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常见问题300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9583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建设常见问题300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师德建设常见问题300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师德建设常见问题300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师德建设常见问题300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师德建设常见问题300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德建设常见问题300问.docx

《师德建设常见问题300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建设常见问题300问.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德建设常见问题300问.docx

师德建设常见问题300问

师德建设常见300问

⒈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以善和恶、荣誉和耻辱、正义和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作为评价标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或控制人们的行为。

2.什么是职业道德,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特殊形式和重要补充。

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的、阶级的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在范围上,它存在于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中间,是家庭、学校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内容上,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在形式上,它具有具体、多样和较大的适用性。

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3.什么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所遵循的基本道德,亦称“公共道德”或“公德”,也即列宁所说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列宁选集》第3卷第247页)。

4.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道德,简称“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者的道德要求。

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它包括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范畴、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内容。

师德是教师职业实践的产物,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就其内涵而言,师德通常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主要包括:

(1)忠诚于教育事业。

要求教师正确处理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严谨治学、勤于进取。

(2)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它要求教师践行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因材施教,诲人不倦。

(3)团结协作。

要求教师正确估价个人的作用,尊重他人的劳动,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彼此互勉共进;关心集体,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与荣誉。

广义的师德包括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并不局限在课堂上,教师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一种教育。

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对自身的道德、人格要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在教育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还要模范遵守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各个方面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之所以要遵守职业道德,主要是因为,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道德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

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5.什么是教师的职业本质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专门人员。

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生产劳动经验等传授给年轻的一代,使其能够接替老一辈的事业,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教师这种职业有过多种解说。

诸如“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韩愈在《师说》中全面论述了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并阐明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教学相长的观点。

在当代,教师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正因为教师这一职业承担着传播知识、启迪智慧、传递文明的历史责任,肩负着教育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要求其从业人员必须德才兼备,既要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又要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总之,教师是受到人们普遍尊重的,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缺少的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6.教师劳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是特殊的生产者。

劳动的对象是人,劳动的产品也是人。

教育的过程是人们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复杂性。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有各自的思想感情,处于身心迅速发展中的能动的个体;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综合使用、传递、转换知识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不仅要使学生学有所长,还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这诸多因素都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二是创造性。

因其教育对象的个性化,教师的劳动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每上一堂课就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一次艺术加工的过程。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是示范性。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教师的道德品质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的方式,以及教师的思维方式、求知精神等对学生都能起到示范作用。

四是长期性。

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塑造人的心灵的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而学生一种缺点的克服或某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往往需要经过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这都决定了教师劳动长期性的特点。

7.什么是教师文化的内涵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亚文化,也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着教师这一特定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规范。

它是教师群体在共同的学校教育环境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是教师所具有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所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以及语言符号等。

主要包括表层教师文化、中层教师文化和深层教师文化三个层次的内容:

(1)表层教师文化,也称显性文化或物质文化,是教师工作生活的校园中的设施与物质环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如雄伟巍峨的教学楼,优美典雅的校园环境,精致怡人的实验器物,富有启迪性的警示标语、名人挂像等都是表现表层文化的重要内容。

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唤起教师对学校的热爱与归属感,尤其是与学校有关联的名人塑像往往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2)中层教师文化,也称制度文化,是指有关教师的规章制度。

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方式以及行为习惯。

学校关于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学要求、业务进修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各种典礼仪式以及教师的服饰举止都属于文化范畴。

(3)深层教师文化,又称精神文化,它反映的是教师行为中蕴含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风尚等,它是教师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所在,体现的是教师的整体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

从某种程度上说,深层教师文化代表了整体教师文化。

8.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教师素质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基本品质。

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较高的政治素质。

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

(2)崇高的师德修养。

要做到:

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勤于进取;团结协作、互勉共进;尊重家长,廉洁从教。

(3)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

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的基本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及较广博的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科学知识。

(4)较强的业务素质。

拥有创造性的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掌握各种教学技能,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5)健康的身心素质。

包括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健全的人格、开朗的个性、稳定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适应性等。

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是一切素质的载体,是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保证。

(6)良好的审美素质。

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各种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人格精神和自身形象美的自我塑造能力等。

9.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时代素质

不同时代对教师素质有不同的要求。

伴随着科技进步,在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为突出特征的当代,教师应具备的时代素质主要有:

(1)现代性人格素质。

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心理品质。

面对信息多元化、思维自由化的全球化新时代,教师的人格构成应包括对全人类、对未来生活所持有的超越性理想精神及其敬业态度,以爱心为内核的博大情怀,高度自律、堪为表率的道德品格,并切实指导学生明辨良莠、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积极合作,抵制和消除信息污染。

(2)卓越的创新素质。

其结构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技能组成。

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求异创新,敢于对已有的界定、理解、诠释提出质疑。

具有学术更新能力。

大胆改革已经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把先进的教育研究成果运用到自己教育活动中,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新型的教育理论素质。

树立新的目标观,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

倡导新的师生观,建立教学双重主体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这种全球化时代所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

(4)现代化的业务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教师要拥有对现代教育技术熟练的操作能力,并能正确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驰聘、检索信息、获取知识和化解问题;还要具备改进和优化信息系统的教学能力。

10.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教师,学生往往“度德而师之”。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道德素质。

(1)依法执教。

教师应认真学习并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做奉公守法的典范。

(2)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敬业是一种对待自己职业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认真教书,精心育人;甘为人梯,忠诚奉献。

(3)热爱学生。

教师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4)严谨治学。

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勇于改革创新。

严谨治学是教师道德责任感的体现。

(5)团结协作。

要求教师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彼此互勉共进;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集体,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与荣誉。

(6)尊重家长。

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交流与合作来共同教育好学生。

(7)廉洁从教。

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8)为人师表。

塑造文明的教师形象,做到严于律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同时,模范遵守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各个方面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一、填空题:

1、社会生活、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

2、职业道德、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道德观念、情操。

3、时代性、示范性和自律性、继承性和稳定性、奉献性。

4、传道、授业、解惑;传授知识。

5、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

6、现代性人格素质、卓越的创新素质、新型的教育理论素质、现代化的业务素质

7、群体文化、价值观念、思想规范。

8、规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教育质量观、教育民主观、教育法制观、教育科学观。

9、全民族素质提高、群体、社会长远发展、全体学生、基本素质。

10、教学、研究者、培养与选择人才、了解学生的次级文化并与予以导正、适度的行政参与、创建适宜的学校文化。

11、做人、人的发展

12、社会公德、社会公德

13、党的教育方针

14、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廉洁自律精神;民主法制精神。

四、简答题:

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自答

2、“八荣八耻”包含哪些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教师如何体现教育教学中的创新?

p21

4、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p44

5、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

p49-50

6、教师实践教育公平有哪些基本内容?

p102

7、高尚师德对教师形成社会良好形象有什么作用?

p57-58

8、新形势下教育工会抓好师德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p171

9、什么是教师文化的内涵?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亚文化,也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着教师这一特定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规范。

它是教师群体在共同的学校教育环境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是教师所具有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所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以及语言符号等。

主要包括表层教师文化、中层教师文化和深层教师文化三个层次的内容。

表层教师文化,也称显性文化或物质文化,是教师工作生活的校园中的设施与物质环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如雄伟壮观的教学楼,优美典雅的校园环境,精致怡人的实验器物,富有启迪性的警示标语、名人挂像等都是表现表层文化的重要内容。

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唤起教师对学校的热爱与归属感,尤其是与学校有关联的名人塑像往往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2)中层教师文化,也称制度文化,是指有关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学要求、业务进修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各种典礼仪式以及教师的服饰举止都属于文化范畴。

(3)深层教师文化,又称精神文化,它反映的是教师行为中蕴含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风尚等,它是教师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所在,体现的是教师的整体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

从某种程度上说,深层教师文化代表了整体教师文化。

10、教师文化存在着哪三种对立的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学术中心与教学中心的对立。

学术中心型的教师强调自己学术背景及专门知识,认为自己是学者及从事专门学科的教学者;而教学中心型的教师强调教学技能,而非学术素养,他们认为学者并非优良教师,教师角色并非纯粹学术人员角色。

这种角色认同的冲突,往往会导致教师在职业行为上的步调不一致,学校工作一盘棋的局面被破坏。

第二种形态是专业取向与受雇者取向的对立。

专业人员信服专门知识,忠于专业标准,并根据专业决定实现专业职责;而学校实行聘任制,受聘人员强调遵守命令,完成任务。

这种表现上的对立,容易引起教师角色的冲突。

第三种形态是教学者与学习者两种角色的对立。

过去教师角色是知识的拥有者、维护者及传授者,他们具有超越学生的知识;现代教师则不仅是一个教学者,同时还要成为一个学习者,而在某些教师身上这两种角色往往是分裂的。

由于教师的价值观念的不同,他扮演的角色也就不同,他所形成的文化类型更不相同。

11、教师作为文化人的特质是什么

教师在社会上普遍居于较高的学历层次:

拥有良好的知识修养,堪称为“文化人”。

教师作为文化人,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质:

(1)重精神,不计名利。

教师的事业是“绿叶’,的事业。

教师将全部知识、智慧,乃至全部身心都通过教育教学的“光合作用,,奉献给了

学生。

而就目前来讲,丰厚的薪金、优越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仍与多数教师无缘。

精神至上、不计名利、尽职尽责是教师首要的道德特质。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常言道: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

在人类知识每三到五年就以成倍的速度更新的当

今时代,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水。

做一个“学而不厌”,不断充实、更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者并循循善诱,将自已的所知所能无私奉献给学生,也是作为文化人的教师的必备特质。

(3)对人有信心,乐于助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材施教。

对于后进学生,不能丧失希望,袖手旁观,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以满怀信心和耐心,给于积极的帮助、教育。

(4)不怨不尤,情绪稳定。

这是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质。

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烦恼,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怨天尤人,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造就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5)自律自强,择善而行;有使命感。

教师是代表着上一代的智慧、文化和道德来教育下一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教师要增强使命感,严格自律,自立自强,择善而行,唯有如此,才不辱没太阳底下这一最光辉的职业。

12、如何在师德建设中重塑教师文化

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教师文化的重塑工作,需要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着手进行:

第一,从教师主体性来看.可从以下两方面去重塑教师文化:

(1)明确责任,醒悟自我。

教师必须不断地明确责任,必须学会适应变革。

因为社会的变化势必影响到教师的道德,我们的行为准则、参照点和价值体系都会受到质疑。

教师今天所遇到的困难并不都是消极的,它们不仅仅是挑战,同时也是机会,为此应努力利用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来建设新的合作体系并加强自己的专业。

(2)掌握专业教学标准,确立教育学理念。

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经验,吸收那些有益于改善学生学习中卓有成效、展示高水准的知识、技能、性格和敬业精神的教师标准来丰富自己,形成新的教师文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探索,重新设计自己的教学形象•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确立教育学理念。

所谓教育学理念就是指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学校教育实际的认识,对学生心理的实际问题的教育能力。

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充分认识教育规律,出色地驾驭教育过程。

也即形成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教学的行为模式。

第二,从学校组织看,可从以下两方面去重塑教师文化:

(1)学校创建“有力的师德建设的学习环境”。

它能使教师积极地和富有建设性地获得新的师德建设的知识与技能,并为主动、交流和合作提供充足的机会。

(2)确立师德建设的“质量循环”评价体系。

确立师德建设的“质量循环”评价体系,可以带来许多积极的发展。

15、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政治素质

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这要求教师们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政治素质。

(1)树立政治理想,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是人们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动力。

只有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它去观察现实、展望未来、武装自己、教育学生。

(2)坚定政治立场。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政治原则,也是教师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

人民教师要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拥护者、宣传者和执行者。

(3)具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

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中产生的。

教师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分析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洞察力。

(4)忠诚人民教育事业。

对事业的忠诚,直接体现了教师高度的政治觉悟。

它集中表现为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16、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思想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为青少年灵魂的塑造者,教师自身应该首先成为有着美好心灵的人。

为此,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思想素质:

(1)在政治思想方面:

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在职业思想方面,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书育人,廉洁奉公,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勤奋努力,坚持不懈。

(3)在教育思想方面:

尊重教育规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规,依法执教,科学育人。

(4)在道德精神方面:

勇于坚持真理,做到崇尚真理、传播真理、捍卫真理;具有协作精神,善于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助人;作风民主正派,豁达大度,成为师生的表率。

17.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教师,学生往往“度德而师之”。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道德素质。

(1)依法执教。

教师应认真学习并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做奉公守法的典范。

(2)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热爱本质工作;敬业是一种对待自己职业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认真教书,精心育,人甘为人梯,忠诚奉献。

(3)热爱学生。

教师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4)严谨治学。

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勇于改革创新。

严谨治学是教师到的责任感的体现。

(5)团结协作。

要求教师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彼此互勉共进,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集体,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与荣誉。

(6)尊重家长。

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交流与合作来共同教育好学生。

(7)廉洁从教。

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8)为人师表。

塑造文明的教师形象,做到严于律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同时遵守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各个方面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8.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念?

教师的道德观念产生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体现了教师的道德需要、道德意志。

当前教师的道德观念,即应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师德传统,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无私奉献的观念。

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它要求每个教师自觉树立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道德观念,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诲人不倦,甘当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无私奉献给学生。

(2)为人师表的观念。

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和优良传统。

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是塑造人的灵魂。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务必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德观念,努力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公平竞争的观念。

这是教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确立的道德观念。

它不同于经济领域简单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而是以合作为基础,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观念。

这一观念,有利于促使教师们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振奋精神,奋发图强,在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教育民主的观念。

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它要求教师打破传统师德观念中的“权威主义”、“教师中心主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19教育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情操

教师的道德情操是建立在深刻的师德认识基础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感与节操。

它是形成良好教育效果的一种精神力量。

教师应有的道德情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这是教师道德情操的重要表现。

教师的职责是育人,其言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因而首先要懂得如何做人。

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品格端庄、言行一致的人。

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