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616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docx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docx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的兴起和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课时作业1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安徽省舒城高三模拟)门德尔逊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叙述1825年的英国:

“工业空前萧条,工业区的许多工人无工可做,忍饥挨饿的工人发生了公开的暴动。

工人们数千人聚在一起,前往西克斯公司的一家工厂,彻底破坏了全部自动织机。

其他各地也发生了这种破坏织机的骚动。

”材料表明(  )

A.工人阶级斗争还处于自发阶段

B.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D.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

解析:

材料“1825年的英国”“工业空前萧条,工业区的许多工人无工可做,忍饥挨饿的工人发生了公开的暴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825年经济危机中,走投无路的工人奋起反抗,但这时期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处于最原始阶段,即自发地破坏机器,捣毁工厂,而不是有组织地反对资产阶级,故A项正确,B、D项错误;C项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答案:

A

2.(2018·湖州高三质量检测)“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他们从未认真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

”他们是指(  )

A.革命民主主义者B.共产主义者

C.空想社会主义者D.无政府主义者

解析:

模范社会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所主张和建立的,所以他们是指空想社会主义者而非革命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以及无政府主义者,故本题选C。

答案:

C

3.(2018·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联合考试)“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

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

”《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

A.资产阶级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B.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C.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D.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自我完善的表现

解析:

“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周期性的重复”等字眼意在强调资本主义社会是存在着无法解决的自身的基本矛盾的,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是调整生产关系而是反抗现代生产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是否成熟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而非自我完善的表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

C

4.(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一调考试)马克思在评价某事件时说:

“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那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

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

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

”由材料可知,“这次革命”(  )

A.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级尝试

C.使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马克思认为,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那一种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其目的是为了粉碎旧的阶级统治的机器,让人民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

可见,这次革命旨在改变旧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是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故B正确;A是雅典民主政治,排除;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C错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

答案:

B

5.(2018·黑龙江省大庆高三考前得分训练)马克思:

“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

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

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

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解析:

据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不仅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包括其他城市平民,故A选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故B选项错误;巴黎公社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且没有联系和发动农民阶级,故C选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在政治形式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D选项正确。

答案:

D

6.(2018·湖南省邵东高三联考)“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

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

”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B.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

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解析:

材料中“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说明公社委员愿意与民众亲密接触,公社委员是民选的代表,更是为民众服务的“公仆”,所以B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明显不符合,C、D两项材料并无直接体现。

答案:

B

7.(2018·山东省济南市高三诊断性测试)当年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

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革命第一个在俄国成功了,其主要客观原因是(  )

A.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

B.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

C.列宁同志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D.一战严重激化了俄国矛盾

解析:

本题需抓住角度限定“客观原因”,A、B、C项都是从主观方面分析原因,同时A、B项表达欠妥,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相对比较落后,工人阶级力量在不断壮大,而非最发达、最强大。

故最佳答案为D。

答案:

D

8.(2018·赣州高三段考)“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

它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

”这段话是为了表明(  )

A.推翻沙皇统治的必要性

B.退出“一战”的必要性

C.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

解析: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故A项不符合题意;B、D项只体现了二月革命未能解决的部分问题,故排除;只有C项才能完整体现“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故选C。

答案:

C

9.(2018·莱芜高三联考)《全球文明史》中写道:

“由于中产阶级的弱小,自由主义在俄国没有深厚的基础。

自由主义领导者们试图维持俄国对战争的参与,但这增加了经济的困境和群众的不满情绪。

”据此可知,当时的俄国(  )

A.沙皇政府的统治出现危机

B.临时政府的统治缺乏合法性

C.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失当

D.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解析:

“试图维持俄国对战争的参与”说明当时俄国仍然没有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应该是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略,故C正确;A是二月革命之前;临时政府是当时俄国对外合法政府,故B错误;此时苏维埃政府还没诞生,故D错误。

答案:

C

10.(2018·甘肃省天水市高三阶段检测)判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一般是由其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

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最主要的论据是(  )

A.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

B.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

C.推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封建王朝

D.采取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手段

解析:

十月革命完成的任务是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

革命性质应当是从在历史进程中完成的任务来确定,故答案为B项。

领导力量不是确定革命性质的最主要论据,排除A项;推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封建王朝是由二月革命完成的,排除C项;斗争手段不是确定革命性质的主要论据,排除D项。

答案:

B

11.(2018·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考试)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

据此可知,该学者(  )

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解析:

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认为1917年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民众生活困难,社会矛盾尖锐,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十月革命顺应民心民意,得到民众大力支持,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2.(2018·甘肃省武威市高三阶段性考试)列宁说: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

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解析:

根据题干“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是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B项正确。

西欧有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是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排除A。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但与题干设问“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无关,排除C。

巴黎公社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018·北海高三调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

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

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

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

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

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

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

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工人的工厂。

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

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

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

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

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

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

“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

和《欧文文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

(14分)

解析:

(1)问,张载为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欧文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结合二人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

(2)问,从空想性和理想主义上寻找共同点;从实现理想社会的方式上、内容上和前提条件上比较归纳不同点。

答案:

(1)张载:

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

欧文:

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

(2)异:

①方式上:

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

②内容上:

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③前提:

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同:

两者都缺乏实践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充满了理想色彩;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

(言之成理即可)

14.(2018·铜川高三联考)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伟大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

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用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6分)

(3)材料二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

(6分)

(4)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出处并联系所学知识获取准确答案,第二小问注意从材料中获取原因,特别注意对过渡特点的分析。

(2)问由材料中“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可以获取答案。

第(3)问从俄国革命的进程中判断“第一次革命高潮”“新高潮”应是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第(4)问应联系新政权建立后的革命措施来回答。

答案:

(1)方式:

和平夺权。

原因:

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2)方式:

暴力夺权。

原因: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3)现象: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4)措施:

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