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新一中五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1365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高新一中五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高新一中五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高新一中五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高新一中五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高新一中五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高新一中五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1高新一中五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高新一中五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高新一中五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1高新一中五模语文word版有答案

2019年高新一中五模-语文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剔透(tī)脑髓(suǐ)绮丽(qí)强聒不舍(qiǎng)

B.蠕动(rú)剽悍(piāo)顷刻(qǐng)锐不可当(dāng)

C.道劲(jìn)朔方(shuò)迁徙(xǐ)深恶痛绝(wù)

D.木讷(nà)泥淖(nào)袒露(lù)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屏障秘诀谈笑风声莫名其妙

B.取谛迷惘穷困潦倒千锤百炼

C.浓阴能耐起承转合明察秋毫

D.歧路磬石迫不急待囊萤映雪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2分)

(1)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海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聚集于此,(A.悼念B.缅怀C.吊唁)人文初祖轩辕皇帝。

(2)人们对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秦腔的关注度每况愈下,对于是否继续在中小学中推广秦腔,人们(A.众说纷纭B.莫衷一是C.无言以对)。

4.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

(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2),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3),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羹饭一时熟,。

《十五从军征》)

(5)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6)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7)商旅不行,。

(范仲淹《岳阳楼记》

(8),更造崩山之音。

(《列子》)

(9),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10),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培根《谈读书》)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①每一个人都有梦想,都有理想抱负,这犹如高处的阳光,时刻指引着我们不断向上向前。

②同时,每一个人还要苦干实干,脚踏实地,犹如尖毛草的根,伸向地底,越扎越深,汲取更多的水和养分。

③我们要成为一棵茁壮的大树,怎能不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练好“根劲”?

为长成“参天大树”培育强大“根系”呢?

④“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润,累学之功也。

”⑤不管社会的节奏多么快,不管世事如何浮躁,我们要像树、小草一样安静地扎根。

(1)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2)第③句标点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3)请提取第⑤句中画线部分的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6.名著阅读(2分)

头颅是圆的,额角是方的,满是皱痕,显得十分宽大,黑色的头发乱蓬蓬地虬结着,眼睛很小,又悲哀,又强烈,光彩时时在变化,或是黄的或是蓝的。

鼻子很宽很直,中间隆起,曾被托里贾尼的拳头击破。

从鼻孔到口角有很深的皱痕,嘴巴生得很细膩,下唇稍稍前突,鬓毛稀薄,牧神般的胡须簇拥着两片额骨前突的面颊。

此语段是《名人传》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一五零一年春,他回到翡冷翠,完成了四十年前他人未完成的作品:

《》(作品名),并留存至今!

二、综合性学习(7分)

班级开展“厉害了,我伟大祖国;努力了,我中国少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7分)

【活动一】请仿照示例,将“厉”这个字的笔顺正确、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田字格里。

(1分)

【活动二】请根据示例,补写句子。

(2分)

“厉害了,我伟大祖国”,中国高铁像一条巨龙,蜿蜒游走在祖国各处;“厉害了,我伟大祖国,;“厉害了,我伟大祖国”,港珠澳大桥像一条美丽的彩虹,架在南海、伶仃洋和珠海之上。

【活动三】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不再粗制滥造,而是创新与质量并重,品质与优秀齐飞。

中国制造离不开工匠精神。

结合下列两段文字。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2分)

材料一:

对工作执着甚至于执拗,对产品负责乃至于苛责,对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的极致追求。

工匠之术的精髓在于:

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提供无微不至的一流服务。

材料二:

工作是一场修行,修行先修心。

外边的世界很喧嚣,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像蓝天一样静谧,像大地一样沉稳。

工匠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枯燥的技术发展中,攻坚克难,超越提升。

【活动四】为了更好地开展“厉害了,我伟大祖国;努力了,我中国少年”主题活动,班级同学对2008-2018年来华留学生及学成回国人数进行了统计,下面是调查统计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探究的结果。

(2分)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12分)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贏得高收视高关注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

文/莫斯其格

2019年2月1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最后一场比赛圆满落幕,北大女博士陈更连续四年上诗词大会舞台,在本次比赛中,如愿获得最后的冠军。

董卿评价她“天道酬勤,水到渠成”。

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

”“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

“繁华落幕,速去读书!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

“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

”“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乘烛夜读?

这是个重大的问题。

”“‘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

“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

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学习仍以应试为主。

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对子陈更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则认为,“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

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

实事求是地说,不多。

有的网友则认为:

“作为一个中学生,和我们同龄的第二季冠军武亦妹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

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

”“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

千嘛还要背?

(摘编自《广州日报》)

【材料二】昨天,一位专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和喜爱,正在于它带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

此外,古意盎然的诗词,也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骄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

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冠军陈更曾说,“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

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

”由此可见,诗词——这属于中华文明的语言文字,反映的正是我们东方人内心的丰富情思,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诗意,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播即热。

(摘自《扬子晚报》报道《诗词大会为何能引发如潮思考》)

【材料三】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

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

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

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

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

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

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

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

中国的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摘自央广评论《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快餐时代”人们功利心作祟,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很难用语言描绘丰富的情感。

B.材料一中,李定广和黄玉峰均对当下古诗词的现状表示欣慰,认为古诗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古诗词可以作为一个宣泄口。

C.材料二中,选手陈更不仅提到了诗歌的不足,而且指出了诗歌的优点,它既可以感动读者,也可以反映纷繁变幻的外部世界。

D.材料三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二者都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追求后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9.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三写作目的不同,但都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都认为目前古诗词的教学方法难以浸润学生心灵。

B.材料一呈现了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不同意见,材料二、三则主要是一家之言,相比之下材料一的评论更客观、更全面。

C.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各有特色。

材料一诙谐幽默,材料二典雅生动,材料三则以充沛的说理见长。

D.三则材料均以小见大,通过对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评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入的思考。

10.《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分)

11.从以上材料来看,当前中小学诗词教育和学习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共18分)

奔跑出麦田的少年

张钥柯

①华灯初上,在霓虹灯光顾不到的地铁站里,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六根弦上轻轻一拔,拉开了整个演奏的帷幕。

他的手指在破木吉他上跳跃,思绪却飘向远方。

②他看到年少的自己,充满朝气的自己,在6月的一个午后,独自一人爬上荒凉的山冈。

他手拿着汗湿的毛巾,一手拿着他那把吉他。

他极目远眺,碧蓝的天空下映照着金色的麦田阵风从头顶吹过,吹散了他额前的碎发,吹荡了辽阔的麦海,吹动了他的思绪。

③他不解,父母口中的成熟到底是什么?

他爱音乐,爱木吉他,爱日夜唱着如诗的歌,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支持他,鼓励他去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每当他拔动琴弦,耳边传来的总是父母的斥责怨他不懂事,不成熟,父母辛苦年复一年只为供他读县上最好的学校,他却将他们在麦田中洒下的汗水没于一张张乐谱里。

④那天早上,他刚拨响琴弦,父亲便怒气冲冲地闯进他的房间,又是句句嚼不烂的斥责。

父亲喊着骂着一把夺过他手中的吉他,就要往地上狠狠摔下去。

他再也克制不了心中的苦闷与怒火,冲上前去一把夺过父亲手中的吉他,破门而出。

父亲欲追上去,却绊到了身前的门槛,又急又气中,父亲扯下头上的白毛中往他身上甩去。

⑤他不顾父亲的叫嘁,硬着头皮往前奔跑,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洒落在身后,他双脚踏着田间的小路,其间差点撞上路边吃草的牛。

他不管不顾,死死抓着手中的白毛巾和吉他。

不知道跑了多远,直到奔上了这荒芜的山冈,无路可去才停了下来。

他喘着粗气,胸口一起一伏,他望着远方麦田和天际交接处,感到无比的愤怒却又迷惘。

风一阵又一阵地吹过,脚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他心中的怒火在凉风习习中逐渐消散。

他坐下来,靠着山冈上的岩石,弹起了吉他。

⑥他在琴声中第一次思考未来,是听父母的话,陪在他们身边,踏实学习考上大学出人头地,还是追逐音乐梦想,就在此时此地踏上寻梦之旅?

他想要安稳的家,还是漂泊不定的生活?

自己的青春把握在自己手里,他最终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梦想。

⑦他拿着吉他站了起来,最后看了一眼金灿灿的麦田,留下白毛巾走了。

风后面还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⑧此后的两年里,他毅然走上了追逐音乐的道路。

没有与家人通信,没有和任何人倾心交谈,就这样四处飘荡。

最初的热情淅渐消退,生活在他面前露出越来越残酷的面庞。

一日三餐不济时,他面对一张张五线谱却弹不出一个音符。

他沉默不语,却始终不愿踏上回家的路。

⑨他心里装满了怨恨,却不明白该怨恨谁。

他摔进了一个深深的漩涡,如何努力也找不到上岸的路。

直到那天,他在地铁站里遇到那一位断臂的少年。

少年与他相仿的年纪,怀里抱着的吉他与他的一样破旧。

与他不同的是,少年的脸上一片阳光与明媚。

在遇到少年之前,他曾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

少年一开口,他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残酷:

少年没有家,父母早年离异将他扔给年迈的爷爷,爷爷又病又老,他只得去跟人学电焊做小工,却在某次操作中水远地失掉了左臂……“我还有梦,我喜欢弹吉他,别看我左臂没了,用一只手一样弹得很妤。

我每月都寄钱回家给爷爷……”少年边说边示范,略带喑哑的琴音从少年满是老茧的右手指下飞出来时,他清晰地听到了心中某处的脆响,就像故乡春天的麦子,吸足了阳光与水分向上拔节的声音。

⑩地铁里人流涌动。

他微昂着头,半闭着眼睛用鞋跟轻轻敲着水泥地,身体随着琴音微微晃动。

琴音模糊了马路上汽车的笛声与通道内喧闹的杂声,他甚至没有注意在他面前越聚越多的行人……这是他彻夜不眠之时,久久回荡在自己脑海里的悠扬乐音;这是他漂泊在外时,日日思念故乡风景的缠绵话语;这是他静坐聆听时,独臂少年脸上跳跃的阳光与希望。

今天是他在这个地铁站最后一次演出,也是他演出最成功的一次。

当最后一个音符从他的手指下飞出,他的身边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他也好似从远古的记忆回到现实,他的眼角堆满了泪水,泪光模糊中,他仿佛又看到故乡碧蓝的天空,天空下金黄的麦田,还有站在麦田中央怀抱吉他的少年。

他要回家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8年04期)

12.阅读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他”的成长经历。

(每空八个字)(4分)

心怀梦想,无人支持→>()→热情渐退,遭遇挫折→()

13.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那天早上,他刚拨响琴弦,父亲便怒气冲冲地闯进他的房间,又是句句嚼不烂的斥责。

(2)他沉默不语,却始终不愿踏上回家的路。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下面句子含义的理解。

(4分)

他清晰地听到了心中某处的脆响,就像故乡春天的麦子,吸足了阳光与水分向上拔节的声音。

15.文中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请找出两处抄写在下面空白处。

(3分)

16.促使“奔跑出麦田的少年”决定回家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3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

出后叔父,徙居新安。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

任氏曰:

“《孝经》云:

‘三牲之养友①,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

“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

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

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

①三牲之养:

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内。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三牡之养:

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岂我居不卜邻()

(2)教有所阙()

(3)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4)犹手不辍卷()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于我何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或劝谧修名广交而或长烟一空

C.带经而农执策而临之

D.以著述为务以其境过清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2)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

20.结合本文,试分析皇甫谧成功的原因。

(2分)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1-22题(4分)

寻隐者不遇(其二)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1.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1分)

松下问童子

22.诗中几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请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感情是如何转变的。

(3分)

四、作文(50分)

题目:

1.《青春》2.《发现》

要求:

(1)从上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2)反映校园生活;

(3)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4)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5)不少于600字;

(6)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9年高新一中五模-语文答案

1.BA.绮丽(qǐ) C.道劲(jìng)D.木讷(nè) 

2.CA.谈笑风生B.取缔 D.迫不及待

3.

(1)B

(2)B

4.

(1)征蓬出汉塞

(2)折戟沉沙铁未销(3)瀚海阑干百丈冰(4)不知怡阿谁(5)塞上燕脂凝夜紫(6)学诗谩有惊人句(7)樯倾楫摧(8)初为霖雨之操(9)雾凇沆砀(10)狡點者鄙读书

5.

(1)将“脚踏实地”和“苦干实干”调换顺序

(2)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3)我们(要)扎根。

6.米开朗琪罗《大卫》

7.【活动一】注意:

“厉”笔画顺序为:

【活动二】“天宫一号”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飞行在地球上空。

【活动三】工匠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远离喧嚣、坚守心灵净土。

 

【活动四】①2008-2018年,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长;②2008-2018年,学完留在中国的人数也逐年增长。

8.D(A.中人们功利心作祟,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错误;B.李定光还有对现阶段诗词教育的担忧;C.陈更未指出诗歌的不足。

9.C(材料一语言不是诙谐幽默的。

10.①激发国人读书的兴趣;②反思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③唤醒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④让人在骄躁的忙碌中寻找到一丝浪漫。

(写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1.问题:

①教学以做题、应试为主,诗词教学形式生硬刻板;②家长过度关注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冷落诗词歌赋;③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

(一点一分)

12.与父冲突,离家寻梦受到启发,准备回家

13.

(1)写父亲再一次对“他”玩音乐发出斥责,“又”既表现出父亲对“他”的行为的长期不满。

也凸显出“他”对父亲的斥责的习以为常和对父亲不支持自己的怨恨心理。

(2)既写出了“他”追求音乐梦想的决心,也表现出“他”倔强的性格和不悔的心理。

14.将“他”内心受到的触动比作麦子拔节的声音,一方面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他”内心受到的激烈震荡,另一方面也暗指“他”的内心像麦子得到养分后拔节成长一样,变得成熟。

15.示例一:

“华灯初上,在霓虹灯光顾不到的地铁站里”照应“地铁里人流涌动。

”和“今天是他在这个地铁站最后一次演出”。

示例二:

“他仿佛又看到故乡碧蓝的天空,天空下金黄的麦田,”照应“他极目远眺,碧蓝的天空下映照着金色的麦田。

示例三“他不管不顾,死死抓着手中的白毛巾和吉他。

不知道跑了多远,直到奔上了这荒芜的山冈”照应“独自一人爬上荒凉的山冈。

他一手拿着汗湿的毛巾,一手拿着他那把吉他。

16.

(1)生活的残酷使“他”的热情渐渐消退;

(2)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始终牵绊着“他”;(3)独臂少年的出现使“他”放下了心中的怨恨,使“他”收获成长,变得成熟。

17.

(1)选择

(2)同“缺”,欠缺(3)博览(4)停止或放下

18.C

19.

(1)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奋读书不倦怠。

(2)从前,孟母迁居了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

20.①勤奋刻苦:

农业劳动时和得风痹症时,仍手不释卷;②叔母悉心教导:

叔母用孟母和曾父的故事循循善透。

21松下/问/童子

22、“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甫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

“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露出终不可及的感叹失望之情。

译文

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候名叫静,是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

皇甫谧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

他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的游荡,或有人以为他是呆傻人。

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

任氏说:

“《孝经》说‘虽然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你今年近二十,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我的。

”因此叹息说:

“从前,孟母迁居了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

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

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

”叔母而对皇甫谧流泪。

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奋读书不倦怠。

他家很贫穷,他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经典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言论,皇甫谧性格恬静,没有奢望,并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已的事业,自已取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等论著,后来得了风痹症,仍然手不释卷。

有人劝皇甫为赢得美名而广泛结交,皇甫谧认为“不是圣人,哪能做官交友博取好名?

住在乡村照样可以享有尧舜之道的美名。

自已并非圣人,又何必去与达官贵人结交,为公事忙碌从而得到好名声呢?

”于是,皇甫谧写了《玄守论》来回答劝他广泛结交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