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769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04 大小:1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2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本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包括三篇讲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体裁的多样,语言极富表现力,细细品读会让读者走进一幅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之中,从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古诗词三首》课文中有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组成,分别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还有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三首诗词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

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独特的秀丽风光,要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反复朗读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作

者的表达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语言朴素,真实可感,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会深深吸引每一位读者,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记叙地游览顺序的同时,还要体会作者用词造

句的准确和朴实。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七月的天山》作者抓住了天山夏天奇异风光的特色,展现出天山的独特丰韵。

学生感受美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赞美自然的情感,积累优美语句。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可以拓宽视野,促进合作,加强交流。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32个词,认识、记忆16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展现风景名胜的多媒体课件。

2、师生搜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图片资料。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

亭。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一板题示标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出示目标

请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

亭,尽,闲,厌。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祖国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背诵并默写古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读古诗扫除生字) 

利用两分钟时间自由读一读古诗。

两分钟后比一比谁读的字音准并且停顿的恰当。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根据情况评价,根据情况师可范读)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四 第二次先学后教:

(读古诗说诗意)

古诗的字音大家都能读准了,而且也知道了正确的停顿位置,那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并借助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好吗?

2分钟后来比赛。

(1)生自由读古诗,并试说诗意。

(师巡视)

(2)同桌互说,交流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帮助对方尽量说出完整的句子)

师现在我要找同学来说了,准备好了吗?

大家认真听看谁说得好,比比谁听的认真

(3)指名说(及时补充)解诗题,知作者

  1.独:

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1.独:

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诗歌)解诗题,知作者

  1.独:

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

鸟儿们;高飞尽:

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

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

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

对看;厌:

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

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为什么呢?

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

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

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

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

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正在浏览《老百晓在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第二课时 《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①望洞庭:

望着洞庭山水。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

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

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师强调“潭”字笔画

  ③指名小结: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远地看;翠:

苍翠

  青螺:

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轻松、自然)

  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⑧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

  5.多诵读,悟诗情

  ①师:

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

(全班自读古诗)

  ②师:

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

(指名读)

  ③师:

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第三课时 忆江南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

说说古诗的特点:

有五言诗、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

读后明白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

美好旧曾:

以前、过去谙:

熟悉

  胜:

胜过、强过忆:

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

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

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六板书

古诗三首

(诗句)

七作业

1.古诗练习题。

2.默写古诗三首。

课后反思

 

2.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桂林山水的挂图、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题示标;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二、出示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和读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扫除生字)

1、昨晚自学认真的,你现在可以大显身手了,听写生字词。

2、师批改组长的,组长批组员的。

3.纠错。

4、强调错误率高的、易混淆的字。

澜:

里面是“束”字,但要把捺画改为点。

比较:

无(瑕)应接不(暇),括号里的是形近字。

泰:

下面不要写成“水”.

5比书写(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1、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

(指名学困生读)

2、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及时叫停,师板书读错的字,优秀生来教差生。

3、将生字词齐读两遍。

玩赏无暇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攀登骆驼、、、、、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有不理解的词语快做标记。

(可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或者查阅英才教程。

三分钟后交流)

2、生默读课文,勾画词语。

3、师巡视。

4、同桌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合作后还不理解待会儿提出来。

5、师生共同交流合作后还不理解的词语。

波澜壮阔:

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

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

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

危,高;兀立,直立。

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

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要求流利)

现在再读课文,看谁既正确又流利。

(三分钟后比一比,谁是读文能手。

1、生练读。

2、时间到,谁敢来读?

3、指名读。

4、生评议是否流利。

(指后进生读,读不好中等生帮忙,还读不好优秀生范读)

5、学生确实读不好地方有老师范读。

介绍“啊”的音变:

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

真静啊(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七、第五次“先学后教”(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2、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背诵第一自然段。

八、当堂训练

1、对听写中易错的字再次听写

2、完成练习册上的字词部分。

第二课时

一、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背诵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自学指导

(一)

1、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自由读课文,并结合画面,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2、生自读、学。

师巡视。

(5分钟后看谁汇报最精彩)

三、汇报交流

(一)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1、指名后进生回答,回答不完整其他学生帮助,如果还不完整,师补充、总结板书。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

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

“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

“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得更加明快。

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

3、自由读。

4、指名读——师生评价(可问:

这里为什么这样读?

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

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

你能试一试吗?

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

5、“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排比、比喻修辞准确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

(二)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1、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

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

碧莲峰的山体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

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

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

3、引读,引读过程还可以由男生引读、女生齐读和女生引读、男生齐读的方式重复进行。

4、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

快让我们把他背下来吧。

四、自学指导

(二)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1、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2、有感情地朗读。

五、自学指导(三)

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诵。

(注意有感情的背诵)

2、展示背。

(让后进生先背)

六、拓展

1、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

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

  2、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

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七、课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   )、(   )。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   )、(   )。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

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方法。

    把(   )比作了(   )。

3、自己写一个排比句。

板书设计

            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

奇秀险

课后反思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

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

 有关双龙洞的图片及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听写生字)

1、听写生字。

2、同座位互批。

3、交流同学们听写情况,对生字掌握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4、老师将同学们易错的生字板书到黑板上。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

三、出示目标

师:

请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指名读)

1、会读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词语意思。

4、理清游览的顺序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1、怎样实现目标呢?

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语速适中。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1、下面,我们把这几个生字齐读两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

“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生观察、自由学写。

要求:

交流难写的字。

生字的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

3、师生共评。

额:

右边的最后一笔是点。

蜒:

中间部分上面没有一点。

4、对错的生字再听写。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新词。

师:

认识了生字以后,老师相信大家能很好的理解文中的词语,默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作上标记,可联系上下文先自己试着理解。

1、生默读课文划词语,自行理解。

师:

给两分钟的时间合作交流理解词语。

2、全班交流合作后任解决不了的词语。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

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

颜色各不相同。

六、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课文读流利。

师:

词语都理解了,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既正确又流利,老师给5分钟准备时间,好,现在开始!

1、学生练读。

谁来读?

要求:

吐字清楚,声音洪亮。

2、指明读。

3、生评议。

(是否流利上去评)

七、当堂训练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3.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方法;

   4.倡导民主自由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二、出示自学指导

(一)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请学生说作者的游览线路)

  

(二)看了这个游览线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描写?

并说说其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

(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边读边想,列出游览线路

  (教师对学生的“游览线路”给予指正)

五、自学为主,课件相辅

  教师不拘泥于游览线路,学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学,打破按课文段落前后排列顺序讲解的传统教学法。

 

(一)学习“内洞”

  1.和这位同学一样,喜欢内洞的同学一起把描写内洞的这一段朗读一遍。

  2.刚才大家游了内洞,内洞有什么特点?

学生品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这一段还有什么不懂的?

(1)“蜿蜒”是什么意思?

(2)“上源”是什么意思?

(3)“石钟乳”与“石笋”有什么区别?

出示图片。

  4.大家看了这么多的石钟乳、石笋,想想它们都像什么?

(教师展示图片中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学习“孔隙”

过渡:

除内洞外,同学们还喜欢什么?

(有生回答孔隙)

  1.闭上眼睛,坐上小船,体会作者的感受,想想孔隙有什么特点?

(一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2.既然小船都能通过孔隙,为什么还说孔隙小呢?

(启发学生思考)

  3.作者躺在船上生怕什么?

请大家做动作,把椅背当小船,身子贴在椅背上,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清。

(三)学习“路上”

  过渡:

这么多同学喜欢路上,四人小组一起学习写路上的段落。

  1.喜欢“路上”的哪些词句,四人小组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看到如此美景,爸爸的心情会怎样?

能读出来吗?

(小组之间互相对朗读进行评价)

  2.“路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朗读。

  3.有哪些地方不懂?

(1)“映山红”有哪些?

“油桐”是什么植物?

(2)“新绿”、“明艳”各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洞口”、“外洞”

  1.朗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洞口、外洞有什么特点。

学生品读。

  2.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1)“突兀森郁”什么意思?

(2)“像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