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集体备课教案光的折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1289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7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物理集体备课教案光的折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八上物理集体备课教案光的折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八上物理集体备课教案光的折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八上物理集体备课教案光的折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八上物理集体备课教案光的折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物理集体备课教案光的折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x

《八上物理集体备课教案光的折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物理集体备课教案光的折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物理集体备课教案光的折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docx

八上物理集体备课教案光的折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能叙述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结论;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强调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

用玻璃砖等器材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如果主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中,情况将会怎样呢?

二进行新课

1、光的折射现象

Ø学生活动

分组实验1:

把激光笔靠在碗边固定不动,按下按钮,发现在碗底有一个光斑,在水槽中加水,使光射入水中,观察到水槽侧面的光斑向左移。

分组实验2:

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移动碗,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学生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并积极思考。

Ø教师引导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光斑向左移和水中硬币“升高”,前者是由于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发生了偏折,而后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发生了偏折。

物理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的折射。

光的介质:

能够传播光的物质,通常叫光的介质,如:

空气、水、玻璃、真空等。

讨论光的折射定义

板书: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就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折射现象,教师做补充。

1、光的折射规律

Ø提出问题: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会发生偏折,光到底如何偏折呢?

光在折射时遵循哪些规律呢?

下面我们首先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出现的光的折射现象。

并用作图法作出光路图。

介绍光路图:

重点解释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

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Ø做出猜想:

略。

Ø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Ø

实验探究:

提示:

1.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2.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3.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分析与论证: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斜射时空气中的角始终最大)

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Ø让学生进一步实验探究,交流。

想一想:

1.当光线垂直射入玻璃砖表面时,传播方向会怎样变化?

2.当入射光线逆着折射光线射入时,折射光线变化有什么规律?

小结:

1.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2.光折射时光路可逆。

③学生活动:

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Ø学生活动

让学生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1.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的情形;

2.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后的情形。

三、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1、光斑为何想左移动?

2、放在碗底的硬币原来看不见,加水后却又看见了?

提示学生可通过画图分析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师:

多媒体课件、三棱镜、档光板、白光屏。

学生:

玻璃板、白纸板、盛水的碗、光碟、三棱镜、手电、各种颜色的颜料和透明光屏、调色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我们息息相关。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色散。

2.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比较哪组表现的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光的色散。

引导学生观察自屏及彩色光带上颜色的排列顺序。

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的光。

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混合

启发学生思考彩色光带再经过三棱镜后,又将怎样?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

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实验结论:

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光的色散和光的混合。

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三基色(课本图4—37)。

认识红、绿、蓝被称为三基色,用挂图,简单说明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

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

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

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4、颜料的混合

让美术较好的学生回答:

只需哪三种颜色就可得其他种颜色的颜料。

学生分析总结出红、黄蓝为三原色。

引导学生将不同的颜料混合,观察混合后的颜色。

学生分组做实验,体验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

【课堂小结】略

看不见的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红外线的作用.2.紫外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红外线的作用及应用.2.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白色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

[生]白光是复色光.

[师]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粉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

[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师]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spectrum).此外,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二、新课教学

1、红外线

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师]红外线有哪些特性?

[生]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它的热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

[师]红外线有哪些应用?

[生]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判断.

[生]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

[生]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生]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等.

[生]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可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进行医疗等.如市场上烤制鸡鸭等肉类食品的“远红外烤箱”.

教师对同学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后,为使学生获得真实、充实的学习信息.教师也可以补充以下材料:

红外线位于红光外,它的频率范围在1012Hz~5×1014Hz.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品.工业上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家庭用红外线箱烤食品,浴室用的浴室暖灯用红外线来取暖.医疗上利用红外线来理疗.

由于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较强,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出物体的形状和特征,这就是红外遥感.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对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水灾,估测大面积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预测风暴和寒潮,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应用.

[补充后教师板书]

一、红外线

1.特性①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

②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

2.应用

①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②红外线遥感.③红外线遥控.

2、紫外线

让同学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师]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那么紫外线有何特性呢?

[生]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生]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

[生]紫外线能杀菌.[师]紫外线有哪些应用呢?

[生]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这种维生素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儿童常晒太阳能预防缺钙引起的佝偻病.但是过高的紫外线会使皮肤粗糙.甚至诱发皮肤癌.

[生]紫外线有荧光作用,有些物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能够发出可见光.日光灯管的管壁上涂的就是一种荧光物质.大额钞票上也有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用紫外线照射则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防伪措施.

[生]紫外线能杀死多种细菌,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

[生]紫外线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后讲解.

1.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7.5×1014Hz~5×1016Hz,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2.不要误认为紫外线是紫色的或蓝色的,紫外线是看不见的“不可见光”.紫外线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因为除了紫外线外,它们还发出少量蓝光和紫光.

3.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线,来自太阳光.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阻挡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才使地球上的生物获得生存的条件.为了保护人类生存家园.我们应有环保的意识,承担起环保的责任和义务.

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

[生]什么叫透镜?

[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一样吗?

若不一样,它们由什么透镜组成?

[生]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师]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

二、进行新课教学

[探究]什么叫凸透镜(convex lens)?

什么叫凹透镜(concave lens)?

[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生]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

[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生]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生]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生]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

[生]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

[生]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

[生]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

[师]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1.什么叫凸透镜?

什么叫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板书)

[师]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lens)?

[生]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生]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师]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再看课本板图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

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生]有亮点.

[师]亮点是怎么形成的?

[生]“亮点”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多.

[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都聚到亮点上.

[师]他们分析的特别好,咱们为他们鼓掌!

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

这说明了什么?

[生]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

[生]亮点是光会聚的.

[生]凹透镜不能使光会聚.

[生]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

[生]凹透镜不能使太阳光会聚.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为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

做法一:

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透镜重做,将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

做法二:

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

做法三:

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

[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法都很好,也可行,我们来拍手表示祝贺.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师]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看投影(课本图3.1—4所示),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ocas),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ocal length).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5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动手动脑学物理]拿一两个凸透镜试一试,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

(1):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

方法

(2):

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如图A、B是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是3 cm和5 cm,按照实际尺寸画出平行光经过它们之后的径迹,哪个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多些?

学生们作图,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师]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从图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图A偏折得厉害,图B偏折得不厉害.

[生]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

[生]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什么位置?

试试看,你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利用了前面学过的什么原理?

先猜测一下.

[生]把小灯泡放在大于一倍焦距之外.

[生]把小灯泡放在一倍焦距之内.

[生]把小灯泡放在焦点处.

[师]学生们都猜想,想不想知道你猜得是否正确,那么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并说出理由.

方法

(1):

用激光演示器从焦点外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没变为平行光.

方法

(2):

用激光演示器从焦点内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没变为平行光.

方法(3):

用激光演示器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师]通过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它利用了什么?

[生]经过焦点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

[生]这是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是可逆的知识.

[生]光通过凸透镜两侧表面发生折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要会聚到焦点处,那么,焦点处射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就会平行于主光轴出来.

三、知识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

四、布置作业P621、2、3、4、5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

(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 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照相机。

自学指导:

(1)仔细观察图,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小组活动:

制作模型照相机

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1)做一做

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

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

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

(体会成功的愉悦。

对于做不好的组教师给于指导。

(3)以小组评估这次活动,有哪些不足及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 导学“投影仪”

1.自学课本P95 投影仪 一、二、三段

(1)认真观察图5.2-3对照实物,投影仪的镜是一个____镜。

(2)投影仪的构造有:

___________________

(3)猜一猜:

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2.演示:

(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F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大小,比较像距物距的大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异侧。

再将平面镜装上,观察像的位置,启发学生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3.学生根据实验回答问题,并填表。

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三>导学 “放大镜”

做一做,看一看

1.

把手中的凸透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距离,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教师予以点拨)

2.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看到的像的特征)

3.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______镜,像比物____(大、小)像与物在透镜的___侧(同、异),所成的像是____的(倒立、正立)。

(学生完成表格)

<四>、当堂训练:

课本P96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新课程学习目标与检测P91-92课标导练1、2、3、4、5、6、8、11、1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

<五>、导学“实像和虚像”

自学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