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9792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docx

《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docx

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第一节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路基工程的规模、特点、现场施工条件,在充分分析业主对工程质量、工期要求,深入调查相关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对本合同段施工机构的组建,人员、机械的配置,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和工期目标的的控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在桥延长线路基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图。

2、本公司进一步现场勘察所掌握的现场情况和综合施工环境状况的相关资料及我公司历年来参加类似公路工程建设的相关资料。

3、《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JTJT256-96;

4、《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标准》JTJ/T257-96;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017-96

二、编制原则

1、遵守、执行施工合同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的工期、安全、质量、环保、文明施工及投资控制的目标,创精品工程。

2、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3、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做到施工总体布置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既突出重点难点工程又一般工程的施工。

4、坚持“改造自然、建设公路、环保同行”的原则,施工与环保同考虑、同安排、同落实,两者并举,达到修路、环保双成功,双满意。

三、编制范围

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路基分册)规定的本合同段范围的全部内容。

本合同段起讫里程为K0+700~K2+048.561,全长约1.35km。

主要内容包括软基处理、路基以及边坡防护等。

四、质量目标

达到国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五、工期目标

总工期180日历天。

六、安全目标

广泛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和交通部有关文件规定,狠抓“六不准”在施工中落实,确保施工安全。

在本合同段施工期间,杜绝职工因工责任死亡事故;重伤率控制在0.5‰以下,轻伤率控制在5‰以下。

七、投入本合同段的施工力量

本合同段主要工程是软基处理、路基以及边坡防护工程。

我司在人、财、物方面予以充分保证。

抽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调集精良的机械设备投入本工程施工。

我司拟投入的主要人员、机械设备等详见下表。

项目部主要人员进场计划表:

 

职务

姓名

职称

项目经理

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工程师

施工员

工程师

质检员

工程师

安全员

助理工程师

试验员

助理工程师

造价员

工程师

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表:

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国别

产地

制造

年份

额定功率(KW)

生产

能力

自有或租借或拟购

1

挖掘机

CAT320

3台

美国

1995

98

1m3

自有

2

装载机

ZL50

1台

厦门

1994

154

3m3

自有

3

自卸汽车

9台

瑞典

1993

10T

自有

4

洒水车

WHZ5100GSS

1台

武汉

1998

103

5T

自有

5

压路机

YZ14C

1台

三明

1996

85

25T

自有

6

砂浆搅拌机

UJZ-200

2台

厦门

1999

4

0.2m3

自有

7

插板机,型

号为DE-10

1台

2.2

租用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二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拟建的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位于建阳市南林村林后水库南侧山坡地带,西接林后大桥,起点桩号K0+700,高程为164.21m,东连开发区主干线,终点桩号K2+048.561,高程为191.95m,总长约为1.35km。

二、主要技术标准

1、计算行车速度:

40km/h

2、路基宽度:

30m

3、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Ⅱ级

4、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800m

5、坚曲线最小半径(凹型)5000m

6、坚曲线最小半径(凸型)1500m

7、最大纵坡3.99%

8、最小纵坡1.0%

9、路拱横坡1.5%

三、主要工程数量

1、路基工程

(1)、路基土石方:

塑料排水板约86259m,回填砂约5533m3,经编复合土工布170844m2,回填土方86606.13m3,回填石方120000m3。

(2)、防护及排水:

浆砌片石1107.02m3,排水沟、截水沟300m,铺种草皮6991.73m2。

四、自然条件

拟建的林后大桥延长线工程沿线地形高差大,海拔最高228m,最低157m,路轴线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沿线丘顶浑圆,坡度以20-30度为主,局部为35度,植被发育,以竹、灌木、杂草为主;冲沟发育,多深切,走向以NNW向为主,沟底宽缓较顺直,呈现“U”字型,宽度多大于30m,冲沟均为沟源,沟内有渗水现象,现多为农田,以种植水稻、葡萄等农作物为主。

三个冲沟下游均为林后水库,冲沟处路堤距水库120-340m。

沿线边坡总体坡度较缓,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边坡自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五、交通条件及电力状况

本段公路为新建工程,运输条件比较不方便,须要修筑施工便道。

施工用电主要采用发电机发电。

六、筑路材料

1、砂石材料

根据我司现场勘察及业主提供的施工招标文件,本合同段所需的片石、砂等材料直接供应商联系,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2、塑料排水板、土工布、水泥

塑料排水板、土工布、水泥等主要材料自行负责采购,所有外购材料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第二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

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我司接到施工合同后,立即召集在本合同段任职的全部人员,在一周内组建项目经理部,并做好组织机构的职能分工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即赴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考察,落实项目部的办公地点。

尽快在业主的指挥和协调下,办理开工前的相关手续;做好各类机械设备、试验检测设备进场准备工作。

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1、人员进场

目前,我司拟在本合同段任职的人员已全部集中待命,接到施工合同后及时到达施工现场。

2、设备进场

我司的机械设备经维修、保养、更换零配件,现均处于良好状态,已全部集中在我司机械设备基地,接到施工合同后,所有设备直接运抵施工现场。

3、材料的进场

材料、构(配)件、制品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资基础,本合同段所需的外购材料,我们将根据需要量计划,严格按照IS09001标准,采用施工合同方式,择优选择采购物资供应商,作好地材调查和试验,优选地材供应点,安排运输和储备,确保所有外购材料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设置、施工任务划分及工期安排

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

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为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Ⅱ级次干道,为了“优质、高效、按期”完成本工程项目,我公司拟选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施工人员组建福建闽北经济开发区林后大桥延长线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本工程的施工管理。

一、承包人工地组织机构

1、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图:

见下页;

2、我公司所拟组建的项目经理部及其下设的九个部门内部分工初定如下:

(1)、项目经理:

负责对业主和监理方面履行合同程序,并就该合同段总体计划安

排及分项工程的质量、进度进行统筹安排和控制。

(2)、工程部:

负责工程运行的一切技术管理工作,包括工程协调、组织、统计、

计划等。

(3)、质检部:

负责工程中各项目的安全、质量监控、管理与质量月报等。

(4)、试验室:

负责分项工程的试验和检测工作。

(5)、安全科:

负责工程中各项目的安全监控、及安全检查。

(6)、计划部:

负责合同的管理、签定、造价管理、上报计量与协助成本核算等工作。

(7)、物资部:

负责整体工程各种物资的采购、供应与施工机械的调动、维修等相

关工作。

(8)、财务部:

负责工程资金的管理,做好工程成本核算等工作。

(9)、综合部:

负责工程期间的文件收发、归档与后勤的管理工作。

做好施工现场

防控传染病工作。

 

拟为承包本合同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综合部

物资部

 

测量

爆炸部

 

塑料排水板施工队

防护及排水施工队

路基

石方施工队

 

第二节施工任务、施工工期安排

一、施工任务及人员计划与安排

根据本工程内容、工程数量、特点、工期要求和自然条件,我司将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项目部组成人员,配备足够机械,投入到本合同段的施工。

计划在本标段共投入3个专业施工队伍分别负责施工。

具体分配如下:

1、路基土石方施工队:

负责全段路基土石方工程项目的施工;

2、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队:

负责全线防护及排水工程项目的施工;

3、塑料排水板施工队:

负责塑料排水板项目的施工;

二、施工进度计划与安排

根据本工程的地形特点和工程特点,计划总工期为12个月。

拟于2010年1月25日正式动工,2011年1月25日完成本合同段的全部工程。

主要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

1、施工准备工作:

2010年1月25日~2010年3月5日

2、修建施工便道:

2010年3月6~2010年3月17日

3、第一冲沟软基处理(抛石挤淤):

2010年3月8日~2010年3月25日

4、第一冲沟土石方工程:

2010年3月26日~2010年6月30日

5、第二冲沟软基处理(塑料排水板施工):

2010年3月24日~2010年3月31日

6、第二冲沟土石方工程:

2010年4月1日~2010年4月30日

7、第三冲沟软基处理(塑料排水板施工):

2010年4月1日~2010年4月8日

8、第三冲沟路基土石方工程:

2010年4月9日~2010年4月30日

9、第二、三冲沟路基堆载预压:

2010年5月1日~2010年7月31日

10、第二、三冲沟路基土石方工程:

2010年8月1日~2010年9月20日

11、第二、三冲沟路基堆载预压:

2010年9月21日~2010年12月21日

12、防护及排水工程:

2010年12月22日~2011年1月25日

后附施工计划横道图。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准备

一、施工准备的内容

(一)、第一批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立即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分为内业和外业两部分。

1、内业主要包括:

(1)、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和查看施工规范;

(2)、进行临时工程设施建设的具体设计;

(3)、编写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4)、编写各种针对性的保证措施;

(5)、结合工程施工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关键工序编写《作业指导书》;

(6)、备齐必要的参考资料;

(7)、根据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的规定与要求,采集各种临时设施符合性资料;

(8)、根据施工合同要求,给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提供其它资料。

2、外业主要包括:

(1)、现场详细调查与踏勘;

(2)、现场导线点及水准确性交接、复测及断面复测;

(3)、现场的“四通一平”及临时设施的修建;

(4)、项目部的建立;试验检测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

(5)、各种工程材料的调查与试验;

(6)、各种仪器设备调查与合格性测试;

(7)、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资料;

二、临时工程的修建

(一)、临时施工便道

1、施工便道的规划充分利用场平地块修建减少占用田地。

2、在修建便道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汇车段,以保证施工车辆畅通。

便道排水设施完善。

(二)、临时房屋

本工程位于林后水库南面,经现场调查了解,有部分的房屋可供租赁,因此拟将项目部的办公、住宿采用租赁当地村民闲置房屋,室外有一定的停车场地。

施工队的办公、住宿部分采用租赁当地村民闲置房屋,不足的部分与机械设备的零配件仓库,排水板,经编复合土工布、水泥等主材仓库,采用加工制作工棚;构造物施工值班用房,现场材料仓库以及火工用品仓库等采用搭盖临时房屋,严禁在路基范围内、地质不良地段等结构物搭建居住式棚。

(三)、工程供电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的主要构造物分布位置及施工方案投入设备情况考虑,我公司石方爆破、防护工程则采取自发电的办法解决施工生产用电;配备1台120KW发电机供生产使用。

(四)、施工用水

本段沿线区域内自来水,在石方爆破场地修建中型蓄水池,保证施工用水的需要。

(五)、施工通讯

拟在项目经理部设传真机1部,主要施工人员、技术人员配手机、对讲机若干部,便于相互之间以及与业主、监理工程师保持联系,为更合理安排生产、项目部坚持每天查询气候情况,并和气象部门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当地气象资料。

(六)、交通工具

后勤保障车1部。

 

第二节道路工程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路线起讫桩号为K0+700~K2+048.561,全长约1.35km。

主要内容为三处冲沟范围软土地基处理、路基以及边坡防护。

其中第一冲沟位于K0+780-K0+840,第二冲沟位于K1+340-K1+420,第三冲沟位于K1+740-K1+840,主要工程数量:

清表土8336.45m2,塑料排水板约86259m,经编复合土工布170844m2,路基填石方120000m3,路基填土方86606m3,M7.5浆砌片石1107.02,排水沟,截水沟300m。

二、机械设备配置及劳动力组织

1、根据本合同段道路工程的工程量和工程特点,计划投入1个塑料排水板施工队,1个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施工队,1个路基土石方施工队进行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施工队下设置若干个施工小分队,多个工作面同时进行。

2、计划投入的主要设备为:

挖掘机3台,装载机1台,自卸汽车9辆,振动压路机共1台。

3、工期安排:

根据所投入的施工队伍及机械设备配置,我司计划全线路基土石方工程于2010年1月25日开始,2011年1月25日完工,全线历时365天。

三、主要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3.1、施工测量控制

工程开工时,根据工程实际施工需要,在业主提供的首级工程测量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

1、工程测量网的布设、施测及计算

(1)工程测量网的布设

①工程测量网的布设依据

业主提供的首级工程测量控制网;

本工程施工平面图;

c、有关的工程测量规范。

②工程测量网的布设

a、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工程测量网根据现场情况布设成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闭合点或附合点为业主提供的首级、次级工程测量控制网点。

工程测量网的点位布设密度以能够满足施工现场的细部放样要求为准,导线边长大致相等。

在布设控制点时,应综合考虑控制点能够便于施工,现场通视情况良好,点位地基稳定、可靠、不易发生位移、沉降以及不易被破坏,便于保护等因素。

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工程需要,增加临时控制点,但精度应满足相应的等级要求。

b、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高程控制网与平面控制网同步布设。

为了便于保护,施工水准点尽量与平面控制点一致。

c、点位埋设

工程测量网的点位埋设采用预制或现浇砼桩,埋深不小于80cm,砼桩顶部预埋带有十字刻划的铜钉或瓷质标志,标志顶面为半球型。

(2)工程测量控制网的施测

①工程测量控制网施测前,首先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核,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性。

并将复核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业主、监理工程师核查。

②平面控制网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项目

仪器型号

测回水平方向

标准偏差

测距标准偏差

GTS-102N

2″

2m±2ppm

③采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控制测量,不但简单、速度快、并且能提高测量精度,减少误差,同时还能与微机联系进行内业计算和资料的储存、整理。

④平面控制网的施测参照一级导线的要求控制。

⑤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施测。

⑥施工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按照《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执行。

⑦精度指标要求如下:

项目

内容

精度要求

平面控制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15000

方位角闭合差

10√n

高程控制

每公里高程误差

10mm

闭合差

6√n

其中:

n——测站数

L——附合或闭合水准线路长的公里数或为两水准间往(或返)测水准线路的公里数。

(3)工程测量网的计算

施工控制测量作业完成后,进行平差计算及内业资料整理,并将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审批后作为各项工程定点放样和高程测量的依据。

(4)测量控制点的复核、复测

①复核、复测范围:

测量控制点的复测范围包括:

用于工程施工控制的由业主提供的首级、次级工程控制点,以及施工单位后期布设的工程控制网。

②复测周期

正常情况下每三个月工程控制网需要复测,但当个别点位产生预期破坏,或对个别点位产生疑问时,应立即进行复测,并及时将复测成果书面形式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2、测量控制点的保护

工程测量控制网布设施测完毕,应采取设置明显标志、围护等措施,对工程测量控制网,以及施工范围内的首级、次级工程测量控制网点进行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准确、完好。

若出现有偏倒、毁坏等现象除了要追查原因外要及时进行恢复,并将检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校对、签证验收后方可继续使用。

3、测量技术要求

工序测量及细部放样应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各项规定,保证点位的设立和放样精度满足设计要求、规范及有关标准规定。

测量人员认真负责,记录清楚、标准,建立健全校核制度,保证测量数据无误。

各道工序的测量放样必须在现场工程师的旁站下进行,验收测量记录必须经现场工程师签字认可。

4、沉降、位移观测

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需要编制详细的沉降位移观测计划。

沉降位移观测计划中包括观测点位布置、点位埋设、观测周期、记录格式、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

设计对沉降、位移观测有要求时,点位设置、观测周期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1)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埋设

设计有要求时,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埋设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当设计没有要求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施工进度情况,选择便于观测、便于点位保护的位置,及时埋设沉降、位移观测点。

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护,保持观测点的完整性,待工程竣工时将沉降、位移观测点连同竣工资料一同移交给业主。

(2)沉降、位移观测

各观测点除定期观测外,在荷载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观测,必要情况下,应进行加密观测。

(3)记录及数据处理

沉降、位移观测记录填写应清晰、整洁,每进行一次观测及时进行数据分析,以指导后期施工。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业主、监理工程师汇报。

工程竣工,沉降、位移观测资料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与其他资料一起编目、归档移交业主。

5、测量仪器配备及测量仪器管理

(1)主要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工程需要,该工程拟投入以下测量仪器设备: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全站仪

GTS-102N

1

水准仪

DS3000

1

钢卷尺

50m

1

计算器

2

(2)测量仪器管理

测量仪器在投入使用前,均需进行检验与校正,确保不合格的测量仪器不投入使用。

根据国家计量器具检验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及时送具有计量检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复检,确保投入使用的测量仪器均在法定的计量检定周期内。

6、测量组织及人员配备

项目部设测量班隶属于工程部,负责该工程的测量控制、细部测量放样、沉降、位移观测等工作。

测量组的人员均持证上岗,其中主要骨干人员均具有大型工程及同类工程的施工测量经验。

7、测量资料管理

(1)测量资料包括的内容

测量资料包括工程测量控制接资料,首级点交、次级测量控制点复核资料,工程测量控制微网的布设、施工方案及平差计算资料,工程测量控制微网的复测资料,施工定位放线资料,沉降、位移观测资料等。

(2)测量资料的填写要求

所有测量资料均应用不能擦去的墨水书写,所有记录、计算资料均有校核。

(3)测量资料的报备及整理

需要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备案的测量资料要及时报批、报备。

除监理工程师有特殊要求的以外,所有测量资料均应按照质保体系中相应的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执行。

3.2抛石挤淤的施工

1、施工要求

(1)基床抛石所用石料一般为10~100kg重的块石。

石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水中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对于夯实基床不低于50Mpa。

石块未风化,不成片状,无严重裂缝。

(2)基床抛石前应先检查基槽平面尺寸、标高及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基槽尺寸和标高有误应进行处理,若回淤泥超过0.3m时,应进行清淤。

(3)作夯实处理的基床应预留夯沉量,其数值可按当地经验或试夯资料确定,一般为抛石层厚的10%~20%。

(4)基床抛石顶面不得超过设计标高,也不能低于0.5m,基床顶宽和厚度均不小于设计要求。

(5)块石护底石料应采用不易风化耐水浸蚀较大片块石,每块均重100~150kg。

护底块石抛填顶标高宽度及处侧边坡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方法

(1)该段软土层横坡陡于1:

10,应自高侧向低侧抛投,并在低侧边部多抛投。

沿路基宽同步进占。

这是保证全断面整体同步沉底的关键。

如果路基宽度不是同步进占,而形成如箭矢形的局部首先突进,则箭头两侧挤起的淤泥必将影响后续抛填石料沉底,从而使路基填筑不能按设计要求达到整体同步下沉。

(2)控制好前端压载厚度和抛填施工的连续性。

在抛填的全过程中,后用装载机将填石料推填入冲沟,并需保持抛填施工的连续性,以尽快达到必须的填筑厚度,使抛石尽快下沉稳定。

(3)在施工期间,可能产生塌滑、沉陷,应及时进行补填处理,直至达到最终稳定,必须使填筑顶面的标高和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4)及时清除两侧的淤泥,这是加速抛石沉底的重要措施,在抛石进占过程中,在隆起的淤泥包将形成抛石沉底的重大障碍,应用长臂反铲将淤泥包及时挖除,以减小底部淤泥挤出的阻力,保证抛石沉底。

3.3塑料排水板施工

1、工程规模

本标段路基第二、第三冲沟采用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基,为塑料排水板+砂垫层+堆载预压方式处理。

塑料排水板总长约86260m。

2、施工原理

塑料排水板是人为的在软土层内造成渗水通道,在路堤填土自重载荷预压下加快排水固结,提高软基强度和承载力。

其作为垂直排水通道,有滤水性好,能确保排水效果,并且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率,具备适应地基变形的能力,板截面尺寸不大,插放时地基扰动小、排水固结效果好、质量稳定、施工快、成本低等优点。

砂垫层处治主要是增加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

3、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平整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就位——塑料排水板穿靴——插入套管——拔出套管——割断塑料排水板——机具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