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中药方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667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炎中药方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胃炎中药方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胃炎中药方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胃炎中药方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胃炎中药方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胃炎中药方剂.docx

《胃炎中药方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炎中药方剂.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胃炎中药方剂.docx

胃炎中药方剂

五灵脂8两、香附米8两、二丑2两、枳实2两、山楂2两,一起碾碎后加入1斤陈醋搅拌均匀,晒干成粉末状即可。

舀一汤匙药粉配合姜汤服下,一天服两次,早起和晚上临睡前各服一次(如果有网友想用,请在当地中医指导下使用)。

胃炎中药方剂

【辨证】虚寒挟热。

【治法】温中补脾,清热理气。

【方名】胃炎验方。

【组成】太子参10克,吴萸3克,焦栀仁9克,枳壳9克,木香9克,薤白9克,香附9克,炒神曲9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每天仙鹤草50克,水煎三次,将药液混在一起,分三次服。

连服3天为一疗程。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仙鹤剂治疗胃病的良方

灵药妙方苑心胃门

沉香至珍丸

治九种心痛。

一切胃疼,两胁胀满。

真沉香二钱丁香二钱木香二钱青皮(醋炒)五钱黄连五钱陈皮五钱莪术(煨)五钱

上为末,面糊为丸,黍米大。

每用十丸,姜汤下。

治胃疼方

广木香二钱三分乳香一钱三分雄黄二钱二分明矾四分

共为细末。

每服五钱,黄酒送下。

又方

用淡豆豉五钱,煎汤半茶盅,服之立愈。

治胃脘大疼方

大栀子七个或九个,炒焦。

用水二盅煎八分,加生姜自然汁二、三分,服之立愈。

又方

黑枣三枚,去核,填明矾令满,炭火烧枯存性,研末酒下,被盖暖,片时即效。

又方

用古铜钱烧红,淬入陈醋中,令微热服之,自效。

治胃气冷疼方

用白砂糖五钱熬水,热服,加生姜一片。

治心疼方

将饭粒粘白矾为丸,每服三分即愈。

又方

真麻油一盅,煎滚,冲入烧酒一小杯,乘热饮之即愈。

男女心疯

白矾三钱郁金七钱

共为末,面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钱,白汤送下。

胃气疼

沉香木香五灵脂乳香使君子肉陈皮茯苓各等分甘草少许

共为细末。

每服一钱,滚酒送下即止。

大小男女一切心气疼

马兜铃一个,灯上烧,存性为末,温酒调服立效。

冷气抢心,一发即死,及久患心腹痛

绝根蓬莪术二两(醋煮)木香一两(煨)

共为末。

每服五分,淡醋汤下,发时服。

胃脘血气疼

红花一大撮,水二盅,煎一盅服。

延胡散

治冷气心疼及疝气腹痛。

延胡索胡椒

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

神效散

治心疼作酸,又治水停心作声如雷,口眼歪斜,不省人事。

胆矾一分为末,温黄酒送下,以吐尽痰为度。

心如刀刺

(口吐清水有虫)生艾杵汁一大碗,先半日勿吃晚饭,次日五鼓先嚼烧肉于口内,切勿吞下,候口中水入肚,虫闻香则头朝上矣。

良久饮艾汁,立时打下虫出。

夜间痛者蛔虫也

苦楝子内白皮切碎二斤,水十碗煎折一、二分,滤去渣,放砂锅内漫火熬成膏,每日五更时温酒调下一钱,以虫下为度。

口渴心热

天花粉水煎,当茶服。

恶心烦躁

真绿豆粉一两乳香五钱辰砂一钱五分俱研极细,每服一匙,甘草汤下。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

(一)

【辨证】脾胃虚寒,气滞血瘀。

【治法】补气温中,活血散瘀,消肿生肌。

【方名】益中活血汤。

【组成】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萸10克,丹参15克,乳没各8克,生蒲黄1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咸茂方。

中药处方

(二)

【辨证】肝郁胃寒。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散寒。

【方名】疏肝和胃汤。

【组成】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兆松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郁胃虚。

【治法】疏肝健胃,益气活血。

【方名】疏肝健胃汤。

【组成】柴胡10克,党参10克,百合15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乌0克,乌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夏度衡方

治胃溃疡偏方1

瑶族偏方

用料:

野荞麦根90克,猪骨头适量。

用法:

炖服,每天1剂,连服7天,此后每隔两天服1剂,连服1~3周。

说明:

此方为一位瑶医祖传而来,治疗胃溃疡效果颇佳

治胃溃疡偏方2

土家族偏方

用料:

蚤休20克,鲜猪肚1只。

用法:

在猪肚内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紧猪肚两端。

再加水及盐,用文火慢煲,最后倒出药渣,喝汤食肉。

每隔4天用1剂,连用一个月左右。

说明:

此方有消肿散瘀、清热愈疡之功效,可加速溃疡面愈合,在土家族民间应用较广。

胃溃疡偏方3

彝族偏方

用料:

韭菜白300克、鲜蜂蜜250克、鲜猪油200克。

用法:

将前一味药烤干研粉,后两味拌匀成蜜油。

每次服蜜油9克加韭菜白6克,每日3次,连用1~3周。

说明:

彝族民间喜用此方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病,具有润护胃肠、增食欲、通便秘之效。

治胃溃疡偏方4

维吾尔族偏方

用料:

小羊羔肠子适量。

用法:

将小羊羔肠浸泡,洗净、翻开,用玉米粉外撒。

翻转羊肠,放适量油盐煮食。

每天3次,连食1个月。

说明:

此方系新疆吐鲁番地区牧民所独用,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

所用羊肠系取自6个月左右的绵羊或山羊的十二指肠。

胃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

(一)

【辨证】虚寒挟热。

【治法】温中补脾,清热理气。

【方名】胃炎验方。

【组成】太子参10克,吴萸3克,焦栀仁9克,枳壳9克,木香9克,薤白9克,香附9克,炒神曲9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超医方

慢性胃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

(一)

【辨证】气滞食阻,胃失和降。

【治法】理气和血通降。

【方名】加味香苏饮。

【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5克,香橼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木香6克,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中药处方

(二)

【辨证】肝郁化火,气滞血瘀,久病入络。

【治法】理气化瘀通络。

【方名】金延香附汤加减。

【组成】金铃子10克,香附10克,元胡5克,枳实10克,大腹皮10克,黄连3克,吴萸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良姜10克,香缘皮10克,煅瓦楞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董建华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中焦湿热互阻。

【治法】益气健中,理气除满,清热燥湿。

【方名】清胃健中汤。

【组成】党参9克,制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公英12克,炙甘草3克,木香9克,陈皮9克,六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毛如宝方

胃溃疡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

(一)

【辨证】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行滞镇痛。

【方名】两和镇痛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枢燮方。

中药处方

(二)

【辨证】肝郁乘脾,胃阴不足。

【治法】滋养胃阴,平肝补中。

【方名】养阴平肝消炎汤。

【组成】沙参9克,当归9克,石斛9克,白术6克,鸡内金6克,黄连6克,陈皮6克,枳壳6克,麦冬6克,山药12克,焦三仙各10克,川牛膝10克,白蔻5克,半夏5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庆冬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脾胃虚弱,气滞血瘀。

【治法】健脾益气,活血止痛,制酸止血。

【方名】芪芍芨草汤。

【组成】黄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胶12克(冲),元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蒋森方

胃下垂的偏方

猪肚丝瓜络

药物:

猪肚1付干丝瓜络120克

用法:

猪肚洗净,加丝瓜络60克煮90分钟以猪肚熟为度,去丝瓜络。

取余下的60克丝瓜络炒黄研末。

每天3次,3天吃完,饭前30分钟加热温服。

6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胃下垂的偏方2

五倍子膏

药物:

五倍子5克,蓖麻仁10粒。

用法:

上药捣泥,空腹敷贴百会穴胶布固定,每天3次每,次7分钟

1.花生米治风寒胃疼  有些人受冷风刺激后经常会引起胃疼,可吃些炒熟、煮熟,甚至生的花生米,用不到100克,胃疼即可见轻消失。

  2.治胃寒秘方  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蛊里,打入一个鸡蛋,然后将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煮熟了,早晨空腹吃,轻者吃一至两次可愈,重者三至五次可愈。

注意鸡蛋不可加入任何调料。

  3.心里美萝卜水治胃炎  将心里美萝卜(青皮红心大萝卜)洗净切碎,煮成炎后放点糖趁热喝下去。

4.炒枣泡水治老胃病  将大枣洗干净放炒勺里灼至外皮微黑,以不焦糊为准,一次可多炒些备用。

把炒好的大枣掰开,放进杯子里用开水冲泡,一次放三至四个即可,可适量加糖,待水的颜色变黄后服用。

  

5.治胃炎、胃溃疡秘方

  首先将0。

5千克蜂蜜倒入碗中,用锅将125-150克花生油烧开,以沫消失为止,然后将油倒进盛有蜂蜜的碗中,饭前20-30分钟服用一匙,早晚各服用一次。

病重者可增加一次。

此方对胃炎和胃溃疡、十二指肠不熟部溃疡都有效。

注意,不能喝酒,忌食辛辣食品。

  6.葡萄酒泡香菜治胃炎

普通葡萄酒数瓶,把酒倒换在广口瓶里,再放入洗净的香菜,比例为一比一。

密封泡六天即可。

早、中、饭各服一小杯,连服三个月。

泡过的香菜如果还保持绿色,可以一起吃下去,效果更好。

7.桃炒红糖治胃病

  七个核桃去皮切碎,用铁锅小火炒至淡黄色时,放入一份(350克分为12份)红糖,再炒几下即可出锅,趁热慢慢吃下,每天早晨空腹吃,过半小时后才能吃饭、喝水,连吃12天,不要中断。

8.白治慢性胃炎

  绵白糖50克、白酒40克、2个鸡蛋蛋清,放在碗中搅拌均匀,倒入铁锅中用文火焙至水份蒸发完呈现杏黄色为止,不可糊了,中午饭前1小时服下,口服1次,一般连服3-5天可愈。

9.香油炸姜片治胃病

  将鲜姜洗干净,切成薄片,带汗放在绵白糖里滚一下,再用筷子夹放在烧至六七分热的香油锅里,待姜片颜色变深,轻翻一下,又稍炸,出锅,每次两片,饭前趁热吃。

一天二至三闪,十天左右可见效,半个月可除根。

10.烤熟大枣泡水治胃寒

  用火将大枣烤熟,最好烤脆,每天早、中、晚三顿饭后,用一杯开水泡三四个,泡到水变红色,大枣不太甜了喝下去。

11.白糖腌鲜姜

  鲜姜500克切成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三餐前服用,每次吃一勺(普通汤勺),坚持吃一周,一般就能见效。

治胃溃疡验方.偏方

   治胃溃疡验方

  处方:

白芨、白芍各20克,乌贼骨、钟乳石各30克,当归、白芷、元胡、甘松、香附各10克,煅瓦楞子、炙甘草各15克

  加减:

呕血加三七5克,伏龙肝20克(先煎取液,再煎其他药);便血加地榆、炮姜炭各10克;胃寒加高良姜、吴茱萸各6克;有热加黄连6克;体弱加党参、白术各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30天为1疗程。

  主治:

胃溃疡(消化性溃疡),胃痛连绵,反复发作,局部压痛,胃镜或钡餐检查证实有溃疡病灶。

收治118例,结果近期痊愈87例,好转26例,无效5例。

  治胃溃疡偏方

  安徽叶林

  取中药蚤休15克、新鲜猪肚一具。

先把猪肚洗净,然后在猪肚内塞入已用清水浸透的蚤休,扎紧猪肚两端,置锅内,加入清水及食盐少许,用文火慢煲。

待猪肚熟烂时取出,倒出药渣,喝汤食肉。

每隔4天用一剂,连用一个月左右。

  注:

本方有消肿散瘀、清热愈疡之功效,可加速溃疡面愈合。

对胃溃疡患者非急性期可以使用。

  治疗胃溃疡的各族偏方

  维吾尔族偏方:

小羊羔肠子适量。

用法:

将小羊羔肠浸泡、洗净、翻开,用玉米粉外撒。

翻转羊肠,放适量油盐煮食。

每天3次,连食1个月。

说明:

此方系新疆吐鲁番地区牧民所独用,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

所用羊肠取自6个月左右的绵羊或山羊的十二指肠。

  土家族偏方:

蚤休20克,鲜猪肚1只。

用法:

在猪肚内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紧猪肚两端,再加水及盐,用文火慢煲,最后倒出药渣,喝汤食肉。

每隔4天用1剂,连食一个月左右。

说明:

此方有消肿散瘀、清热愈疡之功效,可加速溃疡面愈合,在土家族民间应用较广。

  彝族偏方:

韭菜白300克、鲜蜂蜜250克、鲜猪油200克。

用法:

将前一味药烤干研粉,后两味拌匀成蜜油。

每次服蜜油9克加韭菜白6克,每日3次,连用1~周。

说明:

彝族民间喜用此方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病,具有润护胃肠、增食欲、通便秘之效。

瑶族偏方:

野荞麦根90克,猪骨头适量。

用法:

炖服,每天1剂,连服7天,此后每隔两天服1剂,连服1~3周。

治疗胃溃疡效果颇佳

关闭 口袋小管家:

想永久保存这文章吗,+创建一个口袋随时把喜欢的文章保存下来。

四十六个偏方“吃”掉胃病

人们的饮食习惯在发生改变,生活节奏愈来愈快,其中所产生的社会压力、急躁情绪、不合理饮食,使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胃病的发生与人们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可以说,“吃”出来的胃病,还得靠“吃”来调养。

  1.[症状]胃痛腹泻(肉饭食积引起)

  [服法]饭锅巴加山揸20克煎水服。

  2.[症状]胃热,反胃呕吐。

  [服法]以小米磨粉煮羹加少量盐,早晚各服一碗。

  3.[症状]胸闷痛,胃胀痛,[米饭积滞胃肠]

  [服法]将籼米50克炒焦黄,煎水服。

  4.[症状]胃痛、腹胀、嗳气、吞酸。

  [服法]鸡内金6克炒成褐色,捣碎,粳米15克炒至微黄出香气,二者合一泡开水当茶饮。

  5.[症状]胃热胃胀痛、冒酸烧心、打嗝。

  [服法]鲜牛皮菜100克,水煎服。

  6.[症状]慢性胃炎胃胀胃痛,舌红苔黄。

  [服法]鲜茼蒿菜100克、蒲公英(干品)30克,煎水服,连服一周以上。

  7.[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服法]腐竹50克烧马铃薯150克食之。

  8.[症状]胃痛、腹胀、便秘。

  [服法]用萝卜籽20克炒成褐色捣碎,粳米15克炒至微黄出香气,二者合一泡开水当茶饮。

  9.[症状]胃痉挛疼痛。

  [服法]高粱米60克水煎服。

  10.[症状]慢性胃炎。

  [服法]干仙人掌研末,每次5克,白开水冲服。

  11.[症状]胃虚呃逆不止。

  [服法]糜子烘干研粉,每次白开水送服10克,一日3次。

  12.[症状]胃腹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服法]鲜柚子皮30克,洗净切细粒,粳米10克炒至微黄出香气,二者合一泡开水当茶饮。

  13.[症状]胃热消渴。

  [服法]小米煮成米汤饮之。

  14.[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服法]香椿根白皮(干品)18克,水煎,一日分3次服完,连服3天以上。

  15.[症状]胃脘胀痛,两胁胀,呕吐,嗳气。

  [服法]佛手柑15克洗净切成片,粳米10克炒至微黄色出香气,二者合一泡开水当茶

  16.[症状]胃寒冷痛。

  [服法]香菜子炒后研末,葡萄酒30毫升送服香菜子末6克。

  17.[症状]胃寒痛(吃生冷即胃痛或加重)。

  [服法]连须葱白2根、胡椒粉1克。

以连须葱白煎水,送服胡椒粉。

  18.[症状]胃及十二脂溃疡。

  [服法]大麦90克煮粥,兑入海螵蛸粉3克搅匀后食之。

  19.[症状]胃寒,呃逆。

  [服法]刀豆18克、柿蒂5枚,水煎服,每日1剂。

  20.[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服法]紫甘蓝适量、捣烂,取汁150毫升,略加热,饭前服用,每日2次,连续服用15~20天。

  21.[症状]胃痛。

  [服法]绿豆21粒、胡椒14粒,共研末,开水服用。

  22.[症状]脾胃不和、胃肠痉挛性疼痛。

  [服法]卷心菜绞汁1杯,加饴糖或蜂蜜10克调服。

  23.[症状]急性胃痛,疼痛剧烈。

  [服法]葱白5根捣烂入泥,以匙送入咽中,再用芝麻油适量送服。

  24.[症状]虚寒胃痛、呃逆、呕吐。

  [服法]刀豆3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加水同煮粥食用。

  25.[症状]胃胀胃痛。

  [服法]香椿籽研末,每次用白开水送服6克,一日3次。

痛止胀消即停服。

  26.[症状]胃热消渴(口渴多饮,饮不解渴)。

  [服法]糯稻杆取中节烧灰,每次取3克泡开水代茶饮。

  27.[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高者。

  [服法]仙人掌切片晒干研粉30克与乌贼骨粉30克,混匀,每次5克,白开水送服,每日两次,连服3周。

  28.[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不高者。

  [服法]干仙人掌粉与鸡内金粉等量混匀,每次1克,白开水送服,每日两次,连服3周。

  29.[症状]脾胃虚寒所致的呕吐。

  [服法]刀豆30克、红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2剂。

  30.[症状]胃热消渴(口渴多饮,饮不解渴)。

  [服法]糯稻杆取中节烧灰,每次取3克泡开水代茶饮。

  31.[症状]胃酸过多。

  [服法]馒头切片,烤干嚼食。

  32.[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高者。

  [服法]仙人掌切片晒干研粉30克与乌贼骨粉30克,混匀,每次5克,白开水送服,每日两次,连服3周。

  33.[症状]胃热胃痛。

  [服法]小白菜汁30毫升兑蜂蜜30毫升,一次服完,饭前服,每日2次。

  34.[症状]十二指肠溃疡。

  [服法]卷心菜250克,加水煮至刚熟捞起,另腌柠檬(越陈越好)一个切片,加适量蜂蜜拌匀,再和煮好的卷心叶调和,一天分数次吃,连

  吃15~20天。

  35.[症状]胃寒呃逆。

  [服法]腌雪里蕻10克、柿蒂10克、丁香3克,水煎服。

  36.[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服法]鲜芥蓝100克与粳米50克煮粥吃。

  37.[症状]胃热胃痛(咽干口燥,舌红苔黄,便秘)

  [服法]紫甘蓝500克绞汁,调蜂蜜少许饮用,一天分多次饮完

  38.[症状]胃冷痛、呕吐。

  [服法]腌雪里蕻10克,生姜6克,水煎服。

  39.[症状]肠胃不固慢性泻痢(慢性肠炎或慢性痢疾)。

  [服法]白面粉500克炒黄,加红糖适量,每日空腹温开水调服,每次4匙。

  40.[症状]慢性胃炎心烧胃痛。

  [服法]鲜莼菜适量煮成羹吃。

  41.[症状]慢性胃炎胃痛。

  [服法]高粱根60克煎水服。

  42.[症状]慢性胃炎(胃热胃病)。

  [服法]绿豆80粒入鲜猪胆内,束紧胆囊一端,挂起晾干(以胆汁干为度),取绿豆研末,每服10克,开水送服。

  43.[症状]噎膈反胃。

  [服法]蚕豆磨粉,每次10克调红糖水服。

  44.[症状]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冷痛。

  [服法]豆腐干50克,用胡椒粉1.5克、黄酒10克拌匀食之。

  45.[症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冒酸、胃痛、解黑大便)。

  [服法]生土豆500克连皮切碎,纱布包裹挤汁。

每日早晨空腹服新鲜土豆汁1~2茶杯,连服2~3周。

  46.[症状]胃寒胃痛,饿时冷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

【辨证】脾胃虚寒,气滞血瘀。

【治法】补气温中,活血散瘀,消肿生肌。

【方名】益中活血汤。

【组成】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萸10克,丹参15克,乳没各8克,生蒲黄1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咸茂方。

(二)

【辨证】肝郁胃寒。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散寒。

【方名】疏肝和胃汤。

【组成】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兆松方。

(三)

【辨证】肝郁胃虚。

【治法】疏肝健胃,益气活血。

【方名】疏肝健胃汤。

【组成】柴胡10克,党参10克,百合15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乌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夏度衡方。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一)

【辨证】湿热蕴结中焦,热重于湿。

【治法】清利湿热,理气安中。

【方名】清浊安中汤。

【组成】白蔻仁12克,川厚朴12克,法半夏12克,滑石30克,生苡米30克,郁金香12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劳绍贤方。

(二)

【辨证】脾气不足,脾胃虚寒,兼气滞血瘀。

【治法】健脾补气,佐以温中、理气、活血。

【方名】胃炎煎剂。

【组成】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丹参15克,香附10克,良姜5克,甘草5克,青黛1克。

【用法】取上方7剂,煎成200毫升,青黛后加。

每日服3次。

每次10毫升,或每日2次,每次15毫升。

【出处】高寿征方。

慢性结肠炎

(一)

【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止泻。

【方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二)

【辨证】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治法】健脾温中,清肠化湿。

【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柴国剑方。

(三)

【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法】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方名】赤石脂汤。

【组成】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四)

【辨证】湿热邪毒壅滞胃肠。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方名】解毒清肠汤。

【组成】白头翁30克,秦皮20克,黄柏12克,黄连16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苍术12克,茯苓30克,猪苓16克,匾蓄16克,山药3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胃溃疡

(一)

【辨证】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行滞镇痛。

【方名】两和镇痛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枢燮方。

(二)

【辨证】肝郁乘脾,胃阴不足。

【治法】滋养胃阴,平肝补中。

【方名】养阴平肝消炎汤。

【组成】沙参9克,当归9克,石斛9克,白术6克,鸡内金6克,黄连6克,陈皮6克,枳壳6克,麦冬6克,山药12克,焦三仙各10克,川牛膝10克,白蔻5克,半夏5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庆冬方。

(三)

【辨证】脾胃虚弱,气滞血瘀。

【治法】健脾益气,活血止痛,制酸止血。

【方名】芪芍芨草汤。

【组成】黄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胶12克(冲),元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