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141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1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磐石教育设计中心

第一单元

1观潮

2走月亮

3现代诗二首

4繁星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6蝙蝠和雷达

7呼风唤雨的世纪

8蝴蝶的家

语文园地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10爬山虎的脚

11蟋蟀的住宅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

12盘古开天地

13精卫填海

14普罗米修斯

15女娲补天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

16风筝

17麻雀

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

18牛和鹅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20陀螺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21古诗三首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3梅兰芳蓄须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26西门豹治邺

27故事二则

语文园地

1观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1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堤、横、笼”卡片,指名读,指导正确书写。

  

(2)出示“闷”:

里外结构。

组词:

闷雷。

读音:

mèn

  (3)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

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

“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

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小组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从远处传来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一堵两丈多高得水墙”。

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播放《月亮船》这首歌。

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

(生:

好听)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走月亮》(板书课题7《走月亮》)走月亮是什么意识?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

     照亮、阿妈、洒满、香味、灰白色、抱着、运载、温暖

  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听课文朗读录音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感受。

(生谈感受:

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我认为这篇课文写的很温暖;太美丽了;我感到母女的感情特别深;我感受到了快乐……)嗯,你们说的可真棒!

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来体会它的美吧(学生自由读课文,感悟美丽)。

    有的同学觉得这篇课文很美,在柔和的月光下,这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一定有很多地方吸引了你,快快与你的小伙伴来分享吧。

谁第一个带我们去感悟它的美?

(学生汇报):

   

(1)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

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出示小黑板)师:

你为什么觉得它吸引你?

生:

月亮圆圆的发出柔和的光,把一切事物照得特别美丽。

师:

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应该怎样读呢?

生:

声音应洪亮,大点声。

师:

是需要大声读吗?

生:

应该温柔点,小点声。

师:

你们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自己试读,指名读)师:

谁还想读?

想一想这月光还有可能照亮什么地方?

生:

有可能照亮荷塘;有可能照亮小溪;有可能照亮草地……师:

多美呀,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生:

卵石间有很多小水塘,月亮照在小水塘里,水塘里的水紧紧地抱着月亮,好像妈妈抱着我一样)师:

多温暖呀!

那这句话“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你是怎么感受的?

生:

溪水在流动,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在秋风的吹拂下漂到了溪水上空,随着溪水飘啊飘,月光洒在溪水里,溪水流动月光也跟着动)师:

这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读读它蕴含的感情吧!

生读文有的同学说感到母女的感情特别深,那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哪吸引了你?

   (3)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生:

卵石间有很多小水塘,月亮照在小水塘里,水塘里的水紧紧地抱着月亮,好像妈妈抱着我一样)师:

多温暖呀!

   (4)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

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生:

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很快乐。

妈妈拉着我就像美丽的月亮拉着小星星;我感到了他们的母女深情)师:

说得可真不错,你能再读读吗?

生读这一段。

师:

自己再读一读,看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感觉。

(生自读)师:

谁愿意给老师和同学们再读读?

(学生读)师:

文中还有没有吸引你的地方?

   (5)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句话:

“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作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

白天和妈妈在一起,晚上还和妈妈一起去走月亮,很快乐)

  三、小结

    这诗情画意的文章,把我们带入了爱的天堂,到处充满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品读课文吧!

(学生配乐读全文,指名读文)师:

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呀?

(生:

妈妈,我爱你!

妈妈我也想和你一起去走月亮;妈妈我们之间的母子情最深……)师适时地给以表扬说到亲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么的温馨、幸福和快乐。

  四、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摘抄在你的小本本上,或者是把你和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最快乐、幸福的事情记录下来。

4繁星

课文导读:

按照从前,三年前,如今的时间顺序,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细细读课文,开开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有何不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案

1、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

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探究案

1、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

2、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3、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明确:

1、“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2、按时间顺序。

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

3、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

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浩渺的星空历来让人浮想联翩。

有人说,星星只不过是混沌未开的虚无,种种美好的传说不过是人们对宇宙无知的一种表现。

那么在你眼里,星空究竟是什么呢?

每次遥望星空,你都会有哪些感受呢?

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

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

二、完成预习案

三、完成探究案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背诵第3段;

2、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预习案

1、搜集你知道的有关星星的知识。

2、诵读第三自然段。

探究案

1、我望着那许多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睛……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抱里了。

这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

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眨眼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训练案

1、仿写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述作者情况。

2、抽查背诵对第三段的背诵情况。

二、完成预习案

三、完成探究案

四、完成训练案

五、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就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作业设计与布置:

板书设计

4繁星

巴金

从前小时侯望星天对星天的依恋

三年前回忆三年前望星星与星星的伙伴之情对繁星的热爱

如今船上观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课文导读:

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重点阅读描写最后一粒豌豆的段落,体会他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

然后提问题,小女孩的身体为什么会逐渐好起来?

效能拆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1.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分作者对五粒豆的两种不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豌豆荚。

2.请学生描述。

3.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

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多么富有情趣。

4.导读3—8自然段。

5.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

6.引读第9—12自然段。

7.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

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

再读读课文13—17段,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

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三、边读边思,体会情感

1.根据板书提出问题。

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课文13—17段,联系上下文阅读解决问题。

2.随机朗读。

想象说话:

小姑娘看见绿色了,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

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3.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

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

学习课文第18、20段。

独立说话练习:

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

学习19、21段理解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两种态度,小结。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其余四粒豌豆虽然各有归属,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归属。

水沟两次表态,是幽默地讽刺,也减轻了全文的凝重感,很有趣味

6蝙蝠和雷达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

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设计学生阅读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突出: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训练重点,第二,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拓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两级分化,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发言。

但是有部分同学反应灵活想象力丰富。

授课要极具吸引力,分别照顾到两级各层面的学生。

 教学准备 

1、 老师准备:

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等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知道蝙蝠飞行本领高。

教学重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等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蝙蝠飞行本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读课题

出示蝙蝠图片,问:

“这是什么?

”(学生介绍搜集的蝙蝠资料)出示雷达图片,问:

“这是什么?

”(学生介绍搜集的雷达资料)。

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学习字词,难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个别字词。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3、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 

2、分段朗读课文。

正音正字。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段 

(二)出示过渡段: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指导朗读,“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这一句要带着好奇,不解的语气,读出好奇、多思的语调。

用恍然大悟的语气读下面这句“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过渡:

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

 

2、指名讲意思。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为什么?

 

4、出示句子: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

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

让一个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然后说说感受。

 

(3)说感受 

(4)指导朗读:

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

(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

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

(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

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六、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 熟读课文 

3、继续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教学难点

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以下词语:

 

蝙蝠   飞行   清朗   揭开   启示 雷达   安全    障碍物    荧光屏

 学生根据上面词语简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蝙蝠飞行的秘密吗?

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明雷达的吗?

三、重点研讨,填写表格

1、为了弄清蝙蝠在夜里能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们做了几次试验?

他们是怎样试验的呢?

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后填写以下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小组讨论填写。

(2)汇报交流,汇报结果如下:

(课件出示)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

也没响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2、从表中可以看出蝙蝠夜里飞行跟什么有关?

那么,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默读第七自然段。

用图示表示出来(提示:

超声波用“)))))))))”表示,障碍物用“”表示)。

出示“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认真读读这句话,“反复”和“终于”说明了什么?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体会科学家发明的艰辛。

齐读这一句话。

嘴))))))))障

蝙蝠碍

耳朵(((((((物

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那么雷达又是怎样给飞机探路呢?

默读第8自然段,用图示表示出来。

天线))))))))障

雷达碍

荧光屏(((((((物

4、根据蝙蝠和雷达探路的图示,叙述蝙蝠和雷达探路的方法。

蝙蝠: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超声波,超声波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了飞行的方向。

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有障碍物就改变方向。

(课件出示原理对比图)。

四、对照原理对比图,完成课堂练习。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五、拓展延伸,激发思考

(一)默读“资料袋”,填写:

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

  

(二)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

”的句式来说。

 

(三)补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四)说一说:

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