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8831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知识.docx

《小学音乐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知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音乐知识.docx

小学音乐知识

简谱术语快速查询

音符音高节奏调式音阶休止符

全音符全音节拍大调装饰音

二分音符半音单拍子小调延长号

四分音符8度

复拍子连音线

八分音符变化音2/4拍子反复记号

十六分音符升号4/4拍子重音记号

三十二分音符降号强弱拍小节线

附点音符还原号顿音符号

重音符号

 

音符

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

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

1234567读法为:

doremifasolasi(多来米发梭拉西)。

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

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23456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

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

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钢琴上的琴键由黑键和白键组成,共有88个键盘。

上图标示出这88键盘以及对应的音符和音高。

现在重点看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七个白键和五个黑键。

搞懂了这12个音符和位置规律就可以将所有88个键盘掌握了。

黄线框里面的音符上下都不带圆点的一般叫中音区音符。

如果您记忆的话先将中央1(C)牢记在心---这可以说是所有88个键盘位置的基础。

至于说为什么还叫C您可以参考有关调式的解释。

这7个白键的就是如我们通常唱的1234567这七个音符。

那么5个黑键呢?

请看下面有关半音/全音的解释。

黄线右面的音符上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

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余类推。

在音符下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降低一个音组,即“低8度”。

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降低两个音组,余类推。

用手依次弹上面各组键盘,你会直观地感到音的“高低”了。

音符的长短

 

音乐中的音符除了有高低之分外,当然还要表示长短之分。

这里引用一个基础的音乐术语----拍子。

拍子是表示音符长短的重要概念。

表示音乐的长短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概念。

简谱里将音符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

在这几个音符里面最重要的是四分音符,它是一个基本参照度量长度,即四分音符为一拍。

这里一拍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时间度量单位。

一拍的长度没有限制,可以是1秒也可以市2秒或半秒。

假如一拍是一秒的长度,那么二拍就是两秒;一拍定为半秒的话,两拍就是一秒的长度。

一旦这个基础的一拍定下来,那么比一拍长或短的符号就相对容易了。

用一条横线“—”在四分音符的右面或下面来标注,以此来定义该音符的长短。

下面列出了常用音符和它们的长度标记:

 

音符名称写法时值

全音符5———四拍

二分音符5—二拍

四分音符

5

一拍

八分音符

半拍

十六分音符5

=四分之一拍

三十二分音符

八分之一拍

上例可以看出:

横线有标注在音符后面的,也有记在音符下面的,横线标记的位置不同,被标记的音符的时值也不同。

从表中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

要使音符时值延长,在四分音符右边加横线“—”,这时的横线叫延时线、延时线越多,音持续的时间(时值)越长。

相反,音符下面的横线越多,则该音符时间越短。

休止符

音乐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长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

表示声音休止的符号叫休止符,用“0”标记。

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声音,不出声的符号。

休止符与音符基本相同,也有六种。

但一般直接用0代替增加的横线,每增加一个0,就增加一个四分休止符时的时值。

半音与全音

音符与音符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是一个相对可计算的数值。

在音乐中,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最小的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距离构成一个全音。

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钢琴键盘上紧密相连的两个键盘就构成半音,而隔一个键盘的两个键盘就是全音。

白键位置上的3和4音、7和音之间构成半音;而1和2之间,2和3之间,以及4和5、6和7之间构成是全音。

而1和2之间隔着一个黑键,1和2与这个黑键都构成半音。

变化音

将标准的音符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就是变化音。

将音符升高半音,叫升音。

用“#”(升号)表示,一般写在音符的左上部分,如下所示:

标准的音降低半音,用“b"(降号)表示,同样写在音符的左上部分:

基本音升高一个全音叫重升音,用“x"(重升)表示,这和调式有关。

 

基本音降低全音叫重降音。

用“bb”(重降)表示。

 

将已经升高(包括重升)或降低(包括重降)的音,要变成原始的音,则用还原记号“”表示

附点音符

附点就是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带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

例如:

四分附点音符八分附点音符:

反复记号

,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

如果从头反复,前面的可省略。

例如:

ABCDEF实际唱(奏)为:

ABCABCDEFDEF

反复跳跃记号:

记在曲调的结尾,表示这段曲调的两次结束不相同:

实际唱(奏):

ABCABD

(3)D.C.记在乐曲的复纵线下。

表示从头反复,然后到记在Fine或处结束。

注:

“Fine”是结束。

“”是无限延长号,如果放在复纵线上则表示终止。

装饰音

 

装饰音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装饰旋律。

它们用记号或小音符表示,装饰音的时值很短。

(1)倚音:

指一个或数个依附于主要音符的音,椅音时值短暂。

有前倚音、后倚音之粉。

例如:

前倚音,实际唱(奏),中的5要唱(奏)得非常短促,一带而过。

实际唱(奏),仍然唱(奏)很短促。

(2)颤音:

由主要音和它相邻的音快速均匀地交替演奏,颤音的标记用tr或tr~~~~~例如:

tr~~~~~实际演奏:

-

(3)波音:

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快速一次或两次交替而成.

波音唱(奏)时一般占主要音的时间.波音分上波音(顺波音)和下波音(逆波音)两种.

例如:

实际唱(奏)。

上波音实际唱(奏)下波音

(4)滑音:

主要音向上或向下滑向某个音.欢音分上滑音下滑音两种.滑音除声乐能演唱这一技巧外.一切弦乐器都可演奏.但钢琴等键盘乐器是无法演奏这一技巧的.

拍子的强弱规律

 

每一中拍子,它的强弱规律是不同,从下一览表中可以了解常用拍子的种类。

以音5(sol)为例:

 

拍类音符强弱规律拍号读法

子一拍

51/4四一拍

二拍5-5-2/2二二拍

552/4四二拍

三拍5553/4四三拍

3/8八三拍

子四拍55554/4四四拍

六拍6/8八六拍

调式音阶

 

按照一定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几个音(一般是七个音左右)组成一个有主音(中心音)的音列体系,构成一个调式。

把调式中的个音,从主音到主音,按一定的音高关系排列起来的音列,叫音阶。

大调式

 

凡是音阶排列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结构的音阶,就是自然大调。

这是使用的最广泛的调式。

至于为什么是自然大调以后会有讲解。

一般来说,一首音乐作品的开始音符是使用1、3或5的,而结束在1上的就是大调音乐。

比如国歌就是大调音乐。

要想真正搞懂大调音乐,必须要学习和声知识。

小调式

 

小调式也有三种形式:

a:

自然小调:

凡是音阶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结构的音阶,叫自然小调。

b:

和声小调:

升高自然小调音阶的第VII级,叫和声小调.

 

注:

4是半音5是一个全音加在一起就等于和声小调。

c:

旋律小调:

在自然小调音阶上行时升高它的4、5,而小行时还原5、4叫旋律小调。

小调音乐一般第一个音符是从6或3开始,而结束在6上。

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小调音乐。

同大调一样,要想真正搞懂小调音乐,必须要学习和声知识。

拍子的强弱规律

 

每一中拍子,它的强弱规律是不同,从下一览表中可以了解常用拍子的种类。

以音5(sol)为例:

 

拍类音符强弱规律拍号读法

子一拍

51/4四一拍

二拍5-5-2/2二二拍

552/4四二拍

三拍5553/4四三拍

3/8八三拍

子四拍55554/4四四拍

六拍6/8八六拍

调式音阶

 

按照一定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几个音(一般是七个音左右)组成一个有主音(中心音)的音列体系,构成一个调式。

把调式中的个音,从主音到主音,按一定的音高关系排列起来的音列,叫音阶。

大调式

 

凡是音阶排列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结构的音阶,就是自然大调。

这是使用的最广泛的调式。

至于为什么是自然大调以后会有讲解。

一般来说,一首音乐作品的开始音符是使用1、3或5的,而结束在1上的就是大调音乐。

比如国歌就是大调音乐。

要想真正搞懂大调音乐,必须要学习和声知识。

小调式

 

小调式也有三种形式:

a:

自然小调:

凡是音阶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结构的音阶,叫自然小调。

b:

和声小调:

升高自然小调音阶的第VII级,叫和声小调.

 

注:

4是半音5是一个全音加在一起就等于和声小调。

c:

旋律小调:

在自然小调音阶上行时升高它的4、5,而小行时还原5、4叫旋律小调。

小调音乐一般第一个音符是从6或3开始,而结束在6上。

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小调音乐。

同大调一样,要想真正搞懂小调音乐,必须要学习和声知识。

拍子的强弱规律

 

每一中拍子,它的强弱规律是不同,从下一览表中可以了解常用拍子的种类。

以音5(sol)为例:

 

拍类音符强弱规律拍号读法

子一拍

51/4四一拍

二拍5-5-2/2二二拍

552/4四二拍

三拍5553/4四三拍

3/8八三拍

子四拍55554/4四四拍

六拍6/8八六拍

调式音阶

 

按照一定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几个音(一般是七个音左右)组成一个有主音(中心音)的音列体系,构成一个调式。

把调式中的个音,从主音到主音,按一定的音高关系排列起来的音列,叫音阶。

大调式

 

凡是音阶排列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结构的音阶,就是自然大调。

这是使用的最广泛的调式。

至于为什么是自然大调以后会有讲解。

一般来说,一首音乐作品的开始音符是使用1、3或5的,而结束在1上的就是大调音乐。

比如国歌就是大调音乐。

要想真正搞懂大调音乐,必须要学习和声知识。

小调式

 

小调式也有三种形式:

a:

自然小调:

凡是音阶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结构的音阶,叫自然小调。

b:

和声小调:

升高自然小调音阶的第VII级,叫和声小调.

 

注:

4是半音5是一个全音加在一起就等于和声小调。

c:

旋律小调:

在自然小调音阶上行时升高它的4、5,而小行时还原5、4叫旋律小调。

小调音乐一般第一个音符是从6或3开始,而结束在6上。

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小调音乐。

同大调一样,要想真正搞懂小调音乐,必须要学习和声知识。

学音乐这些就差不多了..

 

课题

踏雪寻梅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作一些带有断音的发声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

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

(2)巩固学生对2/4、3/4、4/4拍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演唱二声部曲谱的能力。

(3)(3)通过欣赏《抗敌歌》和《卡农歌》,激发爱国主义感情,感受二部轮唱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后半拍起的乐句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小卡片(断音记号)、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二.发声练习:

3/4302010︱302010‖

mimimimama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三.节奏游戏:

放《踏雪寻梅》的录音,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四.导入新课《踏雪寻梅》

1.1.简介歌曲,放录音。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学生欣赏歌曲,想象一幅画面,并把它画下来。

2.2.歌曲教学:

(1)

(1)齐读歌词。

(2)

(2)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

“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3)再次欣赏歌曲。

(4)(4)学唱歌曲。

难点处跟唱。

(5)(5)巩固几遍。

(6)(6)请个别唱得好的同学独唱歌曲。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7)(7)歌谱教学:

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

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的唱好断音。

(8)(8)全体同学唱歌曲,个别同学打击乐器伴奏。

五.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302010︱302010‖

mimimimama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三.固歌曲《踏雪寻梅》

学生唱歌曲。

四.四.导入新课:

1.1.断音记号:

学生理解加了断音记号后的音占原音时值的1/2。

具体内容参考书本。

2.2.按规定拍号创作节奏短句。

具体内容参考书本。

3.3.歌曲《踏雪寻梅》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第三课时

一.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合唱练习,导入新课:

1.1.江苏民歌《蝈蝈蝈》

2.2.介绍黄自和《抗敌歌》的故事。

学生看书,了解音乐家黄自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3.3.欣赏:

(1)《抗敌歌》

(2)《卡农歌》

师问:

这两首歌曲分别用什么演唱方式演唱?

生答:

第一首《抗敌歌》采用混声合唱。

第二首《卡农歌》采用轮唱的演唱方式。

4.4.巩固歌曲《踏雪寻梅》

学生唱歌,打击乐器伴奏。

三.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备注

教后小记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

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

通过欣赏《抗敌歌》和《卡农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感受了二部轮唱的效果,并且了解了音乐家黄自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查看更多与本文《音乐教案-踏雪寻梅》相关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