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年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2015.1
命题单位:
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制卷单位: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怪癖pĭ 粘贴niān 摭拾zhí 引吭高歌hánɡ
B.商榷què 骨骸hái 放诞dàn 汗流浃背jiā
C.坍圮qǐ亘古ɡèn矫饰jiǎo凝眸远眺móu
D.颤动chàn悄然qiǎo监生jiān含英咀华jǔ
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3分)
A.沉湎脉搏金碧辉煌山洪暴发
B.重迭蒙蔽金石可镂百无聊赖
C.寥落焦躁良晨美景枯燥无味
D.慰藉发轫根深蒂固一愁莫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__。
③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A.反应无可厚非未雨绸缪B.反映无可非议防微杜渐
C.反映无可厚非防微杜渐D.反应无可非议未雨绸缪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贾府四姐妹分别是: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将她们名字的首字合在一起谐音就是“原应叹息”之意,这预示了她们不幸的命运。
B.《边城》中无论是眉眼秀拔出群为人聪明而富有感情的天宝,还是豪放豁达不拘小节的傩送,都信守着灵魂的纯洁,表现了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C.曹操刺杀董卓失败,被县令陈宫捉住。
陈宫义释曹操,两人夜宿于吕伯奢家中。
曹操怀疑吕家人要杀自己,将他们全家杀死,并声称: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D.《老人与海》展现了桑提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优雅风度。
他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也仍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一个“硬汉子”。
6.简述宝玉挨打的起因。
(5分)
答:
▲
7.仿照下面划线的语句,续写两句话,要求:
(1)续写的内容要以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为陈述的对象;
(2)语意连贯,形象生动。
(4分)
假如文学是一座园林,鲁迅就是园中的一株劲松,他的《呐喊》就是在怒吼的狂风中的阵阵松涛!
▲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8—9题。
(6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乎!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秦击赵者再再:
两次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使:
以前假使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
次数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
通“倘”,如果
9.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斯用兵之效也蚓无爪牙之利
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16分)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
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
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
“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长史非其好,遂去官。
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
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
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
阜时奉使,言于太祖曰:
“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
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太祖善之。
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
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
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万人,攻城。
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
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
阜流涕谏曰:
“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
田单之守,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
”遂号哭。
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
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
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
阜外兄姜叙屯历城。
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放欷悲甚。
叙曰:
“何为乃尔?
”阜曰:
“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
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
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
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
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
计定,外与乡人姜隐等结谋。
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
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
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
超袭历城,得叙母。
叙母骂之曰:
“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
”超怒,杀之。
阜与超战。
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
超遂南奔张鲁。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阜出使许都回来后,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被任命为安定长史,但他不愿做,弃官离去。
B.马超在羌、胡一带甚得人心,以至很快兼并了陇西的军队,后攻打下冀城,拘押了杨岳,并杀了刺史、太守。
C.姜叙在母亲与杨阜的劝说下,同意讨伐马超,最后夺取冀城,逼走马超。
D.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事,自己率领军队出战。
马超袭击历城,姜叙的母亲被抓。
但她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
11.文中有哪些内容表现了杨阜的远见卓识?
请简要概括。
(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分)
(2)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
(3分)
(3)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
(3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惊残:
惊醒。
②故山:
即家乡。
(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三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4分)
(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2)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
(5)▲,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8)▲,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五、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15—16题。
(8分)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
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
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
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
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节选自曹文轩《前方》)
15.文段中人的悲剧性实质有哪些表现?
(4分)
16.文段引用大量古诗在内容上有何作用?
(4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20分)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
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书,整个热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一晚紧说。
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理算定:
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你那三弦子弹的还差着远呢。
咱的命就在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
”
“我都听过八百遍了。
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
”
“你信不信?
”
“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
”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
“笑什么笑!
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
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才成。
”
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
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
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
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
他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
这天晚上,小瞎子跟着师父在野羊坳说书。
老瞎子的琴声却很乱……
夜里老瞎子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
还只剩最后几根了。
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
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
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为了最后能看一眼世界,这值得吗?
他问自己。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两根琴弦。
两根弦一齐断了。
他没料到。
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坳,小瞎子吓了一跳:
“怎么了,师父?
”
“小子,明天我就去抓药。
”
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他想起这药方进琴槽时,自己才二十岁。
小瞎子也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
“他弹断了多少根?
”
“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
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
他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
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
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说: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
他明白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
“师父,您的药抓来了?
”小瞎子问。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
“一千二?
”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
“是一千二。
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
”老瞎子想:
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
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
17.从故事情节上看,老瞎子对药方这个谎言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请作简要概括。
(4分)
18.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的“老瞎子”的形象特点。
(6分)
19.老瞎子两次说“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前后有什么不同含义?
(4分)
20.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结尾处画线句的内涵。
(6分)
六、作文(60分)
请以“寻找精神支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注重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2)不少于800字。
2014年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一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3分)B(A粘zhānC圮pǐD监jiàn)
2.(3分)A(B叠C辰D筹)
3.(3分)D(反应:
机体受到刺激引起相应的变化,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反映:
物体形象映射到另一物体上,或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根据语境,这里用“反应”。
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无可厚非:
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此处用“无可非议”。
未雨绸缪: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防微杜渐:
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不符合语境,这里用“未雨绸缪”。
)
4.(3分)C(A搭配不当,“担任”与“岗位”不搭配。
B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电子商务”的后面。
D成分残缺,“引起了……”一句缺主语。
)
5.(3分)B(天宝和傩送互换)
6.
(1)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2)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3)贾环搬弄是非,诬告宝玉逼死金钏儿。
(写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写全得5分)
7.【示例】梭罗就是园中的一棵柳树,他的《瓦尔登湖》就是夏天湖边清凉人们灵魂的片片柳荫。
(4分,作家、作品、连贯、形象各占1分)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一)(6分)
8.(3分)C(数:
命数、运数。
)
9.(3分)A(A以:
因为,介词。
B前“则”为承接关系连词;后“则”为转折关系连词。
C前“之”为结构助词,定语“的”;后“之”为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D前“而”为转折关系连词;后“而”为修饰关系连词。
)
(二)(16分)
10.(3分)A(杨阜被任命为安定长史不是因为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因果关系不对。
)
11.(4分)
(1)客观分析袁绍和曹操各自优缺点,准确预测他们将来能否成大事。
(2)熟知马超深得羌胡族人之心,建议曹操大军回撤时要严密的戒备。
(3)洞察马超内部的矛盾,并加以分化利用。
(任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
12.(9分)
(1)(3分)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而采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事,那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一句1分)
(2)(3分)决断应变毫不犹豫,法令统一而军队精良,能使用不循常规的人。
(一句1分)
(3)(3分)被马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恐惧失色,开始有投降马超的计议。
(一句1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3.
(1)(4分)这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作铺垫。
(或:
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每点2分)
(2)(4分)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每点1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4.
(1)故不积跬步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3)凌万顷之茫然(4)弃掷逦迤
(5)遥想公瑾当年(6)一片神鸦社鼓
(7)粪土当年万户侯(8)柴门闻犬吠(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五、现代文阅读(28分)
(一)(8分)15.(4分)
(1)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
(2)人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的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3)人无法还家。
(4)即使到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每点1分)
16.(4分)
(1)这些诗都是抒发思乡之情的。
(2)写出人类不可避免的悲剧,始终处在心灵无所依托的感觉之中。
(每点2分)
17.(4分)追逐谎言——发现谎言——认同谎言——传承谎言。
(每点1分。
)
18.(6分)
(1)心存希望,并努力为之奋斗;
(2)给徒弟以希望,并鼓励他为之奋斗;
(3)意志顽强,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19.(4分)第一次是老瞎子转述师父的话,认为弹琴是获得光明的希望,希望徒弟能认真练琴。
第二次是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之后,对小瞎子的忠告,此时更希望他能专注弹琴,体会生活中的快乐,而不受结果的困扰。
20.(6分)
(1)人是大自然中渺小的一部分;
(2)生命的价值在于有所追求,无论是谁、什么命运,都要为希望而奋斗;(3)生命的意义不在生命的结果,而在生命的过程(言之成理即可)。
(每点2分)
21.作文评分参照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均分42分。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阜,字义山,是天水冀城人。
以州从事的身份作为凉州刺史韦端的使者到许昌拜见曹操,被任为安定长史。
杨阜回来后,关西各位将军问袁绍和曹操将谁胜谁败,杨阜说:
“袁公宽厚但不果断,喜好谋略但缺乏决策,不果断就没有威严,缺乏决策就会误事,现在他虽然强大,但最终不可能成就大业。
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断应变毫不犹豫,法令统一而军队精良,能使用不循常规的人,所任用的人都各尽其力,他必定是能成大事的人。
”长史不是他喜欢的官职,于是就弃官而去。
韦端征召他任太仆,韦端的儿子韦康代父任刺史,征辟杨阜为别驾。
被举为孝廉,征召为丞相府官员,州中上表请求把他留下来参赞军事。
马超在渭南战败,逃走退守到西北诸戎族中。
太祖追到安定,而苏伯在河间反叛,太祖将要率军回东面去。
杨阜当时正有使命在军中,对太祖说,“马超有韩信、英布的勇猛,甚得羌、胡各族人之心,西部的州郡都害怕他。
如果大军回去,不进行严密的戒备,陇地诸郡就要失去。
”太祖认为他说的正确。
但回军很仓猝,防备不周密。
马超率领各部族的头领来袭击陇地的郡县,这些郡县都响应他,只有冀城聚集州郡的兵力坚守。
马超兼并了所有陇西的军队,张鲁又派大将杨昂来帮助他,接近一万人,攻打冀城。
杨阜率领城中的士大夫和自己宗族的子弟精兵一千多人,让堂弟杨岳在城上建立半月形的营寨,与马超接战,从正月至八月一直坚守,但没有援兵来到。
州中派遣别驾阎温沿着河水潜出求救,被马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恐惧失色,开始有投降马超的计议。
杨阜哭着劝谏说:
“我们率领父兄子弟以道义相激励,除了死没有另外的打算。
过去田单守城,也没有比这里更牢固。
(投降是)放弃马上就要到手的成功,并陷入了不义的名声中,我要以死坚守。
”于是就大声哭喊。
刺史、太守最后还是派人请求停战,打开城门迎接马超。
马超进城后,把杨岳拘押在冀城,派杨昂杀了刺史、太守。
杨阜心中有向马超报仇的志向,但没有得到机会。
不久,杨阜以丧事为由请求给予埋葬妻子的假期。
杨阜的妻兄姜叙屯守在历城。
杨阜年幼在姜叙家长大,见到姜叙和他的母亲时,说起前些时候在冀城中的事,非常悲痛。
姜叙说:
“怎么你这么悲伤?
”杨阜说;“守城没有守住,刺史、太守被杀而自己又没有一起死,还有什么面目在世上活下去!
马超背叛父亲和国君,虐待杀害州中将领,这难道仅仅是我的忧虑和责任,一州的士大夫都蒙受了耻辱。
你统兵独据一方,却没有讨伐叛贼之心,这与过去赵盾被记载为弑君是一样的。
马超看起来强大却没有道义,内部有很多分歧,是容易对付的。
”
姜叙的母亲受到感动,命令姜叙听从杨阜的计策。
计议确定后,他们又与同乡人姜隐等共同计划谋略。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元)九月,杨阜与姜叙在卤城起兵。
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事,自己率领军队出战。
而赵衢、梁宽等人释放杨岳,关闭了冀城城门,去讨伐马超的妻子儿子。
马超袭击历城,抓到姜叙的母亲。
姜叙的母亲骂他说:
“你这个背叛父亲的逆子,杀害君王的强盗,天地难道会长久容纳你,你不早死,还敢有脸见人吗?
”马超发怒杀了她。
杨阜与马超交战,身上受了五处伤,他族中的兄弟死了七人。
马超于是向南投奔张鲁。
2014年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答题卷2015.1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题号
1
2
3
4
5
分值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答案
6.(5分)
7.(4分),;
,。
得分
评卷人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题号
8
9
10
分值
3分
3分
3分
答案
11.(4分)
12.
(1)(3分)
(2)(3分)
(3)(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3.
(1)(4分)
(2)(4分)
得分
评卷人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
(1)
(2)
(3)(4)
(5)(6)
(7)(8)
得分
评卷人
五、现代文阅读(28分)
15.(4分)
16.(4分)
17.(4分)
18.(6分)
19.(4分)
20.(6分)
得分
评卷人
六、作文(60分)
有
书
相
伴
的
日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