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1197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①随着智能化时代大暮的开启,人工智能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迎面而来,不仅冲击着各行各业,也改变着我们的认识和观念。

人工智能是对技术变化天生敏感的领域,人工智能在军事上发展和应用正迅猛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正迎来新一轮机遇期。

  ②恩格斯曾言,尖端科技的应用最早是从军事领域开始。

新科技显著提升军事作战能力时,便促成新军事变革的发生。

从军事变革史着,科学技术在历次变革中发挥着源头促发性,基础支撑性作用,谁具有技术变革的敏惑性并首先实现技长上的突破,谁就能掌握新的战争规则。

对一支军队而言,不能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仅会导致“技术代差”,更会导致国家安全等危机。

美、俄等传统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景,都把人工智能称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智能化战争,并已提前布局,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力求与潜在对手拉开“代差”。

几个月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沙纳汉正式发布关于成立“联合人工智能中心”的备忘录,这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美军军事项目上的应用力度,俄罗斯也视人工智能为木来军事战争的制高点,正加紧研制可以驾驶车辆的类人工智能。

③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可能成为人类迄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也可能成为最糟糕的事。

”霍金对人工智能的这一评价,启示我们面对“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要保持足够的审慎。

未来,随着大量智能化无人系统运用于战场,战争成本将大大降低,作战人员的“零伤亡”有望成为现实,这极易导致军事强国在武力使用上更加随意。

而在复杂战场环境下,拥有高度智能的无人作战系统极有可能出现识别错误、通信降级甚至被敌电磁、网络攻击后“倒戈反击”等问题,而诸如滥杀无辜、系统失控等更会给智能武器的军事应用带来无穷隐忧。

由此可见,事关战争的重大问题决不能轻易交由机器做抉择。

即便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日益完善成熟,也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野蛮生长”,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安全、法律、伦理等诸多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各国应加强社会安全监督管控,形成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军备控制讨论与谈判,贡献人类智慧;牢固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实现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有效控制,让其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服务。

④今天,面对科技发展之“大变局”“大突破”,我们应从设计战争、掌握制胜规则的高度,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对战争形态演变的内在驱动性影响,切实夺取打赢未来战争主动权;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搞好战略规划,密切跟踪前沿技术,以积极主动的作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摘编自《AI军事边用是一把双刀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中能够迅猛发展,是因为和其他领域相比较而言,军事领域更存易接纳新技术。

B.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就不会导致“技术代差”,从而使国家更加安全。

C.美俄两国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目的是提前布局,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

D.人工智能应用在军事上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影响、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条理清晰。

B.第②段以美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做法为例,证明了人工智能是军事科技最佳的突破方向。

C.第③段在论证过程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上的问题,也为解决温题给出了建议。

D.文章引用恩格斯与霍金的言论,既支撑了作者对AI军事应用的观点,也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在军事运用上能否更好贡献“机器智慧与力量”,与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方面的发展相关。

B.智能化无人系统在战场中的运用,将会大大降低战争成本和人员伤亡的风险,但是也增加了军事强国随意使用武力的风险。

C.当前,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方面虽已成热,但要今虑其可能会带来的安全、伦理等问题,所以并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发展。

D.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影响战争形态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充分发展和利用好人工智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改革开故40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增强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例如,我国高铁就创造了技术引进带动技术创新的佳绩,引领了我国交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制造”和“走出去”的闪亮名片。

在吸收先进科技的同时,科研工作者攻艰克难,目光长远,积极谋求自主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例如,袁隆平的杂文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第三个载人航天大国;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天眼”将窝国推向国际天文学观测和研究的最前沿;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到10767米,使我国成为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绞龙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之一……

我国现今已经具备从科技大国还向科技强固的重要基础:

科技投入稳步提升,已接近世界科技级国的水平;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在2015年就达到7915万人,在2016年则增至8327万人,由2005年以来,每年新增的科研工作者人数居全球首位;我国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市场规模,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驱动力。

但在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还面临请多问题和挑战:

关鍵领域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创新人才队伍大而不够强,人才发展机制仍需健全和完善;学术生态仍需净化,创新文化尚需厚植;科技创新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探索》

 

材料三:

全球范围内,惠及民生的科研一直马不停蹄。

世界首个已故捐献者子宫移植孕育的婴儿在巴西诞生并健康成长。

除了大脑,现代医疗的进步已经让人体主要器官移植成为现实。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得到一份DNA检测报告,通过DNA检测给新生儿做一个类似“占卜”的健康隐患测算。

人类未来也许再也不怕疾病,所有的疾病庄出生时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给城市装上眼睛耳朵,和一个巨型大脑,让它变成传感城市。

如今,多伦多的一个叫Quayside的智慧城市规划项目,希望从头开始重新设计一个社区,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去建设,它以一个巨大的传感器网络为基础,这个网络将收集各种信息:

空气质量、噪声水平以及人们的行为等数据。

未来我们生活的城市,也许会都变得更加可控。

立足民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与生命。

——摘编自《中国科普网》

4.下面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3年一2017年.华为集团的营业收入和科研投入皆保持堆长态势,这5年间,其科研投入和营业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B.《2018年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排名(部分)》既反映了各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也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的创新能力。

C.若图2榜上企业均保持现在的科研投入比例,可以预见,几年内谷歌集团就会成为全球科研投入最多的企业。

D.苹果公司的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低,但其营业收入高,所以科研投入资金绝对数仍然保持在全球前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蜓(3分)

A.我国科技人员增加的速度05年以来每年均居全球之首,且拥有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市场规模,这些都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B.杂交水稻技术、载人航天工程、“天眼”上程、无人潜水器……这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我国己跻身世界三大科技强国之列。

C.将来,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将可能得到—份关于DNA的检测报告,这也许有助于我们及早去发现并且治疗疾病,进而让人类不再惧怕疾病。

D.智慧城市建设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均有较高的要求,在高新技术的保障下,实观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未来就能拥有更多的城市生活。

6.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技术?

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毕飞宇

①勘探船进村的耶个夏季,父亲从城里带回了那把手电。

父亲进城以前采了两筐枸杞子,用它们换回了那把锃亮的东西。

枸杞是我们家乡最为疯狂的植物,每年盛夏河岸沟谷都要结满籽粒,红得炯炯有神。

②父亲穿过一丛又一丛枸杞走进我们家天井。

大声说“我买了把手电—”手电在黄昏时分通体发出清冽冰凉的光。

母亲说,这里头是什么?

父亲说,是亮。

③第二天全村都晓得我们家有手电了。

村里人都说,我们家买了把手电,一家子眼睛都像通了电。

晚上我家天井里来了好多人。

夏夜清清爽爽,每一颗星都干干净净。

话题一直在手电的边缘。

夜很晚了,狗都安静了,他们就是不走。

母亲很不高兴,她的芭蕉扇在大腿上拍得噼啪起劲。

后来母亲站到了皂荚树下,手里拿了一把锃亮的东西。

说,你们睁大眼睛看够了!

母亲用了很大的努力打开开关,一道雪亮的光柱无限肯定地横在了院子中间,皂荚树上的栖鸟惊然而起,羽翼带着长长的哨声彗星一样划过,使我们的听觉充满夜宇宙感。

④母亲灭了手电。

人们在黑暗里面面相觑。

⑤勘探船在那个夏夜进村了。

勘探队长戴了一顶黄色头盔,勘探队长说他们是来找石油的,石油就在我们村的底下,再不打上来就要流到美国去了。

当天他们就在我们的村北打了个洞,一声轰隆,村子像筛糠。

大伙立即把父亲叫过去,他们坚信,只有父亲能够阻止他们。

父亲走到村北,站立在勘探队长的面前,说,不许打了!

⑥勘探队长说,你是谁?

⑦父亲说,再打你就麻烦了。

父亲把这句话撂在村北,一个人回家玩手电去了。

⑧天黑之后来到我家天井的是大肚子队长。

他称我的父亲“亲爱的同志”,然后用科学论证了石油和马路汽车的关系,尤其强调了石油与电的关系。

他说,石油就是电。

有了石油,村子里到处都是电灯,像枸杞树上的红枸杞子一样多。

电在哪里呢?

——电在油里;而油又在哪里呢?

——油在地下。

队长说,这是科学。

父亲后来沉默了。

母亲说,你听他瞎扯。

父亲严肃无比地说,你不懂。

母亲反驳说,你懂!

父亲说,这是科学。

⑨父亲对勘探队长说,你们随便打,。

⑩民间想像力的发达总与村落的未来有关。

父亲的手电暂时给忽略了。

人们一次又一次憧憬着电气化时代。

父亲说,到那时水里也装上了电灯,人只要站在岸上就能看见王八泥鳅与水婆子。

父亲设想到那时,每一条河都是透明的,我们看鱼就像玉帝老儿在天上看我们那样。

总之,科学能使每一个人都变成神仙。

而勘探队的勘探进程完全是现实主义的。

他们不慌不忙地打眼贮药点火起爆。

河里的鱼全给震昏了,浮出水面,在水面上漂了一层。

勘探队长整日待在井口,面对地下蹿出来的黄泥汤忧心忡忡。

有点担心找不出油来。

“亲爱的同志们”不会接受没有结果的科学的。

那些队员早就疲沓了,日午时分睡倒在树荫下。

黄色头盔罩在脸上,打着鼾。

这时,父亲和、乡亲们认真地趴在井口,看着黑洞洞的井底。

有人提议说用手电照照。

父亲回家拿来了手电,照下去,一无所有。

有人问下面有科学吗?

父亲默然不语。

他把科学和希望全闭在了嘴巴里。

太阳金灿灿,枸杞子红艳艳。

即将收割的稻子和正成长的帏范被踩焊遍地狼藉。

乡亲们站在自己的稼禾上面心情是矛盾的。

勘探队长队长一次又一次告诉他们,这里将是三十八层高楼,四周墙面全是玻璃,在电灯光的照耀下无限辉煌。

而后稼禾带给他们的心疼被憧憬替代了,但高楼和灯光在他们贫瘠的想

象中雾一样难以成形。

父亲一次又一次与勘探队长讨论过石油出土的可能性。

父亲每一次父亲都得到肯定回答。

父亲一次又一次把那些话传给乡亲,乡亲们默然不语。

父亲大声说,不出二十年,我保证大家住上高楼,用上电灯。

大伙听了这样的话慢腾腾地散开了,他们的表情一片茫然。

不久,大哥偷走了父亲的手电到村东找蛐蛐。

不小心把手电掉到河里,开着的手电竟然沉下河底去了。

有人发现了河底的亮光,有两二丈那么长,许多人赶到了河边,河底的光呈墨球色,表芒一样四处开张。

人们站在岸边手拉手,肩贴肩。

人们以恐怖和绝望的心情着着河里的墨绿光慢谩地变暗,消亡。

山羊胡子老爹说,动了地气了,动了地气了,—个晚上他把这句话重复了一千遍。

勘探队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又开始了爆炸。

河里没有再死鱼,因为河里已经没有鱼可以死了。

他们的动作失去了围观,只留下孤寂的爆炸和伤感的回音。

在暮色苍茫时刻勘探队长生气地脱掉了他的长裤。

露出双腿堆满伤疤,一个劲地说话,这个世上到处是疤,枯叶是风的疤,水泥路是地的疤,冰是水的疤,井是土的疤。

说着这些疯话,悄然走上船。

浓雾使大早充满瞌睡相。

鸡打鸣,撂了两嗓子,就睡回头觉了。

浓雾里头父亲做着梦,他梦见了石油光滑油亮的背脊在地底下蠕动的模样。

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太阳使村庄愈加鲜嫩可爱。

这时候有人说,

勘探队!

勘探队!

人们走东串西没有发现勘探队的人影子。

只有无尽的枸杞子被浓雾乳得干干净净、水灵灵。

大伙跟在父亲的身后来到河边,河边空着,满眼是细浪和飞鸟。

浓雾退尽后的河面有一片“之”字形水迹,如一只大疤,拉到河面的拐角。

这个疤一直烙在父亲的伤心处。

父亲的眼里起了大雾弥漫了父亲的那个夏季。

(作于1994年)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折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③自然段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写村民们在时问很晚且母亲很明显的暗示下仍不愿离开,表现了村民对“手电”的好奇心理。

对于勘探,父亲的态度从不准打井到后来支持打井,其转变的原因是父亲懂得了什么是科学,知道依靠科学会给村子带来巨大的变化。

手电筒在河底发出的墨绿色光亮,让村民们感到了恐佈和绝望,甚至还有人把原因归结为动了地气,表明了那个年代村民思想的落后。

结尾写太阳驱散了浓雾,枸杞子蓬勃生长,暗示勘探队在村庄的石油勘探无果而终;写父亲眼里却起了大雾,表现了父亲对未来的迷茫。

8.请结合文本,分析划线句“这个疤一直烙在父亲的伤心处”中“疤”的内涵。

(6分)

9.关于小说的标题,有人认为“手电”好,有人认为“枸杞子”好,你认为哪个更好?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薛讷,字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

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

讷曰:

“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报上不与。

会俊臣得罪,亦止。

后突厥扰河北,武后以讷世将,诏摄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

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

俄迁幽州都督、安东都护。

改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

讷久处边,有战功。

开元初,玄宗讲武新丰,诏讷为左军节度。

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

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

礼成,尤见慰劳。

明年,契丹、奚、突厥连和,数入边,讷建议请讨,诏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与讷帅众二万出檀州。

宾各议“方暑,士负戈赢粮深讨,虑恐无功”,姚元崇亦持不可,讷独曰:

“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饟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

”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

师至滦河,与贼遇,诸将不如约,为虏覆,尽亡其军。

讷脱身走,而罪宣道及大将李思敬等八人,有诏斩以徇,独宾客免,尽夺讷官爵。

俄而吐蕃大酋坌达延、乞力徐等众十万寇临洮,入兰州,剽牧马,诏讷白衣摄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王晙击之。

追及贼,战武阶驿,犄角劫之,破其众;尾北至洮水,又战长城堡,杀虏数万,擒其酋六指乡弥洪,悉收所掠及仗械不赀。

时帝欲自将北伐,及讷大克,乃止行。

命紫微舍人倪若水即军陟功状,拜讷左羽林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以子畅为朝散大夫。

又授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皆隶节度。

俄为朔方行军大总管。

久之,以老致仕。

卒,年七十二,赠太常卿,谥曰昭定。

讷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

B.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

C.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

D.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家,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释褐”意义接近,都可指某人首次为官。

B讲武,指讲习武事,即练兵,所谓时务农,而一时讲武”,古时讲武多在冬季。

C.白衣,可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薛讷以白衣而摄羽林将军,就表明其处分仍然在身。

D.致仕,古时候指官员退休,即把俸禄和官职还给君主之意,也称作致事、乞骸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讷心怀百姓,正直敢言.来俊臣受賄,打算用义仓粮食去偿债,因薛讷上书而获罪。

B.薛讷出身将门,深受里用。

在代理左成卫将军后,历任幽州都督、左羽林大将军等职。

C.薛讷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新丰讲武之时,其部井然,即使皇帝使臣,也难入其军门,

D.薛讷久戍边疆,颇有战功。

虽曾收于契丹、奚、突厥联军,但大胜侵扰临挑的吐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衲曰:

“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5分)

(2)天子方欲夸戚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安黄门三品以重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洛阳道中寄弟

唐•贾岛

趋走迫流年,惭经此路偏。

密云埋二室,积雪度三川①。

生类梗萍泛,悲无金石坚②。

翻鸿有归翼,极目仰联翩。

【注】①二室:

太室山和少室山。

三川:

洛阳、伊水、河水。

②金石坚:

《古诗寸九首•回车驾言迈》中有言“人生非金石"。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内容与题目照应明显,如首联“趋走"与“经此路"紧扣标题中的“洛阳道中”。

B.“积雪度三川"可以理解为“于冰封雪飘之时渡过三川",具体地写出了行路的艰难。

C.炼字,如以“埋"写密云笼罩太室、少室二山;又善用借代,如以“梗"“萍"代自己。

D.本诗抒情方式多样,“惭"“悲"等处直抒胸臆,第二联寓情于景、第四联借物抒情。

15.本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文人诗心往往相通,陆游曾在某年的“十一月四日"夜阑人静之时“卧听风吹雨”,梦见“铁马冰河、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也曾用“,”来表达类似情怀。

(2)“赋”体之文多铺采搞文,善用夸张,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表现阿房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极广:

以“”谴责统治者在搜刮百姓材物时—分一毫都不放过。

(3)李商隐有若“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如《锦瑟》中“,”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美两国1979年建交以来,合作与矛盾长期并存。

面对两个大国之间全面且复杂的关系,我们不能幻想两国关系发展会一帆风顺,但也不能对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过去一年,中美关系的紧张气氛从贸易外溢对其他领域。

有人认为,美国对华看法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

如何管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探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对的共同挑战。

美国进行任何调整都会需要一段时间,这一点。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不可避免会出现摩擦甚至对抗,但双方应避免全面对抗情况的发生。

从2018年3月到现在,中方既没有因为对方的霸凌而失去理智,更没有因史无前例的贸易摩擦规模而。

最近,中美关系出现了转圈。

美方暂停了原先的加税节奏,中方临时降低了美国汽车的进口关税,但是,考虑到过去9个多月美方在谈判中表现由的反复无常,我们仍不能。

面对贸易摩擦,我们有底气。

我们有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积累的竖实基础,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搞好对美关系确实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17.依次填入文屮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熟视无睹毋庸置疑惊慌失措掉以轻心

B.置若罔闻毋睹罝疑手足无措漫不经心

C.熟视无睹毋庸讳言手足无措掉以轻心

D.置若罔闻毋庸讳言惊慌失措漫不经心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何处理以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之间的关系,探寻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B.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探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C.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田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寻找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D.如何处理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模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也希望对话磋商,以最大的诚意来解决分歧

B.中国也想要解决分歧,于是以最大的诚意希望对话磋商

C.中国也确实拿出了最大诚意,希望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

D.中国也确实在解决分歧,并以最大的诚意希望对话磋商

20.临近离考,树人中学高三,一班定于5月4日开展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其中一个环节是李校长讲话,假如你是高三•一班的班长,请你代表班级给校长写一封活动邀请函。

要求:

只写邀请函的正文部分:

语言连贯得体;信息全面准确。

(不超过100字)(5分)

21.端午节,又称瑞阳节,由上古时代的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除传承竞渡与食粽子两大礼俗外,还融入了多种民间习俗-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答。

(6分)

(1)请阅读下面这幅端午节LOGO图片,写一段文字说明画面内容,要求语言简明、准确。

(不超过70字)(4分)

(2)下面是一幅纪念端午节的对联,但顺序己被打乱,请你运用所学的对联指示,重新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2分)

龙舟飘香逐水箬叶千古事四时情一粽尝来百桡划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道虽这,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

若元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一一蔡元培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

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36分)

1.D(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