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教材重点 归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2201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教材重点 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教材重点 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教材重点 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教材重点 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教材重点 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教材重点 归纳.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教材重点 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教材重点 归纳.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教材重点 归纳.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教材重点归纳

第一章基本理论

(1)2019年安全生产月:

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

(2)GB6441是根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3)13861(主要看规范):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4)事故类型分类(315数字)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进行的。

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

(6)安全生产事故是指:

生产活动中发生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

(7)一般事故隐患:

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

整改难度较大,需停产,经时间改,或自身改不了的外部原因。

(8)一般由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结合。

(9)海因里希机械伤害事故每330起意外,1(伤亡):

29(轻伤):

300(不安全行为)。

此规律说明:

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如果在事故发生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时完全可以避免的。

(10)第一类危险源为能源和危险物质,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约束条件和措施,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11)本质安全是通过设计的设备本身具有的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故障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是“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分为失误-安全功能(人)、故障-安全功能(物)

(12)安全:

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13)安全生产:

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14)安全哲学观:

1.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2.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3.系统论与综合型的安全哲学;4.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哲学

(15)安全发展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战略性、宏观性、导向性和实践性。

(16)系统工程中的安全:

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

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

(17)事故致因理论:

①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人有问题,为早期理论,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

②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遗传及社会环境(M)→人的缺点(P)→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事故(D)→伤害(A)。

去掉H,事故既不发生。

(2)现代(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基本原因为起源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征兆、直接原因);(3)小日本北川彻三将基本原因改为三个(管学会):

管理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或历史原因;间接原因改为:

技术原因(身教精技):

教育原因,身体原因,精神原因。

③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第一类伤害损伤阈值引起的(伤害),第二类伤害是能源交换引起的(窒息、冻伤);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④轨迹交叉理论: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共同作用发生事故。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⑤系统安全理论(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主要观点:

注重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任何事故都潜伏着危险因素;不可能消除一切危险源,可减少现有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选定的,将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努力危险降低到可接受层度。

⑥综合原因论:

社会因素(基本原因)、管理因素(间接原因)、生产中危险因素(事故隐患和直接原因)

(18)系统原理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通过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19)安全原理:

①系统原理(反动(派要)整封):

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封闭原则、反馈原则。

②人本原理(激励能动行):

动力原则(个人)、能级原则、激励原则(群体)、行为原则。

③预防原理(偶尔因果上三本):

偶尔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技术、教育、法制措施)、本质安全化原则。

④强制原理:

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20)1.生理学意义的行为模式:

外部剌激→肌体感受(五感)→大脑判断(分析处理)→行为反应→目标的完成。

2.人为失误:

在人感知环境信息方面的差错;信息刺激人脑,人脑处理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差错;行为差错等方面。

(21)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分为人的本质安全化、物的本质安全化(含设备、工艺)、环境的本质安全化、管理的本质安全化。

(22)风险预控:

风险辨识与管理、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控制、综合要素管理和预控保障机制(PDCA)。

(23)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不断地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通过自我完善和修复的方式持续地改进系统中的不足,从而达到不断提升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目的。

(24)系统本质安全化就是追求系统的相关要素达到:

思想无懈怠、制度无漏洞、工艺无缺陷、设备无隐患、行为无差错的状态。

(25)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具有以下优势和鲜明的特点。

一是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实现超前预防管理、四是突出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五是建立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

(26)监管采用四不两直暗查暗访: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27)个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性格与安全、2.气质与安全、3.能力与安全、4.情绪与安全

(28)个性倾向性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需要与安全、2.动机与安全

(29)与行为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

1.省能心理(嫌麻烦,图省事)、2.侥幸心理、3.逆反心理、4.凑兴心理(比)、5.好奇心理、6.骄傲、好胜心理(赌)、7.群体心理

(30)安全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好安全生产问题。

(2)把安全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

(3)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强化安全发展的微观基础。

(4)着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

(5)加快完善安全法制,依法治安。

(6)大力推进安全科技,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发展。

(31)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1)强化“红线”意识,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2)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3)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4)加快安全监管方面改革创新。

(5)全面构建长效机制。

(32)企业文化是以灵性管理为中心。

(33)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

直观的表层文化、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

以人为本”多层次复合体

(34)企业安全文化管理理论的四个阶段:

自然本能阶段、严格监督阶段、独立自主管理阶段、团队互助管理阶段。

(35)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功能:

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和同化功能。

第二章管理内容

(36)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也是核心

(37)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

增强归属感、明确职责。

意义:

落实规范、明确责任。

(38)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所有类型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二是横向方面,即各职能部门(包括党、政、工、团)的安全生产职责。

(39)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责”;具体要求:

(1)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

(2)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3)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既明确、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4)由专门的人员与机构制定和落实,并应适时修订。

(5)应有配套的监督、检查等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

(40)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4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4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设备设施(或物质)保障责任。

(2)资金投入责任。

(3)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责任。

(4)规章制度制定责任。

(5)安全教育培训责任。

(6)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7)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责任。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4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必要性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是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

(4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45)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

(46)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5.岗位安全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47)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三同时”制度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5.安全操作规程

(48)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49)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

(1)起草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负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起草。

(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

(3)审核

一是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法律事务的部门进行合规性审查;

二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应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审核;

三是安全奖惩等涉及全员性的制度,应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进行审核。

(4)签发

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涉及技术的)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

(5)发布

(6)培训

(7)反馈

(8)持续改进,3-5年全面修订

(50)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合规性:

1.明确职责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选择确认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修订5.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培训6.合规性的评价。

合规性评价可以采取会议形式集中进行,更适用于随机和各种检查过程相结合起来进行。

(51)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①操作前的准备,包括操作前做哪些检查,机器设备和环境应当处于什么状态,应做哪些调整,准备|哪些工具等。

②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要求。

应该和禁止穿戴的防护用品种类,以及如何穿戴等。

③操作的先后顺序、方式。

④操作过程中机器设备的状态,如手柄、开关所处的位置等。

⑤操作过程需要进行哪些测试和调整,如何进行。

⑥操作人员所处的位置和操作时的规范姿势。

⑦操作过程中有哪些必须禁止的行为。

⑧一些特殊要求。

⑨异常情况如何处理。

⑩其他要求。

(52)安全操作规程的格式一般可分为全式(行业的)和简式(企业的)。

(53)编制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①要考虑并罗列所有危险和有害因素,有针对性地禁止操作工人去接触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部位,防止产生不良后果。

②要考虑因各岗位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不安全问题。

③要考虑提醒员工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④要考虑因设备出现故障停车后,操作工要弄清通知对象。

⑤要考虑作业中每个工作细节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问题。

(54)省属省培训,直属单位对应培训部门,国家只对总公司培训,子公司规省。

煤矿为省培训,没有市

(55)对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内容和时间

1.初次培训的主要内容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②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③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④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⑤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⑥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⑦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2.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对已经取得上岗资格证书的有关领导,应定期进行再培训,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案例。

3.培训时间

①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②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56)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和时间

1.初次培训的主要内容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②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③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④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⑤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⑥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⑦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2.再培训的主要内容(与主要负责人一致)

3.培训时间(与主要负责人一致)

(57)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应急管理部认定的其他作业。

其中煤矿安全作业有煤矿井下电气、爆破作业、安全监测监控、瓦斯检查、安全检查、煤矿提升机操作、采煤机(掘进机)操作、瓦斯抽采、防突、探放水等。

特种作业人员分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

(58)跨省可以在户籍所在地或者从业所在地参加培训。

(59)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应急管理部统一式样、标准及编号。

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

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

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

再复审、延期复审仍不合格,或者未按期复审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失效。

(60)厂级安全教育培训是入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培训重点是:

①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②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奖惩;③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④有关事故案例等。

(61)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是在从业人员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基本确定后进行,由车间一级组织。

培训重点是:

①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②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③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④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⑤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⑥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⑦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⑧有关事故案例;⑨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62)班组安全教育培训(一般为师傅带徒弟)重点是:

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②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③有关事故案例;④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63)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三级教育,没级8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三倍),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64)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65)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66)三同时: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不在安全生产费用中)。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技术措施的总称

(67)安监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也可管。

跨区的由上一级政府管理,也可委托下一级安监部门来监管“三同时”。

(68)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专篇):

①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立项);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③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报告);⑤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⑥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69)专篇的主要内容:

(1)设计依据。

(2)建设项目概述。

(3)建设项目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分析。

(4)建筑及场地布置。

(5)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检测监控。

(6)安全设施设计采取的防范措施。

(7)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要求。

(8)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要求。

(9)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

(10)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

(11)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及建议采纳情况。

(12)预期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可能出现的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14)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70)需要重新申报审查的:

1.建设项目的规模、生产工艺、原料、设备发生重大变更的;2.改变安全设施设计且可能降低安全性能的;3.在施工期间重新设计的。

(71)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同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依法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72)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设施设计和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工程监理单位、监理人员承担监理责任。

施工单位发现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有错漏的,应当及时向生产经营单位、设计单位提出。

施工单位发现安全设施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整改。

(73)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生产经营单位。

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74)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和化工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试运行前将试运行方案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7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到专篇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决定。

对于已经受理的申请,应当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可延长10个工作日。

(76)危险化学品应依据其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分为生产单元和储存单元。

生产单元以切断阀作为分隔界限划分为独立的单元。

储存单元以防火堤和独立建筑物划分为独立的单元。

单元划分可以大,如一个厂房。

但互为独立的系统不能划分在一起,如散设地上的管道。

(7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自2019年3月1日实施。

城镇燃气不管。

危险化学品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

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一、二级重大危险源应具备紧急停车功能和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重大危险源评估工作可自行组织,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

安全评估可以与安全评价一并进行,也可以单独。

安全评估有效期3年,或发生事故。

竣工验收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和分级、登记建档工作。

(78)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

预防重大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79)多种物质的重大危险源,应根据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对其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

(80)重大危险源计算

(81)重大危险源级别划分(151数字)

(82)重大危险源监管的主要思路:

普查、分级,监管法规;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技术中介组织配合;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

(83)工艺设备故障、人的误操作和生产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三大原因。

(84)安全设施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三类。

(85)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86)1、锅炉:

容积30L的蒸汽锅炉;出口水压≥0.1MPa,额定功率≥0.1MW的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2、压力容器:

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0.2MPa,且≥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3、压力管道:

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4、起重机械:

额定起重量≥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1t,且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

(8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级)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登记标志应当置于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