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2517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docx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docx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

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东营市胜利物探小学李涛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要把原来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达成三维目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板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板书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进行思维导向,同时板书揭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关键与重点,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板书的这些作用与特点与思维导图的特点不谋而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板书将更加利于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充分发挥板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应遵循:

全面性、统一性、针对性和过程性原则。

如何才能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呢?

课堂板书为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

板书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板书具有可视化和动态性的特点,不仅可以记录学习的知识内容,也可反映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的方法、解题技巧、学习习惯等属于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范畴的内容直观的呈现出来,有效体现一堂课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

如何借助板书提高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呢?

我想先分别从三维目标和板书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再从中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发现整合策略:

一、三维目标

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感悟、重知识轻情感、重教法轻学法,重教书轻育人,这就容易将学生培养成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其他方面的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等情感态度不能同步得到较高水平的发展,无法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

基于此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学会学习,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也就是说,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们对于新课程经历了从理论学习到理念理解再到行为模仿的几个阶段,就像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大家盲目的追随着名师们的脚步艰难前行,途中所欠缺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出于自己的深刻的思考。

于是有的课堂教学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外表轻实质等误区,最终导致“课堂热热闹闹,下课全都忘掉”的局面。

近几年,大家似乎慢慢意识到了一些什么,开始反思逐渐领悟,对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有了更加准确到位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

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

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的结论,具有单一、封闭、简洁的特点。

如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不让学生充分经历结论得出的过程,那么学生就容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即使知道了结论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因此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复杂的的探究过程,让结论的得出建立在学生的思维历程基础之上。

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感悟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二、板书

教学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因此,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板书属于教法范畴。

板书提纲其实就是一份“微型教案”。

在备课时,精心地备好一份板书,要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知识内容的“内在结构”,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预设”来全面考虑。

板书提纲实际上可以作为一个“微型教案”,其内容应该包括:

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知识形成过程中教师学生总结提升出的方法,知识背后暗含的思想等。

另外板书中呈现出来的内容还应该包括课堂上临时生成的教师预设之外的有价值的重要资源。

课堂板书是个复杂、运动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 (主体 )、教材 (客体 )、媒体 (载体 )、学生 (受体 )四要素起决定作用。

教师是板书的设计者、教材是板书的反映对象、媒体是板书的形式、学生是板书的受众,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挥板书在教学中的效能。

板书的效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思维素材,进行思维导向。

学生通过教师的板书,可以获得思维的依据。

2、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关键与重点。

教师书写在黑板上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内容,一定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直指知识本质。

3、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建构。

脉络清晰、条理清楚的板书,不但可以突出知识的重难点,而且可以使学生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便于理解和掌握。

4、把复杂的、抽象的、潜隐的内容,直观的、明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利于帮助学生理解。

5、板书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学习带有很大程度的模仿性。

教师工整、规范的板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板书格式,是学生作业的样板。

6、板书可以制造教学的停顿,为学生留下思考消化内化的时间。

教师何时进行板书也是非常讲究的,虽然在备课时已经做了精心的设计,但在实际的课堂

教学过程中,板书的出现必须掌握轻重缓急、分清主次。

把握时机,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板书一般都是总体设计,分不出现。

而且只有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关键处和思维的障碍处出现板书,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

板书的出现必须符合教材和学生思维的逻辑顺序,做到与教学内容同步,与讲解的语言密切配合。

教师通过语言阐明板书的内容,学生则通过板书加深对教师语言的理解。

三、借助板书帮助学生有效达成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通过以上对于三维目标和板书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

1、板书设计体现三维目标内容

教学板书是教材内容的集中反映,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设计而成的服

务于学生学习的书面语言。

教学板书是教师钻研教材、解读文本的产物,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要在归纳教材内容、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升华、深化,才能形成板书提纲,板书提纲呈现的内容既包括知识技能层面的教学重难点,也包括师生在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中总结提升出的方法、策略及对知识本质感悟产生的思想。

因此板书提纲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明确一节课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

2、板书形成记录三维目标达成过程

教师的课堂板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推进,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可以将学生探究的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发现和收获完整的记录下来,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凸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课堂随机生成的其他重要资源,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过程的物化,为后面的课堂总结梳理提升提供了直观可视的基础条件,同时这个过程也是课堂三维目标达成过程的记录。

3、板书内容呈现三维目标达成情况

课堂板书是在教师课前板书提纲设计以及课堂上与学生展开深入课堂对话,智慧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

因此,一节课结束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板书是当堂课师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展开研究成果的结晶,是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具体呈现。

三维目标整合了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又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鉴于板书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进行板书设计,课上用心适时书写板书,下课前精心利用生成板书资源,充分发挥板书作用,帮助提高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

板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课堂板书素有“微型教案”之称,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字母、符号和图表等用来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精心设计的板书,伴随着教师的讲解适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贯穿课堂的始终,直观地显现教学内容的脉络,清晰地反映知识的延伸过程,突出数学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解决教学难点;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并进行思维导向,把抽象静止的教材内容变成有动感的视觉形象,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概况能力的提高。

因此,板书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加大,板书逐渐有被课件替代的趋势,越来越得不到老师们的重视。

于是,教师在课堂板书教学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致使板书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具体来说,目前教师在板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无板书,以课件出示替代教师板书。

有的课堂上一节课下来,黑板上空空如也,找不到老师书写的任何记录,原来老师在课前备课时把许多先前需要教师临场板书的内容,提前制作在课件里面,课堂上以课件出示替代了教师板书。

这样做容易使学生抓不准课堂学习重难点。

小学生往往习惯于从板书中寻找一节课的重难点,如果黑板上没有留下痕迹,学生将很难确定一节课的重难点。

这样做也不利于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的提升。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容量,面对大量信息,学生受到自身概括能力的限制,他们无法从众多的信息中检索出主要知识框架。

2、板书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

板书是对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提炼”、“浓缩”,要求要直至数学问题的本质,讲究以少胜多、以简求丰。

内容过于繁杂容易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思维,影响教学效果。

3、板书盲目随意。

有些老师板书写到哪算哪,板书形式杂乱无章,缺乏整体安排,更加谈不上美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时不重视板书设计,是导致板书盲目性、随意性的主要原因。

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板书将让学生无所适从,抓不住重点。

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板书的内容、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时机、板书的色彩和各种标识等,课堂板书时才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地进行板书,既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板书不够规范美观。

有的教师课堂板书潦草,格式不规范。

小学生学习带有很大程度的模仿性。

教师工整、规范的板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板书格式,是学生作业的样板。

教师不规范的板书将给学生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书写习惯和解题格式的规范。

5、板书结构不合理。

重知识点的总结与罗列,轻知识点间的结构与联系。

脉络清晰、条理清楚的板书,不但可以突出知识的重难点,而且可以反映出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如果只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将容易使学生造成思维的片面,非常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6、板书重预设轻生成。

有的教师过分关注课前的板书设计,不愿越雷池一步,无法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资源呈现在黑板上,这样的板书就无法全面的反映出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学生关注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之间的联系,也会减少很多学生体验成就感的机会。

7、板书出现时机不合理。

板书虽在课前已经做过精心设计,但在课堂出现时应该掌握轻重缓急、分清主次。

把握时机才能有效组织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是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的教师没有给学生留足思维的时间,板书出示过早,还有的则出示过晚,没有在学生呈现思维过程后及时引领学生进行提升并板书。

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板书对于引领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

8、板书呈现方式不合理。

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板书时间,将板书内容提前将板书写好,随着教学进程逐条揭示,省去了教师板书过程。

这样做看似节省了教学时间,但事实上,这样的板书不能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反映教学的思路。

学生走马观花,缺乏思考的余地,没有足够的消化吸收的时间,也将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9、课堂总结不用。

有的教师在课堂总结环节只是让学生简单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便匆匆收场,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

板书是一节课核心内容的提炼和学习过程的记录,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结合板书内容“回头看”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收获,才能使每节课的学习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板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课前精心设计、课堂用心呈现、课尾精心利用才能充分发挥板书教学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板书教学的策略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像式思维工具。

它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

思维导图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

一是思维可视化,二是动态性特点。

特点一是指它的表征方式,第二个特点则是知识的呈现过程,这两点都与板书教学有共通之处。

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用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更好地把握思维过程和知识的整体架构,以便于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方便于有意义学习的构成。

因此,如果在板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传统的板书结构大多是大纲式的板书,用大纲形式的板书来展示教学内容,虽然将课堂上的主要内容罗列了出来,但是不便于学生掌握,特别是当所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比较意义或严格的逻辑结构时,学生不仅希望从所展示的教学内容看到一个一个独立的知识点,更希望看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理解它们时的思维过程。

运用思维导图作板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理解的要求。

首先一节课的重点或者一部分知识的重点能够很清晰地体现在板书之中;再者发散性的图像模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一个个互相连接的节点则能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数学逻辑关系;简洁的方式让其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学生效率;并且彩色的线条与图形,则能让板书看起来新鲜生动,不容易产生疲惫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那么在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板书教学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以思维导图形式板书要体现课堂教学环节版块。

思维导图从形式上看是围绕核心词引发一个个主分支,再从一个个主分支分别分出次级分支,次级分支又可生出更次级分支。

这一点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是一致的,一节数学课,我们会围绕一个核心内容,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教学环节进行版块教学。

我们就可以用思维导图的主分支来表示教学版块。

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最小公倍数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最小公倍数?

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个教学版块,就围绕核心词“最小公倍数”引出三个主分支: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并将这其作为本课的三个教学版块,由此呈现板书,这样也可以起到目标导学的效果,为学习内容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二,以次级分支内容的展开呈现教学知识点,推进并记录教学过程。

每一个分支就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若干个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

这样每一个分支就是一个教学版块研究的中心主题,这样利用学生明确自己的思维中心,不至于跑题。

随着教学环节的展开,学生在逐环节进行学习探究时,会不断呈现自己的探究发现,教师则需要适时抓好学生交流时的思维呈现,并以分支展开的形式记录下学生的研究成果,每一个关节点的内容都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导图形成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三,利用思维导图的动态特点记录课堂生成资源,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记录不同目标维度的生成。

与大纲式板书相比,思维导图式板书另一个优势在于:

大纲式板书一旦结构确定将很难在两部分内容之间插入其它内容,否则将影响板书的整体结构和美观程度,而思维导图形式的板书则不受这一局限,可以随时、随处引出分支插入图中而不会影响其整体结构,这样就为教师抓课堂生成资源提供了便利。

同时,借助不同的颜色记录不同维度的生成则更能一目了然。

比方,可以用白色表示一般内容,用红色记录教学重难点,用蓝色记录学习方法,用黄色表示学习习惯方面的生成等等。

第四,用连接线和箭头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思维导图在利用分支突出层次感的同时,还可以用箭头或连接线来将一个个处于不同分支或者不同层级的关节点连接起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就解决了知识点孤立的问题,利于学生联想和关联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第五,课末,引导学生回顾思维导图板书的形成过程,梳理课堂收获。

板书的作用不仅仅是呈现知识点和教学过程,板书是一节课核心内容的提炼和学习过程的记录,教师应该引领学生通过回顾思维导图板书的形成过程“回头看”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收获,才能使每节课的学习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第六,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知识生长和知识延伸,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整体建构。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导图的建构过程,将这一过程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思维的关注和察觉。

我们不仅要关注当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应该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呈现让学生看到一节课下来与课前相比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有了哪些扩展,也就是知识结构有了哪些生长,从而不断扩展自己内部的数学知识结构。

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现有知识又将成为哪些知识的先有知识,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的工具,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板书教学不过是一种形式,本质上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进行数学知识的结构学习。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附:

“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板书教学”操作实例——找次品

教学内容: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从3个、5个、9个待测产品中找出一个次品,以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⒉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验证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⒊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及板书呈现过程:

一、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次品》(板书),看到课题,作为学习者,你觉得我们这节课要弄明白哪些问题?

生:

什么是次品?

为什么要找次品?

怎么找次品?

师:

对很多问题的研究我们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展开。

(明确教学目标并板书)

 

二、结合目标,展开研究

问题一:

什么是次品?

生:

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什么是次品。

师:

结合口香糖实例,明确次品定义:

达不到标准的产品是次品。

(板书)

问题二:

怎么找次品?

A、从3瓶中找次品(初步建立基本思维模型)

师:

老师手中的3瓶口香糖中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要把它找出来,你打算怎么找?

生:

数一数,掂一掂,称一称(师:

随机在黑板贴出天平图片)

师:

明确问题:

3瓶中有一个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生:

汇报各自意见。

师:

大家刚才说了这么多,老师用这样的符合来表示,大家能看懂吗?

(师板书:

3个3(1,1,1,)----1次)

 

师提问:

729瓶中有一个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师:

出示事先写好题目)

师:

问题出来了,请大家猜猜看。

(拓展延伸,引导猜想)

生:

猜测364次,243次,100多次?

(师:

板书记录)

生:

数太大了,先从小的数目开始研究。

师:

当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比较大的数目的时候,我们通常采取的一个策略就是:

化大为小或者说化繁为简(师随机板书)

B、从5个中找次品

生:

先操作手中棋子,然后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师:

结合学生汇报情况板书

C、从9个中找次品

生:

可以操作棋子,也可以用符号表示思考过程。

生: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师:

结合学生汇报情况板书

师:

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高明呢?

高明在哪来?

生:

讨论后得出结论:

只用2次的称法一开始把9瓶分成了3组,每组3个。

这样称1次,就可以断定次品在哪一组里。

师:

说得好!

把9瓶分成了3组,每组3个,也就是把物品总数均分3份,这样称1次,就可以淘汰2份6瓶,从而让剩下的瓶数变得最少,自然总的次数就会少下来。

(师板书:

平均分成3份)是不是所有的可以均分成3份的物品总数,一开始都平均分成3份来称,最后的次数也是最少呢?

刚才那位同学是否偶然呢?

我们还需要怎么办?

(师:

板书?

)所以我们要先在“平局分成3份”的后面打上一个问号,需要进行验证(师:

板书验证)

D、男女生分别用12瓶和15瓶进行验证

生:

得出结论(师将板书中的“?

”擦掉)

三、解决问题,强化训练

生:

独立解决从729瓶中找次品的问题,并汇报解决思路

师:

板书729→243→81→27→9→3→1----6次

三、梳理思路,课堂小结

师:

引导学生回头看导图板书形成过程,梳理结题思路,在黑板圈出自己最大收获。

五、提出问题,知识延伸

师:

今天我们找次品的物品总数都是3的倍数,也就是可以直接均分三份来操作,如果物品总数不是3的倍数,又该怎样操作呢?

我们又为什么要找次品呢?

这些问题,我们在下节课来继续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