是5万的投资,他自己做推销员攒了七千块钱,另外将近四万二是他的舅父庄静庵投给他的。

我当时在书里面就把这个换算成今天的货币,假如北京人均收入是四千块钱,当时香港的人均收入大概是二百五十块钱左右,也就意味着,李嘉诚的舅父投他三万多块钱,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五十万左右,就换作是李嘉诚要创业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还需要一个能够随时拿出五十万块钱投资的舅父。

   成功学思维的出现,在职场里面你会看到什么人会有这种感觉呢?

他会很一根筋,只要反复重复做一件事情,好象就能够达到目标,而且没有意识到它是一个整体的,其实成功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并不是单一的一个指标上去就能够成功,而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均衡发展。

主持人:

刚才还提到完美主义,对吧?

   古典:

对,说起完美主义。

大部分完美主义者都有两个幻觉,一个幻觉是他们会以为这个世界上好像真的是有可能会有一个完美的开始,实际上包括今天你看很多职场人士的自传,他们也觉得当年好像自己是万事俱备才开始做某些事情,其实当你真的有机会走进创业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人会在项目一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十全十美的计划,人是不可能在现在就勾画到二三十年以后的。

举例,很多人做职业发展攻略,他会希望我们给他做二十年的攻略,这一辈子该做什么事情?

但是我就会明确的跟他讲,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

因为你知道,美国的理智恩协会(音)出了一个报告,说2010年最受欢迎的十项职业在04年都根本没有出现过。

我们现在处于一种疯狂、快速的往前变化的时候,你很难去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所以,比较合理的方式是70%确定就应该往前推进,而不是百分之百,当你去等待30%的未知被确定的时候,事实上今天这个世界又变生出来、又有更多的事情发生,让你的未知继续的增多。

所以,如果一个完美主义的创业者也好,择业者也好,他就会不断的准备,越准备,越害怕,为什么?

在他准备期间,事情情况又有变化了。

   我举个例子,比如你知道柯达,柯达是一家做胶卷的胶片公司,是一家化工公司,他不但没有想到未来不会被别的化工公司打败,反而是被数码相机打败了,它怎么都想象不到未来会有一个电子厂商强占了一个化工厂的份额。

但是直到08年,全世界最大的卡片相机生产商是谁吗?

不是尼康,不是佳能,也不是索尼,而是诺基亚,诺基亚生产了价值四百万台高象素的、卖到全世界的诺基亚手机,这个手机把卡片相机彻底的费了。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社会并不是一个像以前那样稳定的、确定的,可以一规划三五十年做完美计划的时代。

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时代,当你制定完美计划的时候。

   主持人:

就是世界变化太快,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古典:

是的,罗素讲过一句话,他当时就很敏感的体现出这个感觉,因为哲学家总是比我们前一百多年,罗素说,哲学真正的意义不是帮助别人去消灭不确定性,而是帮助我们更好的以不确定性跳舞。

其实做计划的目标也不是帮助我们去消灭不确定性,而是帮助我们和不确定性共赢。

所以,当我们去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不要像以前那样子刻在石板一样,我一辈子就按照这个活了,出来了我就不做,而应该换一个方式,应该用铅笔去画画,同时在手边再备一块橡皮,你要明白,要懂得去做计划,去改你的计划,这可能是今天比较好的做计划的方式。

   

 

三、借力拆掉思维之墙

 

   主持人:

我们下面聊一聊,我们也谈了思维之墙,也谈了它们产生的一些原因,下面我们谈一谈怎么来拆掉这些东西,在具体的职场中怎么应用?

   古典:

思维之墙这个东西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当你没有发现它的时候。

   主持人:

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是吧?

   古典:

对,就像咱们的眼镜一样,你无法想象思维之墙就是我们鼻梁上戴的隐性的眼镜,你不知道。

当你的手没有摸到这个眼镜的时候,你是不知道你看到的这个世界是扭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