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958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参考资料.docx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参考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参考资料.docx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习参考资料

 

心理学基础

复习参考资料

一、填空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道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2、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心理是脑的机能。

 

4、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有相应的技能分工:

额叶语言觉,颞叶 听觉,顶叶 运动觉,枕叶 视觉。

 

5、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6、知觉恒常性有四种:

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7、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

 

8、梦是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

 

9、情绪发生的较早,为人联合动物所共有,而感情发生的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10、心理学产生2大源头:

①来自古代哲学,②来自古代的生物学和生理学。

 

11、冯特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

奥地利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美国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美国马斯洛、罗杰斯,完型心理学代表人物:

魏太默。

 

1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是感觉的适应 

⑴“万绿从中一点红”----知觉的选择性 

⑵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⑶作家写小说、设计师描绘蓝图,艺术家构思新作----创造想象。

 

⑷读科幻小说,人们想象出未来世界的景象,听《梁祝》随之想象故事情节----再造想象 

⑸熊和鱼掌不可兼得----双趋冲突 

⑹前有断崖,又有追兵----双避冲突 

⑺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利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趋避冲突 

⑻人在得意时感到精神爽快,事事顺心,干什么都起劲,失意时,则整天愁眉不展,事事枯燥乏味----心境 

⑼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两种表现:

①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②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精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火灾,地震,突遭袭击,参加重要比赛,考试----应激状态出现的原因。

 

二、简答:

 

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①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学生应明了、理解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③在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④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2、根据遗忘规律应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复习?

 

①及时复习 

②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⑤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⑥掌握复习的量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

 

②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③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⑤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4、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的变化和运动 c.刺激的对比 d.刺激的新颖性 

②人的主观状况:

a.需要和兴趣 b.情绪与期待 c.知识经验 d.身心状态 

5、简述不良情绪调节的方法(情绪健康与情绪调节) 

①合理发泄  ②转移  ③自我控制  ④自我安慰  ⑤幽默  ⑥升华 

6、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③与克服困难相关联 

7、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①注重学生早起能力的培养 

②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③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9、怎样根据气质特征进行教育?

P155-156(四条) 

10、“狼孩”故事的分析    P14-15 

 

第一章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3.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个体心理: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差异:

气质、个性、人格

4.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其环节有:

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终末环节

5.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社会生活条件是人的心理基础。

一.心理学源流

1.1879冯特(德),莱比锡大学,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构造主义:

冯特、铁钦纳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内省法经验分为:

感觉、意向、激情三元素

3.机能主义:

詹姆斯(美)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结构“意识流”

心理学研究不应局限于实验室内,还可采用观察、测验、问卷调查等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行为主义:

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学发展进程

华生(美)研究可观察外显行为反对内省法采用实验法强调后天环境决定论

6.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奥地利)从变态心理角度研究正常人潜意识

(人类自尊心3次打击:

人不是宇宙中心、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

7.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

8.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

9.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中出现最早的学科。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p23)

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1.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

2.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实验法:

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

第二章

1.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章

一.需要

1.需要:

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一切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2.需要特征:

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

(p66)

3.需要种类:

生物需要与社会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关系:

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基本需要一旦得到满足,需要强度就会下降

成长需要得到满足,需要强度会增加

优点:

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具有普遍性;

有严格结构性、层次性;

客观、准确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缺点:

忽视了后天社会生活环境的作用;

没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人本主义者,概念抽象

二.动机

1.动机:

直接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动机基本功能:

激活(激发)功能、引导(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3.动机分类: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物质性动机与精神性动机、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无意识动机与有意识动机、

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正确动机与错误动机

4.动机冲突:

原则性动机冲突与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双趋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趋避动机冲突

5.动机对行为影响因素取决于:

动机本身强弱、个体行为质量(p78)

6.归因理论:

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

海德:

环境归因、个人归因;罗特:

内控型、外控型;

韦纳: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3维度6因素)

归因理论价值:

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根据行为者当前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

动机、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7.习得性无助:

动机降低、认知出现障碍、情绪失调

8.自我效能感:

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提出)

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个体成败经验、个体归因方式

 

第四章

1.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

现代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的。

一.注意

1.注意: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避免无意注意的不利影响,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3.注意的特征:

指向性和集中性(基本特征)、稳定性、广度(范围)、分配、转移

二.感觉

1.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

2.感觉基本规律:

后像、感觉适应、感觉相互作用(p116)

三.知觉

1.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2.知觉特性:

整体性(组织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p119)

3.知觉类型: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似动现象、运动幻觉(诱导运动、自主运动)(p123)

四.记忆

1.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记忆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3.记忆分类: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4.记忆三级加工模式: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

1分钟以内、容量7±2个组块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

5.遗忘规律:

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五.思维

1.思维:

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2.思维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

3.思维过程:

分析和综合(基本过程)、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p131)

4.思维类型: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

集中思维(求同)、分散思维(求异与创新)

六.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

思维活动的最普遍的形式,突出地表明人的心理活动的智慧性和创造性。

2.问题解决过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评价当前状态。

3.影响问题解决因素:

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最重要的因素。

迁移的作用、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情绪与动机(p138)

第六章

一.智力

1.智力:

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二因素论:

一般因素、特殊因素斯皮尔曼(英)(p180)

3.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卡特尔(美)

流体智力:

先天类比测验和数列完成测验晶体智力:

后天词汇测验和阅读理解测验

4.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美)7种→8种

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5.1905比纳—西蒙量表,世界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法国

6.智力差异:

年龄差异、水平差异、结构差异

7.智力发展阶段:

上升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8.元认知:

实质是人对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二.创造力

1.创造力:

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标准:

创新性、社会价值

2.创造力主要成分: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

流畅性(丰富性)、变通性(灵活性)、独特性(p203)

第七章

一.人格

1.人格:

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2.人格特点: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社会性等

3.奥尔波特人格特质论:

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

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个人特质结构中处于主导性地位

中心特质:

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