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8615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毛概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毛概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毛概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毛概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重点.docx

《毛概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重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重点.docx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2011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解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积淀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真地概括、提炼,了解中国历史状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就应将其与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结合,达到融合,深入浅出的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1.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2.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形成。

毛泽东一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遵义会议后至党的七大,走向成熟。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3.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探索。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其理论包含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8.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理论的各自含义及关系)

 

6、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根据)

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实践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历史根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7、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及科学体系

哲学思想,理论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其科学体系包含: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8)统一战线理论;(9)军队和国防建设理论;(10)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理论;(11)祖国完全统一理论;(12)党的建设理论。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环境(世情):

当代是世界的发展变化。

(1)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2)经济全球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3)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

国内环境(国情):

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1)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2)我国社会证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3)加入世贸,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

党内环境(党情):

党的发展变化。

(1)党的地位和执政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2)党员队伍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问题及科学体系

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通过发展生产力提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利益。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题,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10、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根本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现实基础:

新世界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国际背景: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11、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重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2、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民主地位,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持续性。

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第2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

1.“文化大革命”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2.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指出: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92江泽民党的十四大报告)

3、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理论精髓是指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

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4、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

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

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

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

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

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2、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所面对的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历史人物: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4、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使党认识到,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族革命道路理论。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4、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原因: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2.内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着两个联盟:

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特点有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忽略其他斗争方式)

3.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

(1)办手工也供销小组(将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开始脱离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供销轨道,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2)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逐步有部分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合作社对各户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干预,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国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这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意义: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2.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3.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5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解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

(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

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

(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发展才是硬道理

(1)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

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打过,能不能解决号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着,选择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相信它能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

(1)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住过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号都要靠发展

(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想前进,通过多待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得到更多实际利益,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3)也只有靠发展才能税负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义和住过前途的信念和信心。

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

 

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第6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2、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各方面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新感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1.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智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

2.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

3.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脚踏实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内容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内容:

(1)第一步:

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第二步: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特点:

(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2)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3)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4)提出了战略具有长期性。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卖出了坚实的步伐。

党的十七大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时代背景:

国内-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

国际-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我们既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3.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党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前进中出现的很多问题。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有之路。

只有改革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