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784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

《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

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结合农村各项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环境问题,全面推进水畈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规划的总体原则与目标

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的总体原则是:

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中心,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市场开拓为龙头。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生态产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通过市场开拓来带动、牵引全村的产业发展。

依据本原则,规划要达到如下4个目标:

1、指导全村的种植、养殖和其它相关产业最终全部实现生态的发展模式。

2、构建全村区域系统的物资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高效、合理化利用体系。

3、指导全村各业生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运作,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指导全村区域生态系统建立平衡的生态体系,构建安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水畈村背景分析

1、自然条件

水畈村位于岳西县菖蒲镇东部,2004年6月由原水畈、张畈两村撤并而成。

全村属丘陵地带,总体地势平缓。

耕地大多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地表坡度较小。

土壤以棕壤为主,具有质地松散,抗蚀力差的特点。

区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特征是:

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期,春秋冷暖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气温18℃,多年平均无霜期240天,日照时数2000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

区域气候差异不大,本村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区域声环境达到国家Ⅰ类标准。

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较为丰富,天仙河自西向东绕村而过,灌溉方式为塘堰结合,串灌为主,径流大多以过境水的形式流走,土层厚度在15—100厘米之间。

村内饮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饮用水现状达到地表环境质量国家Ⅱ类标准。

区内生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树等,木本和草本中药材资源较为丰富,可供开发利用。

2、社会经济

全村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北与响肠镇无愁村接壤,东与潜山县马潭村毗邻,西与菖蒲镇菖蒲村交界,南与潜山县五庙村、菖蒲镇撞钟村相连。

全村辖20个村民组,560户,2086人,有农村劳动力1243个。

耕地面积839.285亩,其中水田671.685亩,旱地167.9亩,人均耕地0.4亩。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80元。

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源于茶叶、板栗等种植业和外出务工。

3、文化事业

村内有村组公路15.9公里,现已硬化6.2公里。

民用电低压整改工程尚未完成。

程控电话普及率95%,实施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进户率约90%。

部分组农户未安装简易自来水。

村内有小学1所,小学教学点1处,村级卫生室和卫生站各1处。

天仙河主景区三分之一位于本村境内,有文潭、石人湾、龙头石、青蛙石等多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洞。

四、功能区分类

为了做好全村的生态建设综合规划,根据本村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地形地貌特征,把本村所有土地划分为如下几种功能区:

1、远山区

远山区即指海拔在550米以上的山场、主要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林下生长有丰富的草本植物和菌类资源,其中有很多为中草药资源。

2、近山区

近山区指海拔在350米到550米之间的山场,目前已基本开发为以板栗为主的经果林。

3、水田

水田是指能够种植水稻的良田,海拔在300米以上的“冷浸田”较少。

4、边角地

边角地为房前屋后、田头地角、道路河流两侧、近山经果林、梯田的坎边地等坡度较大的零碎地。

这种地块由于面积小,水土涵养能力差,容易受侵蚀,一般适合种植粗放型农作物。

5、河流、道路

河流、道路是自然景观中的通道。

河流不仅是土地灌溉的水源,也是排水的通道,河流的变化是整个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

道路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交流和人群交往的通道,同时也是自然景观破坏的主要因素。

6、生活区

生活区是居民的居住聚集区,是其它各功能区相互联系的枢纽。

五、主要功能区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

1、远山区

远山区既具有丰富的资源又是整个水畈村良好的生态屏障和生产、生活安全稳定的基础。

由于前几年对山林资源的放松管理和人工种植天麻、茯苓的推广,加上村民对资源可持续利用意识的不足,造成了对山林资源的破坏与毁灭性利用,使生态环境退化,丧失了许多宝贵资源。

因此,如何合理地保护与利用本功能区是水畈村未来能否发展好生态产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针对目前远山区的现状与大部分村民的意见,如何对本功能区进行管理与利用,本规划选择以下发展利用模式:

(1)由村委会结合省级公益林项目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的管理与处罚措施,严格执行。

对那些长期靠进山采伐生活的村民,要进行深入的宣传教育,并通过本村党员、干部、致富能人采取“帮、传、带”的办法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和发家致富问题。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2)根据现代产权经济学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由村委会全部收回或租回远山山场的管理权,反包给一个或几个了解山场资源条件(非林木资源)和具备经营技能的人,采取恢复、保护和利相统一的山场开发利用模式,从而达到既保护全村的生态屏障又发掘了山区珍贵资源潜在的巨大价值。

随着人工种植药材质量、药效的下降和农药残留的威胁,以及人们对纯天然产品的追求,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野生中草药将是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

因此建议由村委会或承包人牵头,向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提出对山场的野生可利用资源的绿色认证申请(包括野生中草药、野菜、野果、野菌等),将这些资源通过生态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另外,山场中的名贵野花如兰花、杜鹃等,以及奇根异石资源,可以开发为园艺产品,发展山区的园艺事业。

为了确保这些模式的成功,建议承包人必须要了解或通过培训了解山区珍贵资源,并通晓这些这些资源的经营渠道与策略,村委会要与承包人签订协议,制定保护措施,既严禁承包人砍伐林木,破坏森林环境,又能确保承包人应得利益;村民、村委会、承包人之间的利益分配要根据山场的资源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估与划定。

2、近山区

近山区现有的生产模式为:

(1)茶叶(包括常规茶园和高标准无性系茶园);

(2)板栗。

这几种模式在水畈都比较成熟,部分符合生态标准。

农民对茶叶的无公害与绿色生产技术得到基本掌握。

因此,近山区的未来发展模式,应稳定以当前板栗为主的种植模式,管好已成林的1200亩板栗,加强林下套种绿肥、葛根和中药材,充分利用林下草木资源发展养羊事业;林下养鸡技术应大力推广,不仅节省饲料,又可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同时林地养的鸡与鸡蛋品质高,可取得很高的价值,鸡粪可以肥田。

3、水田

本村的水田,水稻产量较高,由于投入大,增产不增效,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高标准茶园1600亩,并在部分茶园中套种生姜、豆类等农作物。

这些模式充分体现了多元话经营和立体种植,未来发展中水稻面积应进一步压缩。

应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生姜、茶叶等种植,具体种植品种应随市场的波动灵活调节,同时新建清洁化中心茶厂一座,加强茶叶精加工并综合开发茶制品。

在种植区内逐步推广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禁止使用剧毒有机磷农药,追施主要以沼气液和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运用粪便无害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量和残留量。

4、生活区

生活区目前主要是居民居住场所,附带少量的畜禽养殖。

未来的规划包括改善居住条件,以及畜禽养殖、能源建设和环境卫生设施、公益宣传设施等。

利用林下草本资源和水田中作物的下脚料发展养殖业,是实现多级化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组分,它可较大幅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畜禽养殖要与沼气建设结合起来,既解决环境卫生问题,又可充分利用能源,并生产安全、卫生的有机肥。

在解决发展生态农业所需的肥料和农药问题的同时,沼气作为能源,不仅节约了居民生活支出而且对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养殖业和沼气的发展要合理地计算荷载力,确定发展规模(一般家庭由于粮食数量有限,养殖家禽、家畜少,家庭用沼气池4—8立方米比较合适)。

要发展新技术保证投资回报率,并根据实力逐步发展,既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要具有养殖和沼气万能论的思想,一哄而上。

建立垃圾填埋场,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同时构建污水排放管网,并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净化,结合沼气池建设实行“一池三改",安装简易自来水,加强饮用水资源的保护,强化水源的监管监督体系,解决村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

实现村组主干道路和公共场所的绿化,改善人居环境。

加快编制《水畈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村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及其他污染物向本村转移。

在村内新建工业企业必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同时,在村委会所在地、各个村民组村民经常聚集的场所逐渐设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科技知识等宣传栏,不断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和科技文化水平。

5、河流、道路

加强河道治理,搞好天仙河沿岸的河堤加固,推动河道管理正常化。

禁止向河道倾倒各种固体垃圾,保证河道清洁,严禁在河道毒鱼、炸鱼、电鱼,保护水产资源,为天仙河漂流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严禁在河床内挖沙取石,人工破坏河道。

加快村组道路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工程,是村组道路硬化率达100%.加快对村组道路的绿化,栽植各种风景树,使村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

六、示范户与示范片的建设

为了使水畈村的生态经济能够由点到面有序地发展,使普通农户掌握具体操作模式,解决生产、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建议组织开展示范户与示范片的建设。

1、示范户、示范片的作用与选择标准

示范户的作用:

建立合理的生态产品开发模式,树立成功典型,加强公众对生态经济的直观认识,促进生态产业在全村的快速发展。

示范片的作用:

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探索与示范,解决生态经济发展的技术问题;边角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新能源(沼气、太阳能等)开发利用的示范;远山场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示范;村容村貌建设示范。

示范户的标准:

多种经营,有特色,物资合理循环,能量多级流动,热心为公众服务。

示范片的标准:

以生态产品开发与生态建设为主体内容,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有一定的创新与超前意识。

2、示范户、示范片的职责

示范户的职责:

以生态经济的原理构建家庭的生产体系;努力树立保护生态,综合发展生态经济榜样的意识;热心向其他村民传播成功经验。

示范片的职责:

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并积极探索与实践新方法,新模式,为全村的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与样板。

3、示范户、示范片的建设

示范户的建设:

示范户的选择要坚持自愿的原则,经村委会和协会的推荐,示范户初步选择以下三户:

姓名

村民组

主要特色

吴木松

大塘

建立“养猪一沼气—种植”模式的生态农业体系。

储刘和

储屋

结合养殖和沼气建设,主要发展大棚蔬菜。

罗华保

扇铺

在人田中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茶叶,并套种生姜和豆科作物。

对于示范户,要挂牌宣传,以增加示范户的知名度,要在技术上、相关政策上加以支持;每两年对示范户予以考评,对于优秀示范户要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适当地加以鼓励,对于不合格的要及时更换,并吸纳新的有特色的农户。

示范片的建设:

示范片分两大类,一类是固定的、较长久的示范片,以示范技术(如高标准茶叶示范园)、能源建设、村容村貌、生态保护、远山开发为主;另一类是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将随着市场的变化与需求而发生变化,流动性比较大。

对于示范片村委会要制定相关制度与政策,组建机构和安排人员进行管理,要挂牌命名。

据当前的情况,可建立以下6个示范片:

(1)以大棚蔬菜示范园为主导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示范片;

(2)高标准无性系茶叶生产示范片;

(3)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片;

(4)远山山场开发示范片;

(5)以沼气为主的能源建设示范片;

(6)文明卫生村民组创建示范片。

七、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

1、管理体系保障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打出水畈村高质量生态产品的品牌,全村最终要走合作社、企业化的经营管理道路。

对于本规划的实施,村委会要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配套政策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协调村委会、协会、合作社之间的关系。

对于规划的内容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在相关的培训班或会议上组织村民学习讨论,在宣传栏上要定期与不定期地宣传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及实施中的配套措施。

2、人才、技术和信息保障

人才、技术和信息是一个地区发展必要的智力保障,该村目前已很重视。

以后要继续坚持走出去学习,把专家请进来培训指导的长期人才技术战略。

同时,加强科技报刊的订阅,充实村文化图书室的书籍报刊,充分发挥电话和手机的功效,保障信息的数量、质量和畅通。

要定期与不定期地请当地的技术能手举办一些培训班和讨论会,传授与交流生产技术经验,即开展农民对农民的培训。

要加强示范户、示范片的建设,发挥他们在技术探讨、技术创新上的作用。

定期组织村民参观示范户、示范片,实施现场教育。

根据水畈村的现状,以下几方面知识要有意识地加强,可以通过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教育:

(1)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2)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基础;(3)生态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与技术;(4)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3、物资、能量和资金保障

根据自身实力,发展多种经营和种、养殖、加相结合的多级资源利用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这需要有资金、物质和能量的保障,这也是市场贸易实现地区合作和争取必要的外部资本输入,最终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该村今后要坚持根据自身实力,充分用活自身资金,发展多种经营,同时,要尽最大努力争取上级有关资金扶持和外部资金的合伙入注。

在物资能量输入方面,要在充分循环利用本系统中的资源的基础上(如茶叶、果树修剪的枝条就不能烧掉,而是要通过粉碎堆沤后还田,或通过培养食用菌后再还田),根据生态产业的要求和自身需要,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实现输入输出平衡。

为此,根据本村的地理状况,仓储和运输业要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

4、安全保障

保障安全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积累的财富可能会因一次重大的波动而丧失。

安全又分为环境、经济、社会和粮食安全三个方面。

保护好远山区和边角地等生态敏感区是本村环境安全的根本措施;发展多种经营和种养殖相结合的多级资源利用体系,大力开拓外部市场是实现经济安全的重要条件;在社会安全方面,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不断调整不适合现实条件的运行机制,保证居民问的和谐相处,要预防随经济的发展,出现地方恶势力影响地方声誉;粮食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村的粮食生产有可能被取消,建议村民加强储粮意识。

八、生态产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1、总体经营管理模式

在村委会的引导、服务、监督、协调下,以协会为代表的公司加农户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以产业化的思想为指导,实现社会分工,协调农户、协会、合作社和村委会的关系,重点突出协会与合作社在技术、市场开拓和经营方面的作用,加强协会对农户与合作社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协调作用。

在生产经营方面,以发展生态产业为目标,以生态保护为依托,发展多层次(立体利用)、多元化(多种经营)的生产模式,建立在全村范围内的良性循环体系,实现产、供、销、购之间的紧密衔接。

2、协会经营管理模式

不断地壮大和完善,集体经济协会组织,会员组成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建议协会在发展方向上作以下改进:

(1)根据现有基础,尽快筹建合作社,创造开拓生态产品市场的起码条件(如能够开具产品销售发票,使团体购买、礼品消费成为可能)。

在此基础上可逐步组建集团公司。

(2)协会要不断吸纳、挖掘、培养经营管理人才,有意识地强化协会建设与企业化、公司化的经营管理知识。

人才将是决定协会能否顺利发展,能否在全村发展生态产业中起到“龙头”作用的关键。

人才培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销售公司经营管理模式

公司要充分认识、挖掘当地的资源,实现生态产品多元化经营,保证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持久性和高效性。

公司要根据自身实力,地理位置,产品类型与数量和产品质量,制定可操作的公司经营计划,具体建议如下:

(1)产品销售对象定位。

水畈的各类农产产品是来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生态产品,在目前生态产品还没有广泛被普通消费者认识与接受的情况下,不能走常规的销售途径(如从产地到批发市场再至商店或农贸市场),否则生态产品将被淹没在常规的产品中,体现不出其独特的品质与实际的价值。

当前,生态产品只能定位在对生态食品有充分认识的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群,他们是高收入的企业家、白领阶层、高级知识分子和政府工作人员、高档宾馆及娱乐场所以及团体消费。

(2)产品的销售范围定位。

产品的销售范围要根据当前产品的数量与公司的销售能力,销售人员的活动范围来确定,然后在公司积累经验,增强实力与知名度后,逐步地扩展市场范围。

根据目前状况,产品销售应主要定位以下三个城市作为主攻市场:

岳西,安庆,合肥。

同时,要关注机会市场,如上海、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

(3)倡导当地消费和田园消费。

通常来说,当地特色产品在地方的知名度与认可程度是最高的,因此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公司应该在岳西县城的一些会议与高档宾馆促进生态产品的消费,将其作为一种常规性的推销与宣传措施。

田园消费方面,可配合参观旅游,促进部分产品的销售。

4、农户经营管理模式

农户要致富,则必须发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模式,合理配置资源、劳力与时间,在示范户、示范片的带领下,逐步向生态产品的生产发展。

对于产品的销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来开拓市场非常重要。

农户很欢迎订单农业,但这主要是针对那些能成规模的产品,而对当地的特产、质量好、能迎合城市人喜好,但又难以成规模的产品(如白留地的新鲜蔬菜、本鸡、鸭、鹅、土鸡蛋等),则只能通过农户自己去销售,这将是农民日常经济收入的有效补充。

“天(柱山)—天(仙河)—妙(道山)一司(空山)—湖(花亭湖)"旅游路傍水畈村而过,这是有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利用其发展一个流动的土特产品交易通道,使零散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妇女、老人)得到有效的利用,只要加以适当的规范管理与引导,这条通道就可以成为水畈村的“生财之道”与“成名之道”。

九、规划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为更好地保证本规划具体落实和方便操作,根据多方面的分析,对规划不同阶段的实施计划和效果目标进行了初步计划(见下表),以作为规划实施中的参考。

具体措施和效果,要根据项目的具体实施进度,在本规划总体精神的指导下由村委会协调协会、合作社和农户等多方面的力量适时调整和细化。

从阶段性目标中可知,第一阶段是最重要的,是为全村发展生态产业打下坚实基础的时期,有难度,但必须克服困难,争取外界支持,稳步推进。

因为水畈村已具备一定生态产业发展的技术与管理基础,本规划的着重点在于针对水畈村现状从保护环境、开拓市场、转变观念、深化改革这几个既是发展生态产业的基础又是全村急需解决的问题角度来进行策划。

市场是推动、调节生态产业发展的杠杆,行政的作用应定位于监督、指导、帮助、协调,避免强行实施。

 

水畈村生态村建设规划阶段性实施计划和效果目标表

近期目标

2004—2008年

中期目标

2009—2015年

远期目标

2016—2020年

1、制定合适的远山山场经营

管理政策,恢复远山山场的森

林与生态环境。

2、村庄环境得到初步治理,沼气普及率100%,40%的村民饮上清洁卫生水,通村主干道路逐步实现硬化、绿化。

3、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得到有效控制,农家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大。

4、探索与完善全村产业化经

营的操作政策,建立村委会、

协会、公司、农户之间相互协

调,相得益彰的关系。

5、协会能力不断加强,在村

委会的领导下,成为指导全村

生态产业发展,协调公司与农

户利益,引进新技术、探索新

模式的重要的基层民间组织。

6、发展集生态经济、村容村

貌改善和能源建设等为一体

的示范户与示范片,总结推广

其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7、全村有60%的十地从事生

态产品生产。

8、全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

宣传教育,使生态道德、生态

文明意识蔚然成风。

1、村庄环境得到进一步治理,沼气普及率达90%,并实行“一池三改”,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并实行绿化,生活垃圾得到集中处理,污水排放管网基本建成。

2、80%村民饮上清洁卫生水,90%农户使用清洁能源。

3、各大区功能体系已基本形成。

4、土地利用按规划执行,村庄布局整齐划一。

5、进一步加强全村的组织机

构建设与生产营销体系建设,

健全相关机制。

6、全村80%的土地实现生态

产品生产与管理,生态产品生

产的模式随市场的需要与技

术的进步不断完善。

7、远山区和边角地等生态敏

感区得到良好维护和合理利用。

 

1、各村区的功能体系已全面形成,并发挥良好作用。

2、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治理,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3、全村的生态产业实现良性发展,100%的土地实现生态产品生产与管理。

4、全村建立成熟的以村委会为指导的,协

会、公司和农户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5、远山区和边角地等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

境得到良好恢复,野生资源有了较火蓄养。

6、全村村容村貌人大改观,文明风尚火为

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7、稳定已发展的市场,注重质量监督。

8、开拓了山区产品的深加工产业,进一步

扩大产品供应源,完成全村生态经济的高质

量跨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