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2388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1、我们周围的土壤

课时安排

1

授课类型

新授

主备教师

胡丽

学生人数

160

班级

三年级

上课教师

胡丽

审核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

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

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2、了解土壤

课时安排

1

授课类型

新授

主备教师

胡丽

学生人数

160

班级

三年级

上课教师

胡丽

审核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一、导入新课

1、讲述:

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

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

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

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

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

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

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

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

触摸:

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

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

握一握:

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

闻:

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

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分组讨论

(2)大组交流(3)小结:

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作业设计

1、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2、实验册

板书设计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3.肥沃的土壤

课时

1

授课类型

新授

主备教师

胡丽

学生人数

160

班级

三年级

上课教师

胡丽

审核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落叶下有什么?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

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

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

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三)小结

作业设计

1、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

并作好记录。

2、实验册

板书设计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3.肥沃的土壤

课时

2

授课类型

新授

主备教师

胡丽

学生人数

160

班级

三年级

上课教师

胡丽

审核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土壤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制作肥料袋

(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①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2、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3、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1、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2、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讲述:

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作业设计

1、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

并作好记录。

2、实验册

板书设计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4、土壤的保护

课时

1

授课类型

新授

主备教师

胡丽

学生人数

160

班级

三年级

上课教师

胡丽

审核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

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

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作业设计

1、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2、实验册

板书设计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4、土壤的保护

课时

1

授课类型

新授

主备教师

胡丽

学生人数

160

班级

三年级

上课教师

胡丽

审核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

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2、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

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

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作业设计

1、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2、实验册

板书设计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5、果实和种子

课时

1

授课类型

新授

主备教师

胡丽

学生人数

85

班级

三年级

上课教师

胡丽

审核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科学知识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和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教学重难点

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和条件。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植物挂图和一些图片。

一些种子和与水浸过的。

放大镜等。

 

 

 

 

一、认识果实:

1.师: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研究果实和种子(出示课题),请同学们一起看16页一些蔬菜和水果的图片,同桌讨论一下,说说哪些是果实,为什么?

2.教师小结:

凡是植物开了花结的果叫果实或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比如:

萝卜、土豆内部都没有种子,所以它不是果实,当然也有例外,无籽西瓜、无籽葡萄、香蕉、橙子等经过了一些科学处理,种子退化了,但它们仍然是果实)。

二、种子的内部构造:

1.让同学们看种子的内部构造视频。

2.你能说说种子的内部主要由哪些构成的吗?

3.教师小结:

种子包括种皮、胚根、胚三部分。

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呢?

三、种子的旅行:

1.请同学们结合18页上面的图片,看视频,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说说每种果实都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的?

2.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一些种子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播种子的例子吗?

(比如:

油菜籽弹

2力、万把钩动物、蒲公英风力、莲子水力)

3.教师小结: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很多,一般为利用风力、弹力、水力、动物等四类。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都一起研究了什么知识?

你都知道了什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5、果实和种子

课时

2

授课类型

新授

主备教师

胡丽

学生人数

85

班级

三年级

上课教师

胡丽

审核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科学知识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和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教学重难点

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和条件。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植物挂图和一些图片。

一些种子和与水浸过的。

放大镜等。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果实、种子的内部构造及种子是怎样传播的?

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及与种子萌发有关的因素。

二、种子的萌发条件:

1.请同学们一起认真第17页上面的图片,猜一猜,这是几号里长出的小苗吗?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种子萌发发的条件是:

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4.布置学生按照17页下面的做法自己和种一株植物。

三、与种子萌发有关的因素:

1.让学生看第18页下面有关内容,小组内交流。

2.你能提出哪些与种子萌发有关的因素吗?

四、本课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6、果实和种子

课时

1

授课类型

新授

主备教师

胡丽

学生人数

85

班级

三年级

上课教师

胡丽

审核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认识根和茎的形态和作用。

区分直根和须根。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1、菠菜、葱。

2、一棵直根系的植株和水。

3、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小刀。

4、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小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教师出示连根拔起的菠菜和葱。

3、分别请两个学生向大家介绍这两种植物

(二)认识直根和须根及根的作用。

1、认识直根和须根。

(1)谈话: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株植物的根,找找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不同点记录下来,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2)学生观察记录。

(3)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

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地一根,粗粗的、外面长了一些细小的毛,这样的根我们在科学上叫它直根(板书:

直根)。

像葱这样,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它须根(板书:

须根)。

2、认识根的作用。

(1)谈话:

你们知道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回答。

(3)看多媒体课件介绍根的作用。

(4)学生看后谈感想。

(5)谈话:

想不想看看土壤底下的根是什么样的?

(6)小组按步骤实验。

(7)讨论观察,进行总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6、果实和种子

课时

2

授课类型

新授

主备教师

胡丽

学生人数

85

班级

三年级

上课教师

胡丽

审核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认识根和茎的形态和作用。

区分直根和须根。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1、菠菜、葱。

2、一棵直根系的植株和水。

3、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小刀。

4、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认识形态各异的茎及其运输功能

1、认识形态各异的茎。

(1)谈话:

刚刚我们认识了两种不同的根,接下来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另一组成部分:

茎。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课本第20页上面的图片,说说这些植物哪部分是茎,有什么特点。

(3)各组交流。

(4)教师小结:

比起根来,植物的茎是形态各异,多种多样。

无论什么样子的茎,都是为了适合植物更好的生长。

2、认识茎的运输功能。

(1)谈话:

不管茎的形态长成什么样,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功能,你们知道茎的作用是什么吗?

(2)谈话:

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茎的作用呢?

(3)学生回答。

(4)教师出示一株养在红墨水中的植物,说明是什么时候放进去的,然后讲解解剖和观察方法。

(5)提问:

我们在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6)学生回答。

(7)学生小组观察记录。

(8)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9)教师小结:

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体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并且把叶子制造的养分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三)总结延伸

1、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双色花:

取一朵白色的花,把茎的下面分成两半,一半养在红色的水中,一半养在蓝色的水中,观察过了一段时间后,花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作业设计

种植活动:

学生自己栽种一株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眉县第三实验小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