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计划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1927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计划书.docx

《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计划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计划书.docx

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计划书

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

项目计划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名称:

XX市XX有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制形式: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财务状况:

公司估算资产总投入为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约150万元,流动资产50万元。

1.1.2项目建设方案

公司的发展分三步走:

第一步:

资金匮乏阶段,主要以连锁店的形式在XX地区销售我公司品牌的有机绿色相关产品,经过五年的发展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以XX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辐射。

第二步:

资金相对充足阶段,在公司原来发展的基础上,在全国实行公司加当地农户模式,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优良作物品种,优化有机产品的资源配置。

第三步:

资金充足阶段,接合公司发展的经验和实力,实行有机产品的深加工,以此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我公司的经营模式的最终目的是:

让农业产业链和工业产业链相

结合,通过消费者这个平台,达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从而促进

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真正做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

我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并聘请XX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相关教授,组建了一支懂科学、会管理的科技管理队伍。

而且中、高级技术人员较多,人力资源丰富。

公司力争实现一年至三年打基础、三至五年创辉煌的目标,五到十年全面腾飞,牢固树立“多方共赢”的企业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根本,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以带动农户、增加农民收入为己任,不断引进、开发国内外优秀蔬菜新品种和先进科学技术,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运营机制,深入探索蔬菜行业的发展趋向,以工厂化生产模式,助推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1.1.3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经测算,公司初期需投入资金200万元,目前资金主要来源:

省财政扶持资金和学校创新创业补助共100万元,申请国家银行贷款50万元,自筹50万元。

1.2综合评价

(1)区位优势:

XX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公路、航空优势集于一体,地理位置极其优越。

连霍高速公路、G220线、陇海铁路、S102线自北而南梯次排开、横贯东西,S223线、万三公路纵穿南北。

西连京广铁路、G107线,东接京九铁路、G106线。

县城北距连霍高速11公里,南距XX国际机场28公里,京珠高速、XX绕城高速、机场高速在县域西南部交汇,郑汴城市快速通道正在加紧建设,年底即可通车,航海东路即将动工,交通十分顺畅便捷。

(2)市场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市民对蔬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大发展蔬菜生产势在必行,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来加大对蔬菜产业建设的投入,来满足人们对蔬菜副食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而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生态农业发展初建成效,生产持续发展,这些都为公司的蔬菜生产、销售等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3)技术优势:

公司建设初期暂聘请并聘请XX农业大学相关学院的多位农业专家教授为公司的技术专家和前期策划工作,对蔬菜生产进行规划指导。

同时我公司人力资源丰富,有着多年蔬菜种植经验的植保校友、经济管理学院的毕业生等,并建立了一支懂业务的技术团队。

(4)政策优势:

为了给项目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自200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将有机蔬菜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政策措施:

一是要改善生产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政策保障能力。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蔬菜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第二大产业,其年产量高达4亿吨,产值超过5000亿元,但蔬菜也是产后处理和流通体系最落后的农产品之一,目前绝大部分蔬菜均以未经任何处理的毛菜形式出现在农贸市场上。

这种原始的流通体系存在着三个重大问题:

高产后损失(超过30%):

高流通成本;以及高度的城市环境压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以及更高要求的有机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于是生产速冻、保鲜的蔬菜深加工产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大、中城市,更是如此。

另外随着八零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买菜的形式,不再是去人来人往的蔬菜市场,而是采用更加方便的网上购菜形式,因此,开发高档保鲜蔬菜并通过超市进入家庭,以及产品高质量的产品和诚信保证,进一步提高城市蔬菜供应的水平、质量,增加菜农收入,繁荣城乡经济等方面发挥显著的综合效益,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局势。

就目前销售形式看,蔬菜应有的经济效益没能很好的发挥,市场销售存在很大的被动性。

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产品本身的自然保鲜度要求高、采收时间短而集中,加上当地没有合适的防护和封存措施,产品不宜保存又不能保鲜,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二是受市场牵制大,靠外地销售,价格不稳定;三是深加工规模小,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四是出口创汇力度不大,销路窄,而国内市场价格又偏低,影响了菜农发展绿色蔬菜的积极性;五是初级农产品的效益低,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后,出现销售难的现象,且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亟需相关企业的拉动和扶持。

第三章建设条件

XX是以汽车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住宅产业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2020年,县城人口规模为2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6平方公里。

目前,XX周围已形成了以XX日产、红宇机械、康立制药等为龙头的一大批工业群体,XX工业正向科技型、外向型、集团化方向发展。

其中,XX市周围的中牟县,“县南林果牧、县中瓜蒜菜、县北水面种植和水产养殖”的产业布局已经形成,设施农业、精品农业、标准化农业、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相继形成规模效应。

种植业以培育特色产业为重点,24万亩蔬菜、12万亩西瓜、10万亩水稻、30万亩花生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日益巩固,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58%。

4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带动1万座日光温室生产的反季节蔬菜丰富了北方大中城市居民冬春季餐桌。

4万亩日光温室早熟西瓜和9万亩露地西瓜基本保障了省会XX及周边大中城市的市场供应。

全县的28万亩大蒜,曾获马来西亚博览会金奖,被评为“XX省名牌农产品”,其产品及加工产品保持着农业出口创汇的龙头地位,2005年,中牟大蒜被评为国家“三绿”工程蔬菜类十大畅销品牌之一。

中牟县在完善农产品的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以冷藏保鲜为主的物流业,拉长农业产业结构链条,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了以喜万年食品、帅龙红枣、盛源食品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

目前,冷库库容已突破20万吨。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供求现状

XX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农业在架构调整、农产品总量扩张、农民由温饱向小康目标迈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对蔬菜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并且对蔬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蔬菜品种、发展蔬菜生产是国家种子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副食品,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供不应求,深受人们的欢迎。

利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的绿色食品和工业产品,是人们优先采购的品种,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发达国家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以每年25%-30%速度增长,而且大部分依赖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到2005年欧盟和美国市场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将达1050亿美元。

国外对而国内的蔬菜生产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主要是农户小规模种植,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

4.1.2市场前景分析

项目地处XX市,交通便利,并且随着郑东新区的开发,越来越多的了解和加入XX。

因此,可以为XX以及市附近的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蔬菜。

另外,按照国家政策建设的蔬菜标准园,将推动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蔬菜农副产品生产均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多地少,农民有精耕细作的好传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就蔬菜一项国外价格一般是我国国内的5-8倍,加入WTO以后,蔬菜产品在国外市场竞争中居有利的地位,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稳步增长,1998年总出口量达196.34万吨,出口额13.9亿美元,其市场前景广阔。

4.1.3市场竞争优势

蔬菜生产中有害物质污染已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却出现过食用污染蔬菜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特别是农药残留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未来的农业的优势决定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研究创新能力及相应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即要大幅提高土地生产率又要维护改善农业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是人们保证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

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已成为人们必备的食品,但由于化肥、农药激素的无节制应用,使水果的农药残量超标,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成为市场的热销蔬菜产品。

4.2销售策略、方案和销售模式

4.2.1销售策略

为确保项目产品的销售,依据市场导向,广开销售渠道,拟采取“新理念、新品种抢占市场,高档精品蔬菜赢得市场主导,锁定本地市场,辐射周围地区拓宽外销渠道”的销售策略。

4.2.2销售方案

本项目开发前期,主要从其他无公害食品生产商进货。

随着公司的发展,计划实施“公司+农户”生产模式,以基地带动项目区周边农村菜农发展蔬菜生产,实行签订合同,法律公证,风险共担,利益分成的办法,调动农民发展花卉苗木的积极性,让农民得实惠,真正使企业增收,农民受益。

产品的销售方案采取产、供、销一条龙,以公司基地为龙头,形成统一品种、统一价格,零销和统销相结合,机动灵活的产品销售方案。

4.2.3营销模式

营销的模式走前期走全国连锁,后期走多样化、多渠道、灵活性营销模式,即“扩大宣传,城镇设站,聘人代办”形成一套完整的产品销售模式,同时,扩建蔬菜信息科技网络中心,利用互联网,建立蔬菜网站,实行最佳的营销方式,确保蔬菜生产的稳步发展。

公司侧重抓好营销人才的考察选拔、培养和训练工作,培养训练出一支懂技术、懂业务的复合型营销队伍。

公司要求市场营销人员对市场反应迅速,不仅能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建立良好的顾客信誉,而且能及时收集和反馈市场信息,具备收集市场信息的多种手段,对市场嗅觉敏锐,具有强烈的捕捉市场机会欲望,成为公司的市场感应器,以抢得市场先机。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政策风险

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和居民菜篮子工程,加大了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政府加大了财政扶持,重点打造农业产业集聚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此项目是国家XX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建立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一致,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项目建设有利于当地环境的改善,因而在政策上没有风险。

4.3.2管理风险

公司前期,在管理上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明确责、权、利。

项目实施单位班子团结,艰苦创业意识较强,管理经验丰富,信用程度好,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蔬菜生产、开发、销售、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化企业。

4.3.3生态风险

该项目建设工程的实施,不但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而且为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条件,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护当地的生态安全。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建设任务和规模

前期项目,在XX繁华居民区周围新建一个XX品牌的有机连锁店,主要进行市场的调查和扩大公司的知名度,以及向公众传播接受我公司的经营模式。

后期公司将配合农户建设日光温室、连栋温室、蔬菜大棚、果品蔬菜加工区、自助农场、采摘区、配套现代化喷灌系统、电力设施及其它相关附属设施等。

项目建成后,年产蔬菜品种主要是高档蔬菜,年产量无公害蔬菜10万吨,年加工蔬菜3万吨,优质蔬菜苗5亿棵。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5.2.1项目性质

XXXX有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属于城市近郊型的集生产、销售、研发、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化企业。

5.2.2项目功能区划

合理区划是对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管理,解决科研、生产利用、销售之间的各种矛盾,以及充分发挥该项目多种功能和效益,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1)在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项目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方便经营管理。

(2)根据资源条件、实施目的,前期连锁店内区划为:

日光温室区、果品蔬菜加工区、有机肉类区,办公区、废弃物处理区等。

(3)附属设施:

完善园区道路、物流、生活及办公区域、停车场。

5.3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5.3.1主要高新科技示范技术

本项目后期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利用高新农业技术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为无公害大棚蔬菜和周边农民提供优质种苗,也可作为科研基地。

5.3.1.1采用生态农业模式

公司后期,生产中实行物质分级多层利用模式,建设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设置集中沼气池,集中收集人畜、农作物废料、垃圾土堆发酵或沼池发酵,生产微生物肥料,用于无公害和有机蔬菜生产。

利用蔬菜或粮食加工的下脚料以及其它农家肥用于种植蔬菜、间种经济作物,形成良性生物链,保持生态平衡,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5.3.1.2病虫害防治模式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模式,依托XX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建设生物防治体系,创造天敌生存环境。

5.3.1.3先进的灌溉设备及技术

为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率,利用微灌系统自动施肥,根据不同的灌溉条件,设计了泵前式自动施肥器和泵后式自动施肥罐(高位差、自来水可用),现将微灌系统浇水施肥的管理和具体操作简介如下。

(1)水份管理

①微喷:

可通过球阀来调整水量的大小,压力过大则可多开一个棚开关,压力不够可关闭一个开关,调于适合蔬菜灌溉的最佳状态,喷灌的水量应根据蔬菜不同的生长期适合蔬菜生长的需水量而定,一般喷至蔬菜根际处润湿即可。

一天内最佳喷灌时间为:

冬、春季宜选在早晨蔬菜表面有露水湿度大,最低温度时喷,夏、秋可根据蔬菜种类的不同,如菜秧根系浅的蔬菜,早晚都可喷,其它蔬菜以下午温度下降后喷为宜。

②滴灌:

通过每个棚的球阀来控制水滴的数量,对地块高处应经常检查有无水滴,如高处无水滴则水流量不够应关闭一个棚球阀,滴灌的滴水量应根据蔬菜品种植株的大小确定,每株应控制在0.3-1.5kg水,做到少滴勤滴节约用水。

一天内最佳滴灌时间为:

冬、春季宜选在中午地温最高时滴,夏、秋宜在早晨在下午地温低时滴,有利于蔬菜生长。

(2)施肥管理

①肥料种类:

三元素复合肥、尿素、钾肥、磷酸二氢钾、大肥王、微量元素等可溶性速效化肥,过滤后的沼液,有机肥浸出液等液体肥都可用于喷滴灌。

②肥料数量:

667M2施5-15kg化肥,配方施肥应根据蔬菜生长期而定,667M2菜地施化肥溶液1.5-3t。

③肥料浓度:

化肥为0.3%-0.5%,农家肥为15%-30%。

5.3.2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产品是当前的发展趋势,本项目采用综合防治病虫害,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采用生物防治,少量、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综合防治技术。

5.3.2.1农业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消长规律,综合运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使蔬菜健壮生长和发育,增强蔬菜抵抗力,从而抑制部分病虫害的发生和扩展,避免或减轻危害。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

利用抗性品种和杂交优势是防治蔬菜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在许多抗病品种,各地应根据需要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蔬菜抗病品种。

②合理轮、间、套作。

轮作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恶化病虫生存环境,对预防病虫发生,减轻损失,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对土传性病害、青枯病、枯萎病等效果更佳。

合理的间、套作可利用不同蔬菜根际微生物的拮抗作用,防治或减轻土传病虫害。

对无法轮作的菜地每年安排种一季大蒜,对减轻翌年病虫害的发生很有好处。

喜阳的冬瓜与耐荫的生姜、早芹菜间作或套种等。

③合理耕作,田园清洁。

合理的耕作可改变土壤环境,如夏季晒土、冬季冻土、深沟高畦栽培以利排水、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及时消除残株败叶,摘除病叶、病果、病枝,拔除病株,铲除杂草,保持田园清洁,可减少病原,切断传播途径,从而减轻病虫害发生。

④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合理配方施肥,实行“三看”(看地、看苗、看天)施肥,保证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促使蔬菜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不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

采用先进微灌技术供水,做到适时适量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不干不涝,降低湿度,可减轻病虫害发生。

⑤适时播种,推广新技术。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病虫发生规律和不同蔬菜种类的生长特点,适当提早或延后播种,可避免或减轻病虫的危害。

引进先进的技术,如西葫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大幅度减少病害发生和烂瓜,利用嫁接技术防病,如黄瓜嫁接在黑籽南瓜的砧木上,茄子嫁接在托鲁巴姆等砧木上可大大减少枯萎、青枯、黄萎、根结线虫等土壤病害。

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可生产出洁净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⑥适时栽培,开发野菜。

由于高山气候凉爽,病虫害大为减轻,建立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实行适地栽培,多地供应。

野菜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抗逆性、抗病能力强,是纯天然的“无公害”蔬菜,是很有开发前景的,如马齿苋、蕨菜。

5.3.2.2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素、人工或器械杀灭病虫害的方法。

①防虫网。

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立足于对害虫的持续控制,构建人工隔离屏障,切断害虫为害、传毒途径,从而有效控制蔬菜病虫害,促进和维持田间生态平衡,是一种蔬菜防虫抗灾的环保型新技术,适用于夏季叶菜类、茄果类、瓜类、秋菜育苗,实行全程覆盖,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理想途径。

②种子、土壤消毒。

以防种子带虫、带菌,在播种前采用风选、水选或筛选等方法进行种子精选,并进行种子包衣和种子消毒。

种子包衣技术是采用不同方法和配方,将化肥、农药等包在种子上,防止苗期虫侵害而迅速生长。

种子消毒方式有温汤消毒、高锰酸钾消毒、药物浸、拌种等。

为消灭土壤中的病原物,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如药物(绿亨一号、托布津、百菌清等)消毒法、石灰消毒法,大大减少土壤病原物的数量,减轻危害。

③人工捕杀,灯光诱杀。

当害虫发生面积不大,可人工捕杀,如早晨把落地的豆角花瓣清除干净,可减轻豇豆荚螟的为害。

菜地发现地老虎、蛴螬为害后,可在被害株及邻株根际土捕捉。

灯光诱杀是消灭害虫的有效方法。

④毒饵诱杀,色板(膜)诱虫。

利用害虫的某些趋性,调制各种毒饵,将害虫毒死,也可用带色的粘板进行粘虫,如黄色的粘板可用于粘蚜虫、美洲斑潜叶蝇,银灰薄膜有避蚜作用。

5.3.2.3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天敌、植物提取液、生物肥料等无害化方法进行病虫防治,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

①以虫治虫。

直接利用大量繁殖的昆虫天敌来杀灭害虫,如寄生蜂、草蛉、食虫、食菌瓢甲及某些专食害虫的昆虫。

利用拟澳洲赤眼蜂防治烟青虫、瓜野螟效果良好,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将自己的卵产于害虫卵内,致使害虫不能孵化而杀死害虫。

②生物农药:

包括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虫剂、生物病毒防治剂。

a.生物杀菌剂。

用发醇法繁殖多种不同的良性霉菌或生物代谢物,用于防治不同的病害,如丰宁B1、农抗120、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春雷霉素、454、农丰菌等。

b.生物杀虫剂。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物,还有昆虫激素进行杀灭害虫。

如BT系列、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白僵菌、威敌、强敌311、强敌312、菜蛾清、菜蛾敌、绿菜宝、卡死克、抑太保、农梦特、灭幼脲、绿灵等。

目前以阿维菌素最引人注目,该剂作用机制特殊,对小菜蛾、棉铃虫、潜叶蝇等多种蔬菜害虫有很高防效,近年已开发出一系列该类药剂。

如害极灭、阿维虫清、齐螨素、螨虫素(虫螨灵)、虫螨克、虫螨光、青青乐、爱福丁、阿巴丁、除尽等。

c.生物病毒防治剂。

蔬菜病毒种类多,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近年相继研制了一系列病毒防治剂。

如弱毒疫苗N14、卫生病毒S52、植物病毒钝化剂-912、高脂膜、83增抗剂、植病灵、病毒A、抗毒剂一号(病毒K)、抗病毒、病毒净、病毒灵等。

③植物提取液(植物农药)。

从植物体内提取杀虫杀菌成分用于防治病虫害,如楝科植物中的印楝其种子中含有印楝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已商品生产的有0.5%楝素杀虫乳油(蔬果净),还有菊科植物中的除虫菊、万寿菊、以及大蒜、番茄叶、黄瓜蔓、丝瓜叶蔓、马尾松、皂角树叶、枫树叶、桃树叶、辣椒、韭菜、洋葱等均含有杀虫或杀菌活性物,均可利用自制杀虫或杀菌剂。

④生物肥料。

施用优质的农家肥如腐熟的人畜粪肥,堆沤的厩肥,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翻压等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是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达到优质高产的关键,但优质农家肥远远满足不了当前生产所需,因此多效生物肥异军突起,以弥补有机肥之不足。

如5406菌肥、TBS高效生物菌肥、绿友生物肥料、阿姆斯世纪地得力、道林生物肥、高效生物菌肥、生物固氮肥、酵素菌肥、生物钾肥等。

这些肥料本身含有丰富的有益微生物(巨大芽胞杆菌、蜡状芽胞杆菌、硅酸盐细菌、固氮芽胞菌、磷细菌、钾细菌等)和有机质,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中无效态营养元素向有效态转化,提高土壤中P、K元素的利用率,增强植株根际土壤的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增强抗病能力。

5.3.2.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及时控制病、虫、草的有效措施,但必须合理使用,既要发挥化学农药的作用,又要减少杀伤天敌及污染环境,本着安全、经济、有效的目的,对蔬菜施药应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

①严格。

一是严格控制农药品种,目前我国常用农药单剂近百种,其中蔬菜生产常用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单剂达30余种,而复配(混)制剂不计其数,在选择化学农药时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品种,如除虫菊酯类,乐果、辛硫磷、敌敌畏、喹硫磷、乙酰胺磷等少数有机磷农药,还有吡虫啉等常用蔬菜杀虫剂20余种;常用的杀菌剂有托布津、甲霜灵、代森锰锌等30种以上。

严禁在蔬菜上使用甲胺磷、甲杀、甲甲磷、1808、1605、甲基1605、六六六、呋喃丹、氧化乐果、DDT、杀螟威、久效磷、苏化203、3911、1059、磷胺、异丙磷、三馏磷、磷化锌、磷化铝、氟乙酰胺、杀虫脒、砒霜、西力生、赛力散、氰化苦、溃疡净、五氯酚钠、三溴氯丙烷、401等高毒农药。

二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与蔬菜采收时离最后1次施药间隔的时间长短关系很大,相距近,则残留量多,因此,每种农药均有各自的安全间隔期。

一般允许使用的生物农药为3-5天,菊酯类5-7天,有机磷7-10天(少数14天以上),杀菌剂中百菌清、代森锌、多菌灵要求14天以上,其余均为7-10天。

②准确。

适时防治,对症下药,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根据病虫的消长规律,掌握最佳防治时期施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菜青虫春季防治应掌握“治一压二”的原则,重点防治越冬后第一代菜青虫,就可大大减少春季第二代的菜青虫量。

夜蛾类害虫,应在幼虫孵化高峰时用药防治,此时幼虫聚集取食,且抗药性小。

5.3.3生产技术工艺和果品、蔬菜等种植技术生产技术流程

公司后期作为示范园所选择的蔬菜种植技术必须是当前农业高新技术。

新品种引进试种→筛选适应本地区的优良品种→基地种植→栽培技术培训→种苗繁育→大面积推广种植→市场开拓→产品销售。

5.4实施进度安排

5.4.1近期规划

(1)规划期限:

2012年-2013年。

(2)近期发展目标:

在目前对该项目了解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