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9778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docx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docx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

采用重力式沉淀方式作为固液分离手段的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有着不可避免的弊端。

介绍了一种新的污水处理装置——膜生物反应器,它结合了高效的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两者的优点。

着重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及其所用的滤膜和滤膜组件,并对近几年来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膜生物反应器超滤膜微滤膜污水处理中水回用

  1引言

  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nventinalAtivatedSludge,AS)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中。

由于采用重力式沉淀方式作为固液分离手段,因此带来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如固液分离效率不高、处理装置容积负荷低、占地面积大、出水水质不稳定、传氧效率低、能耗高以及剩余污泥产量大等等。

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难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同时,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也迫切要求开发合适的污水资源化技术,以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在上述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ebraneBireatr,BR)应运而生。

随着膜分离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开发,(BR)也更具有实用价值,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开发此项高新技术。

  2AS

  AS是一种应用最广的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是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含空气或氧气的加压设备、管道系统和空气扩散装置)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

  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基本处理构筑物。

由初次沉淀池流出的废水与从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其混合体称为混合液。

在曝气的作用下,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溶解氧并使活性污泥和废水充分接触。

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为活性污泥所吸附并为存活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群体所分解,使废水得到净化。

在二次

  沉淀池内,活性污泥与已被净化的废水(称为处理水)分离,处理水排放,活性污泥在污泥区内进行浓缩,并以较高的浓度回流曝气池。

由于活性污泥不断地增长,部分污泥作为剩余污泥从系统中排出,也可以送往初次沉淀池。

  图1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

  3BR法

  3.1BR及其分类

  BR是指将超、微滤膜分离技术与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反应器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的污水处理装置。

这种反应器综合了膜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带来的优点。

超、微滤膜组件作为泥水分离单元,可以完全取代二次沉淀池。

超、微滤膜截留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微生物絮体和较大分子有机物,使之停留在反应器内,使反应器内获得高生物浓度,并延长有机固体停留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率。

同时,经超、微滤膜处理后,出水质量高,可以直接用于非饮用水回用。

系统几乎不排剩余污泥,且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

特别是1989年Yaat将中空纤维膜应用于活性污泥处理中,使工艺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实际应用前景广阔。

因此,BR是当今倍受国内外专家学者重视的一项高新水处理技术。

  BR的特点:

  一、出水水质好

  由于采用膜分离技术,不必设立、过滤等其它固液分离设备。

高效的固液分离将废水中有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生物单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与已净化的水分开,不需经三级处理即直接可回用,具有较高的水质安全性。

  二、占地面积小

  膜生物反应器生物处理单元内微生物维持高浓度,使容积负荷大大提高,膜分离的高效性使处理单元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占地面积减少。

同时膜生物反应器由于采用了膜组件,不需要沉淀池和专门的过滤车间,系统占地仅为传统方法的60%

  三、节省运行成本

  由于BR高效的氧利用效率,和独特的间歇性运行方式,大大减少了曝气设备的运行时间和用电量,节省电耗。

同时由于膜可滤除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可显著节省加药消毒所带来的长期运行费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不需加入絮凝剂,减少运行成本。

  膜生物反应器(BR)工艺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

它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质截留住,省掉二沉池。

活性污泥浓度因此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可以分别控制,而难降解的物质在反应器中不断反应、降解。

因此,膜生物反应器(BR)工艺通过膜分离技术大大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

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相比,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新技术之一。

  从整体构造上来看,BR是由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两部分组成。

根据这两部分操作单元自身的多样性,膜生物反应器也必然有多种类型。

膜生物反应器的一些基本分类见表1。

  表1BR的基本分类

  内容

  分类

  膜组件

  管式、板框式、中空纤维式

  膜材料

  有机膜、无机膜

  压力驱动形式

  外压式、抽吸式

  生物反应器

  好氧、厌氧

  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的组合方式

  分置式、一体式(浸没式)

  分置式BR是指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分开设置,浸没式BR是指膜组件安置在生物反应器内部。

2种反应器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BR流程图

  表22种反应器的区别

  BR种类

  压力驱动形式

  动力消耗

  管道要求

  膜更换和清洗情况

  微生物失活情况

  设备占地面积

  分置式

  压力泵加压

  大

  需要

  方便

  有可能

  大

  一体式

  真空泵抽吸

  小

  不需要

  

  不方便

  不失活

  小

  实际应用中,分置式BR与一体式BR互有优缺点,区别见表2。

  3.2BR所用滤膜及膜组件

  在BR工艺中,超、微滤膜分离的对象是活性污泥混合液。

活性污泥混合液主要包括活性污泥和被处理的污水,而活性污泥是由各种胶体、絮状物和微生物(绝大部分是各种细菌)组成。

膜组件长期过滤活性污泥混合液时,污染物不断地在膜表面沉积,细菌不断地向膜内部繁殖,使其生成的代谢产物在膜孔中沉淀,进而引起膜孔堵塞,使膜的通量下降,膜寿命缩短,工艺运行费用增加。

  一般而言,决定膜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膜的孔径及孔隙率,而选择什么样的膜材料并不是关键。

但是在BR工艺中膜材料种类却强烈地影响其耐污染性,所要解决膜污染问题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找到耐污染的膜材料或者是对膜进行改性。

  所调研的近期文献中有关BR所用滤膜及组件的情况如表3所示:

  从近期国内外BR研究情况来看(文献的抽取有随机性),滤膜大都为较小孔径的微滤膜,或较大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孔径范围为0.1~0.5;材质主要是疏水性的聚烯烃和亲水性的聚砜、纤维素等,还有一些无机膜。

疏水性的聚烯烃一般做成中空纤维式膜组件,而亲水性的聚砜、纤维素膜一般做成平板式膜组件。

  表3近期文献中BR所用滤膜及组件形式

  应用试验单位

  滤膜孔径或切割分子量

  滤膜材质

  组件类型

  膜面积

(2)

  使用形式

  供应商

  清华大学

  0.1

  聚丙烯

  中空纤维

  0.4

  浸没式

  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

  0.45

  Zr2

  管式

  0.28

  分置式

  法TEH-SET

  清华大学

  0.1

  聚乙烯

  中空纤维

  4.0

  浸没式

  日本三菱公司

  同济大学

  0.065

  聚丙烯

  中空纤维

  2.0

  浸没式

  百事德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

  30000

  聚丙烯

  中空纤维

  4.0

  浸没式

  哈尔滨建筑大学

  0.34

  聚砜

  中空纤维

  1.0

  浸没式

  

  兰州铁道学院

  超滤膜

  PAN/PS

  外压管式

  0.0173

  分置式

  自制

  南京建筑学院

  0.01

  聚丙烯

  中空纤维

  1.0

  浸没式

  4BR研究进展

  目前,B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膜污染,提高膜通量;

(2)探求合适的工作条件和工艺参数;(3)降低处理工艺的运行成本。

  张少辉,郑平,华玉妹〔1〕用反硝化生物膜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研究等选取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聚醚砜膜(PES),采用板框式膜组件构成的厌氧BR对高浓度食品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截留分子量对膜通量和出水效果的影响。

  王荣昌,文湘华,钱易〔2〕分析了生物膜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研究了BR运行条件对膜过滤特性的影响。

  杨玉旺〔3〕研究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污水的研究应用进展。

  邢传红等进行了管式BR(分置式)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设计,认为运行成本主要由电费、药剂费和人工费等3部分组成。

其中电费是最主要的,电耗为2.3k·h/3。

  鲁敏,曾庆福,张跃武〔4〕对一种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污水的研究发生了浓厚兴趣。

  王亚娥等分析了影响超滤膜通量和过滤阻力的主要因素。

  杨磊等对BR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和清洗进行了较详尽的试验。

  李军,彭永臻,杨秀山,王宝贞,杨海燕〔5〕着重研究了序批式生物膜法反硝化除磷特性及其机理。

  姜苏等〔6〕研究了一体化A/O生物膜法处理生活污水。

  白宇等〔7〕研究分析了污水深度处理生物滤层中菌群的时空分布特征。

  陈壁波等〔8〕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及对造纸废水处理的意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论证。

  teP研究了浸没式膜系统的电耗,包括抽吸泵及曝气2部分。

每立方米产水仅耗电0.3~0.6k·h,而电耗是运行费用的主要部分。

  荣宏伟等〔9〕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序批式生物膜法生物除磷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令人期待的结论。

  angL-hH等比较了浸没式和分置式BR工艺运行时的电耗,结果是,在通量为18L/(2·h)的情况下,前者电耗仅为0.2~0.4k·h/3,而后者电耗为2~10k·h/3。

  鲍立宁等〔10〕在电极生物膜脱氮工艺中反硝化菌相分析方面进行了研究。

  BR因自身特殊的工艺也要求了不同于一般的超、微滤膜材料,但制备针对于BR所用的膜材料的研究还很少。

显然选择合适的膜材料是降低膜污染的一个重要方法,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BR应用实例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已有了BR应用的实例。

实践表明,膜污染严重、水通量低,是限制BR推广应用最主要的原因。

  加拿大teP等报道了北美洲在20世纪90年代BR发展的概况。

其中ZENN环保公司在1996年推出了组件膜面积为462、体积密度为632/3的Z-500型膜生物反应器,该设备已成功地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

目前以小规模装置为主,处理能力为10~2003/d,主要在办公楼、购物中心、学校、医院和疗养地推广使用。

装置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SRT为1~2年。

滤出液经过紫外线消毒或活性炭吸附后,用作厕所冲洗水。

在安大略省建成的日处理污水38003的BR装置,安装了Z-500型膜组件144个,总膜面积66242。

曝气池体积4403,正常HRT为3.8h;厌氧反应池体积为3803,HRT为2.4h。

运行期间的LSS浓度为12000~20000g/L,LVSS浓度仅为LSS的55%~70%。

运行9个月以来出水BD和有机磷的去除率都接近100%。

  日本自1998年以来,着重推广了中水道系统的开发利用。

其目的主要是将以厨房排水、洗脸及洗澡后的排水为主体的楼房排水进行处理,然后作为厕所冲洗水再利用。

比如,日立工厂建设公司用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和旋转平板超滤膜装置组合而成的系统作为大楼中水道的回用系统。

因为膜板旋转,使膜表面的污泥被搅拌,从而可控制膜面污染。

  天津清华德人环境公司和天津大学共同研制的BR已有了一些的应用实例。

以处理天津某写字楼排放的污水为例,该写字楼的建筑面积约为170002,采用了日处理能力为253的装置,设备本体占地3.22,投资10余万元,能耗为0.8k·h/3。

处理出水可用作冲厕、绿化及洗车等。

  郑斐等〔11〕研制出生物膜法的新工艺—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

  吕晓辉等〔12〕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脱氮除磷技术情有独衷,使脱氮除磷效率又有了较大的发展。

  6结语

  6.1BR综合了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超、微滤膜组件能替代AS中的二沉池,更有效地进行泥水分离,并延长SRT,提高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处理能力。

经超、微滤膜处理后出水水质好可以直接用于非饮用水回用。

系统占地面积小,几乎不排剩余污泥,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

  6.2BR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膜污染仍是制约BR推广应用的最主要因素。

因为BR中膜材料既要面临活性污泥、污水中固体颗粒的污染,又要面临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侵蚀。

虽可以通过控制抽停时间、曝气量等工艺参数以及采用适当的清洗技术来减少膜面的污染,但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是研制出一种抗污染、耐微生物侵蚀的新的膜材料及对膜进行适当的改性。

  6.3在应用BR技术处理市政、生活污水并实现中水回用时,还要考虑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即运行成本。

因此,在研究中要始终将运行成本。

作为考虑试验方案和确定试验结果的主要出发点。

  7参考文献

  1张少辉,郑平,华玉妹.反硝化生物膜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04,24

(2):

220~224

  2王荣昌,文湘华,钱易.生物膜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中国给水排水,2004,20(3):

5~8.

  3杨玉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污水的研究应用进展.工业水处理,2004,24

(2):

12~15.

  4鲁敏,曾庆福,张跃武.一种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污水的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4,17(4):

5~8.

  5李军,彭永臻,杨秀山,王宝贞,杨海燕.序批式生物膜法反硝化除磷特性及其机理.中国环境科学2004,24

(2):

219~223。

  6姜苏,周集体,郭海燕,张志勇.一体化A/O生物膜法处理生活污水.中国给水排水,2004,20(5):

56~58.

  7白宇,张杰,闫立龙,陈淑芳,郜玉楠.污水深度处理生物滤层中菌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城市环境与城市,2004,17(4):

21~23.

  8陈壁波,李友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及对造纸废水处理的意义.中国造纸,2004,23(8):

47~50.

  9荣宏伟,吕炳南,张子辉.序批式生物膜法生物除磷的试验研究.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4,19

(1):

88~91.

  10鲍立宁,洪桂云,黄显怀.电极生物膜脱氮工艺中反硝化菌相分析.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5):

1~4.

  11郑斐,朱文亭.生物膜法新工艺—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35(3):

11~14.

  12吕晓辉,胡龙兴.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脱氮除磷技术.化学工程师,2004,108(9):

2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