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823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docx

《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docx

马尾松毛虫监测预报

 

马尾松毛虫危害状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监测预报

 

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广西、、、、、、、、、、、、、、。

主要危害马尾松,亦危害湿地松、火炬松。

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虫口密度大时,将针

叶食尽,如同火烧,严重影响生长,甚至死亡。

人接触松毛虫毒毛,会患“松毛虫病”,是中国南方的主要森林害虫据我省各县县志记载,最早于1720年有松毛虫发生危害。

如澧县县志记载,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澧县五月早虫食松叶,至秋方

解。

1953年全省22县150万亩,1954年47个县493万亩。

1983年,1988年,1995年,1996年,2003年都是松毛虫

大发生年。

70年代郴县华塘一片松林,90年代至新宁公路的边境段公路两旁的松林,通道杉木桥至溪口公路两旁的松林都因松毛虫危害,引发人为砍伐,连片的松林被砍得支离破碎,变成残林。

松毛虫年平发生面积占全省年平发生面积

 

的80%左右。

2、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成虫体色有灰白、黄褐、茶褐和灰褐色,雌成虫触角短栉

状,雄成虫触角羽毛状。

前翅有

3—4条不显著的波状横纹,近

外缘有9个黑斑,翅中央有1

个白点。

卵椭圆形,长约1.5mm,

宽约1.3mm,粉红色,近孵化时为紫褐色。

幼虫有黑白和红黄两

型。

胸部背面有2丛蓝黑色毒毛,腹部各节有片状蓝黑色,体

两侧有白色长毛。

老熟幼虫体长

38-88mm。

蛹体长20—37mm,

纺锤体,红褐色,节间有黄绒毛。

茧长椭圆形,灰白色,后期污褐色,有棕色毒毛。

 

⑴、卵:

卵椭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1.1毫米,一半浅红色,一半红白色,卵产于未被害的针叶上,多成块成串。

成堆

成串地产在松针上。

幼虫孵化后吃自已的卵壳。

在没有寄生蜂

的情况下,孵化率达

90%以上。

⑵、幼虫:

虫龄

体长(毫米)

头宽(毫米)

1

3~8

0.6~0.9

2

8~12.6

1.0~1.3

3

11~20

1.5~1.7

4

17~32

1.9~2.4

5

27~50

2.6~3.1

6

38~65

3.4~3.7

幼虫脱皮一次虫龄增加一龄,以二代幼虫越冬的,可达8龄。

一龄至三龄幼虫取食量少,一龄幼虫沿着松针边将松针咬成缺

口,受害松弯曲变黄枯萎。

1-2龄幼虫有群集性,受惊吐丝下垂,幼虫喜食老针。

一龄二龄随风飘,二龄三龄蹦蹦跳。

末龄幼虫取食量占幼虫一生总取食量的70%以上。

在以幼虫在树皮缝隙中越冬。

幼虫

在大松树皮的裂缝中越冬,也在幼树的枝梢针叶中越冬。

如在2

米以下树干树皮裂缝中越冬的幼虫数:

建欧25%,56%,45%,东安84%。

⑶、蛹(茧):

茧长椭圆形,长30~46毫米,灰白色,茧表面附有毒毛。

蛹为纺缍形,蛹长期2~29毫米,粟色或棕褐色,表面光滑。

湘南越冬代结茧多在树下,湘中、湘北多在树上。

⑷、成虫(蛾):

有趋光性,飞行距离600~700米,最远20米。

松毛虫天敌多。

 

3、松毛虫生活史:

卵——幼虫——蛹——成虫。

发生世代随地区不同而异。

一年2代,、、2—3代,3—4代,4—5代,一年发生一至三代。

湘西南山区1年1—2代,湘北2代,湘中、湘南2—3代。

(生活史图)

松毛虫生活史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月

月月

月月

月月

-

-

-

--

---

--O

-O+

---

---

--

-

-

O+

·

·

-

--

---

--OO++---

-O+

---

---

---

-

-

·-

·

-

--

---

--O

O++---

-O+

---

O+

---

-

-

·-

·

·

+

+

+

卵·幼虫-蛹O

一年2~3代发生区:

一代幼虫期

期35天,蛹期13天

成虫+

47天,蛹期

 

15天;二代幼虫

 

⑴、一年一代区:

头年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上中旬出蛰,4月下

旬开始取食,6月上中旬结茧化蛹,7月上旬化蛾产卵,7月中

下旬出现第一代松毛虫幼虫,8~9月份危害,10月中下旬开始

越冬。

⑵、一年二代区:

先年越冬幼虫2月上中旬出蛰,3月下旬开始

取食,4月下旬结茧化蛹,5月中旬化蛾产卵,5月下旬出现第

一代松毛虫幼虫,7月中下旬第一代松毛虫幼虫结茧代蛹,

7月

下旬化蛾产卵,8月卵孵化后即为第二代幼虫,第二代松毛虫幼虫,大部分脱三次皮后,於11月上旬开始越冬。

⑶、一年三代区:

先年越冬幼虫2月上中旬出蛰,3月下旬开始取食,4月下旬结茧化蛹,5月中旬化蛾产卵,5月下旬出现第

一代松毛虫幼虫,7月中下旬第一代松毛虫幼虫结茧代蛹,

7月

下旬化蛾产卵,卵孵化后即为第二代幼虫,第二代松毛虫幼虫

大部分脱三次皮后进入4龄后生长较速,於9月上旬以开始结

 

茧化蛹,9月下旬化蛾产卵,10上旬孵化出第三代松毛虫幼虫,

脱2-3次皮后,同样在11月上旬停食越冬。

8月下旬是2~3代的分化期,8月25日~9月5日是调查分化的最佳时期。

 

4、松毛虫与环境的关系:

⑴、温度:

气温适宜松毛虫生长发育。

温度高发育快,湘南一年三代比例大,湘北一年三代、比例小;倒春寒对越冬幼虫影响大,冬季冰雪对越冬幼虫影响小。

⑵、光:

光照充足,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光照不足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

⑶、雨:

连绵久雨、骤雨对松毛虫发生不利。

⑷、湿度:

高湿有利于幼虫孵化、化蛹、成虫产卵,也有利于虫生真菌生长。

⑸、风:

风有利于幼虫、成虫的扩散传播。

⑹、食物:

食物不足,幼虫生长弱小,蛹小、成虫产卵量少。

⑺、地形地势:

松毛虫多发生在丘陵区,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很少灾害。

公路两旁、小库周围的开阔向阳的10~20年松林

易发生松毛虫灾害。

⑻林相:

10年-20年的纯松林易发生松毛虫,在同一片松林中,松毛虫分布林缘比林多。

⑼、天敌:

松毛虫

大发生后,天敌也跟随大发生。

松毛虫的天敌多,如卵寄生蜂、蛹寄生蜂、蛹寄生蝇、白僵菌、幼虫寄生蜂、扑食性鸟类、扑食性昆虫等。

⑽、人为活动:

不科学打药,打乱松毛虫发生规律性,导致年年防虫年年有灾。

科学治理,能控制松毛虫灾害。

5、松毛虫发生规律:

松毛虫发生呈周期性,规律明显。

⑴、始发期:

丘陵区,充足,植被少,较干燥的10年生左右较稀疏的纯松林,虫口密度小(不达防治指标),幼虫生长健壮,平均蛹重一般在2克以上,有虫面积小,松林看不出危害状;⑵、

增殖期:

蛹重增加,雌性比增大,虫口密度急剧上升(达到或超出防治指标)发生面积扩大,危害不显著,在环境条件适宜

时,经过1~2代转入下一阶段。

⑶、猖獗期:

(高峰期、暴发期)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有的松树针叶被吃光,此期一般持续

1~2代。

⑷、衰退期:

松树针叶被害程度在意85%以上,食物不足,雌性比下降,蛹瘦小,天敌兴起。

虫口数量急剧下降,留

下的少数松毛虫,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又是为下一轮发生创造条件。

完成一个周期一般是3~5年。

6、种群数量上升下降的标志:

⑴、上升的标致:

雌性比大

(大于0。

5),蛹重(大于1克),成虫产卵量大(大于300粒),

 

天敌数量少。

⑵、下降的标致:

天敌兴起,营养不良(雌性比下降,蛹小,产卵量少),虫态不敕整齐。

⑷气候适宜或特殊的气候条件。

7、虫情监测预报:

⑴、虫情监测:

第一、依据松毛虫发生历史、松林生长状况、地形地势,

划分发生类型常灾区:

3~5年发生一次,偶灾区5~10年发生一次,无灾区基本上不发生。

第二,以常灾区为重点,确定调查线路、调查点。

第三、以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和上报虫情的时间为依据,确定调查时间。

第四、依据调查中的虫情,设标准地详查,国家级中心测

报点设固定标准地进行系统调查。

标准地是指设标准株调查的

这一块林地。

第五、调查容:

虫口(卵块、幼虫、茧、成虫)密度、发生面积(分布围)、天敌(卵、蛹寄生率)状况、灾情调查(针叶被害程度)、种群发育:

蛹重、雌性比;2~3代幼虫分化比例

(8月25~9月5日);越冬代虫存活率。

防治效果。

第六、虫口基数调查方法。

卵块调查:

针叶枯黄;幼虫调

查(振落法、标准枝法、查越冬幼虫剥树皮法),成虫调查:

灯光诱蛾、性息素诱蛾法。

 

性息素诱蛾:

每个诱捕点设立1~2个固定样地,每个固定

样地挂设1~2个诱捕器。

样地要具代表性,每个样地代表一种

林相。

样地要设在交通方便、便于调查,又离公路和灯源较远、

人为干扰少的林分中,每块样地连片松林面积要达20公项以上。

样地要尽可能保持稳定,为长期监测做准备。

样地基本情况用

表1记录。

诱捕器的挂放:

⑴、诱捕器:

船形诱捕器由上.下两钙塑板,粘胶片,铁

丝,支撑管四部分组成。

上下钙塑板尺寸为

42×28cm

胶片尺寸

42×28cm

,单面涂胶,涂胶量为

10-13g.3.

铁丝

 

长80cm,粗18mm..支撑管长度5cm。

粘胶两种,北方用胶粘度1200cps,南方用胶粘度1500cps。

⑵、诱捕器的装配底层板面均匀涂抹粘虫胶,中心高于底面2厘米处悬置诱芯1枚(见图1)。

雨水多的地区可在诱捕器底层中间钻2-3个排水孔,及时排出雨水。

林间设置方法见图2。

 

⑶、诱捕器的悬挂时间在每代蛹期末期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

野外悬挂时间30天。

每年各代诱捕器悬挂位置、高度等要一致,悬挂放置时间、收取及记录时间也应一致。

⑷、诱捕器的悬挂的位置在样地选择地势较高、开阔,郁

闭度较小的林地,挂在林冠下部的枝条上,距地面不小于2米。

使诱捕器的高度与附近大部分松树林冠平行或稍高于林冠。

树木高大的松林,诱捕器也要挂在林冠下部的枝条上,或挂在山坡或山脊(靠近山脊)的松树树杆上,使诱捕器的高度与

附近大部分松树林冠平行或稍高于林冠。

 

面涂粘虫胶

 

中心处悬置诱芯

 

图1船形

诱捕器示意图

 

图2诱捕器林间悬挂位置示意图

 

4、调查与记录

⑴、诱蛾记录诱捕器悬挂后,每2天调查一次。

调查人

员每次观察清点诱捕到的雄成虫虫数后,还要清除粘胶上的其

它虫体和杂物;诱捕的雄虫数量多时,一天观察一次。

将调查

日期、引诱的雄成虫数量和天气状况填写在“松毛虫诱捕监测记录表”(附表2)。

如雨水侵入或其它虫体、杂物影响粘虫胶质量,应及时更换胶片或重新涂胶。

 

⑵、幼虫期调查在下代4龄幼虫期进行虫情调查。

在悬挂诱捕器的样地,距诱捕器200米左右的地段设临时标准地,调查松毛虫幼虫数量。

调查结果记表4,实施防治的,记录防治情况。

 

对多个林相基本相同,诱捕的雄虫数在同一梯度差异不大的样地,在下代4龄幼虫期虫情调查时,可以少设临时标准地。

幼虫期调查结束后,统计临时标准地的株平虫口密度,并落实到代表面积。

三、数据分析与预测

所有监测点在每代成虫期后,县站整理所设固定样地调查数据,统计诱捕的雄成虫数量,分析羽化高峰,结合当地松毛虫生活史,预测松毛虫4龄幼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

其它监测方法作发生期预测。

制作全年各样地观察数据曲线图。

要连续、不间断地开展工作,经过几代(几年)的数据积累,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发生量监测模型。

 

灯光诱蛾:

⑴、在常灾区或常发区选择有代表性、便于观察调查、受灯光干扰小的松纯林的林中挂诱蛾灯。

⑵、灯与灯距离相隔500米以上。

⑶、灯的位置高于该松林50%松树的林冠,灯周围要相对

空广、开阔。

 

⑷、定期开灯,收集成虫,清点数量。

⑸、分析比较诱蛾的数量、高峰时间、性比

 

表1

 

样地概况记录表

 

县(区)乡镇村

样地号

小班号(或小地

名)

发生类型

树木组成

样地林分面积

0.1公顷株数

林龄(年)

胸径(CM)

 

树高(M)

郁闭度

坡向

坡度

林下植被丰富

代表面积(公

顷)

地理E

座标N

备注

注:

地理座标为GPS座标。

林下植被丰富度分多、中、少三个等次。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月

 

表2

松毛虫成虫诱捕记录表

 

样地号

小地名

挂置时间:

诱捕数(头)

占总诱虫

日月

数比例

天气

备注

1

2

平均

(%)

1

 

合计(头)

平均(头/

天)

 

说明:

“天气”栏用数字填报,其中:

1晴天、2阴天(含雾

 

天)、3雨天、4风雪天(含台风)

 

诱芯来源:

 

调查人:

审核人:

 

表4松毛虫成虫诱捕监测汇总表

 

县(区)发生类型

 

小地名

诱捕

下世代

样地面

代表面

幼虫危害

幼虫期

防治用

(乡、村名)

世代

雄成

株平幼

积(公

积(公

后针叶保

是否开药

虫数

虫数

顷)

顷)

存率(%)展防治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审核人:

表3

松毛4龄期幼虫调查表

县(区)

乡镇

世代填

表时间:

调查人:

样树虫口数量情况记录

针叶

样地代表

样株虫口数量(条)

株平保存

号面积

合虫口率

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计密度(%

1

234

56

78

 

 

8、预测方法:

⑴、发生期(发生时间)预测方法:

发生历

 

期或生活史。

期距法各虫态或世代之间的生长发育所以历的天

 

数叫期距。

先编制各虫态发生期表,再根据各虫态发生期表编制

 

期距表,然后利用期距表预测发生期。

有效积温法。

物候法。

 

用成虫趋性诱蛾。

 

⑵、发生量的预测:

虫口基数×繁殖系数,发生围(发生

 

面积)预测:

扩散速度。

 

⑶、预测的依据:

预测方法,虫口基数、繁殖系数、外来因

 

素干扰(气候、人为干扰)。

当地的发生规律,多年经验,资料

 

分析、数学模型。

 

9、预报:

⑴、定期预报:

短期预报,根据前一虫态预报下

 

一虫态。

中期预报,根据前一世代预报下一虫世代。

长期预报,

 

跨2个世代或跨年度的预报,如年初预期报全年。

⑵、警报:

预测发生1000亩以上,对发生区乡发警报。

并且提出防治办法。

⑶通报:

省、市、(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及时通报管辖围的虫情以及防治情况。

 

10、防治技术:

⑴、防治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治小

 

治早,治头不治尾;⑵、防治技术;生物防治(白僵菌、松毛

 

虫病毒、Bt、苦参碱);仿生药剂(灭幼脲);人工(物理)防治;

 

化学药剂(拟除虫菊脂)防治;自然防治;飞机喷药和喷烟、喷

 

雾。

 

附:

 

松茸毒蛾

 

危害情况:

80年代初安化柘溪库区两次大面积成灾,每次发

 

生面积都20万亩以上,1982柘溪库区13个公社和一个国营林场

 

48万亩松林发生松毒蛾灾害;1983年地区、溆浦、沅陵、麻阳、芷江、新晃、辰溪发生松毒蛾危害。

凤凰南华山、南岳也多次发生松毒。

一般情况下,在山区与松毛虫混合发生。

 

生活史:

一年发生3代。

以蛹在树下的杂灌上、树基部枯枝

 

落叶中越冬。

5月下旬成虫化产卵,第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为害。

7~8月为第二代幼虫为害期,9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出现,11月中旬结茧化蛹越冬。

 

生活习性:

幼虫喜食老叶,先将松针栏腰咬断后,再开始咀

 

食,地面有大量半截断叶。

成虫具趋光性。

卵成堆成行在松针上。

 

形态特征:

卵:

银灰色,园形,直径1毫米左右,中间有一

 

小陷,陷中有一小黑点。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0~45毫米,背

 

部黄褐色,两侧有两条形色条纹,腹部1~4节的背部有4簇黄

 

褐色毛刷,形如马鬃。

茧:

 

30~35

 

毫米,黄褐色,茧壳薄附有黑

 

色毒毛。

蛹体长14~20毫米,棕黄色。

成虫:

雌虫体长19~22毫米,翅展45~55毫米,雄虫体长13~15毫米,翅展35~40毫米。

 

防治方法:

常与松毛虫混合发生,防治松毛虫时,考虑防治松毒蛾,防治方法与松毛虫相同。

 

松毛虫

 

危害情况:

90年代以前,在会同、通道中期以来,先后

 

在浏阳、、汩罗等县单独成灾。

、城步、绥宁等大山区与松毒

 

蛾、松毛虫混合发生,90年代

 

形态特征:

卵近园形,长约1。

89毫米,宽约1。

64

 

米,咖啡色,卵壳上有3条黄色环状花纹。

幼虫:

初孵幼虫

 

体长5~6毫米,头部枯黄色,体黄白色较多。

老熟幼虫体长

 

80~120

毫米。

背部两侧有黄白色的毛丛,

色的毒毛束长。

茧近棱形,灰白色,羽化前呈污褐色,附有毒毛,雌的大小

 

约为6720毫米,雄的大小约为5820毫米。

蛹长椭圆形,长

 

约32~36毫米。

成虫:

雌蛾体长25~31毫米翅展68~75毫米,雄蛾体长22~27毫米,翅展53~65毫米。

 

生活史:

开化一年2代,温泉一年1代,一年3代,生

 

活史不详。

据浏阳、发生的情况看,越冬代成灾,比越冬代

 

松毛虫危害稍晚一些。

 

生活习性:

以幼虫在幼树的松针或大树树皮裂缝中越冬。

 

防治方法:

参照松毛虫。

几次发生都没有进行防治,到

 

一代自然下降。

 

(2008年月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