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doc 55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768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doc 5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试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doc 5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试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doc 5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试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doc 5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试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doc 5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doc 55页.docx

《试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doc 5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doc 55页.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doc 55页.docx

试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doc55页

试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doc55页)

 

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建议

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国实有企业971.46万户,其中99%以上为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70%以上新增就业人员和7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

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拥有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

可见中小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小企业的存在,使市场主体更加趋于多元化,有效牵制了垄断机制的形成,不断促进和构建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环境。

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学术界不断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旨在探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和原因,通过不断分析和探讨问题最终找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所在。

文中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并借鉴一些国外优秀的经验,探讨如何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等问题。

并研究我国政府在支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必要性,国外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经验和借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国外关于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本结构和融资结构理论,而单独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论文相对较少。

国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往往侧重于某一条途径,很少有综合研究的。

本文将从全面分析的视角来探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现实意义:

我国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国有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将会逐渐下降。

众多的中小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和释放。

因此,如何更好的做到资源优化配置,使金融体系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更好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项目和国有部门中去,而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足。

在金融约束下,银行部门拥有较强的激励和动力支持实体经济,但由于竞争不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满足。

该理论的贡献是我们分析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1、信贷配给理论

斯蒂格利茨的信贷配给理论解释了中小企业更加难于获得信贷支持。

信贷市场上的心底不对称,必然导师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银行面临较高的信贷风险。

由于较高的利率会产生逆向刺激,为降低信贷风险,银行会把利率降低到均衡利率水平以下,以鼓励那些资信度高的企业借款。

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的资信度偏低,难于获得银行贷款。

该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即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

2、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发展中国家,非正规金融广泛存在。

克里斯多夫·伍卓芙(ChristopherWoodruff,2001)利用1994年和1998年的调查数据对中小企业在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融资状况的研究表明,在墨西哥,“尽管正规银行信贷对于调查样本中最大的企业比较重要,但从总体来看,这些企业极少获得银行信贷。

在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的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服务体系,其中既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包括市场主体自发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融资中介机构。

根据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的统计,中小企业就业人数约占美国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二,销售收入约占美国全部企业的一半以上,全美5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行业中30%以上的就业都来自中小企业。

刘明兴(2002年)的研究发现,美国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股本融资平均占到49.63%,债务融资平均为50.37%,债务融资由金融机构的贷款(26.66%)和非金融结构、个人、政府的信用(23.71%)构成。

规模越小的小企业其股权融资的比重越高,并且小企业的发展阶段与其借贷比例的关系呈现出倒U型。

国内研究现状:

最近几年来,国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很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应对策。

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3、融资困境形成的原因

陈佳贵等(1999)把中小企业融资缺乏金融机构的支持归结为中小企业信誉等级低、银行自身经济性方面的考虑、所有制形式的影响、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缺乏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等等。

樊纲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与民营中小企业“所有制不兼容”是问题的关键。

何德旭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根源在于中小企业自身。

刘尔思从金融体系的效率与风险两方面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是金融体系不能全力支持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课题组(2001)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在于自身信誉度低、现有的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体系与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难以适应、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等等。

4、融资困境的对策

陈佳贵(1999)从完善中小企业支持的法律体系、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基金、制定优惠政策、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社会扶助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问题。

郑耀东提出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展、对商业银行实行贷款比例控制、尝试中小企业主办银行制等改革思路。

林毅夫(2001)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建议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总之,国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大多数是现象的描述性质的,对融资困境原因的分析也居于浅层次的。

即简单的归结为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政府及金融体系支持不够或者体制的问题,而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论基础。

关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是恨深刻的,但缺乏系统性。

四、研究方法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

 

1、基本概念与理论分析

1.1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的称谓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大工业体系和现代商业体系的形成,大企业、大公司逐渐开始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与大企业相对应的,就出现了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它是指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从人员规模、投资规模和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经济单位。

与此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过去被称作大企业的,现在可能是中等企业;而现在是中等企业的,若干年以后也可能是小企业,也可能会成为大企业。

因此,中小企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又不同的定义。

即使在一个国家,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标准。

总的来讲,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是从质的标准和量的数量上来衡量的。

质的规定主要是强调企业的独立性和在实体同行业中是否处于主导地位的。

一般是具有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并且在同行业中不占主导地位的。

一般具有三个独立的特征:

独立所有、自主经营、非主导地位。

量的规定一般是用具体的数据指标,主要有雇佣人员数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在一定周期内的销售收入(一般指一年)。

尽管如此,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产业部门,人们对中小企业的判断都有着不同的标准。

我国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修改过五次:

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以企业职工人数的多少,作为企业规模划分的标准:

职工人数在3000人以上的称为大型企业;500—3000人之间的被称为中型企业;500人以下的称为小型企业。

第二次是在1962年被改为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数量作为划分的标准。

第三次是在197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的规定》,把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改为“年综合声场能力”。

在1984年,国务院《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对中国非工业企业的规模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生产经营能力创立了划分标准,主要涉及的行业有公交、零售、物资回收等国有小企业。

例如规定了对北京、天津、上海三市固定资产原值不超过400万元而且利润不超过40万元的属于国有小型企业,这三个城市以外的相应标准为固定资产原值为300万元以下和年利润在30万元以下的称为小型企业。

第四次是在1988年到2000年间的不断修改和修订。

在1988年重新发布了《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按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做了分别划分,将企业规模分为特大型、大型(分为大一、大二型两类)、中型(分为中一、中二两类)和小型企业四种类型六个档次。

在当时的中小企业一般多指中二类型的和小型的企业。

具体规定为:

凡产品比较单一的企业,如钢铁联合生产企业、炼油厂、手表厂、水泥厂等均按照生产能力为标准划分;另外一些企业,如发电厂、棉纺厂,习惯上以生产设备的数量为标准来划分;对于产品和设备比较复杂的企业,以固定资产原值数量为标准划分。

在1992年又对1988年划分的标准做了补充,增加了对市政公用工业、轻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工业和机械工业中的汽车制造业的规模进行了划分标准。

在1999年又进行了再次的修改,根据1999年11月国家统计局和原国家经贸委制定的我国企业类型划分标准,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目标,分别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总资产规模和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为特大型企业,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为大型企业,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总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

在2000年中期又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新的划分标准又出台了一些新的解释。

参与划分的企业范围原则上包括所有行业中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业企业。

第五次对中小企业的标准制定,是在多年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于2003年2月19日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中规定的。

在该《通知》中指出,《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的中小企业标准上限即为大企业标准的下限,国家统计部门根据此标准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不再制定与《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分标准;对尚未确定企业划分标准的服务行业,有关部门将根据2003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结果,共同提出企业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该规定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典礼、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第六次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也就是最新的一次标准。

即201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中小企业划形标准规定》。

其中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首次提出微型企业的概念。

根据标准划分出的行业包括:

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中、小、微型企业按行业划型标准为:

  

(一)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

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四)批发业。

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五)零售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六)交通运输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七)仓储业。

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八)邮政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九)住宿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餐饮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一)信息传输业。

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三)房地产开发经营。

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四)物业管理。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六)其他未列明行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2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概念介绍

1.2.1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在《新帕尔雷格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融资的解释是:

融资是指为了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

企业融资,是社会融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广义的融资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这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融出,也就是资金的来源,又包括资金的运用。

狭义的融资主要是指资金的融入,也就是资金的来源。

具体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策略和发展的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

它既包括不同资金持有者之间的资金融通,也包括某一经济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在身体内进行的资金融通,即企业自我组织与自我调剂的资金的活动。

而从宏观上来看,企业融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源配置过程。

所谓的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各种要素的投入进行有机的组合来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由于经济中个别收益率与平均收益率之间差别的存在,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就是,通过资源投入方向上的不断变化,引导资源流向个别收益率比较高的行业或者部门,用以保持微观经济的竞争优势和实现宏观经济效率的最大化。

可以说,收益率的差别即是力量不平衡的标志,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向导。

如果赋予非企业用以追求收益的内在机制和必要条件,那么,资源必将首先流向收益率高的行业或者部门。

资金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资源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使用是有偿的,其他资源只有经过与资金的交换才能投入生产。

因此,获取资金是企业创立、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没有资金的支持,一切生产经营都无从谈起。

由于资金追求增值的特性促使它不断的向一些高收益率的行业和企业流动,因此,在不同的行业和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方式与规模实际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反应。

企业融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以资金供求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源配置过程:

即企业能否取得资金,以何种形式、何种渠道取得资金。

将优先的资源配置于产出效率高或者最有助于经济发展的企业或者部门,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也将刺激效率低的部门提高效率,否则,它们就会因为资金链的无法衔接而遭到淘汰。

这样,通过资金的运动,个别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来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中小企业的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进行的资金筹集的行为。

1.2.2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方式

一、内源融资的具体方式

(一)创业者自筹。

在企业创立的初级阶段,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企业者自己筹建的,采取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动用个人存款、向亲朋好友借款和寻找“天使投资人”等形式。

(二)计提折旧。

这就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损耗,它主要用于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等。

(三)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利润和扣除鼓励后的剩余部分。

是内源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其他方式。

企业还可以挖掘内部资金的潜力。

一般来说,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具有以下特点:

(1)、无偿性。

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只是对原有闲置资产的利用或阿不合理占用资金的转用,既不涉及企业资金所有权、控制权的转移,也无须付息还本。

因此,它是一种代价小、收益大的融资方法,所以企业在融资时应优先考虑。

(2)手续简单、易于操作。

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一般不涉及企业同外部的关系,也较少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的限制,一般不需要办理许多复杂、繁琐的批准手续,这样即可以缩短融资时间,又可以降低各种费用,成本低而且易于操作和实施。

二直接融资的具体方式

(一)股票融资

发行股票是企业融资的一种基本方式,其优点可以概括为:

(1)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

(2)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

(3)风险很小,由于既不用偿还本金,又不用支付固定的利息,此种融资实际上不存在不能芝罘岛风险,因此风险很小。

与此同时,发行股票,企业股东增加,资产亏损的风险和经营风险可以有更多的股东分担,可以分散企业风险。

(4)能增加公司的信誉和借贷能力。

普通股份和留用利润构成公司所借入一切债务的基础。

有了较多的主权资本,就可为债权人提供较大的损失保障,因而,股票融资可以提高公司的信用价值,同时也为使用更多的债务资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效地增强了公司的借款能力与贷款信用。

(5)发行普通股市,通过普通股这种主权资本筹集,可以使公司免受债务人及优先股股东对经营者施加的某些限制。

(6)公司可用普通股的买进或卖出来临时改变公司资本结构。

当然,发行股票不是没有缺点,缺点主要是:

股票融资的资金成本较高,一般来说,股票融资的成本要大于债券融资成本;不同股票的增加发行,往往会使公司原有股东的参与权渗水。

2、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2.1.1、中小企业资金源结构分析

为了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做进一步的了解,有必要对现有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分析。

由于目前中国正规金融统计中很少有关企业规模与贷款类的统计,因此只能通过一些全国总体数据,并结合一些地区调查数据,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做出分析和描述。

(一)全国总体数据

(1)统计数据

表2-1列示了不同规模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状况。

表2-11995—2002年不同规模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率

流动负债占债务比

长期负债占长期资金比

年份

1995-2001

2002

1995-2001

2002

1995-2001

2002

1995-2001

2002

1995-2001

2002

1995-2001

2002

大型企业

37.7

38.9

22.3

18.4

40.0

43.7

60.0

56.3

62.8

67.3

35.8

29.6

中型企业

51.1

47.7

18.6

16.1

30.3

36.2

69.7

63.8

73.3

74.7

38.0

30.8

小型企业

52.5

49.1

14.5

11.4

33.0

39.5

67.0

60.5

78.4

81.2

30.5

22.4

(2)调查数据

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家调查系统及国经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组成“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联合专题调查项目”(以下简称“IFO等联合项目”)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一些基本的考察。

调查结果如表2-2,2-3所示。

表2-2中国各类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

各类贷款

债券

权益性融资

融资租赁

其它

职工人数

50人以下

56.17

0.20

27.94

6.94

22.66

50-200人

66.02

2.22

34.67

7.27

14.61

201-500人

67.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