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第七讲资料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2613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9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第七讲资料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第七讲资料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第七讲资料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第七讲资料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第七讲资料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第七讲资料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

《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第七讲资料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第七讲资料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第七讲资料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

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第七讲资料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农业

75中学罗荣就

一知识脉络

(一)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概念及生产特点——利用生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自然条件——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

农业生产的投入劳动力

生产资料——动植物、农具、化肥、农药等

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和耕作方式等

农业产出生活用的农产品——粮食、肉、蛋、奶、水果、蔬菜等

工业原料——棉花、糖料、橡胶、皮、毛、丝、麻等

(提高产出的主要途径——以前主要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劳动等;现代则是靠加大科技投入)

按生产对象分——农林牧副渔(兼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为混合农业)(注意课本P3的表)

农业分类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型农业和密集型农业

按生产目的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二)农业区位选择

区位概念——绝对区位:

该事物的地理位置;相对区位:

该事物与其它事物间的空间联系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见下表)

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市场、交通、政策等

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和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培育良种、改进耕作方式扩大生产对象的区位范围

(橡胶至220N、双季稻至江淮、小麦至4000米)

根据经济技术条件,改造自然因素:

温室温度、光照、通风、湿度等

梯田地形(沿等高线、扩大耕地、保持水土)

目前区位选择时更多考虑的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最突出(种类和产量)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大扩展:

美国东南蔬菜、花卉东北工业区

川粤琼桂等冬季蔬菜北方;世界农业区域专业化

影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特点

影响分布

农业发达地区

举例

原因

自然因素

气候

光热

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甘蔗—热带;

柑橘—亚热带

苹果—暖温带

甜菜—中温带

低纬——生长期长、光热条件好、复种指数高

高纬—无霜期短,光照不足

水热条件配合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水分

植物个体形态、植被类型

湿生植物

旱生植物

不同作物需水分多少不同

年降雨量不能少于250mm

水源

耕地类型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天然降水不足,需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灌溉

河谷、湖畔、

山麓地带

地形

农业部门结构

生产技术水平

平原——耕作业

丘陵低山缓坡——

林牧业

山区——林牧业

为保持水土,保护生态,

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坡地种草植树

平原

土壤

种类不同,肥力高低,影响作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

黑土、紫色土、黑垆土、水稻土

各大洲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

社会经济

市场

价格、需求量、

品种

交通运

输条件

专业化

政策和措施

我国对棉花和粮食收购实行指导价

举例

三江平原

青藏高原

自然因素

纬度高,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湿润,日照长,生长期短;地势低平。

多沼泽

海拔高,气温低,夏季凉爽,冰川广布,湖泊众多,多大河源地,草甸草原浅草平铺,河谷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大。

太阳能、地热能丰富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少.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离市场不远,成本较低,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人口稀少。

技术水平低,交通比较落后.离市场远,成本高,是我国的畜牧业基地

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利用

合理利用

一年一熟,种植喜温、耐寒、早熟作物,如甜菜、亚麻、春小麦等

草原放牧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谷种植耐寒的青稞、豌豆,一年—熟

改造自然

挖排水渠排水。

使沼泽成为肥沃的耕地

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发展温室农业

(三)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

分布区——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自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或全年高温多雨)、地形(河流冲积平原)、

区位因素土壤、灌溉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种植历史等

①小农经营,规模小②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特点③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②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商品率③控制人口增长;

2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如此分布的原因——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牲畜品种:

美国、阿根廷——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羊

(成因——美、阿的养牛:

美国大草原和阿潘帕斯草原土肥、地平、草密而高,适于发展大牲畜;再加两地都有种植精饲料的土地和先进的育种技术,促进养牛业的发展

澳和南非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植被稀疏,新西兰虽然降水较多但地势起伏大草低矮,都不太适应大牲畜的放牧)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草场

区位分析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可大规模经营

潘帕斯草原的距海港近,交通便利,促进了牧场商品经营

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牧牛业代替粗放的自给自足牧牛业

培育良种牛

成功经验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3商品谷物农业

分布区和经营模式——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家庭经营

我国东北、西北——国营农场

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基本特征——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问题——农业成本高,能耗大(“石油农业”)

分布——中央大平原(两小麦带和玉米带)

自然条件优越—地平广,土厚肥,水源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美国商品谷物交通便利——湖河水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网构成便利的交通网

农业区位因素地广人稀——大规模生产

高度发达的工业——提供农业生产资料

高度发达的科技——

4混合农业

分布区——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等

主要方式——谷物(小麦、玉米)和牲畜混合

混合经营方式——小麦+牧养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达累—墨令盆地优点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课本中的表)

混合农业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经营特点——家庭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产品多供出口(至英国)

问题和措施灌溉水源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东水西调等水利工程

合理安排劳动力

5种植园农业

主要分布——拉美、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主要产品——甘蔗、橡胶、茶叶、油棕、咖啡等热带农产品

主要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密集型农场;种植园在该国相关经济作物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有适宜大规模经营的自然条件

区位优势有便利的交通

有丰富的劳动力

6乳畜业

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生产对象和产品——主要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影响因素——最主要的是市场,其次是饲料供应

总体上看——五大湖周围、西欧、中欧、澳、新、我国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分布局部上看——以生产牛奶为主的多分布在大城市附近

以生产加工的乳制品为主的多分布于离城市较远的地方

美国乳畜带——五大湖附近及东北部地区

气候—纬度较高,距海湖近,气温低,生长期短,适于种植多汗牧草及含蛋白质高的

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青贮玉米、燕麦,以发展乳畜业

地形—总体有起伏但起伏不大,土层薄

接近东北工业区及最大的城市带,附近人口多、市场广阔

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方式先进

地中海型农业(南欧地中海气候区的资金、技术、资料密集的农业)

(四)世界和我国农业

世界三大主粮的主要产区

品种

分布状况

自然条件

小麦

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

半干旱气候,夏热冬冷,地势平坦

水稻

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和东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其次是美国东南部和巴西东南沿海。

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

玉米

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种植较多,美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粮食生产地区不均

总产量

按大洲:

亚洲最大,欧洲、北美洲次之

按国家:

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四国最多,年产量在1亿吨以上

人均

按大洲:

北美洲和大洋洲最多,非洲最少

按国家:

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最多;亚洲和拉丁美洲较低;非洲最低。

粮食出口国

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美国约占总出口的一半

世界粮食问题

实质

人口众多的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人民营养不足;外汇不足,购买不起粮食

少数发达国家商品粮积存在仓库里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

产生原因

世界粮食地区生产不平衡;殖民主义长期侵略留下的恶果;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旧经济秩序未彻底改变;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较落后,国家比较贫困,人口增长过多等原因

解决途径

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我国农业生产条件

项目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气候资源

大部分地区属中、低纬度地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有台风、寒潮、暴雨、冰雹、霜冻、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受季风影响,降水不稳定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很大

地区分布不平衡,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多

土地资源

总数量不少,土地类型多样

农垦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

山地多,平原少,干旱地区面积大,耕地和林地所占面积比例较小,土地后备资源为数不多,人均土地少

生物资源

种属繁多,品种丰富

缺乏合理开发和保护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农业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一年一熟

一年三熟或二熟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高粱

水稻、小麦

经济作物

棉花、甜菜、花生、大豆、苹果、梨等温带水果

棉花、油菜、甘蔗、橡胶、热带水果、柑桔、杨梅等亚热带水果

我国主要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生产品种

生产基地或主要产区

商品粮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

商品棉

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

油料

作物

花生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油菜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扩大到黄淮平原、辽宁和黑龙江以及华南地区

糖料

作物

甘蔗

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

甜菜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出口农产品

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等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问题——①人均粮食占有量偏低②农业综合生产力尚低

③农业结构不合理④农业污染日益加重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①优质、高产、高效农业;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③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

发展我国农业的方针和政策——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挥地区优势

课堂练习+

1为了满足广大面积推广杂交稻对种子的需求,需要尽快地培育稻种,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全国各地选择育种基地,从自然条件考虑,下列地点中最符合要求的是——

A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B黑龙江的三江平原

C陕西省的渭河谷地D海南省的河谷平原

下图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后完成2~4题

2.20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建立了

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下列区位因素中对其影响最深远

的是——

A.巨大的市场需求量

B国家政策和措施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农业科学技术

3.B地区盛产长绒棉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肥沃的沙质棕壤

B源源不断的灌溉水源

C充足的光照条件

D开阔而平坦的地形

4.A地区农业的分类应属于——

A自给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粗放农业D混合农业

5下列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最合适的组是——

①开发东南沿海滩涂种植棉花②开发黑龙江、新疆边远地区荒地种水稻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海滨海地区营造防护林④江南丘陵红壤区栽培茶叶

⑤准噶尔盆地、河套平原及其附近地区建立“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田里种植春小麦、甜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参考答案1D2B3C4B5C

我国广西正在建设“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德国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能源作物”生态农业,种植可替代矿物能源的油菜籽等能源作物。

据此回答6~8题,

6.利于广西制糖工业原料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A肥沃的紫色土B.夏季高温多雨C丰富的劳动力D.地形平坦

7.德国发展“能源作物”农业不正确的原因是——

A农业资源丰富B矿物能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

C大量富余人力资源D农业作物生产能源的技术

8.广西制糖生态工业与德国能源作物生产是——

A经济全球化的需要B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C企业空间发展的必然结果D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参考答案6B7C8B

(2004·广东卷)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再种植玉米;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8—11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

据此回答9—10题,、

9符合甲、乙两地的气候条件分别是——

A无霜期分别约为150天、180天B≥10℃积温分别在3400℃、4500℃以上

C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毫米、1300毫米D年降水量分别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10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华北平原,鄱阳湖子原B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

C鄱阳湖平原,河套平原D渭河平原.江汉平原

[参考答案]9BC10AD

下图方某地鲜花和蔬菜牛产的销售模式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11~12题。

11阶段—,鲜花和蔬菜生产基地的形成,

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B.雨热同期

C.市场需求D.劳动力不足

12阶段二,甲地鲜花和蔬菜全部由乙地输入,

其主要原因是——

A甲地全部实现城市化

B.甲地交通大大改善

C.乙地人口密度小,劳动力素质高

D.乙地生产鲜花和蔬菜的区位条件优越

综合生产成本较低

[参考答案]11C12D

下左图为植物体的增长与气温关系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越高,植物体生长速度越快,当气温为l0℃时,其植物体生长速度仅为30℃时的——A.20%B.60%C.90%D.110%

14一山体高5000米,某日海平面气温为40℃,此时山体上植物生长最快的地方是——

A山麓地区(海平面)B海拔200米的山坡上C海拔2000米的山腰上D海拔5000米的山顶上

[参考答案]13B14C

上右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和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5有关河流R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汛满足春播需要B.含沙量大C.无结冰期D.只有夏汛

16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地势平坦、雨热充足D。

交通发达

17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粮食过剩,而该区是我国粮食积压最严重的地区,原因主要是——

A该地粮食质量较差B.该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成本高

C.这里交通不便,运输较为困难D.这里远离商品粮的消费市场

18导致山脉A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地形D交诵

[参考答案]15A16B17D18A

读我国两则农谚“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回答19-20题。

i

19.农谚可能分别适用于——

A.三江平原和太湖平原

B.南疆和松嫩平原

C.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

D黄淮平原和江淮地区

20.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和

第二则农谚吻合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19D20C

一次寒潮刚过,“漏斗户主”陈奂生便悠悠上城来做买卖。

稻子收好了,麦垄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口粮柴草分到了。

乘这个空档,出门活动活动。

自由市场开放了,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他去卖油绳一一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的。

赚了钱他打算买一顶帽子遮风寒。

(“漏斗户”指常年负债的穷苦人家,“油绳”是一种油于煎的面食)。

据这段话的内容,回答21—23题,,;

21.陈奂生上城的时间最有可能是——A初秋B.春季C.寒冬D,深秋

22.陈奂生生活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东北平原B.江淮一带C.珠江三角洲D.四川盆地

23.从以上材料的描述中能反映出的结论有——

①国家的有关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农业发展可以带动商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③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交通条件

④农业的发展可以使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21D22B23C

南斯拉夫的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

农田为畜牧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池河可润泽草木。

读上述材料回答24~26题。

24.这个农场发展的农业是——

A.能量密集型农业B.生态农业C.世外桃园式的农场D。

传统的自然农业

25这个农场的优点是——A能源消耗不多B.有利于高度机械化

C.环境污染轻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26.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理想的措施是——

A从场外购进煤和石油B.建立火力发电厂

C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杆D.利用牲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参考答案]24B25D26D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27~28题。

27上图农业生产投入中,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改造比较明显的是——

A农业机械、化肥、农药B饲料加上、科学技术

C灌溉水源、大棚D优良品种、城市

28本地区由小麦种植改为蔬菜种植,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的变化B.国家政策的变化C.交通运输的变化D.科技的发展

29我国近年来“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到推广的重要因素是——

A.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B.热量和水分的需要

C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D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发展

30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反映我国热最从南到北变化规律的是——

A剑麻——亚麻一一桑蚕丝B花生——油菜籽——大豆

C橡胶—一茶叶一—甜菜D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参考答案]27C28A29D30C

31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研究所,已故科学家吴文斌培育的“吴氏早稻”,能在缺水山区的低产田上获高产。

起主要作用的是——

A山区修建梯田B山区向阳坡水热条件好

C科技育种研究的成果D农业科学家的创造性劳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而同期粮食需求却持续增长。

回答

32~33题。

32.世界粮食产最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A农用土地退化B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下降

C灌溉用水日益短缺D无机肥料使用减少

33.为扭转这种趋势,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A.保持和增加耕地数量,改善耕地质量B.提高农产品价格

C.大量开垦荒地D控制人口增长

[参考答案]31CD32AC33AD

34读某国国情简表和四个区域图,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可借鉴该国农业发展

经验的是——A甲B乙C丙D.丁

读某地气温、降水量月份分配示意图,问答35~36题。

35该地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A油橄榄B花生

C茶叶D棉花

36影响该地区经济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A寒潮B春旱

C沙尘暴D夏涝

[参考答案]34BD35BD36BD

37下列四个地区有关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

的是——

A①地种植水稻、生产天然橡胶B②地种植玉米和小麦

C③地种植小麦、饲养绵羊D④地种植水稻、小麦

38.以上几个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水稻种植业、种植园农业B②商品谷物农业

C③混合农业D④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参考答案]37AB38A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许多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然而最近在江苏、山东、浙江等沿海农产品出口大省发现,不少比较优势产业频遭主要进口国的“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据此回答39—40题,

39.入世后,我国农产品价格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倾斜B.劳动力丰富而廉价C.土地租金低廉D.气候条件优越

40导致我国农产品遭受“绿色壁垒”的原因是——

A质检设备落后B大量喷洒农药C世界农产品市场严重饱和D进口国质检标准提高

[参考答案]39BC40BD

41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

不同之处是。

(2)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比较两者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

(5)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

从自然条件看: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参考答案]

(1)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东北部除小麦和玉米生产外有大面积乳畜业。

而我国东北有水稻种植

(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4)工业发达、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而乳畜业是面向市场的商品农业

(5)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这里热量条件优于东北地区,降水略多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42.右图为某城镇及其周围地区农业用地示意图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